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30
论著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相关m6A修饰异常mRNA的分析
王苗, 王全凯, 李昕苇, 马顺鹏, 乌瀚宝栎尔,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05-40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1
摘要 ( 419 )   PDF (1762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相关mRNA的m6A甲基化修饰水平,筛选出m6A修饰的mRNA并进行功能注释。方法: GMA(8 μg/mL)重复染毒16HBE细胞后,收集GMA染毒组和DMSO对照组的第30代细胞,采用高通量人类表观转录组芯片检测16HBE细胞恶性转化相关mRNA的m6A修饰水平,应用Visual Studio Code软件进行m6A修饰mRNA的筛选,并利用Omicshare工具对这些mRNA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比较,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m6A修饰水平异常的mRNA共有454个,其中高甲基化水平mRNA 334个,低甲基化水平mRNA 120个;表达水平异常的mRNA共有434个,其中高表达mRNA 236个,低表达mRNA 198个。m6A修饰的mRNA有45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mRNA主要富集于SNAP受体活性、SNARE结合、SNARE复合体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于囊泡运输中的SNARE相互作用、非同源末端连接、苯丙氨酸代谢等通路。结论: m6A修饰mRNA可能在GMA诱导16HBE恶性转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胶原蛋白作为胃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婵君, 陈雯恬, 刘静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10-41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2
摘要 ( 518 )   PDF (6240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检索与“Gastric cancer”相关的数据集,使用R语言和韦恩图分析胃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DAVID软件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确定核心基因;Oncomine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模式;最后,利用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的预后价值。结果: NCBI筛选获得3个与胃癌相关的数据集,得到了110个DEGs。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的功能和途径中。其中一组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显著上调,并以COL1A1、COL1A2、COL2A1、COL12A1、COL6A3、COL10A1等为重要节点构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iRNA-mRNA分析发现hsa-miR-29a-3p、hsa-miR-29b-3p和hsa-miR-29c-3p可以同时调控COL1A1、COL1A2、COL6A3和COL2A1,且均属于hsa-miR-29家族成员。进一步分析核心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发现collagen家族成员中COL1A1、COL1A2、COL12A1、COL6A3、COL10A1等在胃癌组织中均较正常胃组织表达上调(P<0.05)。生存分析显示COL1A1、COL1A2、COL12A1、COL6A3、COL2A1和COL10A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胶原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并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Orai1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郭照萌, 张华, 张鹏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20-42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3
摘要 ( 477 )   PDF (2164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Orai1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鼻咽上皮细胞NP69和4种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HONE1和5-8F),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Or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靶向Orai1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转染CNE2细胞,设转染对照质粒的CNE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钙离子成像检测钙库调节的钙离子内流,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移和侵袭,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P69、CNE1、CNE2、HONE1和5-8F细胞中均表达Orai1,且CNE2细胞中表达相对较高,故选择CNE2细胞进行后续试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Orai1 shRNA后,CNE2细胞中Orai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CNE2细胞的钙库调节钙离子内流能力、转移/侵袭能力和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抑制Orai1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钙库调节钙离子内流、转移侵袭和EMT进程,提示Orai1可能成为治疗鼻咽癌转移的新靶标和新方向。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肉瘤和肝癌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刘宁, 梁兰兰, 李淑芳, 沈祥春, 梁冰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26-429,4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4
摘要 ( 455 )   PDF (1017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肉瘤和肝癌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为氧化苦参碱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S180和H22细胞悬液预培养24 h,分别设立小鼠S180和H22细胞的空白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的S180和H22细胞悬液)、5-氟尿嘧啶(5-FU,5×10-5 g/L)阳性对照组及5个不同浓度(1×10-4、1×10-5、1×10-6、1×10-7、1×10-8 g/L)的氧化苦参碱培养组,连续培养48 h后,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180和H2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将S180和H22瘤细胞悬液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建立S180和H22荷瘤小鼠模型,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氧化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高、中、低剂量小鼠分别灌胃浓度为100、50、25 mg/kg的氧化苦参碱,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30 mg/kg的环磷酰胺。各组连续给药8 d后,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胸腺系数和脾系数以及对S180和H22腹水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体外研究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氧化苦参碱对小鼠S180和H22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100、50和25 mg/kg剂量组均能够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8.48%、41.67%和3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100和50 mg/kg剂量组均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22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3.95%和3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50 mg/kg剂量组可显著延长S180腹水型小鼠的生存期,其生命延长率为3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对S180荷瘤小鼠和H22荷瘤小鼠的胸腺系数和脾系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肉瘤和肝癌体外和体内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miR-93-5p和miR-106b-5p在酒精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焦文鹏, 侯琳, 崔妹娟, 焦文静, 马鸣, 张金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30-4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5
