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砷联合对体外培养大鼠卵黄囊胎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李 勇 姚 华 孙棉龄 吴德生
癌变·畸变·突变. 1997, 09(1):
46-50.
doi:10.3969/j.issn.1004-616x.1997.01.017
摘要
(
3020 )
PDF (162KB)
(
2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内实验资料表明氟和砷均能透过胎盘屏障进而干扰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形态分化。但关于氟、砷的致畸机理, 是否因母体毒性而伴随胚胎发育异常等一系列问题, 尚无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本研究用New等人建立的体外全胚胎培养(W hole Embryo Culture W EC) , 模型并结合电镜技术等探讨了氟砷单独和联合对SD大鼠卵黄囊及胚胎的影响,体外染毒剂量分别为,氟组: 0,2.5,5.0,10,20Λg/ ml; 砷组:0,0.5,1.0,2.0,3.0 Λg/ m l; 氟+ 砷组: 0+ 0,2.5+ ,2.5+1.0,2.5+3.0Λg/ml,10+0.5,10+1.0,10+3.0Λg/ml;20+/0.5,20+1.0,20+3.0Λg /ml, 各剂量组均随立刻离心血清一起加入各培养瓶中。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体外染氟或染砷剂量的增高, 对卵黄囊胎盘的损害越加明显,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在氟砷联合染毒组,3×4 析因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共存时其交互作用的主效应为协同作用(synergism) ; 各联合组卵黄囊胎盘及胚胎所受损害的程度均大于相应的单独染氟组和染砷组。本实验结果提示: 卵黄囊胎盘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是氟或砷致畸机理之一; 氟与砷协同作用的机理与卵黄囊结构和功能受损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