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30
论著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lncRNA的筛选及功能研究
马顺鹏, 王全凯, 王苗, 宋佳阳, 乌瀚宝栎尔, 谢广云,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1-5,3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1
摘要 ( 460 )   PDF (1175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导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凋亡相关lncRNA,并探讨其对细胞恶性转化的3个时期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16HBE细胞,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对照,终浓度为8 μg/mL的GMA为处理组,每次染毒72 h,重复染毒3次后,分别进行传代培养。收集GMA染毒组和DMSO对照组的第10、20和30代细胞,基于细胞转化表型鉴定结果,将其分为转化前、中和后期。流式细胞术检测3个时期的细胞凋亡率,lncRNA表达谱芯片筛选3个时期细胞凋亡相关差异表达lncRNAs,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差异lncRNA可能的作用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出的差异lnc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同时期DMSO对照组相比,第10代GMA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第20代GMA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降低(均为P < 0.05),第30代GMA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同时期的DMSO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芯片筛选结果发现,lncRNA CFLAR-AS1在第10、20和30代分别下调22%、上调244%和下调30%,其可能靶基因CFLAR的mRNA分别上调27%、下调30.6%和下调31%。lncRNA CFLAR-AS1的q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与同时期的DMSO对照组相比,第10、20和30代的GMA染毒组细胞分别下调42%、上调442%和下调9%,其中第10和20代细胞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GMA诱导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转化前期凋亡率升高,转化中期凋亡率下降,这一时期lncRNA CFLAR-AS1可能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PM2.5对HK-2肾细胞部分癌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柏茹, 秦双建, 李闰冰, 蔡颖, 郑凯, 王冰玉, 曾明, 肖芳, 徐新云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6-1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2
摘要 ( 531 )   PDF (1590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M2.5对人肾上皮细胞(HK-2)部分癌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PM2.5混悬液对HK-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验设阴性对照组、PM2.5混悬液低剂量(10 μg/mL)、高剂量(50 μg/mL)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Cr6+ 10 μmol/L),分别对HK-2细胞处理24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癌基因(c-mycc-fosp53)和凋亡基因(Caspase-8Caspase-9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M2.5混悬液对HK-2细胞的IC50为95.98 μg/mL;经PM2.5混悬液染毒24 h,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M2.5混悬液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c-myc、c-fos、Caspase-8、Caspase-9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53和Bcl-2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M2.5混悬液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c-myc、c-fos、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53和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M2.5可引起HK-2细胞中部分癌基因表达上升、抑癌基因表达下降、促凋亡基因表达上升和抑凋亡基因表达下降,提示PM2.5对HK-2肾细胞部分癌基因和凋亡基因具有一定的促进与激活作用。
槲皮素对异烟肼诱导肝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陈廷玉, 陈大印, 沈洪, 富徐燕, 卢春凤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12-1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3
摘要 ( 491 )   PDF (1664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在异烟肼(INH)诱导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INH肝细胞毒性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 将L-02细胞随机分为5组:异烟肼组(10 mmol/L INH)、槲皮素处理组(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GSH)预处理组(20 mg/mL GSH、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组(20 mg/mL GSH)、对照组(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作用24 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细胞线粒体,荧光探针DCFH-DA和Rho-123检测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及膜电位;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DPNH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含量;ELISA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NH处理细胞后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升高(P < 0.01),膜电位降低(P < 0.01)。与异烟肼组相比,槲皮素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 < 0.01),膜电位升高(P < 0.05);谷胱甘肽预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INH处理后MDA、蛋白质羰基及8-OhdG的含量增加(P < 0.01)。与异烟肼组比较,应用槲皮素后可使MDA、蛋白羰基、8-OHdG的含量减少(P < 0.01);谷胱甘肽预处理组MDA、蛋白羰基、8-OHdG含量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INH可诱导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且ROS参与了此过程;槲皮素对INH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OS水平有关。
鹿血清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宁, 杜健鹏,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17-2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4
