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5-30
论著
hOGG1基因低表达对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影响初探
张遵真, 张 勤, 吴 媚, 李 娜, 衡正昌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61-16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1
摘要 ( 2664 )   PDF (642KB) ( 2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初步探讨采用核酶技术获得的hOGG1基因低表达的细胞对氧化剂诱导的DNA氧化损伤与修复作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以A549细胞和通过稳定转染hOGG1核酶而获得的hOGG1低表达的A549-R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为受试物,比较两种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差异。彗星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受试物作用下两种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改良彗星试验比较两种细胞在去除受试物后孵育0、30、60、120和180 min时的修复情况。 结果: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对A549-R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敏感,在一些浓度下其彗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明显高于A549细胞(P<0.05);A549-R细胞的DNA修复能力显著低于A549细胞(P<0.05)。 结论:hOGG1基因的低表达可以增加细胞对氧化剂诱导的DNA损伤的敏感性,降低细胞DNA的修复能力。
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张桂芝, 刘东山, 刘长庭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65-17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2
摘要 ( 3729 )   PDF (885KB) ( 2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为探讨染色体不稳定性与细胞恶性转化之间的关系,揭示化学致癌的机制,本研究以甲醛为诱导剂,研究化学致癌物甲醛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后,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方式处理细胞,检测染毒后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 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G带染色法)考察染毒后甲醛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染色体畸变的情况。 结果: 甲醛作用后,诱导细胞的核型由2倍体转化为近2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等核型同时存在。诱导细胞染色体稳定性降低,呈现大量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丢失、内复制、易位、断裂、双/三着丝粒,同时伴有大量非稳定性畸变。 结论: 甲醛可影响BEAS-2B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最终使细胞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呋喃酮诱导人胚胎肝细胞ras 基因突变
周利红, 刘爱林, 鲁文清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71-17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3
摘要 ( 3663 )   PDF (716KB) ( 2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呋喃酮(3-chloro-4-(dichloromethyl)-5-hydroxy-2[5H]-furanone,MX)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肝细胞(L-02细胞)ras基因突变的诱导。 材料与方法: MX染毒剂量为300μmol/L,二甲基亚砜(DMSO)做溶剂对照,将L-02细胞连续染毒培养12d后,收获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克隆测序法检测ras基因(K-ras、H-ras、N-ras) 12、13、61密码子是否存在突变。结果:MX染毒组H-ras基因57密码子的GAT置换成GGT,未检测到K-ras、N-ras及H-ras12、13、61密码子突变,DMSO溶剂对照组相应的ras基因目的片段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MX可能诱导L-02细胞ras基因突变。
北豆根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活性分析
单保恩, 任风枝, 梁文杰, 张 静, 李巧霞, 曾亚平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75-17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4
摘要 ( 3638 )   PDF (835KB) ( 24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提取、纯化和鉴定北豆根抗肿瘤有效成分,并对纯化的成分作进一步的活性研究。材料与方法:常规方法制备北豆根水提液(RMW)和醇提液(RME),对RME以3%HCl溶解、有机溶剂萃取和水相浓缩得到纯化提取物1、2、3(PE1、PE2、PE3)。用MTT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抑瘤活性。根据抑瘤实验结果,通过凝胶和硅胶柱层析将PE2进一步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PF1和PF2。提取RME后的北豆根药渣用水回流提取,去除蛋白和鞣酸,再经乙醇沉淀和冷冻干燥得到多糖成分(RMP)。有效成分采用薄层层析和改良碘化铋钾显色对其进行鉴定分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单体化合物PF1和PF2的分子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MP的纯度。结果:RMW和RME对K562、BGC823及TE13三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有良好的量效及时效关系,RMP无此作用。进一步将RME应用三步法纯化得到PE1、PE2、PE3 。PE1和PE2对上述3种细胞的增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了近10倍)(P<0.01),PE3无此抑制作用。有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E2主要含一系列生物碱成分。对PE2进一步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PF1和PF2,分子量分别为624和610。PF1和PF2对K562、BGC823及TE13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PF2的抑制作用更强,PF2可导致上述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形态不规则等。PF2对肿瘤组织原代培养细胞增殖反应有较强抑制作用(P<0.01)。结论:北豆根水提物和醇提物在体外均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醇提物的作用高于水提物。PE2是醇提物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其化学成分是生物碱;PF1和PF2均是醇提物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可能为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PF2对肿瘤组织原代培养细胞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北豆根多糖成分对K562等3种肿瘤细胞无抑制作用。
