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30
论著
miR-27a在猿猴病毒小T抗原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王 庆,李道传,刘彩霞,李志芳,肖勇梅,张 波,曾晓雯,陈 雯
. 2012, 24(1):  1-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1
摘要 ( 2660 )   PDF (638KB) ( 7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猿猴病毒40 (simian virus 40,SV40)小T抗原 (small T antigen,ST)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HBE)恶性转化中miRNAs的表达谱,寻找与细胞转化相关的miRNAs。方法:选择HBE、HBER和HBERST细胞株,提取总RNA,利用miRNA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和验证永生化HBE、HBER和HBERST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克隆形成试验等确证与SV40 ST诱导HBE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的miRNAs。结果:在HBE、HBER和HBERST细胞856个miRNA的表达谱中筛选出6个与SV40 ST诱导细胞转化相关的miRNA,2个表达上调 (miR-20a和miR-27a),4个表达下调(let-7d,let-7f,miR-1246和miR-3746)。抑制miR-27a能减缓HBERST细胞的增殖速度 (P<0.01),延长细胞在G0~G1期的停留时间 (P<0.01)和降低HBERST细胞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的数目 (P<0.01)。结论:miR-27a的异常表达参与了SV40 ST诱导的HBE细胞恶性转化。
1,4-苯醌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效应与调控机制
熊梦祯,张 娟,孙蓉丽,尹立红,浦跃朴
. 2012, 24(1):  6-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2
摘要 ( 3547 )   PDF (429KB) ( 9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1,4-苯醌 (1,4-benzoquinone,PBQ ) 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HELF)的凋亡效应与调控机制。 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10、20、40、60、80 μmol/L)的PBQ处理HELF细胞24 h和40 μmol/L PBQ处理HELF细胞24 、48、72 h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BQ对HEL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用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Bax、Bcl-2、p53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PBQ染毒浓度下作用24 h后,随PBQ浓度增加,细胞相对增殖率显著下降 (P<0.05),G0/G1期细胞下降(在40和60 μmol/L时, P <0.05),S期细胞增加 (P <0.05),以40 μmol/L PBQ浓度作用于HELF细胞不同时间,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其相对增殖率和S期细胞均下降 (P<0.05),而G0/G1期细胞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当染毒浓度大于20 μmol/L时,染毒24 h可诱导HELF细胞产生凋亡,凋亡率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浓度的PBQ染毒24 h,细胞的Bax、Bcl-2、p53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40 μmol/L PBQ作用不同时间后,Bax、p53 mRNA水平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Bcl-2随染毒时间增加而下降,48和72 h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ax/Bcl-2比值随染毒时间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BQ能抑制HELF细胞增殖,影响HELF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Bax/Bcl-2比值的上升,及p53 mRNA表达的上调有关。
p38 MAPK在喹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赵文霞,张朝明,汤树生,张 婷,孙 雨,靳 溪,肖希龙
. 2012, 24(1):  10-1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3
摘要 ( 3191 )   PDF (691KB) ( 1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在喹乙醇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 (0、200、400、800 μg/ml)的喹乙醇染毒HepG2细胞24 h和800 μg/ml喹乙醇染毒HepG2细胞不同时间 (0、0.5、1、2、4、6、12、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38蛋白和p38总蛋白的表达情况,以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反映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分别采用0、10、20 μmol/L的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HepG2细胞1 h后,再用800 μg/ml喹乙醇染毒24 h,采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随着喹乙醇染毒浓度和时间的增加,HepG2细胞的p38磷酸化蛋白表达量逐步增加,其中800 μg/ml喹乙醇染毒细胞24 h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38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 (P<0.01)。10、20 μmol/L的SB203580对喹乙醇诱导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5.4%±2.83%、40.2%±3.98%,较喹乙醇对照组 (23.1%±3.59%)明显升高 (P<0.05)。结论:喹乙醇能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且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抑制喹乙醇介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过程。
紫杉醇对不同p53基因型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芮 萌,丛 梅,段蕴铀,侯春梅
. 2012, 24(1):  14-1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4