摘要 ( 472 )   PDF (1305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93-5p和miR-106b-5p在酒精性肝硬化肝癌(酒精相关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酒精相关性肝癌患者穿刺组织蜡块10例,根据性别、年龄配对原则选取1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穿刺组织蜡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组织中的miR-93-5p和miR-106b-5p表达水平。另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酒精相关性肝癌患者资料71例,治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qPCR法检测血清中miR-93-5p和miR-106b-5p的表达水平,分析miR-93-5p和miR-106b-5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酒精相关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miR-93-5p和miR-106b-5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均P<0.01)。miR-93-5p或miR-106b-5p高表达组肿瘤最大径较低表达组显著增加(P<0.01),且临床分期较晚(P<0.01)。全组患者中,年龄<60岁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优于≥60岁组患者(P=0.03);肿瘤最大径<5 cm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优于≥5 cm组患者(P=0.01);TNM分期Ⅰ+Ⅱ期患者生存率高于Ⅲ期患者(P=0.02);miR-93-5p或miR-106b-5p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年龄和miR-106b-5p表达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2和0.03)。结论: miR-93-5p和miR-106b-5p有作为酒精相关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的潜力,治疗前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
青藤碱对HPV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王晓舟, 李洪石, 于溪, 魏宁, 王梓瑛, 赫丽杰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42-44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7
摘要 ( 508 )   PDF (2487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青藤碱对HPV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iHa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2、0.4和0.8 mmol/L的青藤碱,阴性对照组细胞未加青藤碱,24和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培养液加入0.2 mmol/L的青藤碱,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Ki67阳性细胞数;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2、0.4和0.8 mmol/L青藤碱作用SiHa细胞24和48 h后,SiHa细胞的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青藤碱处理组SiHa细胞中Ki67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发生侵袭的SiHa细胞数减少(P<0.05),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在体外,青藤碱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HPV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TRIM5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高晓斌, 武雪亮, 王胜杰, 孙光源, 王文静, 梁峰, 赵轶峰, 刘振显, 张迎春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46-45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8
摘要 ( 323 )   PDF (2678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TRIM59 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59 mRNA表达水平较配对的癌旁组织升高(t=12.86,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5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79%(54/86),高于癌旁组织的32%(3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09)。TRIM59蛋白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χ2=8.515,P=0.003)、肿瘤浸润深度(χ2=7.167,P=0.007)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χ2=5.511,P=0.018)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RIM59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期(DFS)均明显短于TRIM59低表达患者(均为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59呈高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相关。
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在胰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王蕊, 王珩, 吴娟, 纪晓坤, 郭晓, 马阳, 杜芸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51-45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09
摘要 ( 270 )   PDF (1350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全自动DNA图像分析(DNA-ICM)系统在诊断胰腺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108例可疑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所获标本分别行常规细胞学检测及DNA-ICM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参考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细胞学、DNA-ICM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93.1%)、特异性(95.2%)、阳性预测值(98.8%)、阴性预测值(76.9%)及准确率(93.5%)均高于DNA-ICM(分别为90.8%、90.5%、97.5%、70.4%、90.7%),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各项指标分别为敏感性(95.4%)、特异性(90.5%)、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82.6%)及准确率(94.4%)。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单独诊断,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ICM联合细胞学诊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DNA-ICM是胰腺细胞学诊断的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手段。
检测研究
KeratinoSens试验在医疗器械致敏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陈虹, 黄元礼, 王涵, 连环, 韩倩倩, 王春仁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55-46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10
