[1] 邢志伟,姜恩海,王桂林,等.《造血刺激因子在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规范》解读[J]. 国际放射医学和医学杂志,2012,36 (4):234-237. [2] 蒋本荣,艾辉胜,叶根耀,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临床诊治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7 (1):43-46. [3] 王庆蓉,马 丽,雷呈祥. 多糖抗辐射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海军医学杂志,2009,30 (3):273-276. [4] 何晓莉. 当归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影响的研究[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5] 江 雪,吕晓玲,李 津,等. 紫甘薯多糖对辐射的防护作用[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 (5):665-669. [6] 武 书. 肽聚糖与氨磷汀对10 Gy全身照射小鼠的协同救治作用[D]. 江苏:苏州大学,2012. [7] 郭剑平,杨仲田,张华屏. 低聚壳聚糖的辐射防护作用小鼠试验研究[J]. 辐射防护通讯,2010,30 (2):23-25. [8] 吴宏忠,杨 帆,崔书亚,等. 阿胶有效组分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 (4):417-421. [9] 蒋定文,沈先荣,栾 洁,等. 方格星虫提取物对雄性小鼠免疫及生殖器官的辐射防护作用[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 (6):328-330. [10] 洪 倩. 阿魏酸抗辐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 [11] 雷 敏,王静凤,李兆杰,等. 乌贼墨制品对60Co γ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7,28 (2):293-297. [12] 陈向敏,张跃进,董海艳,等. 槐白皮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VEGF、 G-CSF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11,22 (3):198-200. [13] 王 宁,李应东,刘 凯. 当归、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抗辐射作用研究概况[J].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 (1):121-122. [14] 张凤云,王忠海,赵 娟,等. 复方中药在受照小鼠中抗放射及抗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8): 1154-1155. [15] 陈 儒,梁 军,侯 颖,等. 养阴抗毒胶囊Ⅱ对放射损伤大鼠防护效应的实验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 (11):1351-1353. [16] 曾 婷,郝 丽,金 星,等. 元参组方对急性辐射损伤的保护机理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 (10):1096-1097. [17] 李德冠. P38 MAPK抑制剂联合G-CSF对全身γ射线照射小鼠辐射损伤的实验治疗研究[D]. 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18] 李 明.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对中子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比格犬的实验治疗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 [19] 赵建治,李 明,邢 爽,等. rhG-CSF和rhIL-11联合治疗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比格犬疗效观察[J]. 苏州大学学报,2010,30 (1):23-26. [20] 赵建治. 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比格狗的实验研究[D]. 江苏: 苏州大学,2010. [21] 王 利,翟瑞仁,逄朝霞,等. 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最佳防护时间[J]. 北京医学,2013,35 (1):7-11. [22] 熊国林,赵 毅,邢 爽,等. rhIL-12对恒河猴造血系统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 (1):150-154. [23] 王 利,翟瑞仁,逄朝霞,等. 白介素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 (4):995-999. [24] 陈石磊. rhIGF-Ⅰ促进辐射损伤小鼠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作用及机制研究[D].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25] 邢 爽,余祖胤,熊国林,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早期干预救治重症急性放射病猴的实验研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41 (10):938-944. [26] 胡锴勋,孙琪云,刘丽辉,等.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的实验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6 (25):221-224. [27] 胡锴勋,赵士富,郭 梅,等. 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辐射早期造血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15 (6):1226-1230. [28] 姚观平. Rg1联合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放射损伤SCID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D]. 贵州:遵义医学院,2012. [29] 郭玲玲,邢 爽,李 明,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 (4):288-292. [30] 刘水冰.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治疗小鼠急性造血损伤的机制研究[D]. 陕西:第四军医大学,2008. [31] 王 佳,孙 顶,程 赢,等. 凝溶胶蛋白在急性放射损伤防护中的作用[J]. 辐射防护, 2010,30 (6):367-372. [32] 陈 洁,张永芹,毕洁静,等. 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2,30 (5):286-290. [33] 谢学军,韦淑贞,齐宇红,等. 旋转磁场对小鼠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治疗效果的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2009,25 (2):181. [34] 王天昶. hGM-CSF基因活体电转染救治小鼠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D]. 江苏:苏州大学,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