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收录证书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科普园地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30
上一期
论著
北京市超细颗粒物短期暴露与儿童肺炎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单旭阳, 徐洪兵, 徐慧颖, 关新朋, 方嘉堃, 王童, 徐保平, 张琪, 黄薇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1-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1
摘要
(
128
)
PDF
(1314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探究超细颗粒物及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儿童肺炎发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 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收集2015—2020年0~14岁儿童肺炎急诊数据。通过固定监测站点监测同期空气动力学直径5~560 nm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PNC)以及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对照研究设计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颗粒物短期暴露与儿童肺炎发病风险的关联,并根据年龄、性别、就诊季节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 5~560 nm粒径范围颗粒物短期暴露会导致0~14岁儿童肺炎发病风险上升。粒径5~25、25~100、100~560 nm的颗粒物及超细颗粒物累积滞后0~7 d暴露浓度每升高四分位数间距(IQR),儿童肺炎发病风险分别上升11.3%[
OR
=1.113,95%
CI
(1.063,1.164)]、21.8%[
OR
=1.218,95%
CI
(1.159,1.280)]、7.0%[
OR
=1.070,95%
CI
(1.037,1.104)]、20.0%[
OR
=1.200,95%
CI
(1.143,1.26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冷季超细颗粒物对儿童的肺炎发病风险影响更明显,其累积滞后0~7 d暴露浓度每升高四分位间距,肺炎发病风险上升24.2%[
OR
=1.242,95%
CI
(1.178,1.309)]。
结论
: 5~560 nm粒径大气颗粒物,特别是超细粒径尺度颗粒物短期暴露会增加城市地区儿童肺炎的发病风险。
咖啡酸苯乙酯对硫芥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曹猛, 王振, 高天, 于卫华, 刘江正, 孔德钦, 吴昊, 龙子, 王钊, 刘瑞,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8-1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2
摘要
(
118
)
PDF
(5660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针对小鼠由糜烂性毒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CEES)暴露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研究咖啡酸苯乙酯(CAPE)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雾化吸入10%的CEES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染毒1、25和49 h后分别给予CAPE(10 mg/kg)进行治疗。染毒后第3天检测小鼠肺功能指标呼吸时间(Ti)、吸气时间(Te)和松弛时间(Tr)和每分钟通气量(MVb);然后处死小鼠,采集血清和肺组织,检测体质量和肺体比,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使用DHE荧光探针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RT-qPCR法检测肺组织抗氧化分子CAT、促炎分子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
结果
: CEES雾化吸入3 d后与CEES染毒组小鼠相比,CAPE治疗组小鼠肺功能指标Ti、Te、Tr和MVb显著恢复(均为
P
<0.05),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同时肺组织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减少,伴有CAT和SOD含量增加(均为
P
<0.05)。此外,CAPE治疗组小鼠的肺组织及血清TNF-α和IL-6含量较CEES染毒组显著降低(均为
P
<0.05)。
结论
: CAPE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有效缓解CEE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可能是糜烂性毒剂的候选治疗药物。该研究为糜烂性毒剂中毒治疗的干预措施和潜在治疗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电离辐射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早衰的影响
伊如罕, 陆雪, 蔡恬静, 高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16-2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3
摘要
(
102
)
PDF
(3975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探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在电离辐射照射后是否发生早衰及其产生的机制。
方法
: 以剂量率11.79 mGy/s的X射线照射HMEC-1细胞,设置为0(对照组)、2和4 Gy剂量组,分别照射0、2.83和5.65 min后继续培养24、48和72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电离辐射暴露后细胞活力的变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辐照后细胞衰老的发生情况;利用吉姆萨染色观察辐照后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标志蛋白P53和P21的表达水平。
结果
: 与对照组相比,4 Gy剂量组照射后 0 h,细胞活力显著下降(
P
<0.05);2和4 Gy X射线照射后24、48和72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下降(
P
<0.01);且2和4 Gy X射线照射后72 h的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著增加(
P
<0.05)。与未发生衰老细胞相比,发生早衰细胞的体积变大,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细胞形态变化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53和P2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05)。
结论
: 电离辐射可通过激活P53-P21通路引起HMEC-1细胞发生早衰。
生命早期暴露全氟丁烷磺酸对SD大鼠的神经发育毒性及其机制
谭启涛, 朱航宇, 孙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21-2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4
摘要
(
100
)
PDF
(352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研究生命早期暴露全氟丁烷磺酸(PFBS)对SD大鼠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 将受孕SD母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0 mg/kg,生理盐水)和PFBS低(5 mg/kg)、中(50 mg/kg)、高剂量组(500 mg/kg)。在母鼠受孕第2天开始经口灌胃染毒至仔鼠断乳。仔鼠日龄90 d后,每个剂量组随机挑选10只仔鼠处死并取材。光镜下观察仔鼠海马体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仔鼠海马体中BDNF、TRKB、PI3K、AKT及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Syn1和Syp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 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各个PFBS暴露组仔鼠的海马体均受到损伤,其中高剂量组仔鼠的海马体损伤最严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个PFBS暴露组仔鼠的BDNF、TRKB、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P
