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变·畸变·突变 ›› 2009, Vol. 21 ›› Issue (1): 6-009.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09.01.002
叶 兵,梁戈玉,尹立红,浦跃朴
YE Bing, LIANG Ge-yu, YIN Li-hong, PU Yue-pu
摘要: 背景与目的: 研究125I标记酪氨酸-多壁碳纳米管经尾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材料与方法: 合成酪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并用125I进行标记,尾静脉注射进入健康雌性ICR小鼠体内,于注射后10 min、30 min、1 h、6 h、12 h、24 h、48 h处死小鼠,取血、心、肝、脾、肺、肾、脑、肌肉、骨、胃、肠、皮肤和胸腺等进行125I放射性检测,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并进行分布分析。 结果: 肺脏的125Ⅰ含量最高,且48 h内无明显降低(P>0.05);肾脏125Ⅰ含量其次,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迅速降低 (P<0.05);肝脏和脾脏有一定125Ⅰ含量累积效应,随时间的增加无持续降低趋势;血液、心脏、肌肉、骨骼、胃、肠、皮肤、胸腺的125Ⅰ含量很低,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脑125Ⅰ含量最低。 结论: 尾静脉注射后酪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主要分布于小鼠肺脏中,且肺脏、肝脏和脾脏对酪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可能具有一定蓄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