pIRES2-EGFP-DAZ3质粒构建及金黄地鼠2-细胞胚中人DAZ基因的复制与表达
徐珊珊, 黄天华, 谢庆东, 吴丛梅, 吴德生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80-18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5
摘要 ( 3068 )   PDF (761KB) ( 2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人Yq11.2上AZF区 (内含DAZ基因家族) 的缺失是多数男性不育的病因。本研究旨在探讨DAZ3基因导入精子的可能性以及导入基因在2-细胞胚中的功能。材料与方法:构建pIRES2-EGFP-DAZ3质粒,经鉴定无误后将其导入金黄地鼠精子。将携带DAZ3基因的精子与金黄地鼠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用FISH、PCR、RT-PCR技术分别检测DAZ3基因在精子头部、雄原核上的整合以及在2-细胞胚中的复制与表达。结果:构建的pIRES2-EGFP-DAZ3质粒经酶切、PCR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鉴定构建成功。采用FISH在精子头部、单细胞胚雄原核和2-细胞胚两个间期核上观察到阳性杂交信号。采用RT-PCR在2-细胞胚样本中观察到DAZ3 cDNA的特异条带。结论:外源性DAZ3基因能被导入精子基因组。携带DAZ3基因的精子可与卵母细胞完成正常的受精过程。导入的DAZ3基因在早期胚胎细胞中能够随细胞分裂自我复制并表达其功能。本研究结果为DAZ基因缺失所致男性不育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中国南方粤语方言地区汉族人群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家族史关系
杨淋清, 杨杏芬, 林忠宁, 魏 青, 潘尚霞, 周建强, 林育纯, 赵 敏, 马文军, 黄俊明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85-18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6
摘要 ( 3832 )   PDF (795KB) ( 2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了解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南方粤语方言地区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其与人群某些疾病家族史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在广东省新兴县和广东省广州市两个地区选择符合条件的健康人群606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2%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调查对象GSTM1、GSTT1基因型。结果:在调查人群中,GSTM1基因纯合缺失基因型GSTM1(-/-)的出现频率为56.8%(n=597);GSTT1基因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的出现频率为42.1%(n=579);两基因联合缺失的频率为22.8(n=570)。结论:GSTM1与GSTT1基因之间在人群中分布相互独立,无连锁现象,GSTM1基因在两个不同地区来源人群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 GSTT1在人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分布与研究人群中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的发生之间显著关联,有冠心病家族史人群GSTT1缺失基因型的表达显著增加。
抗CD44抗体HI44a诱导THP-1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宋国丽, 廖晓龙, 韩忠朝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90-19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7
摘要 ( 3603 )   PDF (691KB) ( 2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抗CD44抗体HI44a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THP-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应用Annexin-Ⅴ/PI染色法、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及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形态学变化及其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myc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采用多种方法均可证实,HI44a对THP-1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HI44a明显抑制THP-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同时c-myc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并可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论:HI44a能够有效诱导THP-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调节相关癌基因及抗凋亡蛋白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全反式视黄酸致小鼠腮弓畸形的机制研究
韩 静, 肖 颖, 林久祥, 余增丽 , 李 勇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94-19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8
摘要 ( 3296 )   PDF (719KB) ( 2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 RA)对小鼠胚胎腮弓的致畸作用及其可能的致畸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植入后全胚胎培养观察RA 对孕8.5 d小鼠腮弓的致畸作用;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及检测,切口末端标记法,切片和整体免疫组化观察RA对颅神经嵴细胞 (Cranial neural crest cells, NCC) 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结果:RA诱导腮弓出现发育不良,发育不全,第一、二腮弓融合畸形;RA处理组腮弓BrdU掺入率减少,凋亡增加,NCC出现异常的迁移路径和方式。 结论:RA诱导腮弓畸形,NCC增殖减少,凋亡增加,迁移改变是其可能的致畸机制。
egfr基因两个重要片段和核基质结合
李冠武, 王 云 , 柏素云, 温博贵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198-20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09
