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3-30
论著
N-乙酰半胱氨酸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辐射致癌模型DNA氧化损伤和存活率的影响
苟 巧,王春燕,佟 鹏,吕慧敏,齐雪,郝述霞,魏志权
. 2012, 24(2):  81-8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1
摘要 ( 3264 )   PDF (831KB) ( 1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 NAC)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辐射致癌模型BERP35T-1细胞 DNA氧化损伤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RH22和BERP35T-1,以及用不同浓度NAC(0~2 mmol/L) 作用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DNA双链断裂产物γH2AX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不同时间(0~48 h)后细胞内DNA氧化损伤产物8-OH-dG的表达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1 mmol/L NAC作用 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活性氧(active oxygen radicals, ROS)水平变化;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药物组(1 mmol/L NAC作用48 h)、照射组(2 Gyγ射线照射)和联合作用组(1 mmol/L NAC预处理48 h后+2 Gyγ射线照射)BERP35T-1细胞的存活率差异。结果:与BEP2D细胞相比,RH22和BERP35T-1细胞中γH2AX表达增强(P<0.01);BERP35T-1较RH22中γH2AX表达增强(P<0.01);1~2 mmol/L NAC作用BERP35T-1细胞48 h后,细胞中γH2AX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1);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细胞 24~48 h可显著下调细胞内8-OH-dG的表达(P<0.05或P<0.01);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细胞 48 h后,细胞内 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ERP35T-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 联合作用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BERP35T-1细胞存活率增高(P<0.05)。结论:抗氧化剂NAC可能通过提高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1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内ROS和DNA氧化损伤水平,促进基因组稳定性,部分逆转BERP35T-1细胞的恶性表型,并降低其辐射敏感性。
长期高剂量苯并 (a) 芘染毒对小鼠肺脏microRNAs表达的影响
张艳秋,王希恺,张 娟,尹立红,浦跃朴,梁戈玉
. 2012, 24(2):  86-9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2
摘要 ( 2357 )   PDF (535KB) ( 1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长期高剂量苯并 (a)芘[B (a)P]染毒对小鼠肺组织miRNAs表达谱的影响,探讨miRNAs在B (a)P健康损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经口灌胃给予小鼠50 mg/kg B (a)P,每周2次,持续8周,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的橄榄油,染毒结束后继续饲养8周。取肺脏组织,提取总RNA,采用SOliD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miRNAs表达谱,进行miRNAs差异表达分析,并用real time-PCR验证miRNAs表达,TargetScan,miRanda及picTar软件预测miRNAs可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绝大部分miRNAs在肺组织的表达信号强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B(a)P染毒组小鼠肺组织中共有109个miRNAs发生差异表达,其中50个miRNAs表达上调,59个miRNAs表达下调。上调幅度最大的为7.43倍,下调幅度最大的为40.63倍。为验证测序的结果,取下调较为明显的miR-20b进行real time-PCR分析,结果显示与测序结果相一致,靶基因预测显示miR-20b可能调节与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肿瘤发生相关的蛋白。结论:长期高剂量B (a)P染毒可引起小鼠肺组织miRNAs表达产生特异性改变,差异表达miRNAs可能在B(a)P致机体健康损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TGF-β信号通路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16HBE 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改变
王安娜,董 琳,王全凯,胡 洁,许建宁
. 2012, 24(2):  91-9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3
摘要 ( 2415 )   PDF (551KB) ( 9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信号通路的改变,探讨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取经GMA染毒处理转化前期 (第10代)、转化后期 (第30代)及相应同代龄对照细胞,采用 “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不同时点转化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之间TGF-β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TGF-β信号通路在转化前期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转化后期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相比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发现了1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 结论: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质谱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DPYD和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陈宝安,张文静,张孝平,柏志斌,冯继峰,仲悦娇,丁家华,高 冲,鲍 文,彭苗新,程 璐,陆祖宏
. 2012, 24(2):  96-9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4
摘要 ( 3456 )   PDF (585KB) ( 2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两种代谢相关基因DPYD和MTHF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方法:培养HT-29及Lovo两株结肠癌细胞,分别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DPYD和MTHFR基因相应目的片段,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DPYD基因rs1801159 (A/G)、rs1801160 (G/A)、rs17376848 (A/G),MTHFR基因rs1801131 (A/C)、rs1801133 (C/T)、rs2274976 (G/A)的SNPs位点检测。结果:两种细胞的DPYD基因3个位点rs1801159、rs1801160及rs17376848基因型均为野生纯合型,即A/A、G/G及A/A型。HT-29细胞MTHFR基因rs1801131和rs1801133、rs2274976位点基因型分别为A/C、C/T杂合子和G/G纯合子,而Lovo细胞此3个位点依次为A/A、T/T纯合子和G/A杂合子。结论:本实验中HT-29及Lovo两种细胞株的DPYD基因所测3个SNP位点基因型均相同,而这两种结肠癌细胞株MTHFR基因所测的各SNP位点基因型均不相同。
MnSOD表达特性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孙国贵,胡万宁,王雅棣,李运明,景绍武,李成林,崔大为
