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收录证书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科普园地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5-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述评
衰老与恶性肿瘤——被忽视的免疫衰老
张开泰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1
摘要
(
180
)
PDF
(841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免疫衰老是人体自然衰老的一部分,也是影响整体衰老进程的关键环节。恶性肿瘤作为老年性疾病,普遍存在严重的免疫衰老现象。除免疫系统的自然衰老外,肿瘤细胞可进一步加速免疫衰老,导致免疫系统年轻细胞减少,老化细胞增多,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阻断恶性肿瘤与免疫衰老的相互诱导,逆转免疫衰老对于控制肿瘤、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论著
不同粒径和来源大气颗粒物暴露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研究
李梦瑶, 邹晓璇, 徐洪兵, 赵银珠, 何兴侯, 杨海珊, 张彬, 王硕, 单旭阳, 刘海燕, 宋晓明, 杨英, 黄薇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172-17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2
摘要
(
131
)
PDF
(1599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不同粒径和来源的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从北京市某城区妇幼保健院收集2014—2018年的产前检查记录;监测同期气象数据和空气动力学直径5~560 nm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PNC),并应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进行颗粒物的来源解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气颗粒物暴露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效应。
结果
: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暴露于空气动力学直径5~200 nm的颗粒物与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孕前3个月的25~100 nm、100~200 nm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暴露水平每增加四分位间距(
IQR
)浓度,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6%[比值比(
OR
)=1.36,95%
CI
(1.04,1.76)]和40%[
OR
=1.40,95%
CI
(1.12,1.76)];孕早期5~25 nm和100~200 nm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暴露水平每增加
IQR
浓度,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6%[
OR
=1.46,95%
CI
(1.15,1.83)]和40%[
OR
=1.40,95%
CI
(1.08,1.82)]。子痫前期发生风险与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的大气核模态颗粒和汽油车排放颗粒暴露存在显著关联。
结论
: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交通来源的细小粒径颗粒物暴露可增加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
S6K1调控的蛋白表达图谱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舒杏梅, 石小倩, 刘燕, 李丹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179-186,22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3
摘要
(
175
)
PDF
(5219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1(S6K1)所调控的蛋白表达图谱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方法
:通过cBioPortal和GEPIA数据库分析
S6K1
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扩增及表达,并评估其表达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利用小干扰RNA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敲降S6K1,通过质谱技术检测S6K1所调控的蛋白表达图谱;采用细胞成球实验探究S6K1表达水平改变对乳腺癌细胞干性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探究S6K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
S6K1
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频扩增现象,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扩增率高于非浸润性乳腺癌(
P
<0.05),且
S6K1
的高频扩增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P
<0.01);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
P
<0.01),而S6K1在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质谱检测表明敲降S6K1后,乳腺癌MCF7细胞中有251个蛋白表达上调,224个蛋白表达下调;GO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参与了细胞质翻译、蛋白质稳定、干细胞群体维持、细胞迁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成球实验和迁移实验表明敲降S6K1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干性表型和迁移能力(
P
<0.01)。
结论
:S6K1在乳腺癌细胞中调控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敲降S6K1明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干性和迁移能力,表明S6K1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马晟, 王希君, 刘振荣, 王雅茹, 胡楠, 荣维淇, 肖汀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187-19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4
摘要
(
135
)
PDF
(10240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424例肝细胞癌和50例癌旁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关临床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平台,在泛癌组织中比较MFSD2A的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探索MFSD2A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MFSD2A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GEPIA2数据库检索相关基因,进一步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MFSD2A的分子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MFSD2A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TCGA数据分析显示,
MFSD2A
基因在不同肿瘤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普遍存在差异,与癌旁组织相比,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
P
<0.01)。MFSD2A在>60岁组(
P
=0.014)、病理分级G1组(
P
<0.01)、血液中AFP含量≤400 ng/mL组(
P
<0.01)表达量升高。MFSD2A高表达组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
P
=0.008)、无进展生存期(
P
=0.008)和无复发生存期(
P
=0.016)均显著延长。MFSD2A及其相互作用蛋白主要涉及脂质代谢相关的PPAR信号通路。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显示,相对于MFSD2A低表达组患者,MFSD2A高表达组患者预后更好(
P
=0.016),且随着患者MFSD2A评分升高,血清AFP水平下降。
结论
:MFSD2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MFSD2A可能通过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抑制肝细胞癌的进展,提示其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基于公共数据库的胶质瘤预后相关基因筛选
张艺, 高含, 郑展越, 谭启涛, 杨敏丽, 孙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195-20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5
摘要
(
156
)
PDF