摘要 ( 2528 )   PDF (533KB) ( 25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egfr基因两个重要片段和核基质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对TCA8113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PCR扩增了解egfr基因的两个片段与核基质的结合关系。结果:TCA8113不仅表达EGFR,而且,在该细胞株中EGFR基因的两个片段(一个为由829 bp长的编码区片段和110 bp长的内含子构成的939 bp长的片段; 另一个为110 bp长的非编码区片段)均与核基质紧密结合。结论: TCA8113细胞中egfr基因通过这两个片段与核基质紧密结合,并可能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调控EGFR的表达。 进一步分离和鉴定与egfr基因片段结合的核基质蛋白,并研究它的功能,对了解EGFR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阻断EGFR治疗肿瘤有一定意义。
姬松茸菌体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发损伤的拮抗作用
孙亦阳 , 李杨霞, 高 茜, 赵 润, 潘迎捷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01-20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0
摘要 ( 2647 )   PDF (673KB) ( 2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姬松茸菌丝体多糖(Agaricus blazei mycelium polysaccharides,Ab-Mp)对环磷酰胺所造成染色体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材料与方法:运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姬松茸菌丝体多糖,每天以10和20 mg/kg 2个剂量对雄性小鼠进行灌胃,连续15 d。于第14 d 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4 h 后重复注射1次。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ic method, FCM),研究Ab-Mp对受损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比例的影响;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检测肝细胞匀浆液中MDA和SOD含量。 结果:Ab-Mp影响受损肝细胞各细胞周期所占的比例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b-Mp可以降低肝细胞匀浆液中MDA含量(P<0.01),并提高SOD活性 (P<0.01)。Ab-Mp 可以降低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嗜多染红细胞核率 (P<0.01)。 结论:Ab-Mp可以明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拮抗环磷酰胺诱发的损伤。
真菌植物提取物AMH抑制苯并(a)芘诱发小鼠肿瘤作用
贺小琼, 普 苹 , 邓 艳, 段生朝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05-20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1
摘要 ( 3029 )   PDF (498KB) ( 2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具有抗突变作用的真菌植物提取物AMH是否具有抑制化学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材料与方法: 采用苯并[a]芘(B[a]P)诱发小鼠肿瘤试验。ICR小鼠随机分为AMH (Antimutagenic Herb) 预防组、B[a]P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共三组,预防组经水饮用AMH,1周后腹腔注射B[A]P 100 mg/kg,对照同时等量腹腔注射B[a]P,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玉米油,其后观察小鼠肿瘤发生情况。 结果:腹腔注射B[a]P,能诱发小鼠产生肝癌、胃癌、膀胱癌、腹壁肌肉瘤、肺腺瘤等各种实体瘤。真菌植物提取物AMH (Antimutagenic Herb) 能显著性抑制苯并[a]芘对小鼠的诱发肿瘤作用。实验期间,AMH预防组14只雄性小鼠未发现肿瘤;而苯并[a]芘对照组14只雄性小鼠中11只出现实体瘤、3只出现血性腹水;AMH对苯并(a)芘诱发雄性小鼠肿瘤发生的抑制率达100%。AMH预防组雌性小鼠肺腺瘤发生率为71.43%,平均每只小鼠的荷瘤数为2.14个;苯并[a]芘对照组肺腺瘤发生率为92.86%,平均每只小鼠的荷瘤数为7.43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植物提取物AMH能有效抑制强致癌物苯并[a]芘诱发小鼠肿瘤作用。
杏仁对吸烟导致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文众, 张晓鹏, 贾旭东, 黄光伟, 刘兆平, 宋 雁, 刘泽嵚, 崔文明, 张 馨, 王 伟, 李 宁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08-21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2
摘要 ( 3372 )   PDF (527KB) ( 2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美国加州杏仁对吸烟诱导的DNA氧化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 选取30个吸烟的志愿者,随机分3组(每组10人),每天分别给予0, 84和168 g的杏仁,共28 d;试验期间各组对象膳食和吸烟量相同,在实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分别收集新鲜尿液测定柯替宁,采静脉血做彗星实验,收集24 h尿测定8-OH-dG。结果: 彗星实验显示,168 g/d剂量组DNA损伤程度比对照组和试验前均显著降低(P<0.05);8-OH-dG 测定结果显示,84 g / d和168 g / d剂量组的8-OH-dG水平明显低于试验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食用美国加州杏仁可能具有降低吸烟人群DNA氧化损伤的作用。
玉米赤霉醇对大鼠的胚胎毒性
薄存香, 张振玲, 郭启明, 刘衍忠, 李 莉, 谢 琳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11-21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3
摘要 ( 3151 )   PDF (526KB) ( 2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观察玉米赤霉醇(α- zearalanol,Zeranol)对大鼠的胚胎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将交配成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组(乙酰水杨酸)和实验组(Zeranol 1、10、100 mg/kg 3个剂量组),实验组大鼠于妊娠7~16 d灌胃染毒,各组大鼠均于妊娠20 d处死。剖腹取子宫称重,记录活胎、死胎、吸收胎数,测量胎仔发育指标并检查其畸形。结果:高剂量组孕鼠全部流产;中剂量组孕鼠的增重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活胎减少,死胎和吸收胎增加(P=0.000),胎仔平均体重、身长、尾长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小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低剂量组胎鼠的外观、内脏和骨骼均未见明显畸形。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10 mg/kg以上剂量的Zeranol对大鼠有胚胎毒性作用。
