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9-30
专家述评
甲状腺微小癌是否需要手术
张宗敏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25-32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1
摘要 ( 607 )   PDF (866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状腺癌是目前体检发现最多的一种恶性肿瘤,尤其是长径<1 cm的甲状腺微小癌更是引起许多人的恐慌。那么,这么多的甲状腺微小癌需如何治疗呢?是需要手术,还是可以观察?根据目前针对甲状腺微小癌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甲状腺微小癌生长缓慢,建议观察。对于一些位置不理想或已经发生明显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建议手术。
论著
干扰HMGB1基因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迁移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杨兴肖, 张雪原, 邹乃祎, 单保恩, 马鸣, 祝淑钗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27-33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2
摘要 ( 483 )   PDF (2112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干扰HMGB1基因对X线照射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活性、存活能力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有HMGB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HMGB1 shRNA组),并以转染阴性序列的细胞为对照组,两组均设置X射线照射和未照射2个亚组。采用Western blot法评估HMGB1基因的干扰效果;MTS法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存活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干扰HMGB1基因对EC970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照射后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扰HMGB1基因明显降低了HMGB1蛋白的表达(P < 0.01),MTS法检测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干扰HMGB1显著抑制了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水平(P < 0.05),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MGB1 shRNA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P < 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HMGB1 shRNA组细胞24 h的划痕愈合率为(20.78±4.38)%,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9.02±3.25)%(P < 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HMGB1 shRNA组细胞在3.5 h的迁移细胞数为(67.00±16.56)个,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94.00±19.74)个(P < 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3.64±1.24)%,HMGB1shRNA组细胞凋亡率为(20.67±1.3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X射线照射后HMGB1 shRNA组细胞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而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均为P < 0.01)。结论:干扰食管鳞癌细胞中HMGB1基因的表达后经X射线照射,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水平和存活能力,诱导了细胞凋亡,增加了放射敏感性,并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
潮汕地区汉族人群MTHFR基因rs1801131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陆雪梅, 许铭炎, 刘庭英, 张秋芳, 邓小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34-337,34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3
摘要 ( 465 )   PDF (1059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多态性与潮汕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潮汕地区汉族人群NSCL/P患儿357名、患儿父亲199名、患儿母亲198名及健康对照者354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卡方检验对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分析。在核心家庭中进行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检验。家系分析由FBAT2.0.2软件完成。结果: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对照研究发现rs1801131位点基因型多态性和等位基因多态性与NSCL/P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关系(P > 0.05),核心家庭等位基因A或C均不存在传递不平衡(P > 0.05),家系分析显示该人群NSCL/P的发病与rs1801131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显著相关关系(P > 0.05)。结论: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多态性与潮汕地区汉族人群NSCL/P发病无显著相关。
p62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核浆易位的机制研究
杨荔艳, 刘奏, 郝佳洁, 张钰, 王明荣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38-34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4
摘要 ( 375 )   PDF (2979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p62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核浆易位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核输出抑制剂KPT330处理食管鳞癌细胞KYSE70、KYSE150和KYSE510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抑制剂处理前后食管鳞癌细胞中p62蛋白的定位情况。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磷酸化蛋白质组技术鉴定食管鳞癌细胞中p62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定点突变技术用于构建p62不同磷酸化状态的突变体。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邻位连接实验(PLA)分析p62与GSK-3β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使用核输出抑制处理后,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62积聚在细胞核中。质谱鉴定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细胞中p62蛋白存在T269/S272/S328/S332这4个位点的磷酸化,进一步发现T269/S272位点磷酸化、且同时S328/S332去磷酸化可使胞浆中的p62转移至细胞核中。Co-IP和PLA实验结果显示,p62与GSK-3β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结论:食管鳞癌细胞中p62的核浆易位与其S328/S332磷酸化状态相关,且可能受GSK-3β激酶调控。