<0.01),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的比值降低(
P
<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CREB下游基因Syn1与Syp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
P
<0.05或
P
<0.01)。
结论
: 生命早期PFBS暴露对大鼠的海马体造成损伤;PFBS损伤海马体BDNF/TRKB/CREB及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PFBS的神经发育毒性机制。
雾化吸入糜烂性毒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对小鼠肺功能的影响
师敏婕, 李佳威, 郭晓洁, 王常艳, 樊振鹏, 刘江正, 李文丽, 孔德钦, 辛宝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27-32,3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5
摘要
(
102
)
PDF
(2638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采用全身体积描记检测系统(WBP)检测雾化吸入糜烂性毒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CEES)对小鼠肺功能的影响,为糜烂性毒剂导致肺损伤的病因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EES染毒组,CEES染毒组给予8% CEES雾化吸入,对照组雾化吸入等量无水乙醇溶剂,监测小鼠日常活动情况,检测72 h后小鼠体质量变化。应用WBP无创性检测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包括一般指标、潮气量、传导性指标、气道阻力指标、通气指标及每分钟通气量;采用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EES染毒组小鼠活动减少,体质量显著下降(
P
<0.05);呼气峰值时间比率、最大吸气流速、呼吸频率指数、每分钟通气量降低(
P
<0.01),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气末端暂停时间、呼气末暂停比、气道狭窄指数、呼吸暂停次数升高(
P
<0.01);HE染色结果显示CEES染毒组小鼠肺泡结构被压缩、肺间隔增厚、肺组织发生炎细胞浸润、肺泡内红细胞渗出。
结论
: CEES吸入后可导致小鼠吸气性和呼气性双向阻力增加,换气时间间隔延长,呼吸频率降低,引起肺通气不足。这些肺功能特点对糜烂性毒剂导致的肺损伤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甘草酸通过抑制OGT-MDH1信号通路减轻三阴性乳腺癌对紫杉醇的耐药性
于凭洋, 李金阳, 窦赫, 肖敏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33-3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6
摘要
(
100
)
PDF
(3056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紫杉醇耐药是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甘草酸(GA)对三阴性乳腺癌紫杉醇(PTX)耐药细胞的增敏效果,并研究其机制。
方法
: 以对紫杉醇耐药的MDA-MB-231细胞和BT-20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PTX处理组,及低、中、高剂量GA联用组(在PTX处理的基础上,分别加入2.5、5、10 μmol/L的GA),采用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将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40 nmol/L PTX处理组、10 μmol/L GA处理组、40 nmol/L PTX和10 μmol/L GA联用组,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cl-2、Bax、c-PARP、OGT和MDH1蛋白水平。
结果
: 使用2.5、5和10 μmol/L GA联用PTX处理PTX耐药细胞5 d,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与PTX组相比,GA联用PTX导致三阴性乳腺癌PTX耐药细胞活力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GA联用PTX组细胞的集落形成率降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PTX组比较,GA联用PTX处理耐药MDA-MB-231细胞48和72 h后,subG1群细胞的比例增加。Western blot实验显示GA联用PTX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GA联用PTX显著抑制O-GlcNAcylation糖基化修饰、OGT和MDH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论
: 甘草酸可以通过抑制OGT-MDH1信号通路显著增强PTX耐药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减轻三阴性乳腺癌对紫杉醇的耐药性。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
吕洁, 陈中华, 王博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39-44,5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7
摘要
(
89
)
PDF
(2215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侵袭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方法
: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手术切除的TNB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各4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各4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circHIPK3的表达水平。同时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TNBC细胞株HCC1806、MDA-MB-231、HCC-70,采用qPCR检测circHIPK3的表达水平,依据其表达水平,筛选出circHIPK3表达水平最高的MDA-MB-231细胞用于后续试验。筛选出敲低circHIPK3效果最显著的siRNA序列,然后将circHIPK3 siRNA和miR-485-3共转染MDA-MB-231细胞,采用qPCR检测circHIPK3、miR-485-3p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2的蛋白表达,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数目。
结果
: 乳腺癌组织中circHIPK3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
P
<0.05);TNBC组织中circHIPK3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
P
<0.05);TNBC细胞株中circHIPK3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和正常乳腺癌上皮细胞株(
P
<0.05),且MDA-MB-231细胞中circHIPK3的表达水平高于HCC1806、HCC-70细胞(
P
<0.05);与转染siRNA对照序列的细胞比较,转染circHIPK3 siRNA的MDA-MB-231细胞中circHIPK3、FGF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细胞侵袭数目降低,miR-485-3p的表达水平升高(
P
<0.05);与转染miRNA对照序列的细胞比较,转染miR-485-3p抑制物的MDA-MB-231细胞(与circHIPK3 siRNA共转染)中miR-485-3p的表达水平降低,FGF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细胞侵袭数目增加(
P
<0.05)。
结论
: circHIPK3促进TNBC细胞侵袭,其可能的机制为通过抑制miR-485-3p的表达进而促进FGF2蛋白的表达。
铜死亡相关基因
COX17
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Eca109细胞功能的影响
卢宛瑶, 刘伊宁, 沙巴海提·吾斯曼, 艾乐宇, 胡晓文, 李静蕾, 钟炫宇, 艾米热拉·米尔喀迪尔, 伊娜, 刘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45-5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8
摘要
(
142
)
PDF
(3485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