摘要 ( 9009 )   PDF (654KB) ( 1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紫杉醇对3种不同p53基因型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紫杉醇 (0.1 、1.0 、10 、100 、1 000 nmol/L)分别作用肺癌细胞A549、H322、H1299不同时间 (4、12、24、48、96 h),实验同时设阴性对照组 (不加紫杉醇)和空白对照组 (只加细胞培养液)。采用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周期、凋亡、乙酰化微管蛋白、p53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紫杉醇对3株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P<0.05);不同浓度紫杉醇对3株细胞生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P<0.05)。3株细胞中A549细胞半数抑制浓度相对较低,但3株细胞间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紫杉醇10 nmol/L作用时,3株细胞G2/M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 000 nmol/L作用时,A549细胞G2/M期比例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P<0.05),H322和H1299的G2/M细胞于24 h达高峰,作用后期H1299出现异常多倍体;同浓度紫杉醇作用的各株肺癌细胞的凋亡呈时间依赖性,但1 000 nmol/L组诱导的细胞凋亡比10 nmol/L组更晚出现。浓度依赖性实验中,10 nmol/L诱导凋亡比例最高;紫杉醇浓度≤100 nmol/L时,G2/M期比例随浓度增加而增高 (P<0.05);紫杉醇浓度≥100 nmol/L时,各肺癌细胞株G2/M期比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凋亡和G2/M期阻滞无相关性 (P>0.05)。紫杉醇作用后,A549细胞p53蛋白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H322细胞p53蛋白无明显变化。3株细胞乙酰化微管蛋白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 (P<0.05)。结论:紫杉醇对不同p53基因型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紫杉醇可增加野生型p53蛋白表达,诱导p53依赖和非p53依赖的两种凋亡途径,p53基因型影响了高浓度紫杉醇对肺癌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但对紫杉醇化疗敏感性无显著影响。
连翘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颜 晰,赵连梅,孙佳玮,单保恩
. 2012, 24(1):  20-2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5
摘要 ( 3652 )   PDF (2580KB) ( 9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连翘根、叶和果3个部位各自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食管癌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连翘根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Forsythia suspensa root,FSEER)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分别制备连翘根、叶和果3个部位的醇提物和水提物,用MTT法检测6种连翘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TE-1、TE-13、Yes-2、Eca-109的增殖抑制作用;然后用不同浓度FSEER处理食管癌细胞24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再分别用不同浓度FSEER处理TE-13细胞不同时间后,以Annexin V/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E-13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R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6种连翘提取物对食管癌TE-13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其中FSEER效果最明显。经FSEER处理后,TE-13细胞显示典型的凋亡形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PARP蛋白出现了裂解片段的表达,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FSEER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邻苯二甲酸单 (2-乙基)己酯对MCF-7细胞DNA的氧化损伤
郑红燕,饶凯敏,姜 英,杨光涛,陈 曦,王建书,汪 倩,王 晶,袁 晶
. 2012, 24(1):  25-2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6
摘要 ( 3016 )   PDF (774KB) ( 1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单 (2-乙基)己酯 (mono-2-ethylexyl phthalate,MEHP)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MEHP (6.25、12.5、25、50和100 μmol/L)和二甲基亚砜 (溶剂对照,<0.1%)处理MCF-7细胞12和24 h 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再分别于染毒后1.5、3、6、12和24 h,测定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 (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EHP染毒12 h,6.25和12.5 μmol/L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加 (P<0.05)。MEHP染毒24 h,在较高浓度处理组 (≥ 25 μmol/L)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 (P<0.05);各处理组细胞的SOD活性有所增加,细胞MDA水平、GSH-Px活性以及8-OHdG生成量无显著变化 (P>0.05)。当MEHP染毒MCF-7细胞较短时间 (1.5、3和6 h)时,各处理组MDA水平和8-OHdG生成量均显著升高 (P<0.05),而SOD和GSH-Px活性则显著性降低 (P<0.05)。 结论:一定浓度MEHP作用在短时间内 (1.5、3和6 h)可引起MCF-7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触发细胞DNA的氧化性损伤,具体调控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NOX家族在X射线诱导PC-3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韩晓燕,刘 箐,高丽萍,马建秀,黄超杰,张 红
. 2012, 24(1):  30-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7
摘要 ( 2778 )   PDF (606KB) ( 1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NOX家族在X射线诱导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寻找放疗增敏的潜在靶点。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0、1、2、4和12 Gy X射线照射后24、48和96 h PC-3细胞存活率;采用DCFH-DA法检测0、1和4 Gy X射线照射后15、30、60和120 min 时PC-3细胞中ROS的生成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0、1和4 Gy X射线照射后PC-3细胞中NOX1~NOX5 5个亚型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2、4和12 Gy X射线照射PC-3细胞后96 h,与未照射组比较,PC-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P<0.05)。1和4 Gy X射线照射PC-3细胞60 min后,细胞内ROS水平最高,NOX抑制剂DPI及抗氧化剂N- 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可以减少ROS的生成。1和4 Gy X射线照射后PC-3细胞中NOX1、NOX2和NOX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X射线诱导NOX1、NOX2和NOX5蛋白过表达,细胞内产生过量的ROS是X射线诱导PC-3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病理进程与Toll样受体9 蛋白表达的关系