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死亡情况及趋势分析
孙惠昕, 张茂祥, 王婉莹, 贾海晗, 宋冰冰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45-34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5
摘要 ( 325 )   PDF (1338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前列腺癌发病与死亡资料,计算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累积率(0~74岁)等,标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作为标准。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结果: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6.50/10万,中标发病率为3.71/10万,累积率(0~74岁)为0.35%。城市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8.05/10万)高于农村地区(2.83/10万)。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死亡率为3.41/10万,中标死亡率为1.90/10万,累积率(0~74岁)为0.16%。城市地区前列腺癌死亡率(4.20/10万)高于农村地区(1.53/10万)。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尤其是高龄人群的前列腺癌防治。
异黏蛋白与叉头框蛋白M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焦文静, 张金艳, 马鸣, 郭秀娟, 冯军花, 邵俊国, 焦文鹏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49-353,35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6
摘要 ( 363 )   PDF (1654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异黏蛋白(MTDH)和叉头框蛋白M1(FoxM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6例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PCR (RT-PCR)分别检测MTDH、FoxM1蛋白和mRNA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TDH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111/156),FoxM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101/156),其表达与肿瘤数目、TNM分期、微血管侵犯、卫星结节等相关(P < 0.05)。RT-PCR方法检测显示,MTDH和FoxM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H与FoxM1的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07,P <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与TNM分期、微血管侵犯、卫星结节、MTDH和FoxM1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MTDH的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HCC患者,MTDH和FoxM1与诸多临床因素有关,MTDH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且MTDH和FoxM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基于BALB/c小鼠的局部淋巴结试验用于皮肤致敏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胡培丽, 阮浩澜, 贺抒, 张杨, 李波, 邢书霞, 孙磊, 王钢力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54-35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7
摘要 ( 565 )   PDF (1019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用BALB/c小鼠建立基于掺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改良方法(LLNA:BrdU-ELISA),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试验设溶剂对照组(丙酮/橄榄油、丙酮、二甲基亚砜或蒸馏水),阳性对照组(25%己基肉桂醛)和受试物组(选择22种化学物和5种化妆品,配成1~3个不同浓度),每组4只小鼠。每天上午9:00在小鼠双耳背部分别涂抹受试物25 μL,连续染毒3 d,第4天不作处理,第5天腹腔注射BrdU标记液0.5 mL。第6天称量耳廓质量,分离颌下淋巴结称取质量并制成单细胞悬液,用ELISA试剂盒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结果:50%己基肉桂醛、5%二氯化钴、10%乳酸、25%乳酸、50%乳酸和2号染发剂引起耳廓质量显著增加(P < 0.05或P < 0.01),为刺激阳性,其他化学物和化妆品为刺激阴性;15种化学物(2,4-二硝基氯苯、丁子香酚、异丁子香酚、3-氨基苯酚、反式肉桂醛、己基肉桂醛、香叶醇、对苯二酚、水杨酸己酯、甲醛、戊二醛、六水硫酸镍、二氯化钴、重铬酸钾、乳酸)和2号染发剂为致敏阳性(SI>1.6),其他化学物或化妆品为致敏阴性。该方法阳性预测率为93.3%,阴性预测率为100%,假阳性率为14.3%,假阴性率为0,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5.7%、准确度为95.2%。结论:LLNA:BrdU-ELISA方法用BALB/c小鼠可较好地评价化学物/化妆品的刺激性和致敏性,可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PM2.5对HK-2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李柏茹, 秦双建, 关岚, 李闰冰, 蔡颖, 蒲桔宁, 曾明, 肖芳, 徐新云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60-36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8
摘要 ( 497 )   PDF (1363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深圳和太原市PM2.5对人肾上皮细胞(HK-2)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中流量采样器分别采集太原某大学校园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楼顶空气,将吸附有PM2.5的滤膜洗脱后制备PM2.5混悬液。设置阴性对照组、50 μg/mL深圳PM2.5样品组、50 μg/mL太原PM2.5样品组和10 μmol/L Cr6+阳性对照组,分别处理HK-2细胞24 h,测定4组细胞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深圳PM2.5样品组、太原PM2.5样品组和阳性对照组中MDA含量分别升高8.16%、34.51%和72.23%;SOD活性分别降低7.49%、19.67%和29.55%;GSH含量分别降低10.43%、16.39%和37.43%。太原PM2.5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GSH-PX活性分别降低42.70%、61.62%和60.98%,细胞凋亡率分别升高197.25%、301.22%和399.08%,上述3组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深圳和太原市PM2.5均可引起HK-2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太原市PM2.5的作用更为明显。
齐墩果酸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宏伟, 孔德钦, 于卫华, 吴昊, 王钊, 刘瑞, 海春旭, 王欣, 刘江正, 李文丽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65-36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09