摘要 ( 358 )   PDF (1676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鹿血清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心肌细胞采用无糖DMEM培养基培养18 h造成缺糖损伤,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观察鹿血清预处理6和12 h两种情况是否减轻缺糖损伤的心肌细胞,并选用羊血清作对照。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鹿血清组(5、10和20 mg/mL)及羊血清组(5、10和20 mg/mL),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肌细胞相对活力,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指标。结果: 预处理6 h情况下,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鹿血清及羊血清均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相对活力(P < 0.01),鹿血清与羊血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处理12 h情况下,不同浓度(5、10、20 mg/mL)鹿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高于模型组(P < 0.01),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不同浓度(5、10、20 mg/mL)羊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 mg/mL鹿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高于20 mg/mL羊血清组(P < 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5、10、20 mg/mL)鹿血清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浓度降低(P < 0.01),20 mg/mL鹿血清组及不同浓度(5、10、20 mg/mL)羊血清组GSH-PX活性升高(P < 0.01),10 mg/mL鹿血清组SOD活性升高(P < 0.01)。结论: 鹿血清可保护心肌细胞缺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及稳定细胞膜有关。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研究
黄立利, 张梦云, 刘科亮, 庞定国, 刘丽达, 徐培渝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22-2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5
摘要 ( 441 )   PDF (2455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PF级刚断乳21 d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3个2,4-D染毒组(18.125、36.250、72.500 mg/kg)和1个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溶剂),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行为和体质量变化。染毒结束后,取肝脏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肝脏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二硫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甘肽(GSH)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细胞色素C浓度、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下降(P < 0.05),肝脏湿质量降低(P < 0.05);病理结果显示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部分肝组织出现胆管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72.500 mg/kg 2,4-D染毒组肝匀浆中GSH活性降低(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T-SOD活性降低(P < 0.05),肝匀浆MDA浓度升高(P < 0.05);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肝组织的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较对照组均增加(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引起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发生,其发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等来引发肝细胞凋亡,进而引起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亚砷酸As (Ⅲ)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
赵俊伟, 华辰凤, 尚平平, 谢复炜, 李翔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28-3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6
摘要 ( 404 )   PDF (1076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亚砷酸As (Ⅲ)对人肺癌A549细胞氧化应激的诱导作用。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亚砷酸As (Ⅲ)溶液(以砷浓度计分别为0、2.5、5、10和20 μg/mL)中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2.5和5 μg/mL的亚砷酸As (Ⅲ)溶液染毒A549细胞24 h,并设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亚砷酸As (Ⅲ)溶液染毒浓度的升高,A549细胞的存活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r=0.99,P < 0.05)。2.5和5 μg/mL亚砷酸As (Ⅲ)溶液染毒24 h后,细胞培养液中SOD的浓度分别为(0.72±0.05)、(1.10±0.16) 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0.56±0.03) ng/mL (P < 0.05);细胞内ROS的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69.31±6.13)%和(242.60±2.35)%,均高于对照组的(100±2.80)%(P<0.05)。结论: A549细胞暴露于亚砷酸As (Ⅲ)溶液可致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培养液中SOD和细胞内ROS浓度均升高;氧化应激可能是亚砷酸As (Ⅲ)致A549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芹菜素激活TRAIL死亡受体参与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崔昭阳, 李素娜, 姜旭倩, 王弈丹, 侯丽颖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32-3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7
摘要 ( 407 )   PDF (1927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芹菜素(API)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API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及不同浓度(20、40、60、80 μmol/L)的API组,分别作用SGC-7901细胞12、24和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选择作用24 h为后续处理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TRAIL通路中死亡受体DR4、DR5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NAi技术,用DR4 siRNA和DR5 siRNA分别沉默TRAIL通路中死亡受体DR4和DR5表达,设置对照组、API组、DR4 siRNA+API组、DR5 siRNA+API组,作用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提示API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r12 h=-0.99,r24 h=-0.88,r48 h=-0.89,均为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细胞凋亡率随着API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0.96,P < 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PI作用可上调细胞中DR4、DR5蛋白的表达水平;DR4 siRNA和DR5 siRNA分别沉默DR4和DR5的表达后,与API组相比,DR4 siRNA+API组和DR5 siRNA+API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 < 0.05)。结论: 芹菜素具有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RAIL通路中死亡受体DR4、DR5蛋白的表达被激活有关。