摘要 ( 414 )   PDF (1833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介绍一种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的新型体外人源细胞系替代评价方法──KeratinoSens试验,并探讨其在两种医疗器械致敏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质粒pGL4.17-AKR1C2-ARE-SV40转染人类永生化角质细胞系HaCaT,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KeratinoSens(采用此细胞系检测致敏性的方法称为KeratinoSens试验)。采用KeratinoSens试验对已知非致敏物和致敏物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阴性对照组的变异度,测试细胞株的稳定性;将试验结果和已知的致敏性进行对比,得出KeratinoSens试验的致敏预测性。采用KeratinoSens试验测试临床上致敏报道较多的医疗器械医用天然乳胶手套和含镍金属的致敏性。结果: 阴性对照组的变异度为18.6%,符合稳定性要求,KeratinoSens试验的致敏预测性良好;两种医疗器械的KeratinoSens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 KeratinoSens细胞系构建成功,将其初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致敏性检测,可为该方法转化为医疗器械检测方法提供经验数据。
深圳市某区低学龄儿童血脂异常与血清中铅和镉浓度的关系
刘锐国, 陈晓丽, 尤映彬, 李树凡, 张庆英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61-46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11
摘要 ( 399 )   PDF (950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深圳市某区低学龄儿童血脂异常与血清中重金属铅(Pb)、镉(Cd)浓度的关联性,为儿童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深圳市某区19所小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选择其中血脂异常的儿童(n=663)作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663)。按照年龄±0.5岁、同性别进行1∶1匹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MS)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的Pb、Cd浓度。结果: 血脂异常组儿童血清中Pb、Cd浓度分别为133.08和0.45 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4.19和0.29 μg/L(P<0.05)。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经校正协变量后,血清Pb[OR=2.52,95% CI(1.66,3.83)]和Cd[OR=4.31,95% CI(2.73,6.82)]浓度与儿童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有关,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Ptrend<0.01)。结论: 深圳市某区低学龄儿童血脂代谢异常与血清铅、镉浓度的增加风险有关,提示需关注低龄儿童的血清中重金属浓度,预防儿童的慢性病,促进健康。
抗HIV药物齐夫多定、拉夫米定和克力芝联合用药的急性经口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葛宪民, 李彬, 黄超培, 高玉秋, 罗海兰, 杨慧, 王彦武, 温平镜, 蓝光华, 陈欢欢, 孟琴, 罗柳红, 邓月琴, 刘帅凤, 吴秀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66-469,47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12
摘要 ( 448 )   PDF (1009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使HIV母婴垂直传播(PMTCT)大幅降低。为了评价抗HIV药物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检测联合药物齐夫多定(AZT)、拉夫米定(3TC)和克力芝(LPV/r)的急性经口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 将AZT、3TC和LPV/r 3种药片按2∶1∶2比例混在一起,粉碎成粉末,用纯水将联合药物混合配成有效成分为250 mg/mL的混悬液,然后按0.02 mL/g给小鼠灌胃1次(有效成分为5 000 mg/kg),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联合药物设50、158、500、1 581、5 000 μg/皿5个剂量组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设500、1 000、2 000 mg/kg剂量组进行小鼠体内微核试验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 在给予联合药物后,小鼠未出现中毒体征和死亡,LD50>5 000 mg/kg。在加与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两种条件下,该联合药物5个剂量组的5种试验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的回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的菌落数相接近,回复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该联合药物500、1 000、2 000 mg/kg剂量组雌、雄性小鼠的微核细胞率在4.4‰~5.2‰之间,与阴性对照组(1.2‰~1.4‰)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高出本实验室正常本底值(0.4‰~3.6‰),为阳性试验结果。该联合药物500、1 000、2 000 mg/kg剂量组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为0.4%~0.8%,与阴性对照组(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抗HIV联合药物AZT、3TC和LPV/r无急性经口毒性作用,体外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阴性,但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该联合药物的致突变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综述
病毒致癌过程中的线粒体糖酵解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进展
兰尤, 陈圆圆, 林忠宁, 林育纯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70-47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13
摘要 ( 287 )   PDF (1437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毒感染诱发癌症是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之一。病毒基因编码的致癌蛋白,可诱发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和原癌/抑癌基因的突变,促进宿主细胞恶性转化。代谢重编程指细胞在恶性转化过程中有一套异于正常细胞的代谢模式,涉及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是致癌过程前(早)期阶段的标志之一。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重要的供能细胞器,在维持机体能量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线粒体稳态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阐述I类致癌病毒表达的致癌蛋白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代谢重编程相关的线粒体调节机制,以及靶向病毒感染和糖酵解代谢重编程的干预研究,为病毒致癌作用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酒精性脂肪肝的线粒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曹家豪, 彭越, 段佳琪, 刘桥松, 刘启玲, 秦绪军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6):  475-48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6.014
摘要 ( 362 )   PDF (1074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酒精性脂肪肝是世界范围内肝脏相关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酒精摄入会负向调控肝脏正常的脂质代谢,而肝脏对酒精最早和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脏脂肪变性,其严重程度被认为与酒精性肝病中晚期进展密切相关。线粒体作为内源性活性氧的主要生成位点和生物能量代谢的关键场所之一,在调节肝细胞氧化还原和脂质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酒精诱导线粒体内活性氧的大量生成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抑制线粒体β氧化,造成大量脂肪酸在肝内异常累积,最终导致酒精性脂肪肝。本文主要从酒精诱导肝脏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β氧化、线粒体自噬、缺氧和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等角度探讨了其与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潜在发病机制,并回顾了与线粒体相关的其他转录因子对酒精诱导的肝脏脂质累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