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1-30
论著
腺病毒介导p55γ基因N末端的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
冯丽, 孙晓杰, 高涵, 李剸, 张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09-41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1
摘要 ( 2405 )   PDF (14150KB) ( 2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通过腺病毒介导,观察PI3K P55γ调节亚基N末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在腺病毒E1基因转化的人胚肾细胞HEK293中扩增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N24-GFP以及空载体病毒Ad-GFP,分别用Ad-GFP和Ad-N24-GFP感染MGC803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计数活细胞,制作细胞生长曲线,观察Ad-N24-GFP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Ad-N24-GFP对MGC803细胞周期和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重组腺病毒经过感染HEK293细胞后大量扩增,在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00时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效率最高。与感染空载体的细胞相比,感染Ad-N24-GFP的MGC803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倍增时间延长;Ad-N24-GFP的过表达使MGC803细胞G0/G1期百分率由(68.7±5)% 上升到(84.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d-N24-GFP的MGC803细胞其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与空载体组细胞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腺病毒介导p55γ N末端24肽的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在胃癌的基因治疗上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靶向血栓蛋白(RGD)3 -tTF与肿瘤血管标志物αv β3特异性结合能力的研究
黄正接, 罗琪, 颜江华, 王生育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13-41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2
摘要 ( 2922 )   PDF (3961KB) ( 2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靶向血栓蛋白(RGD)3 -tTF融合蛋白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 β3的能力,旨在探讨融合蛋白的RGD多肽数量和化学结构与其结合整合素αv β3能力的关系及其意义。 材料与方法: 用3个串联的RGD多肽与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合成融合基因(RGD)3 -tTF,表达于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通过凝血实验检测融合蛋白tTF组分的活性,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其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 β3的能力,并与RGD-tTF融合蛋白的活性进行比较。 结果: (RGD)3 -tTF与RGD-tTF融合蛋白凝血活性相似(F=0.019,P>0.05),但(RGD)3 -tTF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 β3的能力明显升高(F=140.17,P<0.01)。当融合蛋白浓度为0.24 μmol/L 时, (RGD)3 -tTF融合蛋白的OD405nm值是RGD-tTF融合蛋白的1.32倍(1.25/0.95)。 结论: (RGD)3 -tTF融合蛋白带有两个二硫键和3个RGD多肽,保留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的同时,提高了与整合素αv β3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为开展选择性肿瘤血管血栓靶向治疗的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鞘磷脂水解产物对结肠癌细胞中碱性鞘磷脂酶的影响
张萍, 袁丽杰, 赵蕾, 李百祥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18-42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3
摘要 ( 2409 )   PDF (9369KB) ( 2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碱性鞘磷脂酶(alk-SMase)是鞘磷脂(SM)新陈代谢和发挥抑制结肠癌作用的关键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SM的水解产物的神经酰胺(Cer)和鞘氨醇(Sph)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中alk-SMase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分别用12.5、25、50 μmol/L的C2-Cer和Sph处理HT-29细胞12、24、48 h后,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细胞中alk-SMase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并设DMSO溶剂对照组。 结果: C2-Cer和Sph作用HT-29细胞后,其alk-SMase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下调。 结论: Cer和Sph对HT-29细胞中alk-SMase的表达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微囊藻毒素LR对人FL和HL7702细胞PP2A各亚基转录水平的影响
梁婧, 黄朴, 傅文宇, 徐立红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22-42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4
摘要 ( 2814 )   PDF (2141KB) ( 20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MCLR)对正常人羊膜细胞FL和肝实质细胞HL7702蛋白磷酸酶2A(PP2A)各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FL和HL7702经100 nmol/L MCLR作用24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P2A各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实验并设溶剂对照组。 结果: FL细胞PP2A各亚基mRNA表达部分上升,部分下降;而HL7702细胞PP2A各亚基mRNA表达均上升。 结论: MCLR对肝来源细胞的特异性作用可能与其肝脏毒性有关。
紫草素诱导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黄巍巍, 孟松树#, 潘芹, 吴建富, 胡茂志, 范健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26-43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5
摘要 ( 2722 )   PDF (4552KB) ( 3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紫草素(shikonin)诱导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材料与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紫草素对JEG-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紫草素处理JEG-3细胞后发生凋亡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活化。 结果: MTT分析表明,紫草素抑制JEG-3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6.3±0.6) μmol/L;紫草素处理JEG-3细胞后,Hoechst33258染色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且FCM检测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Annexin V/PI双染出现早期凋亡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经紫草素处理后JEG-3细胞的Caspase-3、ERK、JNK蛋白均被激活,而PARP蛋白被剪切成cleaved PARP(85 KD)。 结论: 紫草素可能经Caspase-3途径诱导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凋亡,并且MAPK通路的活化、抑制对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影响。