. 2012, 24(2):  100-10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5
摘要 ( 2986 )   PDF (736KB) ( 9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在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作用下对食管癌T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将MnSOD重组质粒转染食管癌TE-1细胞,分别建立中、高水平过量表达MnSOD的稳定转染细胞 (TE-1Mm、TE-1Mh)及空载体细胞 (TE-1Mn)。进一步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E-1细胞、空载体TE-1Mn细胞、稳定转染细胞TE-1Mm及TE-1Mh中MnSOD mRNA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实验评价NO供体硝普钠 (sodium nitroprusside,SNP)、放射线及二者联合对以上4组细胞的抑制;流式细胞术 (FCM)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中、高水平过量表达MnSOD的TE-1细胞株TE-1Mm和TE-1Mh;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上述2种细胞中含有不同表达水平的MnSOD。MTT法及FCM显示,TE-1Mm细胞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上调,而TE-1Mh细胞的存活率上调,细胞凋亡率下降,相应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0.5~2 mmol/L SNP及2、4、6 Gy放射线处理48 h,TE-1Mm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明显减慢,放射增敏比增加,细胞凋亡率上调;TE-1Mh细胞抑制率反而降低,细胞生长加速,放射增敏比降低,细胞凋亡率下降,相应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 blot结果及FCM显示:0.5~2 mmol/L SNP及2、4、6 Gy放射线处理48 h,与TE-1Mm 细胞相比,TE-1Mh细胞MnSOD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内ROS相对降低,相应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等水平过量表达MnSOD增加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抑制增殖,诱导凋亡,而高水平过量表达MnSOD则与之相反,为今后通过MnSOD提高放射敏感性来抑制食管癌或通过其抗拒放射来保护正常细胞提供了可能性。
五味子提取物预防辐射所致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
刘丽华,刘登湘,马 鸣,张 璁,段玉青,赵连梅,单保恩
. 2012, 24(2):  108-11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6
摘要 ( 3520 )   PDF (14068KB) ( 10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药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SC) 提取物对辐射所致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SC对辐射所致免疫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SC预处理组 (SC灌胃后照射)、生理盐水组 (NS灌胃后照射)、SC对照组 (只给SC,不照射)和正常对照组 (只给NS,不照射)。6 Gy 60Co照射后24 h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 T细胞的百分比,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小鼠血清IgG及补体C3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S组照射24 h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3.73±1.05)×109]和淋巴细胞数量[(2.06±0.57)×109]均明显下降(P<0.01),而SC预处理组白细胞总数[(6.43±0.76)×109]和淋巴细胞数量[(4.15±0.95)×109]较NS均明显升高 (P<0.01);照射后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 T 细胞百分比、IgG及补体C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SC预处理组较NS组小鼠外周血中CD4+和CD8+ T细胞绝对值、IgG及补体C3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结论:SC提取物能够预防辐射所致淋巴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损伤。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早期患者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差异图谱的二维液相色谱分析
郭 霞,哈丽丹·热依木,纳菲沙·卡德尔, 武贵臻,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 2012, 24(2):  111-11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7
摘要 ( 2466 )   PDF (1055KB) ( 10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依托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建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早期患者特异性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图谱鉴别模型。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血浆标本共48例,临床分期为Ⅰ~Ⅱa的宫颈鳞癌早期患者2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2例。分别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并通过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 (ProteomeLabTM PF-2D)分离与鉴别分析。结果:确定了宫颈炎和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基于蛋白质等电点和疏水性特征的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图谱,筛选出9个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位点,在宫颈鳞癌早期患者血浆中8个低丰度蛋白组分含量明显上升,1个组分含量下降。结论:建立了宫颈癌早期患者特异性血浆蛋白质组差异图谱鉴别模型,提示二维液相色谱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技术手段在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内质网应激在芹菜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王晓琳/黄晓莉/赵 艳/张志宏/张旭光/吕 和/吴 坤*
. 2012, 24(2):  115-12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8