4-HPR联合DDP对HeL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
尹凤玲, 陆 静, 李爱萍, 顾灯安, 韩素萍, 周建伟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14-21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4
摘要 ( 3718 )   PDF (648KB) ( 2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4-羟苯基维胺脂(N-4-hydroxyphenyl retinode,4-HPR)是一种全反式维甲酸的衍生物,它对多种肿瘤细胞有化学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还对放疗和化疗方法有不同程度的增敏作用。顺铂(cis-platinμm,DDP)是宫颈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但因其毒副作用及耐药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旨在探讨4-HPR联合DD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最终为临床上应用4-HPR治疗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单用4-HPR、DDP及两药联合时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4-HPR与DDP在抑制HeLa细胞增殖中的相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核的改变。结果:4-HPR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的浓度在(2~40)μmol/L范围内,并呈现较好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两药合用时上述作用更加明显;4-HPR可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和S期,当4-HPR浓度为10、 20、 40 μmol/L时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55%, 16.55%, 22.91%,而G2-M期和S期的细胞比率也随4-HPR的浓度升高而增加。当以上3种浓度的4-HPR与1μmol/L MDDP联合作用时,两药呈现协同作用。结论: 4-HPR(浓度在2~40μmol/L范围内)对HeLa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随4-HPR的浓度增升高而增加,与DDP联合使用能增强HeLa细胞的敏感性,当以上三种浓度的4-HPR与1μMDDP联合作用时,两药呈现协同作用。结论 4-HPR(浓度在2~40μm范围内)对HeLa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与DDP联合使用能增强HeLa细胞的敏感性, 这一作用可能和4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及G2-M期和S期阻滞有关。
1,1-双(4-氯苯)-2,2,2-三氯乙烷对大鼠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作用
梁骏华, 钟玉芳, 戴中华, 石 年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18-22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5
摘要 ( 2714 )   PDF (551KB) ( 2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1,1-双(4-氯苯)-2,2,2-三氯乙烷(DDT)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组织诱导的氧化应激作用。 材料与方法:SD大鼠共24只, 随机分为4组, 即溶剂对照组与低 (20mg/kg)、中 (40mg/kg)、高(80mg/kg)3个DDT剂量组,每组6只,大鼠经口灌胃染毒7 d后断头处死,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 结果: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随着DDT浓度的增加,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中MDA含量升高,T-SOD活性下降;② 大脑皮层GSH-PX活性在低剂量时升高,在中、高剂量组则显著下降,海马GSH-PX活性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小脑GSH-PX活性则在中、高剂量组出现显著下降;③ 海马GR活性在中、高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小脑则只有高剂量组出现了下降,皮层GR活性在各剂量组未观察到明显改变。结论:DDT可以引发神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DDT导致机体组织的氧化损伤可能在动物神经毒性中起重要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亚型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康振桥, 季艳霞, 崔彦芝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21-22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6
摘要 ( 2626 )   PDF (522KB) ( 2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亚型在生物学特性不同的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中的表达水平。材料与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中VEGF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细胞VEGF mRNA亚型的表达。结果:MCF-7和MDA-MB-231细胞均表达VEGF165、VEGF121两种亚型,但MDA-MB-231细胞VEGF165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 结论: MCF-7、MDA-MB-231细胞VEGF表达呈阳性,而且VEGF165亚型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M-FISH技术分析60Coγ射线急慢性照射诱发小鼠的骨髓染色体畸变
刘青杰, 陈德清, Julie R. Korenberg, 陈晓宁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24-22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7
摘要 ( 3327 )   PDF (512KB) ( 2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探索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FISH)技术分析急慢性电离辐射照射诱发的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建立用小鼠1、2和4号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人工细菌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 的M-FISH方法,分析受到急慢性60Co 射线整体照射1.5和3.0 Gy的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确定剂量和剂量率因子(Dose and dose rate effect factor, DDREF)。 结果:急性照射的小鼠骨髓染色体稳定性畸变和非稳定性畸变相同,慢性照射的小鼠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显著低于稳定性畸变。以染色体稳定性畸变为指标DDREF在1.5、3.0 Gy分别为2.20.4和3.10.6。结论: M-FISH方法可用于分析电离辐射诱发的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DDREF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数值。
