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30
专家述评
甲基化抗肿瘤药物治疗中的DNA修复:治疗效果与健康结局
Bernd Kaina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33-341,34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1
摘要 ( 1555 )   PDF (2200KB) ( 7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甲基化抗肿瘤药物治疗中,DNA修复是决定治疗效果与不良生物效应(如突变、癌变和致畸)的一个关键机制。本文主要对甲基化抗肿瘤药物在DNA修复过程的作用进行综述。尽管这些抗肿瘤药物无选择性地靶向作用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DNA,但因其削弱了癌细胞内某些特异的DNA修复活动,从而更多地杀死癌细胞。单功能的烷化剂显示出甲基化改变特性(丙卡巴肼、达卡巴嗪、链脲佐菌素、替莫唑胺),或者氯乙基化形成单加合物并在下一步反应中引起DNA链内交联(洛莫司汀、尼莫地平、卡莫司汀、福莫司汀)。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一个主要机制是通过自杀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直接逆转DNA损伤,形成O6-甲基鸟嘌呤和O6-氯化鸟嘌呤。由于MGMT对恶性肿瘤治疗的结局有显著影响,它被认为是一个耐药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高级恶性胶质瘤。MGMT也被认为是甲基化抗肿瘤药物有效性的预测标志,许多临床试验正在分析MGMT抑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其他涉及甲基化抗肿瘤药物耐药的DNA修复因素包括错配修复、通过同源重组和DNA双链断裂(DSB)信号启动的相关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alkB同源蛋白(如ABH2)也可能与烷化类药物耐药有关,该现象在高表达MGMT的细胞株异常明显。对于这些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将有助于设计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减少副作用。
论著
AMPK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人胃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研究
余洋, 侯丽颖, 宋华翠, 吴坤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42-34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2
摘要 ( 1171 )   PDF (2112KB) ( 6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是否影响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并探讨AMPK在VES诱导自噬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5、10、15、20 μg/mL)VES处理SGC-7901细胞24 h,以及20 μg/mL VES分别处理SGC-7901细胞3、6、12、2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SGC-7901细胞中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及AMPK、ACC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用RNAi技术沉默AMPK,20 μg/mLVES处理SGC-7901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eclin-1蛋白以及AMPK、mTOR、p70S6K与4EBP-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C3 mRNA表达情况。结果:VES处理SGC-7901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随着VES剂量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增长,AMPK磷酸化水平上升,LC3、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P<0.05)。RNAi沉默AMPK后,与单纯VES处理组比较,LC3、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LC3 mRNA表达下降(P<0.05);mTOR、p70S6K及4EBP-1磷酸化活性升高(P<0.05)。结论:VES可诱导SGC-7901细胞中AMPK活化,AMPK活化后影响mTOR及其下游分子活性,继而诱导自噬的发生。

TGF-β1在黑色素瘤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周启明, 李巍, 袁建辉, 赵艳, 段江曼, 熊东林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48-35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3
摘要 ( 914 )   PDF (1732KB)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TGF-β1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的作用,为可能的黑色素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收集黑色素瘤病人与正常人血清,去除IgG、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液相分离后质谱检测,筛选血清差异蛋白。筛选出TGF-β1后进行ELISA验证。进一步构建TGF-β1稳定高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及SK-MEL-1),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采用PI-AnnexinV双染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GF-β1高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比较,共鉴定了84个黑色素瘤相关的血清差异蛋白,其中33个蛋白上调,49个蛋白下调(TGF-β1明显下调),ELISA结果验证了TGF-β1在黑色素瘤病人血清中表达水平相对于健康对照下调2.3倍(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显示构建的TGF-β1稳定高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及SK-MEL-1中TGF-β1 mRNA和蛋白均较对照A-375及SK-MEL-1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比较,TGF-β1高表达时A-375及SK-MEL-1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均<0.01)。结论:TGF-β1在黑色素瘤病人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当其表达水平升高时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提示TGF-β1可能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Gadd45α在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胃癌中的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
冯水土, 陈毅德, 陈玉强, 林雨标, 郑文慧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53-358,3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4