(2372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公共数据库筛选与胶质瘤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
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获取编号为GSE31095的基因芯片数据,利用R包“limma”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hub基因。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验证hub基因,基于CGGA数据集mRNAseq_325的临床数据对hub基因进行随机数森林分析、Kaplan-Meier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分析,以阐明这些hub基因的诊断和预后效果。
结果
:筛选出了2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205个,下调的9个。GO分析显示,胶质瘤与生物合成过程、翻译过程、核糖体高度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胶质瘤与免疫系统和抗原呈递关系密切。筛选出10个hub基因,与TCGA和CGGA队列验证的结果一致。基于随机森林算法、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分析和ggrisk分析结果取交集得到4个基因:
RPL7
、
RPL8
、
RPL12
、
RPS7
。构建的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在1年时为0.691,3年为0.687,5年为0.685。
结论
:
RPL7
、
RPL8
、
RPL12
、
RPS7
的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不良因素,可作为胶质瘤临床预后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KW-2478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肖雪, 卢晓童, 陈思琦, 姜玉娟, 郝佳洁, 蔡岩, 王明荣, 张钰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02-20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6
摘要
(
145
)
PDF
(2365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SP90α抑制剂KW-2478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以溶剂DMSO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HSP90α小分子抑制剂KW-2478处理结直肠癌RKO细胞和DLD1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率;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增殖和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0.8 μmol/L KW-2478处理后的RKO细胞与40 μmol/L KW-2478处理后的DLD1细胞增殖率均降低50%以上;KW-2478对RKO细胞和DLD1细胞的IC
50
分别为(0.5±1.2) μmol/L和(40.0±3.1) μmol/L。KW-2478处理后,RKO细胞和DLD1细胞的集落形成率降低40%以上(均为
P
<0.01)。同时,KW-2478可显著诱导RKO细胞和DLD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均为
P
<0.01)。与DMSO溶剂对照组相比,KW-2478处理的RKO和DLD1细胞中HSP90α客户蛋白EGFR和AKT、S6,以及p-AKT、p-ERK和p-S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同时,相较于对照组,KW-2478处理组细胞中G2/M期分子标志p-Histone H3以及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
:KW-2478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系RKO和DLD1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GFR相关信号通路活性及上调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P2RX1对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及其在免疫浸润机制中的作用
宋珍明, 于运亮, 杨金梅, 刘坤, 盖婵婵, 马春宇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08-21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7
摘要
(
139
)
PDF
(6470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嘌呤能受体X1(P2RX1)与浆液性卵巢癌(OV)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为OV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方法
:以OV患者的血清和卵巢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健康成年人和非癌症患者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OV中P2RX1的表达模式。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P2RX1 mRNA的表达水平与OV患者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差异基因,分析OV中P2RX1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P2RX1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肿瘤免疫相关基因、免疫检查点等的相关性。
结果
:IHC检测结果显示,P2RX1主要表达于正常卵巢上皮中;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非癌组织相比,P2RX1 mRNA在OV中低表达(
P
<0.05);ELIS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血清相比,P2RX1蛋白在OV患者血清中低表达(
P
<0.05)。检索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高表达P2RX1的OV患者总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
P
<0.05)。P2RX1与OV患者的肿瘤纯度和年龄有关(
P
<0.05)。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P2RX1表达水平的OV患者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等生物学进程。P2RX1与OV中TGFB1、SLAMF7、CD27等多个免疫检查点有关。P2RX1与B细胞标记包括CD79A、CD79B、CD19明显正相关(均为
r
>0.4,
P
<0.05)。
结论
:在OV中P2RX1的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2RX1可能参与OV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分化等进程。
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孙小宁, 苏德奇, 杨浩峰, 田亚绒, 刘慧, 黄小溪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19-22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8
摘要
(
137
)
PDF
(3721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臭氧急性暴露模型,探究不同浓度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每组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2.0和4.0 ppm组。各组大鼠每天暴露于臭氧环境中4 h,连续暴露7 d,染毒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并取肺组织。计算大鼠肺系数变化,检测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变化,另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与空气对照组相比,4.0 ppm臭氧暴露组雄鼠肺系数升高(
P
<0.05)。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大鼠肺组织MDA浓度逐渐上升,4.0 ppm组雌鼠、2.0 ppm和4.0 ppm组雄鼠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雌鼠肺组织在2.0和4.0 ppm组SOD浓度上升(
P
<0.01),雄鼠肺组织中SOD浓度先上升,在2.0 ppm时最高(
P
<0.01),再下降,在4.0 ppm时仍高于对照组(
P
<0.05);4.0 ppm组雌鼠和各剂量组雄鼠肺组织GSH-Px浓度均升高(
P
<0.01);且雌鼠血清中TNF-α浓度升高(
P
<0.05),雄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均升高(
P
<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和4.0 ppm组大鼠肺泡间隔均明显增厚,并出现大面积实变,且雌性大鼠肺实变程度更严重。
结论
:臭氧会对大鼠肺组织造成病理损伤,导致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且臭氧对肺组织的毒效应具有性别差异。
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与脑肠肽关联性分析
朱博, 于智颖, 杨洁, 李思远, 贺江华, 孙艺璇, 亓云鹏, 罗闽, 董玲, 徐文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24-230,23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9