摘要 ( 457 )   PDF (1605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化学单体齐墩果酸(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热量葡萄糖溶液)、酒精暴露组(灌胃给予4 g/kg酒精构建酒精性胃壁损伤模型)、OA干预组(灌胃给予溶解了10 mg/kgOA的酒精溶液进行干预),共3组,每组8只,持续30 d。观察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检测胃壁大体改变和HE病理变化;胃壁组织丙二醛(MD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抗氧化酶转录因子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 g/kg的酒精暴露30 d可以成功诱导大鼠胃壁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与酒精暴露组大鼠相比,OA干预组的胃壁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胃壁组织MDA、GSSG含量减少(P < 0.05),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增加(P < 0.05),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同时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OA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发挥对酒精诱导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
技术与方法
以树鼩为微核试验新型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蔡绮, 高德煜, 史建峰, 于浩, 韩妍, 杨柳, 赵蕾, 王召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70-374,38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10
摘要 ( 441 )   PDF (1739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初步探讨建立树鼩体内微核试验体系,将树鼩作为试验动物模型应用于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将30只树鼩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阴性对照组、样品组(胶原蛋白植入剂)和阳性对照组,样品组按照10 mL/kg两次腹腔注射受试物进行诱导。各组树鼩取股骨骨髓细胞检测微核率,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和电解质检测,计算脾、肝、肾的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同时,用小鼠进行试验,作为体系参考。结果:树鼩和小鼠的微核试验中,阴性对照组、供试样品组的微核率均<5%,供试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 < 0.01),树鼩微核试验结果与小鼠微核试验结果一致。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样品组树鼩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与小鼠比较,树鼩的脏器系数更接近于人类。结论:树鼩可以作为模式动物进行微核试验,有可能将其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检测研究
2甲4氯异辛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在冬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杜月梅, 邵华, 高丽萍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75-38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11
摘要 ( 443 )   PDF (1816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确保2甲4氯异辛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安全使用,探讨其在小麦上的消解趋势以及残留水平。方法:试验分麦粒、植株和土壤3组,进行评价48% 2甲4氯异辛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在小麦上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水平的两年三地残留试验。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3组样品中的2甲4氯异辛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3组样品经乙腈提取,上清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过膜,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小麦、植株和土壤基质中,2甲4氯异辛酯在0.005~0.2 mg/kg,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在0.02~0.2 mg/kg范围内其检出浓度和添加水平呈线性关系,在0.05、0.1、0.2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其回收率为77.0%~1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1%~9.9%,定量检出限(LOQ)为0.05 mg/kg。在两年(2016—2017年)三地(北京、河南、宁夏)的消解动态实验中,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在2016年北京小麦植株上的消解半衰期t1/2为5.92 d,在2016年北京、2017年宁夏的土壤实验中t1/2分别为1.56、9.63 d,其他时间和地点在小麦植株和土壤的实验均无法得出消解动态的动力学曲线方程。收获小麦中2甲4氯异辛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最终残留量均<0.05 mg/kg,低于国家规定的小麦中这两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结论:2甲4氯异辛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在冬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速度较快,因此,48% 2甲4氯异辛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在推荐剂量(432 ga.i./hm2)下施用不会造成小麦、土壤的残留污染。
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周殿明, 张大龙, 张静, 何宁, 高峥, 张倩, 周晓丽, 钱智勇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83-387,3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12
摘要 ( 415 )   PDF (1088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大鼠在90 d内经口重复喂饲含抗虫基因cry1Abcry3Bb、耐除草剂基因cp4epsps、高维生素基因ZmHPTZmTMT的玉米引起的毒性效应。方法:140只6周龄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照不同饲料随机分为7组:基础饲料对照组,对照玉米低、中、高剂量组,转基因玉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喂饲含相应玉米的饲料90 d,观察体质量、进食量、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大鼠试验周期内生长正常,部分转基因玉米组大鼠和对照玉米组大鼠体质量、进食、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基础饲料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部分转基因玉米组大鼠体质量、进食、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玉米组大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均无生物学意义。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该转基因玉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综述
抗氧化悖论真的成立吗?