郭 霞,纳菲沙·卡德尔,阿仙姑·哈斯木,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 2012, 24(1):  35-3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8
摘要 ( 2706 )   PDF (959KB) ( 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9,TLR9)是天然免疫受体之一,近期研究表明TLR9与多种上皮性肿瘤发生的早期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拟从蛋白质水平观察宫颈上皮组织中TLR9表达变化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病理进程的关系。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患者的宫颈上皮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9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中TLR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LR9蛋白在绝大部分宫颈炎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中不表达(88.2%)或弱表达(11.8%),但是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表达水平逐渐上升,其阳性率依次为慢性宫颈炎(2/17,11.8%),CIN I(4/19,28.6%),CIN II(3/10,30.0%),CIN III(12/24,50.0%),CSCC(17/32,53.1%), 5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III及CSCC与宫颈炎间的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但是CIN I和CIN II与宫颈炎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在CSCC中,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之间其TLR9蛋白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LR9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进程。
镉对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张玉媛,王取南,王 允,高金霞,申 玲
. 2012, 24(1):  39-4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09
摘要 ( 2712 )   PDF (2954KB) ( 1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氯化镉对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0、0.1、0.3、1.0、3.0、10.0 μmol/L的氯化镉对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染毒,通过四噻氮唑盐 (MTT)法测定染毒24和48 h后的细胞毒性;用神经干细胞核转录因子 (Sox2)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分别鉴定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小鼠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氯化镉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24 h,r=-0.91;48 h, r=-0.96; P均<0.05),10.0 μmol/L作用24 h组以及1.0、3.0和10.0 μmol/L作用48 h组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分化48 h后,Sox2阳性细胞率仅在10.0 μmol/L出现下降 (P<0.05);而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随着剂量升高均减少,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r=-0.99,P<0.05)。结论:氯化镉可以抑制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
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检测三卤甲烷和卤乙腈的遗传毒性
廖 静,刘爱林,曹文成,鲁文清
. 2012, 24(1):  42-4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0
摘要 ( 2898 )   PDF (425KB) ( 1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两大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 (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和卤乙腈 (三氯乙腈、二溴乙腈)的遗传毒性。方法:上述6种消毒副产物分别设4个染毒剂量,以苯并芘为阳性对照,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照。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 (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test,CBMNT)检测上述消毒副产物对人来源的肝肿瘤细胞HepG2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 (nuclear division index,NDI)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4种三卤甲烷除溴仿外,均可使HepG2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 (P<0.01或P<0.05),但诱导微核率显著增加的最低可观察水平高达10 000 μmol/L (氯仿和一溴二氯甲烷)和3 000 μmol/L (二溴一氯甲烷);两种卤乙腈分别在2 000 μmol/L (三氯乙腈)和30 μmol/L (二溴乙腈)时可诱导HepG2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 (P均<0.01)和NDI的显著下降 (P均<0.05)。结论:运用CBMNT方法可检出三卤甲烷和卤乙腈的遗传毒性,三卤甲烷和卤乙腈对HepG2细胞染色体具有断裂作用。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RCT-18)对大鼠的致畸作用
张立将,由振强,宋翼升,陈 颖,陈 浩,张丽丽,黄 敏,王文祥,房健民,宣尧仙
. 2012, 24(1):  46-4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1
摘要 ( 4435 )   PDF (491KB) ( 1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RCT-18)对大鼠胚胎及胎仔的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交配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即RCT-18高 (129 mg/kg)、中 (37 mg/kg)、低 (11 mg/kg)剂量组及阴性对照 (0.9%NaCl注射液)组,每组≥25只,于妊娠第6~15天连续5次 (隔天1次)经皮下注射给药。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的一般反应、体质量、摄食量变化,于妊娠第20天解剖孕鼠,对着床、吸收胎、死胎、活胎、黄体进行计数,对胎仔的体质量、身长、尾长,以及外观形态、内脏和骨骼发育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孕鼠、胚胎形成、胎仔生长发育、外观形态、内脏和骨骼发育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毒性影响 (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RCT-18对SD大鼠未见明显母体毒性和胚胎-胎仔发育毒性,无致畸作用。
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的建立