银杏叶片对地方性砷中毒病患者七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杨光红, 张爱华, 何江, 黄晓欣, 任渝江, 董学新, 何云, 赵转地l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27-22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8
摘要 ( 2822 )   PDF (570KB) ( 2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患者七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用生化法测定银杏叶片治疗前后地砷病患者血清中七项肝功能指标。 结果:银杏治疗前患者血清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 ALB)含量及胆碱脂酶(Choline esterase , CHE)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活性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ibin ,TBil)及直接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ibin ,DBi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银杏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TP、ALB含量及CHE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γ-GT活性则明显降低(P < 0.01); ALT、TBil及DBil三项指标在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银杏叶片对地砷病患者肝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TP、ALB、CHE和γ-GT 4项指标在砷致肝损害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银杏叶片改善地砷病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促进肝细胞修复、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和保护肝合成功能等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姚 华/李玉华/朱 滨/吴晓华/陆胜德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30-23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19
摘要 ( 2824 )   PDF (661KB) ( 2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lilpoprotein B, ApoB)、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细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 P4502E1,CYP2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病的关系,并从分子水平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芯片技术,对194例NAFLD患者和189例健康对照的ApoB、β3-AR、 CYP2E1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轻度NAFLD组Apo BMspⅠ位点M+M-基因型频率(18.6%)和等位基因型频率(9.3%)均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10.3%和5.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o BMspⅠ和CYP2E1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使中重度脂肪肝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近4倍。结论: Apo BMspⅠ位点多态性与轻度NAFLD有关,CYP2E1和Apo B MspⅠ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分析从分子水平解释了NAFLD发生发展的机制,同时也为研究NAFLD遗传易感性从方法学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检测研究
一种孕宝营养液致畸和遗传毒性的研究
夏 勇, 李敏红, 郑云燕, 宋燕华, 严 峻, 毛光明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34-23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20
摘要 ( 2736 )   PDF (627KB) ( 2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某孕宝营养液的致畸性和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材料与方法:设0.83、1.67、3.33 g/kg 3个剂量组,进行传统致畸研究;设8、40、200、1 000和5 000 μg/皿5个剂量组,进行Ames试验;设2.5、5.0和10.0 g/kg 3个剂量组,观察其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结果: 3个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有明显的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致畸性。各剂量组在体内体外致突变性研究中未见有遗传毒性。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某孕宝营养液无致畸性和遗传毒性。
4,5,7-三羟基异黄酮对子宫內膜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
孙 兵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38-23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21
摘要 ( 2576 )   PDF (404KB) ( 2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采用5-溴-2'-脱氧尿苷细胞增殖酶联免疫测定法, ,检测浓度为12.5、25、50、100 µmol/ L 的Genistein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12.5~25 µmol/ L浓度的Genistein对Ishikawa 细胞有增殖作用,当Genistein的浓度达到100 µmol/ L时则为抑制作用。结论: 随着Genistein浓度的变化而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起着增殖或生长抑制作用。
肿瘤防治
bcl-2和 bax 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孟令新, 章明放, 薛英杰, 李 强, 孙 锐, 赵凤云, 郝希山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40-24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22
