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长慧, 韩天娇, 黄鹏程, 马璟, 常艳. 大鼠多器官彗星试验方法的验证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3): 233-237. |
[2] |
曹易懿, 刘维映, 尤馨悦, 奚晶, 陈瑞雪, 张新宇, 栾洋. 多溴联苯醚BDE-3、BDE-47和BDE-209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J].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15-20,28. |
[3] |
刘梦雅, 苏加坤, 王若琪, 徐达, 秦秀军, 李建国, 安全, 蔡继宝. 本草香对主流烟气暴露大鼠心血管系统蛋白组学的影响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6): 444-448. |
[4] |
文海若, 郭雅娟, 黄芝瑛, 王雪, 淡墨. 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对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J].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13-421. |
[5] |
曹易懿, 奚晶, 唐伟锋, 尤馨悦, 刘维映, 栾洋. 三氯生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J].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1): 71-75. |
[6] |
韩天娇, 周长慧, 常艳. 体内碱性彗星试验与微核试验联合测定甲磺酸乙酯遗传毒性方法的建立[J].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4): 277-280. |
[7] |
陆垚, 刘新霞, 邢秀梅, 赵志强, 欧晓燕, 苏晓琳, 孙易, 陈静莉, 申碧羚, 蒋骏, 何云. 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与端粒长度的改变[J].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3): 179-184. |
[8] |
欧晓燕, 刘新霞, 蒋骏, 陆垚, 赵志强, 冯简青, 孙易, 杨亚蕊, 崔栋, 陈静莉, 申碧羚, 邢秀梅, 何云.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J].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3): 207-210,215. |
[9] |
周学贤,Penny Jones,Paul Carmichael,郝卫东,. p53和γ-H2AX作为乙醛引起DNA损伤早期生物标记物的实验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2): 81-87. |
[10] |
尚平平,李 翔,聂 聪,孙学辉,彭 斌,赵 乐. 卷烟全烟气的Ames试验[J]. 癌变·畸变·突变, 2013, 25(3): 227-231. |
[11] |
刘瑞祥1/任嘉红1,2/常惠丽3/霍转转1/刘 彤1/闫科峰1. 浊漳河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12, 24(6): 465-469. |
[12] |
朱钦翥,陈 维,张立实*. 大黄素和大黄酸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J]. , 2011, 23(1): 65-067. |
[13] |
周炯林, 连勇, 彭双清, 徐培渝. 敌敌畏、乐果和马拉硫磷诱导HepG2细胞DNA损伤的实验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2): 126-129. |
[14] |
宋 雁, 张晓鹏, 贾旭东, 张文众, 王 伟, 崔文明, 张 馨, 李 宁. 吸烟引起人体氧化损伤的可能机制[J].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1): 50-053. |
[15] |
张 伟, 南久松真子, 魏履新, 菅原努, 早田勇, 王春燕, . 用染色体FISH方法检测暴露于不同环境诱变因素居民的吸烟效应[J]. 癌变·畸变·突变, 2008, 20(1): 41-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