漆姑草醇提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诱导分化作用
伏琼, 唐文娟, 程勇, 贺仁政, 梁冰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37-4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8
摘要 ( 440 )   PDF (1627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漆姑草醇提物(HSJ)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实验设HSJ不同浓度(250、125、62.5 μg/mL)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等体积1640培养基),作用48 h后,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K562细胞形态;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法测定K562细胞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分化相关抗原CD11b、CD14、CD41a和CD42b阳性细胞的表达率;Western blot法检测K562细胞中珠蛋白转录因子1(GATA1)和造血转录因子1(PU.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HSJ均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P < 0.05);经HSJ作用后,各实验组K562细胞核浆比例减小,出现分叶状细胞核,部分细胞核凹陷出现明显的细胞分化形态;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个不同浓度HSJ组的NBT还原率均提高(P < 0.05);CD11b、CD14、CD41a和CD42b阳性细胞表达率均增加(P < 0.05);GATA1和PU.1蛋白相对含量亦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漆姑草醇提物能诱导K562细胞向成熟细胞方向分化。
漆姑草醇提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唐文娟, 伏琼, 程勇, 罗世成, 梁冰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42-4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9
摘要 ( 382 )   PDF (2749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漆姑草醇提物(HSJ)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以NB4细胞为研究对象,设HSJ低(30 μg/mL)、中(60 μg/mL)、高(120 μg/mL)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共4组;HSJ作用NB4细胞48 h后,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NB4细胞形态;硝基四唑氮(NBT)还原实验检测NB4细胞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周期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和CD11b细胞的表达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c-f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fos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个不同剂量HSJ处理组NB4细胞胞核均缩小,胞浆呈空泡状,核形呈肾形或蚕豆形;各HSJ处理组NB4细胞的NBT还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SJ处理组NB4细胞中G2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SJ处理组CD14和CD11b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HSJ低剂量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SJ中、高剂量组c-fos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SJ可能诱导NB4细胞向成熟粒细胞方向分化。
年龄和性别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自发率的影响
赵骅, 陆雪, 蔡恬静, 田梅, 刘青杰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48-5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10
摘要 ( 260 )   PDF (960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年龄、性别因素对我国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自发率的影响,为核质桥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98例健康成人,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0.7±12.6)岁。按年龄分为20~29岁组(22人)、30~39岁组(23人)、40~49岁组(25人)和50岁以上组(28人)。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2 mL,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培养细胞40 h后,加入松胞素B (终浓度为10 μg/mL),继续培养至68 h收获细胞。每个受试者观察1 000个双核细胞,分析核质桥、微核及核芽的数量。结果: 核质桥总体自发率为每个细胞0.56‰,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在不同年龄组间,核质桥自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40~49岁年龄组核质桥自发率最高,显著高于20~29岁组(U=2.31,P < 0.05)。微核自发率女性高于男性(U=4.40,P < 0.05),男性和女性受试者40~49岁组微核自发率均为最高。核芽自发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不同年龄组间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 健康人群中的核质桥自发率较低,不受性别因素影响,在20~49岁范围内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基于数据库的未分化甲状腺癌基因组变异分析及靶向药物筛选
王耀坤, 陈珏晓, 张明远, 邵长利, 杨玉, 商宇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53-5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11
摘要 ( 409 )   PDF (1799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的基因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候选靶向药物。方法: 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患者样本数据,筛选同时发生突变与拷贝数变异的基因,计算其遗传变异频率。绘制生存曲线以筛选与患者生存率关系密切的基因变异。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ARE软件筛选潜在的靶向药物。结果: TP53PI3KCAARID2是未分化甲状腺癌遗传变异频率最高的基因。TP53基因的错义突变与患者生存率下降有关。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P53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等生物学过程参与未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生。对于携带TP53错义突变的患者,索拉非尼、鲁索替尼等药物具有高反应性,而普纳替尼等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 TP53基因错义突变是影响未分化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基因变异,而索拉非尼、鲁索替尼等药物是携带TP53基因错义突变患者的候选靶向药物。