摘要
(
130
)
PDF
(2961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表达,及其与血清脑肠肽指标间的相关性。
方法
:将16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常温常湿组和高温高湿组,每组8只。常温常湿组放置于温度(25±2) ℃、湿度(50±5)%的恒温恒湿箱中,高温高湿组放置于温度(40±2) ℃、湿度(70±5)%的恒温恒湿箱中,饲养7 d,期间正常喂食饮水。实验收集两组SD大鼠粪便样品于1.5 mL离心管,并通过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样本。采用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法对2组大鼠粪便样品进行分析,明确高温高湿环境对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菌群与脑肠肽间的相关性。
结果
:动物行为学观察表明高温高湿组大鼠躁动不安,随着时间延长出现大鼠前爪挠面部且精神差的情况,大鼠活动也逐渐减弱。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与常温常湿组相比,高温高湿环境能够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引起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升高。物种差异分析获得核心差异菌群,其中上调菌群为棒状杆菌、另枝菌属,下调菌群为普雷沃氏菌、考拉杆菌、毛螺旋菌、瘤胃球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主要影响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卟啉代谢、视黄醇代谢等新陈代谢过程及生物合成,还涉及糖酵解/糖新生、ABC转运蛋白、核糖体等。ELISA测定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组SD大鼠血清CCK含量较常温常湿组显著降低,并与核心差异菌群呈现相关性。
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可引起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通过核心差异菌群影响CCK水平变化,影响大鼠情绪的调控。功能富集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差异菌与大鼠情绪变化具有相关性,提示与神经性疾病有重要的关系。该研究丰富了环境对肠道菌群影响的认识,同时对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支撑。
综述
人类面部形态发育关联基因与颜面畸形的研究进展
龚星星, 王雅楠, 陈雪玲, 陈海滨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31-23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0
摘要
(
104
)
PDF
(876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的面部形态极其复杂,各个组成部分及整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及其相关效应的调控,具有很高的遗传度。在正常变异范围内,基因决定了面部形态的多样性;而在正常变异范围之外,基因则与颜面发育畸形相关联。此外,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调控,也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共同作用于面部形态的发生过程。目前,有关人类面部形态发育关联基因研究的进行,主要依赖于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和各种面部成像技术。对于人类面部形态相关基因的研究,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面部形态及预防和治疗颜面发育畸形外,在进化、生物学、法医学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与人类面部正常形态和颜面发育畸形关联的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韵晓, 顾馨集, 朱梦梅, 于兵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37-24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1
摘要
(
386
)
PDF
(1163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主要通过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依赖的组蛋白H3中27位的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PRC2依赖的非组蛋白甲基化、不依赖于PRC2的非组蛋白甲基化和不依赖于PRC2的转录激活4种途径调控基因表达。EZH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的增殖、转移、侵袭、肿瘤分级、肿瘤耐药、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多种EZH2抑制剂在恶性肿瘤生长方面表现出良好抑制效果,延缓了肿瘤的生长与转移,EZH2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对EZH2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开发靶向EZH2的肿瘤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CD73在肿瘤免疫逃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康文义, 汪献旺, 张为家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44-24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2
摘要
(
172
)
PDF
(1376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免疫逃逸是造成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腺苷在免疫抑制途径中被广泛研究。分化簇73(CD73)作为一种胞外核酶可以将单磷酸腺苷(AMP)水解产生大量腺苷,蓄积的腺苷与免疫细胞上的腺苷受体结合抑制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微环境中,CD73通过阻断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调节性T细胞和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功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等,导致肿瘤的免疫逃逸,从而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对近年来CD73在肿瘤中的表达、CD73发挥肿瘤免疫抑制的机制及CD73抑制剂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靶向CD73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巨噬细胞重编程在炎症性疾病调控中的双向作用
海天明, 曹猛, 姜晓旭, 吴昊, 张瑜娇, 刘瑞, 于卫华, 罗正学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3): 248-25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3
摘要
(
293
)
PDF
(832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炎症既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反应,也是导致多数临床疾病的重要基础。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广泛存在的固有免疫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刺激下可以重编程为促炎M1型和抗炎M2型细胞,对于机体适应不同生理和病理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重编程在调控机体健康中发挥双向作用,不仅参与调控机体发育、健康稳态和宿主防御,还与诸多如肿瘤、脓毒症、糖尿病等感染和非感性炎症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巨噬细胞重编程恢复机体稳态被认为是治疗多数临床疾病的新希望。因此,本文旨在阐明巨噬细胞重编程的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分析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在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编辑部公告
关于不法分子冒充《癌变·畸变·突变》工作人员添加作者微信的声明
(2018-11-22)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
(2024-07-26)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
(2023-04-11)
《癌变·畸变·突变》第七届编委会第3次会议纪要
(2022-04-16)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11-23)
更多...
下载中心
《癌变·畸变·突变》投稿介绍信模板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格式模板
Adobe Reader XI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EndNote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癌变·畸变·突变》校稿说明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NoteExpress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订阅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