COX17
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 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COX17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对食管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COX17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另采用siRNA干扰敲降食管癌Eca109细胞中COX17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siR-COX17敲降的效果,并通过CCK-8试验、划痕试验以及Transwell试验检测COX17表达下调时对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 UALCAN数据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X17 mRNA表达水平在食管癌组织中明显升高,且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性别、年龄、种族具有相关关系(
P
<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COX17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且COX1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iRNA转染后,COX17蛋白在Eca10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敲低COX17后抑制了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结论
: 铜死亡相关基因COX17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相关,其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生物学恶性进展。
肿瘤防治
ZMYND8在成人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肖焕钦, 谢寿城, 钟莹, 罗文娟, 黄艳芳, 罗海燕, 余秋祝, 朱文标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52-55,6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09
摘要
(
95
)
PDF
(4407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探讨锌指含髓样神经变性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第8亚型(ZMYND8)在成人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和预后价值。
方法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4例成人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中ZMYND8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ZMYND8蛋白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效能,评估ZMYND8蛋白表达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ZMYND8蛋白表达与成人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
结果
: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ZMYND8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
P
<0.05),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
P
<0.05)。ZMYND8蛋白表达与病理分型、WHO分级相关(
P
<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Karnofsky(KPS)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
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ZMYND8蛋白高表达组胶质瘤患者的OS显著短于低表达组(
P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HO分级是胶质瘤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 ZMYND8蛋白在成人胶质瘤患者中表达升高,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胶质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标志物。
甘草酸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黄吉, 李子烜, 徐嘉琪, 罗绣,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56-6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10
摘要
(
119
)
PDF
(2749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探究甘草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 MTT法检测0.5~6 mmol/L的甘草酸作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NCI-H1299细胞及人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人脐静脉内皮HUVECs细胞48 h后对其生长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4 mmol/L甘草酸处理48 h对A54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甘草酸抗肺腺癌关键靶点及其通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estern blot法验证甘草酸作用于A549细胞的关键靶点。
结果
: 1~6 mmol/L甘草酸作用48 h可显著抑制人肺腺癌A549和NCI-H1299细胞的活力,但对人肺正常上皮Beas-2b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HUVECs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4 mmol/L甘草酸作用A549细胞48 h后,对照组凋亡细胞比例为(3.73±1.43)%,甘草酸作用组的凋亡细胞比例为(44.41±10.28)%;对照组G
0
/G
1
期细胞比例为(45.7±0.98)%,甘草酸作用组比例为(53.03±2.25)%。网络药理学预测甘草酸抗肺腺癌关键靶点有caspase 3、STAT3、SRC、MMP9及PTGS2,涉及细胞凋亡、周期阻滞、氧化应激等信号通路;实验发现,甘草酸可显著降低A549细胞SRC mRNA和PTGS2 mRNA表达,抑制p-STAT3的表达,激活caspase 3的裂解活化。
结论
: 体外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甘草酸可杀伤人肺腺癌细胞A549,主要机制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可能涉及SRC、PTGS2、p-STAT3的表达水平下调及caspase 3激活。
miR-let-7a-5p靶向调控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的研究
陈娇, 刘清, 黄丛改, 郑树涛, 刘涛, 卢晓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63-7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11
摘要
(
120
)
PDF
(643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 探讨微小RNA miR-let-7a-5p靶向调控突触体相关蛋白23(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展的机制。
方法