免疫组化鸡尾酒法检测P504S、P63和34βE12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李超霞, 潘文海, 杨小红, 方力, 陈辉, 华兴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31-4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6
摘要 ( 3121 )   PDF (7752KB) ( 2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中联合检测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P63蛋白和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采用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鸡尾酒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PCa)、16例前列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4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穿刺活检标本,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检测P504S、P63和34βE12抗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 PCa中P504S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P63和34βE12呈阴性表达;AAH中上述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75%;BPH中P504S均呈阴性表达,而P63、34βE12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P504S、P63和34βE12抗原在PCa、AAH、BPH 3组标本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免疫组化鸡尾酒法可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P504S是PCa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 P63和34βE12联合标记基底细胞的特异性高, 3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诊断的准确性。
MYH基因变异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的初步研究
杨柳, 朱明, △, 陈森清, Hong Tao, 张元颖, 马国建, 李金田, 张晓梅, Haruhiko Sugimura, 周建农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35-43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7
摘要 ( 2108 )   PDF (234KB) ( 20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初步探讨MYH(MutY homologue,MYH)基因的变异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和测序技术,对140例大肠癌患者及280名正常对照人群的MYH基因16个外显子区域中的7个(外显子1、7、9、11、13、14和16)区域进行变异筛查,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Exon 1区域的变异位点为Exon1-316 G>A、Exon1-292 G>A和Intron1+11 C>T,3者同时出现在所有变异样本中,且病例组变异危险性均为对照组的8.16倍(P=0.04;OR=8.16,95%CI为1.01~203.70);Exon16区域的变异为nt 1678-80 del GTT,病例组中直肠癌患者的变异危险性为结肠癌患者的7.18倍(P=0.04;OR=7.18,95%CI为1.102~165);Exon 11区域查出4例Intron10-2 A>G变异;Exon 13区域筛查出2例Intron13+12 C>T变异;Exon 14区域筛查出1种错义变异,即Exon14+74 T>A,p.V463E; Exon 7和Exon 9区域未筛查出任何变异。 结论: MYH变异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应进行监测管理;未筛查到高加索人群中最常见的Exon7区域的变异,提示人种之间变异存在差别。
Survivin、PTEN和Cx43基因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杜金锋, 郭瑞珍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39-44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8
摘要 ( 2202 )   PDF (6299KB) ( 2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Survivin、PTEN和Cx43基因与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5例皮肤BCC、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PTEN 和Cx43蛋白的表达;运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x43 mRNA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分别检测B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各项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阳性面积)和表达强度(光密度)。 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皮肤中呈阴性表达,在BCC中呈弱阳性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在BCC中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x43蛋白和Cx43 mRNA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均呈强阳性,而在BCC组织中均呈阳性或弱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B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Cx43蛋白呈正相关(r=0.519,P<0.01),Cx43蛋白的表达与Cx43 mRNA也呈正相关(r=0.732,P<0.01)。 结论: PTEN蛋白、Cx43蛋白和Cx43 mRNA在BCC中的低表达; Survivin蛋白在BCC中的高表达,可能在BC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环磷酰胺两次间隔注射给药对正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吴友苹, 张升, 陈雁虹, 吴洪海, 俞亚南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43-44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09
摘要 ( 2549 )   PDF (217KB) ( 20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CP)2次间隔注射对正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SD大鼠首次腹腔注射60 mg/kg CP后6 d进行血液学检测,同时进行相同剂量的第2次注射,第2次CP注射后9 d再次进行血液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取脾脏和胸腺进行脏器系数、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分析。另用卵清蛋白(OVA)对大鼠进行免疫,60 mg/kg CP 两次间隔注射后,用间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水平。实验均设对照组。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首次注射CP 6 d后白细胞(WBC)数出现明显下降(P<0.01),且淋巴细胞(Lymp)、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第2次注射9 d后进行血液学检测,与首次注射相比较WBC、Neut、Lymp、Mono数量均出现显著增加(P<0.01),其中Neut、Mono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Lymp数量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CD8+ 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例明显升高(P<0.05);CP组脾脏重量、脾脏系数、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CP组血清抗OVA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 结论: 大鼠两次间隔腹腔注射CP(60 mg/kg)其外周血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亚群、脏器系数的变化可能与CP免疫增强作用有关,该条件下CP可能有促进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铜缺乏状态下铜摄入量及铜锌比值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段链, 程义斌, 金银龙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47-4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0