检测研究
不同材料压舌板体外细胞毒性效应研究
罗吉, 陈小青, 李冰, 马中春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58-61,6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12
摘要 ( 331 )   PDF (1577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不同材料压舌板的体外细胞毒性效应进行评价,旨在为压舌板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种材料的压舌板分别配制成25%、50%、75%、100%等不同浓度的浸提液作为受试物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株体外培养24 h,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通过MTT法检测受试物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度值进行定量分析,对压舌板的体外细胞毒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胞内颗粒明显,细胞无溶解,生长状态良好。阳性对照组所有细胞坏死。100%木制压舌板浸提液组几乎所有细胞全部坏死,100%竹制压舌板浸提液组胞内颗粒明显,细胞无溶解,生长状态良好,100%不锈钢压舌板浸提液组圆缩、疏松贴壁及无胞内颗粒的细胞比例小于20%。经MTT法所测D(570)值计算得出100%木制压舌板浸提液的细胞存活率为20.1%;100%竹制压舌板浸提液的细胞存活率为89.1%;100%不锈钢压舌板浸提液的细胞存活率为81.2%。根据细胞毒性判定标准,木制压舌板对L929细胞有潜在细胞毒性。结论: 木制压舌板具有潜在细胞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安全保障。
技术与方法
新药心脏毒性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于志强, 张华允, 马中春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62-6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13
摘要 ( 342 )   PDF (1653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适合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人心肌细胞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新药中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 选用浓度为0.33、1、3 μmol/mL的他莫昔芬(Tamoxifen)和浓度为0.11、0.33、1 μmol/mL的氟哌利多(Droperidol)分别与人心肌细胞孵育48 h。给药后1、2、3、6、9、12、18、24、30、36、42和48 h采用实时细胞分析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监测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振幅、规律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等指标在给药前后的变化,建立人心肌细胞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他莫昔芬和氟哌利多的心脏毒性。结果: 他莫昔芬和氟哌利多与人心肌细胞共同孵育后,3 μmol/mL的他莫昔芬在处理3 h时使人源性心肌细胞场电位时程(FPD)和人源性心肌细胞收缩频率降为0,18 h后恢复,其他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心肌细胞FPD和心肌细胞收缩频率对氟哌利多均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FPD (Max)数值越大而收缩频率数值越小,24 h后进行全换液,换液后各浓度处理的心肌细胞均可恢复。结论: 利用人心肌细胞可以建立一种可行的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结合实时细胞分析法以及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可评价药物的心脏毒性。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伴随诊断的研究进展
赵子慧, 王绪华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66-71,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14
摘要 ( 366 )   PDF (965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不同,且大多数患者通常发现晚,预后差。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靶向药物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伴随诊断通过整合多种体外诊断技术,为患者提供精确的靶向用药信息,避免患者因选择不适合的靶向药物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对非小细胞肺癌伴随诊断中的靶向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及伴随诊断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概述。
内质网应激反应IRE1α信号通路与细胞衰老在癌症中的作用及关系的研究进展
郭茜晨, 张婷婷, 王润新, 赵法明, 盛夏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72-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15
摘要 ( 269 )   PDF (1049KB) ( 4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细胞常由于缺氧、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内质网腔内未折叠蛋白积聚,引起内质网应激,进而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以恢复细胞稳态。IRE1α-XBP1s通路作为UPR信号网络的三大分支之一,其在癌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随着对癌症研究的深入,发现细胞衰老所引起的细胞周期停滞,在癌症形成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深层次的研究表明UPR与细胞衰老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综述旨在总结IRE1α信号通路在常见癌症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与细胞衰老的产生在癌症发展中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癌症研究提供新思路。
RNA的N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在肿瘤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一帆, 许铭炎, 邓小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1):  77-8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16
摘要 ( 213 )   PDF (1384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NA的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是RNA修饰的最主要形式,参与m6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过程的酶分为3类:甲基转移酶,去甲基酶和m6A结合蛋白。这3类调控m6A的蛋白在RNA的加工代谢以及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且通过调节RNA的转录、剪接、加工、翻译和衰变等过程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近年来随着m6A检测技术的发展,m6A甲基化在恶性肿瘤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有关m6A甲基化修饰影响肿瘤病程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以m6A甲基化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