摘要 ( 992 )   PDF (2602KB) ( 6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Gadd45α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阴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来探讨其对胃癌发生的意义,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选取的70例不同HP感染状态的胃癌及56例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标本中Gadd45α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Gadd45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选取的8对胃癌活体标本中Gadd45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Gadd45α蛋白在HP+胃癌、HP-胃癌和HP+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7.5%、46.67%和34.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dd45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4.29%(45/70),与肿瘤大小相关。胃癌组织中Gadd45α蛋白的表达与HP感染状态呈正相关(rs=0.318),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在HP+胃癌组织活体标本中Gadd45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大多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结论:Gadd45α蛋白在胃癌(尤其HP+胃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尤其HP+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其表达水平的检测有益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早期预测。在胃癌组织中,Gadd45α蛋白与HP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对HP+胃癌患者的抗HP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婆罗双树样基因2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张雪杉, 缪芳, 曹晏宁, 张晓姝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59-363,36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5
摘要 ( 1080 )   PDF (1844KB)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ike gene 2,SALL2)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SALL2基因的3条小干扰RNA(siRNA-1、2、3),并设载体组及未转染对照组,使用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采用逆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中SAL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筛选沉默效果最好的siRNA片段。将最适siRNA片段转染HeLa细胞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对照组HeLa细胞高表达SALL2。载体组和转染siRNA-3组SALL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iRNA-1和siRNA-2转染48 h后,HeLa细胞SAL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siRNA-1的沉默效率更好,故后续选择siRNA-1作为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转染siRNA-1 48和72 h后细胞的增殖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后siRNA-1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凋亡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SALL2基因干扰可明显提高HeLa细胞的增殖率,并降低其凋亡率。提示SALL2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紫外线A辐射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李辰, 齐雪松, 李宁, 范莉, 苟巧, 刘建香, 田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64-36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6
摘要 ( 1092 )   PDF (2497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紫外线A(UVA)辐射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损伤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1、5、10、20、30、40 J/cm2)UVA照射HaCaT细胞建立急性UVA损伤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UVA照射后对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γH2AX焦点形成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测DNA损伤断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30 J/cm2范围内,细胞活力随UVA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r=0.982,P=0.009);UVA照射后20 h细胞凋亡率在10~40 J/cm2明显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r=0.936,P=0.008)。在30和40 J/cm2 UVA照射后,免疫荧光也可观察到明显的焦点形成;不同剂量照射后均可检测到磷酸化γH2AX蛋白的表达,在5和10 J/cm2 UVA照射时磷酸化γH2AX蛋白表达增强最为明显;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在30和40 J/cm2 UVA照射后细胞DNA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断裂,并出现许多断片。结论:UVA可诱导DNA链断裂,引起细胞损伤,从而促进HaCaT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存活。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盛磊, 茹明芳, 武贵臻, 杨云,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69-371,3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7
摘要 ( 962 )   PDF (1481KB) ( 5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新疆特有的病例资源,评估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癌50例、癌前病变(CIN Ⅲ)患者20例及对照组(正常或慢性宫颈炎患者)18例的外周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宫颈癌组中,IL-10的表达水平随肿瘤分期逐渐升高(P<0.05);对照组中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血浆中IL-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组中维吾尔族患者血浆IL-2表达水平较汉族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体内发生免疫抑制,提示这可能是宫颈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IL-2可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由淑萍, 赵军, 马龙, 张石蕾, 刘涛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72-3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8