摘要 ( 2717 )   PDF (1431KB) ( 2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铜缺乏状态下,大鼠血中铜浓度及铜锌比值(Cu/Zn)与脂质过氧化各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微量元素铜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在铜缺乏状态下测定大鼠血中铜含量及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饲以正常饲料,实验组大鼠饲以缺铜饲料,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葡萄糖酸铜(Cu-G),各剂量实验组大鼠血中铜浓度呈现无规律波动,而Cu/Zn比值随着铜摄入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铜缺乏状态下,大鼠血中SOD活力水平低于正常水平,随着铜摄入量的增加,血中铜锌比值升高,SOD活力水平呈现上升趋势。铜缺乏时血中MDA含量升高,而随着铜摄入量的增加,即铜锌比值的升高,MDA含量有所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血中铜锌比值的下降可能导致大鼠血中CAT活性水平的升高,但铜锌比值与CAT活性的相关关系呈非线性相关。铜缺乏及铜摄入量对大鼠血中GSH-pX无明显影响。 结论: 在研究微量元素铜的生理生化作用时,对铜锌比值(Cu/Zn)进行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在铜缺乏状态下,大鼠血中SOD活性水平下降,同时血中MDA含量上升,而随着血中铜锌比值的升高,SOD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下降到较低水平。而铜摄入不足会使血中CAT的活性水平升高,对GSH-pX活性水平无明显影响。
氯化镉对小鼠睾丸指数及其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的影响
楼哲丰, 管敏强, 陈忠义, 曹琼洁, 阮冬芬, 金龙金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52-45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1
摘要 ( 2684 )   PDF (3046KB) ( 20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氯化镉对睾丸指数及睾丸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取40只体重(19.5±2.5)g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以1、5、10 μmol/kg氯化镉腹腔注射,隔天注射1次,共10次,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第21天取小鼠双侧睾丸称重并计算睾丸指数;提取睾丸组织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纯化后测序分析基因突变。 结果: 10 μmol/kg氯化镉组睾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未检测到小鼠睾丸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的突变。 结论: 10 μmol/kg浓度的氯化镉可致小鼠睾丸指数降低,氯化镉短期处理(21 d 内)未能引起小鼠睾丸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睾丸指数与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苯与甲醛对小鼠胚胎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吴成秋, 李纯颖, 李梓民, 张英彪, 陈立章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55-45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2
摘要 ( 2622 )   PDF (5863KB) ( 1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观察苯和甲醛对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作用,并探讨联合作用类型。 材料与方法: 采用体外全胚胎培养模型,按照3×4析因设计的要求共分12组。将8.5 日龄昆明种小鼠胚胎与含不同浓度苯和甲醛的即刻离心血清共培养48 h,观察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的影响及其对胚胎卵黄囊结构的损伤作用,并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判断苯与甲醛联合作用的类型。 结果: 空白和溶剂对照组培养胚胎与体内同龄胚胎的发育基本一致(P>0.05);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发育均具有抑制作用,生长发育和器官分化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较高浓度时可诱发胚胎畸型,甚至死亡,其主要表现为头部异常、心脏发育异常、肢芽小、眼、耳、鳃弓和体位异常等;胚胎卵黄囊细胞结构紊乱、排列不规则,变性、肿胀,胞浆出现空泡。苯与甲醛对胚胎的毒作用表现为协同效应。 结论: 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具有直接的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性,二者表现为协同毒性效应。
芎芍胶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iNOS和eNOS表达的影响
赵锦燕, 林久茂, 庄群川, 许艳芳, 谭春江, 洪振丰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60-46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3
摘要 ( 2736 )   PDF (874KB) ( 2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 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eNOS)表达的影响,探讨芎芍胶囊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不同芎芍胶囊药物浓度的含药血清(分为4.17、8.33和16.66 mg/ml共3组)培养HUVEC细胞24 h后,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NO、iNOS的含量,RT-PCR检测HUVEC细胞中iNOS、eNOS的表达。 结果: 4.17 mg/ml含药血清组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1);4.17和8.33 mg/ml含药血清组iNOS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1)。RT-PCR结果显示,4.17 mg/ml含药血清组HUVEC细胞的e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均增加(P均<0.01),8.33和16.66 mg/ml组HUVEC细胞的eNOS mRNA和iNOS mRNA表达均减少(P均<0.01)。 结论: 4.17 mg/ml芎芍胶囊含药血清组促进血管新生可能与增加iNOS、eNOS mRNA表达,促进NO合成与分泌有关。
技术与方法
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成熟-染色体分析技术的建立
梅树江, 林晓潭, 王晓梅, 林苏霞, 许锦贝, 程锦泉, 马汉武, 谢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63-46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4