摘要 ( 3518 )   PDF (1002KB) ( 1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芹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剂量 (0、20、40、60、80 μmol/L)芹菜素作用48 h和60 μmol/L芹菜素作用不同时间 (0、12、24、48 h)后对胃癌SGC-7901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 (glucose regulative protein,GRP)GRP78、GRP94和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关键因子C/EBP同源蛋白 (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表达的影响;并用DAPI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10 mmol/L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丁酸 (4-phenylbutyric acid,PBA)加入前后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结果:芹菜素可以诱导GRP78、GRP94蛋白的表达,并随着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蛋白表达量也呈增加趋势,但芹菜素不能诱导CHOP蛋白的表达;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4-PBA与20 μmol/L 芹菜素联合作用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20 μmol/L 芹菜素组及溶剂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内质网应激在芹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中可能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免疫杀手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及其对肝癌细胞BEL-7402 的杀伤作用
王生育,罗芳洪,倪二茹,吕海燕,支黎明,颜江华,张顺浪
. 2012, 24(2):  121-12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09
摘要 ( 2324 )   PDF (434KB) ( 1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免疫杀手细胞 (immune-killer cells,IKCs)的体外扩增方法及其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杀伤作用。方法:改良自然杀伤细胞培养扩增法扩增IKCs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IKCs表型,台盼蓝染色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状况,Alamar Blue法观察IKCs细胞对BEL-7402细胞的杀伤作用,用BALB/c裸鼠模型检测IKCs细胞对肝癌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IKCs细胞培养14 d的细胞总数扩增300倍以上,主要由CD3+CD56+ 、CD3-CD56+和CD8+细胞亚群组成,CD3+CD56+和CD3-CD56+ 比例达85%以上,CD8+比例达到77%以上。IKCs细胞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杀伤实验显示,当效靶比为25∶1时和100∶1时,其杀伤活性分别为66.5%和97.8% (P<0.01)。裸鼠肝瘤模型治疗实验显示,IKCs细胞对早期和晚期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模型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其抑瘤率达69%以上 (P<0.0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肿瘤免疫杀手细胞IKCs的培养扩增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方法。
Livin和c-IAP2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中的表达
范志勤,孟 涛,斯坎达尔,王洪江,孙 伟,庞作良
. 2012, 24(2):  125-12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0
摘要 ( 3050 )   PDF (508KB) ( 7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ivin和c-IAP2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ivin和c-IAP2 mRNA和蛋白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Livin、c-IAP2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和c-IAP2 mRNA在60例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0.0% (54/60),在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为56.7% (34/6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Livin和c-IAP2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 (P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60例癌组织标本中Livin和c-IAP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6.67% (52/60)和68.33% (41/60),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Livin和c-IAP2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IQGAP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古丽努尔·木哈依,李 卉,李秀梅,陈 艳,姜孝芳,马丽丽,李惠武,谌宏鸣
. 2012, 24(2):  129-13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1
摘要 ( 2581 )   PDF (412KB) ( 1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IQ结构域三磷酸鸟苷合酶-激活蛋白1 (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 IQGAP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4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切除标本中癌组织与远端无癌组织中IQGAP1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IQGAP1 mRNA表达阳性率 (50%)高于其远端无癌组织 (2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IQGAP1 mRNA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P > 0.05)。 结论:IQGAP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李 磊,邓彦超,赵 燕 ,陈 艳
. 2012, 24(2):  132-13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2
摘要 ( 3174 )   PDF (462KB) ( 6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和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 (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测定哈、汉两民族共71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及FHIT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6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8.3%和19.4%,35例汉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1.4%和14.3%,两民族癌组织FHIT基因的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0.01);哈、汉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之间、癌旁组织之间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影响哈、汉民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性别是保护因素。结论: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族、汉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可能与食管癌预后无关。
氯氰菊酯对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能力的损伤作用
阮秦莉,居静娟,李云晖,李晓波,刘 冉,梁戈玉,张 娟,浦跃朴,尹立红,王大勇
. 2012, 24(2):  136-14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3