摘要 ( 2919 )   PDF (768KB) ( 2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探讨bcl-2、bax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材料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各指标的表达。结果:从单纯性、复杂性到不典型增生,bcl-2和 bax 的表达评分均有逐渐增多趋势,不典型性增生与前二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内膜样腺癌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分期的增加,bcl-2 表达评分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 bax 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bax 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增生期和分泌期 bcl-2 和 bax 的表达无负相关,但在内膜样腺癌组织中 bcl-2 表达与 bax 呈正相关。 结论:bcl-2 和 bax 参与了癌前病变的发生。在内膜样腺癌中,bcl-2 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关系密切;bax 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关。推测 bcl-2、bax 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bcl-2 和 bax 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内膜变化中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二者相互作用关系不大;bcl-2 与 bax 可能共同作用参与了内膜样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散发性结直肠癌PTEN基因突变与微卫星改变间的关系
张 静, 滕蕾, 战玉竹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45-24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23
摘要 ( 2988 )   PDF (628KB) ( 2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RC) 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7和8的突变与人类结肠癌基因不稳定性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结肠癌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6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PTEN基因第5、7 和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和结直肠癌高度敏感的微卫星检测位点Bat25、Bat40及D18S21的改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微卫星改变阳性个体组中PTEN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8.57%(4/ 14),与微卫星改变阴性个体组中PTEN基因突变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 <0.01)。 结论:PTEN基因的突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一定的作用。
乳腺癌组织中p5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杨开颜, 俞 康, 李剑敏 , 黄卡特 , 周 韧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49-2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24
摘要 ( 2688 )   PDF (536KB) ( 2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p51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iase biotin-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RT-PCR等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p5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激素受体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45 例)组织p51基因表达(46.7%)高于良性乳腺病变(35 例)组织(11.4%);淋巴结转移阳性者p51基因表达(90.5%)明显高于阴性者(8.3%);p51基因表达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无相关性(P>0.05);p51基因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凋亡率与阴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51基因表达增多可能与乳腺癌发病及转移有关。
综述
蛋白质组学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赵 群(综述)/ 邓小虹(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52-25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25
摘要 ( 2614 )   PDF (573KB) ( 2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质组是指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的核心在于大规模地对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对蛋白质所执行的生理性、病理性生命活动做出最精细、最本质的阐述。其研究内容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和功能蛋白质组两大类。蛋白质组学对卵巢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不仅有利于寻找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卵巢癌的早期筛查,而且对于寻找新的卵巢癌治疗靶点、阐明卵巢癌发生发展机制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与细胞凋亡
夏洪平(综述), 杨惠玲(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3):  255-25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6.03.026
摘要 ( 2563 )   PDF (410KB) ( 2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广泛表达的丝氨酸/酪氨酸激酶,在哺乳动物细胞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MAPKs有三个主要家族:ERKs,JNKs和p38MAPKs。p38信号通路是MAPK通路的一重要分支,它在炎症、细胞应激、凋亡、细胞周期和生长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四种已知的p38异构体包括p38α、p38β、p38γ和p38δ。多年来已发现p38MAPK通路可以由应激包括高渗、热休克、放射线和其他应激反应活化。因此,p38MAPK通路参与了多种刺激引起的信号级联反应,表明它在引起多种细胞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并且,p38在细胞凋亡中也显示调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