于卫华, 孔德钦, 龙子, 刘瑞, 李文丽,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88-3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13
摘要 ( 384 )   PDF (928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以此推论,使用抗氧化剂清除活性氧(ROS)则可达到防治疾病的功效。科学界和民众曾经对此深信不疑,使得抗氧化剂药物和保健品市场十分火热。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补充抗氧化剂对于临床患者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2000年,Barry Halliwell教授在《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提出抗氧化悖论的概念,揭示了这一矛盾的现象。至此,学术界对抗氧化剂的临床应用价值纷纷持否定态度。那么,抗氧化悖论真的成立吗?抗氧化剂真的没有临床应用价值吗?基于多年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本文认为支持抗氧化剂无效或有害的相关研究存在局限性。抗氧化悖论假说并不成立,主要论据包括:抗氧化剂的靶向性、临床用药剂量的合理性、氧化损伤的不可逆性、临床疾病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活性氧与炎症信号的依赖性。同时,本文认为科学使用抗氧化剂可促进机体健康,但单一抗氧化剂效果有限,应采用复方抗氧化剂,并联合抗炎药物和其他靶向药物,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综上所述,使用抗氧化剂防治临床疾病前景广阔,但科学合理用药相关研究任重而道远。
肿瘤微环境与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亚南, 吴楠, 金焰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93-395,40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14
摘要 ( 332 )   PDF (954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是所有妇科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类型,其中上皮性卵巢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大多数卵巢癌患者会在6~12个月内复发并产生耐药性,使死亡率升高。在卵巢癌中,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影响多种肿瘤的恶性表型,包括增强其对放化疗的耐受程度,促进其增殖、转移等。本文针对肿瘤微环境与卵巢癌化疗耐药性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在卵巢癌治疗中微环境对肿瘤化疗耐药的影响。
人群PIG-A基因突变测定的研究进展
李蕊瑞, 张立实, 陈锦瑶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396-40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15
摘要 ( 462 )   PDF (941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广泛,检测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评估人群暴露的健康风险。近年来,PIG-A基因突变测定被尝试用于评估人群暴露于环境因素的致突变效应。本文综述了健康人群中PIG-A基因突变测定方法、突变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PIG-A基因突变测定方法技术可行,但检测结果的个体间变异较大,多项研究发现PIG-A基因突变率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联并不一致,更多潜在的影响因素仍在探索中。今后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人群研究,获得人群的基线水平,明确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间变异的作用。在应用时需结合同期健康对照和暴露前后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促进该方法应用于人体真实暴露后的健康风险评估。
RAC1对恶性肿瘤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琛瑶, 梁百慧, 吴锦源, 唐梓涵, 许小文, 尹梓健, 丁雅琼, 方雄钊, 李栢芝, 文姝佚, 程转, 詹涵, 张粤烽, 王泫哲, 何仕龙, 张可洵, 刘雅骐, 周飞, 熊兴东, 白春英, 许丽艳, 李恩民
癌变·畸变·突变. 2021, 33(5):  401-40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1.05.016
摘要 ( 500 )   PDF (1107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是小G蛋白超家族中Rho亚家族的核心成员,在与GTP结合(激活态)和与GDP结合(失活态)之间转换,发挥细胞信号通路分子开关的作用,主要涉及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黏附等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RAC1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异常过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甚明晰。关于RAC1与肿瘤,长期以来,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围绕着异常表达的RAC1如何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与迁移侵袭,如何调节肿瘤细胞糖酵解/能量代谢等重要科学问题,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基于此,本文在简要介绍RAC1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之上,重点就RAC1如何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与迁移侵袭,如何调节肿瘤细胞糖酵解/能量代谢等重要问题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