摘要 ( 1007 )   PDF (1592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活化作用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 ng/mL TGF-β1刺激的HSC-T6模型组、5 ng/mL TGF-β1+不同终浓度(25、50、75和100 μg/mL)CPhGs给药组,另设只加DMEM培养液的空白组。体外培养HSC-T6细胞,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LDH比色法测定CPhGs的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Smad2、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ad2、Smad3、p-Smad2、p-Smad3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模型组显著促进了HSC-T6细胞的增殖,而50~100 μg/mL的CPhGs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SC-T6细胞的增殖(P<0.05),且25~100 μg/mL的CPhGs对HSC-T6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25~100 μg/mL CPhGs均可抑制Smad2和Smad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且明显抑制Smad2和Smad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Smad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PhGs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阻断TGF-β1/Smad通路进而阻断HSC-T6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有关。
红景天苷对氯气暴露致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刘萌萌, 孔德钦, 邹远康, 王乐乐, 刘瑞, 海春旭, 张晓迪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77-38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09
摘要 ( 1028 )   PDF (2588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氯气暴露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氯气暴露组、红景天苷干预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阴性对照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以空气为对照,氯气暴露组和红景天苷干预组给予1 200 mg/m3氯气动态染毒,染毒时间为5 min;红景天苷干预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在氯气染毒前30 min和染毒后15 min分两次给予300 mg/kg红景天苷灌胃,阴性对照组和氯气暴露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观察大鼠肺损伤的程度;二辛可宁酸(BCA)蛋白定量法测定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中蛋白含量并计算肺血管通透指数;肺组织冰冻切片采用二氢乙啶(DHE)探针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试剂盒检测BALF中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OD2的表达。结果:氯气暴露后3 h观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氯气暴露组肺组织可见大鼠支气管柱状上皮损伤、肺泡结构破坏以及肺间隔轻度炎细胞浸润,BALF中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气暴露组比较,红景天苷可升高BALF中GSH含量,降低因氯气暴露引起的肺组织ROS水平和BALF中MDA和GSSG含量(P<0.05),下调肺组织中SOD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降低肺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氯气暴露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汞、砷、甲醛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及污染评价
王超, 段链, 张宏伟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83-38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10
摘要 ( 921 )   PDF (2463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水环境中汞、砷、甲醛及其复合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及污染评价。方法:以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组,50 mg/L重铬酸钾作为阳性对照组,使用不同浓度的汞(0.001~0.03 mg/L)、砷(0.01~0.3 mg/L)、甲醛(0.9~7.2 mg/L)及其组合对蚕豆进行染毒(设MIX I、MIX Ⅱ、MIX Ⅲ3组,各含4种组合),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千分率并计算污染指数。结果:单一染毒时,当水溶液中汞浓度≥0.009 mg/L、砷浓度≥0.3 mg/L、甲醛浓度≥3.6 mg/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污染中,MIX I组砷-汞、砷-甲醛组合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且较砷、汞、甲醛单一染毒时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X Ⅱ组和MIX Ⅲ组中4种组合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并且均明显高于单一染毒时的微核千分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汞(≥0.009 mg/L)、砷(≥0.3 mg/L)、甲醛(≥3.6 mg/L)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形成微核,复合染毒诱发的微核千分率较相同剂量单一溶液染毒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不同诱导方式制备的大鼠肝匀浆代谢酶活性及冻储方式的比较
单纯, 胡培丽, 张露勇, 刘婷, 林飞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88-3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11
摘要 ( 948 )   PDF (1455KB) ( 4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7种不同诱导方式制备的大鼠肝匀浆的代谢酶活性,并探讨用低温液体法保存肝匀浆的可行性。方法:SD雄性大鼠,每组6只,分别用苯巴比妥(PB)、β-萘黄酮(βNF)和多氯联苯(PCB)3种诱导剂,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单一诱导或联合诱导等7种不同诱导方式下,制备肝匀浆,并在0、-20和-40℃贮存。选择2-氨基芴(2AF)、吖啶橙(AO)和环磷酰胺(CP)3种间接致突变剂在Ames试验中应用TA100、TA98或TA97,对上述诱导方式和贮存方式、贮存时间下获得的肝匀浆进行肝代谢酶活性的考察。结果:各组肝匀浆对间接致突变剂2AF、AO和CP均呈代谢活酶性阳性;加诱导剂的肝匀浆代谢酶活性比不加诱导剂的更强;联合诱导组的肝匀浆代谢酶活性比单独诱导组的更高;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诱导剂量、联合诱导与多氯联苯(PCB)诱导等,其肝匀浆代谢酶活性基本一致。加入冰冻保护剂的肝匀浆低温贮存液在4℃可贮存4周;在-20和-40℃下贮存24周代谢酶活性未明显降低。结论:PCB诱导组肝匀浆代谢酶活性与联合诱导组基本一致,均大于单独诱导组,且后者大于未诱导组;给药途径、诱导时间和剂量对肝匀浆代谢酶活性影响不大;肝匀浆低温贮存液保存于-20和-40℃环境下24周内能够保证代谢酶的活性。