摘要 ( 3233 )   PDF (718KB) ( 1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菊酯类农药氯氰菊酯的生殖毒性,并对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生殖毒理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将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分别于0.08、0.8和8.0 mg/L 的氯氰菊酯中暴露24、48和72 h,每组10条,以K溶液为阴性对照,分别在体视显微镜和光镜下计数后代数目、子宫内受精卵数目、卵母细胞数目并观察形态,体外排受精卵速率。 结果: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暴露于氯氰菊酯24 h后,各观察终点均无显著性变化;暴露48 h后,8.0 mg/L浓度染毒组发生后代数目降低,0.8和8.0 mg/L染毒组纳精囊旁侧第2位 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且子宫内受精卵数目降低,0.08、0.8和8.0 mg/L染毒组体外排受精卵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72 h后,0.8和8.0 mg/L染毒组后代数目降低,纳精囊旁侧第2位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系统对氯氰菊酯具有一定敏感性,在生殖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检测研究
乙嘧酚磺酸酯诱发CHO和L5178Y细胞基因突变的研究
张 康,庄 宛,程桂红,李 龙
. 2012, 24(2):  141-14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4
摘要 ( 2661 )   PDF (410KB) ( 1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体外培养细胞基因突变试验,评价乙嘧酚磺酸酯原药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HPRT位点和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基因TK位点的诱变性。方法:使用乙嘧酚磺酸酯原药对CHO细胞和L5178Y细胞进行染毒,实验设置5、15、50、150 μg/ml 共4个浓度组,分别对CHO细胞进行集落形成率,HPRT位点突变频率的测定;对L5178Y细胞进行接种效率,相对存活率,TK位点突变频率的测定。结果:随着乙嘧酚磺酸酯原药剂量的逐渐增高,CHO细胞的集落形成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L5178Y细胞的平板接种效率和相对存活率与 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但是设计的4个剂量组基因突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乙嘧酚磺酸酯原药对CHO细胞和L5178Y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但其对细胞基因HPRT位点和TK位点的突变率无明显影响。
叶酸对乙醇诱发的人成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
陈海燕,倪 娟,汪 旭
. 2012, 24(2):  145-14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5
摘要 ( 2893 )   PDF (338KB) ( 10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叶酸 (folic acid,FA)对乙醇 (ethanol,EtOH)诱发的人成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方法:人成淋巴细胞株GM12593培养在含有不同FA浓度 (20、200、2 000 nmol/L)的RPMI-1640培养基中,并同时在每种FA浓度的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0.09%、0.36%和1.34% (V/V)的EtOH,8 d后用细胞松弛素B (cytochalasin B,CB)处理28 h,胞质阻断微核细胞组分析 (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cytome assay,CBMN Cyt)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遗传损伤,包括微核化双核细胞 (micronucleated binucleated cell,MNed BNC)、核芽 (nuclear bud,BUD)、核质桥 (nucleoplasmic bridges,NPB)的频率差异。 结果:乙醇在受试细胞中诱发 MNed BNC、BUD和NBP频率显著升高 (P<0.01);2 000 nmol/L的叶酸能显著降低由乙醇诱发的MNed BNC、BUD和NBP频率 (P<0.01)。结论:乙醇对细胞遗传物质具有损伤效应,叶酸对乙醇的遗传毒性具有防护效应。
印加果油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黄超培,傅伟忠,彭 亮,王彦武,何 励,李 彬
. 2012, 24(2):  148-15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6
摘要 ( 8695 )   PDF (362KB) ( 2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印加果油的急性经口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法,24 h内3次给药,合计剂量54 g/kg)、Ames 试验 (分别为每皿5 000、1 000、200、40、8 μg)、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 (均分别为10、5、2.5 g/kg),检测印加果油的急性毒性与致突变性。结果:印加果油对小鼠的LD50 >54 g/kg,Ames 试验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菌落数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印加果油的急性经口毒性属于无毒级,亦未显示致突变性。
综述
PKC-Nrf2/Keap1-ARE抗氧化通路与肝脏疾病
胡 勇,张爱华
. 2012, 24(2):  151-15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7
摘要 ( 4276 )   PDF (334KB) ( 2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应激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KC-Nrf2/Keap1-ARE抗氧化通路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应激系统之一,它在抵御氧化应激和维持机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PKC-Nrf2/Keap1-ARE抗氧化通路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激活机制,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
张 超,单保恩
. 2012, 24(2):  154-15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8
摘要 ( 1816 )   PDF (375KB) ( 1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子宫内膜癌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和激素治疗为主。然而,术后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现象是限制子宫内膜癌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其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和寻找有效逆转药物或者有效地靶向逆转方法是治疗子宫内膜癌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王 卓,张天宝
. 2012, 24(2):  157-15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2.019
摘要 ( 2087 )   PDF (945KB) ( 13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兔在发育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鼠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技术作为体外替代方法的优势和广泛应用,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兔全胚胎培养方法、胚胎形态评分系统、方法学的研究动态、在发育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该方法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