摘要 ( 2874 )   PDF (2140KB) ( 2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初级卵母细胞生长过程中对理化因子反应敏感,拟建立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成熟 (IVG)-染色体分析技术,为生殖毒理学提供有效的检测模型。 材料与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法从12~14日龄昆明小鼠的卵巢中分离出直径为140~160 μm的腔前卵泡,单个卵泡放入微液滴培养体系中,隔天半量换液,连续培养10 d,对成活卵泡体外诱导超排,于16~24 h后,检测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分别计数停滞在生发泡期(GV)、生发泡期破裂(GVBD)和排出第一极体(PB)的卵母细胞数,对卵母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分析,并与体内发育体外成熟卵母细胞(IVM)及体内超排成熟卵母细胞(IVC)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从4只小鼠卵巢中分离得到332个腔前卵泡,培养早期卵泡直径增长显著,随后呈“摊鸡蛋”样生长,部分形成假腔。培养10 d后存活率为95.78%(318/332),激素诱导排卵后,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排出率72.01%(229/318),其中11.80%(27/229)停滞在GV期,39.30%(90/229)发生GVBD, 47.16%(108/229)发育成熟,排出第一极体(PB),1.74%(4/229)发生孤雌活化。IVG与IVM 、IVC两种方法获得的卵母细胞染色体对比分析,未见明显的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 结论: 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成熟,可获得与体内生长相同的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分析未见异常,可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殖毒理学体外检测与卵泡发育机制研究模型。
全反式视黄酸致ICR小鼠胎鼠短肢模型的建立
王姚立, 朱 珠, #, 方黎祥, #, 朱勇飞, 张天宝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67-47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5
摘要 ( 2326 )   PDF (6533KB) ( 2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索建立发生率高、畸形类型明确且易于获得的化学物致小鼠胎鼠短肢畸形的模型的方法。材料与方法: ICR小鼠合笼后,查到阴栓当天为孕期第0 天(GD0),孕鼠共50只,随机分为GD9、GD10、GD11、GD12给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实验组和对照组,共5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经口灌胃1次给予孕鼠80 mg/kg atRA,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于GD18将孕鼠处死并取出胎鼠,观察不同时间给予孕鼠atRA的胎鼠的短肢畸形情况。 结果: 于GD10给予孕鼠atRA,可致胎鼠双前肢短小,肱骨、桡骨、尺骨均较正常组短(P均<0.05);于GD11给予孕鼠atRA,可致胎鼠双前肢和双后肢短小,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均较正常组短(P均<0.05),腓骨常缺失;于GD12给予孕鼠atRA,可致胎鼠尺骨较正常组短(P<0.05)。 结论: 成功建立了全反式视黄酸致小鼠短肢畸形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肢体畸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检测研究
6种常用抗癌药物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关晶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71-4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6
摘要 ( 2604 )   PDF (337KB) ( 2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抗癌药物的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材料与方法: 选取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花碱、三尖杉酯碱、白消安和光神霉素6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分别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对健康人外周血进行短期微量全血培养。制作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标本,分析核型,计算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以此判断抗癌药物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结果: 在6种实验药物中,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花碱、三尖杉酯碱各浓度组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消安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神霉素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花碱、三尖杉酯碱和白消安均存在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光神霉素未发现类似毒作用。提示,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人员应建立起自我防护意识。
牛黄解毒片的遗传毒性研究
董菊, 唐萌, 王姝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77-47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7
摘要 ( 2574 )   PDF (165KB) ( 2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评价牛黄解毒片是否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材料与方法: 采用 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牛黄解毒片进行遗传毒性检测。 结果: Ames试验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3个剂量组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牛黄解毒片未见遗传毒性作用。
综述
B7-H4与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进展
陈旻(综述), 李从铸(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79-48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8
摘要 ( 1627 )   PDF (149KB) ( 20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7-H4是T细胞共刺激分子B7家族的新成员,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起负调节作用。大量表达B7-H4能保护肿瘤细胞免于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由于B7-H4蛋白在卵巢癌中过表达,在卵巢正常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中极少表达或不表达。因此认为B7-H4有希望成为卵巢癌新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B7-H4与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SET/TAF-1β的研究进展
许波群(综述), 刘嘉茵, 崔毓桂(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6):  482-48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6.019
摘要 ( 1822 )   PDF (227KB) ( 19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T(patient SE translocation ,SET)基因,又名模板活化因子-1(template activating factor ,TAF-1),因首次鉴定于伴有该基因染色体异位的未分化型白血病患者SE而命名。SET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可以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转录调节、核小体装配等,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翻译后修饰、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过程,是重要的细胞因子。一些消化和血液系统肿瘤、生殖与神经系统的疾病伴有SET表达或亚细胞定位异常,提示SET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SET基因转录剪切产生TAF-I α 和SET/TAF-Iβ2个亚型,而SET/TAF-Iβ可能发挥着SET蛋白的主要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