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青云, 康陈萍, 肖倩倩, 郝卫东. 利用全胚胎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铈的发育毒性[J].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3): 178-186,207. |
[2] |
康陈萍, 刘青云, 肖倩倩, 郝卫东. 利用全胚胎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镧的发育毒性[J].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4): 256-263,268. |
[3] |
苟练, 张梦云, 刘科亮, 庞定国, 刘丽达, 徐培渝.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89-394. |
[4] |
杜太峰, 郑树楷, 黄苑妮, 包冕, 吴库生. 草甘膦对斑马鱼生殖发育的毒性研究进展[J].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410-412. |
[5] |
孔丹, 郝卫东, 蒋建军, 尚兰琴, 魏雪涛, 时褔礼. 利用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矮壮素的发育毒性[J].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4): 260-265,271. |
[6] |
周 莉,王 永,王 蓉,许 丽,骆永伟,王 华,孙祖越. 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中雄性大鼠阳性模型的建立[J]. 癌变·畸变·突变, 2013, 25(4): 311-315. |
[7] |
杨润芳,郭海东,夏祺悦,刘强强,徐 策,卓衍蔷,李宏霞. 大鼠致畸试验中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的给药方法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13, 25(3): 222-226. |
[8] |
王 卓,夏 仪,朱江波,朱玉平,张天宝. 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的建立[J]. , 2012, 24(1): 50-55. |
[9] |
张立将,由振强,宋翼升,陈 颖,陈 浩,张丽丽,黄 敏,王文祥,房健民,宣尧仙.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RCT-18)对大鼠的致畸作用[J]. , 2012, 24(1): 46-49. |
[10] |
叶向锋,刘芷含,张淑敏,王灵芝,王爱平,魏金锋*. 含铜宫内节育器的致畸作用评价[J]. , 2011, 23(5): 388-391. |
[11] |
肖杨, 刘然, 邢丽娜, 尚兰琴, 许雅君, 郝卫东. 采用微团培养模型探讨染料木黄酮的发育毒性[J].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4): 271-275. |
[12] |
张旻, 刘晓萌, 宋捷, 胡燕萍, 王秀文, 李波. 五味子水浸提液对SD大鼠胚胎和胎仔的发育毒性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3): 226-229. |
[13] |
刘俊晓(综述)/霍 霞(审校). 多溴联苯醚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作用及机制[J]. 癌变·畸变·突变, 2008, 20(6): 495-499. |
[14] |
靳洪涛/李万芳(综述)/王爱平(审校). TCD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 癌变·畸变·突变, 2008, 20(6): 500-. |
[15] |
万红平, / 梁礼珍/ 蔡五妹/ 张宏涛/ 卢琦华. 青蒿素哌喹复方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J]. 癌变·畸变·突变, 2008, 20(1): 68-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