: 在人类癌症差异表达的miRNA数据库(dbDEMC)中分析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在人类癌症miRNA的交互式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库(CancerMIRNome)中,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对数秩检验探讨了食管癌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和ESCC细胞系中miR-let-7a-5p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技术,构建miR-let-7a-5p过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EdU细胞增殖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在dbDEMC和CancerMIRNome数据库中分析miR-let-7a-5p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在ENCORI、Diana Tarbase、miRDB数据库寻找miR-let-7a-5p的下游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SNAP23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let-7a-5p和SNAP23的靶向关系。
结果
: 在食管癌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降低,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
HR
=0.57,
P
<0.05)。与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相比,ESCC细胞系中miR-let-7a-5p呈低表达(
P
<0.01)。与对照组相比,增强miR-let-7a-5p表达后,ESCC细胞系TE-13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
P
<0.05或
P
<0.01)。在ESCC患者的外周血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
P
<0.01)。分泌蛋白SNAP23被预测出是miR-let-7a-5p的下游靶基因。过表达miR-let-7a-5p后SNAP2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P
<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let-7a-5p可下调野生型-SNAP23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
P
<0.01)。
结论
: miR-let-7a-5p通过靶向下调SNAP23的表达,抑制ES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综述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邓紫丰, 师敏婕, 詹天豪, 马耀, 刘建豪, 马丞飞, 赵昱舜, 李嘉, 刘江正, 孔德钦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72-74,8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12
摘要
(
110
)
PDF
(848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具有调控基因转录、能量代谢和细胞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SIRT1在ALI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从调节基因转录、抗衰老和调控氧化应激等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SIRT1的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其在ALI中的表达变化,并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凋亡和焦亡、调控氧化应激等方面解析SIRT1在ALI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本文还总结了miRNA、小分子激动剂等通过靶向SIRT1发挥救治作用的研究进展,因此,靶向SIRT1的救治具有巨大临床转化潜力,其深入研究将为ALI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
卷烟烟气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模型和组学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冯博洋, 李翔, 李泽之, 谢复炜, 张晓兵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75-8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13
摘要
(
72
)
PDF
(883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成为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之一。卷烟烟气被认为是COPD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涉及的机制异常复杂,包括氧化应激、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紊乱、细胞凋亡,甚至免疫衰老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卷烟烟气诱导COPD的体内外模型,以及其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行卷烟烟气诱导COPD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饮用水中微塑料污染及其对健康的损害效应的研究进展
武新月, 梁婕, 张薇, 卞倩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81-84,8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14
摘要
(
115
)
PDF
(94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塑料制品得到广泛使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塑料难以降解,可在水环境等介质中长期存在。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这些塑料会形成小的碎片,其中粒径小于5 mm的颗粒称为微塑料。微塑料的全球性污染受到普遍关注,饮用水中的微塑料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研究发现微塑料对不同的生物体产生了不同的毒理学效应,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破坏肠道微生物和生殖毒性等。本文对国内外饮用水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及其对健康的损害、微塑料对机体毒性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微塑料毒性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Ames试验阳性结果原因及后续试验方法选择的研究进展
吴辉, 耿兴超, 李晓瑜, 文海若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1): 85-8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15
摘要
(
195
)
PDF
(945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药物早期致癌性风险评价。近年来,新靶点和创新药效结构的药物大量涌现,遗传毒性或致癌性结果呈阳性的创新药物数量大幅增加。然而,有研究显示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结果为阳性的化合物中约1/3为非致癌物。本文回顾了致突变性与致癌性风险间的关联,Ames试验阳性结果的原因及当前国际上对Ames试验阳性结果的药物的监管要求,总结了可供选择的后续体内试验方法,并提出当药物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时的评价思路和机制研究策略,为药物研发及评价提供借鉴。
编辑部公告
关于不法分子冒充《癌变·畸变·突变》工作人员添加作者微信的声明
(2018-11-22)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
(2024-07-26)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
(2023-04-11)
《癌变·畸变·突变》第七届编委会第3次会议纪要
(2022-04-16)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11-23)
更多...
下载中心
《癌变·畸变·突变》投稿介绍信模板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格式模板
Adobe Reader XI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EndNote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癌变·畸变·突变》校稿说明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NoteExpress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订阅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