季节对狐狸精子发生的影响
程丽芳, 刘明, 朱茂英, 陈德宇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93-397,40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12
摘要 ( 1001 )   PDF (2620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狐狸是短日照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精子的发生有明显的阶段特异性。本研究是为了探明季节变化对狐狸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以未发情期(2014年9月28日)、睾丸发育初期(2014年11月29日)和睾丸发育成熟期(2015年1月27日)的银狐各2只为研究对象,称量双侧睾丸的质量和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睾丸中睾酮的含量。并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分析曲细精管中各类生精细胞的组成及比例。结果:9月、11月和次年1月银狐睾丸的质量分别为(0.896±0.002)g、(3.365±0.081)g、(5.241±0.100)g;体积分别为(1.215±0.036)cm3、(5.558±0.794)cm3、(14.112±2.854)cm3;睾酮含量分别为(0.211±0.060)μg/g、(2.040±0.202)μg/g、(3.240±0.432)μg/g。从9月至次年1月银狐睾丸质量、体积以及睾酮含量均逐渐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片上单个曲细精管横截面中生精细胞的组成和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呈现季节变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狐狸的精子发生呈现典型的季节性,在皖北采集公狐精液的最佳时间为1月20日左右。本研究为探究银狐的繁殖特性及提高银狐的人工授精率奠定了基础。
检测研究
应用Ames波动试验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作用
曹易懿, 刘倩, 奚晶, 马雷雷, 刘晓健, 栾洋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398-40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13
摘要 ( 1053 )   PDF (1568KB) ( 8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AA-I、AA-Ⅱ、AA-Ⅲ和AA-IV)的致突变作用,初步考察其毒性作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菌株对马兜铃酸4个组分采用Ames波动试验方法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AA-I与AA-Ⅱ在-S9和+S9条件下对TA98和/或TA100菌株的回复突变孔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Ⅱ的回复突变孔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且在多个剂量下回复突变孔数超过基线值的倍数大于AA-I。AA-Ⅲ和AA-IV对2株菌株的回复突变孔数未见明显增加,但AA-IV在+S9条件下对TA100菌株在各个剂量下的回复突变孔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AA-I和AA-Ⅱ均显示出较强的致突变作用,且AA-Ⅱ致突变作用强于AA-I。AA-IV在+S9条件下可能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AA-Ⅲ对2株菌株均未见致突变作用。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毒性程度不同,认为可能与其化学结构及代谢特征不同有关。
枇杷叶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陈秀娟, 刘香梅, 庞增雄, 刘冬虹, 刘颖, 罗雪莲, 陈汉金, 黄宇锋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403-40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14
摘要 ( 846 )   PDF (1414KB) ( 5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枇杷叶水提物(AEEJL)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骨髓微核试验及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枇杷叶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枇杷叶水提物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20.00 g/kg。Ames试验在剂量为8~5 000 μg/皿范围内,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微核试验在剂量为20.0、10.0和5.00 g/kg时微核细胞率均<3.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试验在剂量为625~5 000 μg/mL范围内,畸变细胞率均≤5.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枇杷叶水提物属无毒级物质,未显示遗传毒性。
综述
基因表达调控分子circRNAs的研究进展
俞秋嫣, 王力, 杨忠现, 黄恩民, 黄远威, 罗淦丰, 张燕婷, 李克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407-409,41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15
摘要 ( 771 )   PDF (1443KB) ( 1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状RNA(circRNAs)作为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中。环状封闭结构、无poly A尾巴是circRNAs结构上的特征,使其不易被核酸外切酶降解,能够逃脱腺苷酸脱支酶脱帽效应。circRNAs参与转录或转录后的基因表达调控,尤其是作为miRNA抑制剂,充当竞争性内源RNA抑制靶标基因的表达。circRNAs结构上的特异性和调控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可以在疾病易感性检测、疾病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circRNAs的分类、特征、已知的生物学功能、致病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毒理学数据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廉楠, 徐培渝
癌变·畸变·突变. 2016, 28(5):  410-41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6.05.016
摘要 ( 636 )   PDF (1373KB) ( 8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毒理学数据是化学品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化学品管理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毒理学数据资料质量评价体系,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靠性高、方便易行的毒理学数据评价系统,以便有效利用不同途径获取的毒理学数据,更好的为化学品管理服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两种化学品毒理学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及其研究进展,希望为建立我国用于化学品管理决策的毒理学数据质量评价系统提供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