王 卓,夏 仪,朱江波,朱玉平,张天宝
. 2012, 24(1):  50-5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2
摘要 ( 2782 )   PDF (1174KB) ( 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用于发育毒物研究和评价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方法:取怀孕第9天 (gestation day 9,GD9)的孕兔胚胎,参照Carney和Naya的方法,剥离胚胎后单瓶培养,体外培养48 h后将发育情况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用5.0 mmol/L的甲氧基乙酸 (methoxyacetic acid,MAA)作为致畸阳性物对所建立的培养方法作进一步验证,采用Carney建立的兔胚胎形态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结果:本研究中23个GD9兔胚胎体外培养48 h后,存活率为100%,头长平均增长2.15倍,卵黄囊闭合和胚胎弯曲情况、体节数、自发畸形率、形态评分均数等指标均与文献报道的体外培养发育情况相近,5.0 mmol/L的MAA显示对兔胚胎有发育毒性,包括卵黄囊闭合减少、头部肿胀、面部器官缺失、体节紊乱、尾神经管闭合不全等,形态评分低于溶剂对照 (P<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是可行的。
肿瘤防治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外周血c-fos、c-myc、K-ras和p53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徐新云,刘月峰,易 娟,周 丽,黄新凤,毛吉炎,毛侃琅
. 2012, 24(1):  56-5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3
摘要 ( 2597 )   PDF (461KB) ( 10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TCE)药疹样皮炎病人外周血癌基因c-fos、c-myc、K-ras、p5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 方法:分别抽取4例健康人 (对照组)及4例三氯乙烯致变态反应病人 (病例组)抗凝外周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fos、c-myc、K-ras和p5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外周血c-fos mRNA表达水平升高352%,c-myc mRNA升高41%,K-ras mRNA升高136%,p53 mRNA升高64%,两组间上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或P<0.05)。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外周血癌基因表达水平增加,提示三氯乙烯可能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171例淋巴瘤病变组织中EB病毒表达情况的分析
孙文文,万 丽,王群姬,王素芬,杨开颜
. 2012, 24(1):  60-6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4
摘要 ( 2742 )   PDF (1176KB) ( 1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与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淋巴瘤组织171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106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19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11例。应用EBV Lmp-1单抗免疫组化(IHC)和生物素标记的EBER1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ISH)分析EBV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结果:淋巴瘤组织中EBV Lmp-1蛋白与EBER1 mRNA总 阳性率分别为11.1% (19/171)、25.7% (44/171)。其中AITL为30.8% (4/13)、61.5% (8/13);HL为47.4% (9/19)、57.9% (11/19);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为22.7% (5/22)、81.8% (18/22);DLBC为0.94% (1/106)、5.7% (6/106);MALT为0(0/11)、9.1%(1/11)。结果显示EBV在DLBC及MALT中的表达率低于AITL、HL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原位杂交检测EBER1 mRNA比免疫组化检测Lmp-1蛋白更为敏感 (P<0.01)。结论:EBV感染与淋巴瘤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淋巴瘤与EBV感染的关系有差异。
阴性淋巴结数目对胸段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杜泽森,吴智勇,郑春鹏,李卓毅,傅俊惠
. 2012, 24(1):  64-6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5
摘要 ( 3083 )   PDF (374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患者标准淋巴结清扫术中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汕头市中心医院239例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定位、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类型以及阴、阳性淋巴结数目,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评估上述临床病理参数等与患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全组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4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淋巴结数目及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0.05)。阴性淋巴结数目≥4的患者,5年生存率 (49.1%)明显高于阴性淋巴结数目<4的患者 (31.5%) (χ2=6.042,P=0.01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阳性淋巴结数目 (P=0.000, HR=1.370,95%CI =1.204~1.559)及阴性淋巴结数目 (P=0.046,HR=0.955,95%CI=0.913~0.999)均可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结论:阴性淋巴结数目是胸段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今后的食管癌分期标准中可用于改进淋巴结分期。
检测研究
芦荟大黄素及芦荟提取物的诱变性和抗诱变性
袁 亚,陈 维,张立实
. 2012, 24(1):  68-7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6
摘要 ( 3229 )   PDF (315KB) ( 10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用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体外微核试验评价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提取物的诱变和抗诱变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设溶剂对照、阳性对照和抗诱变对照,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提取物诱变和抗诱变试验各设4个剂量组,处理L5178Y细胞12 h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体外微核试验分析。结果:较高浓度 (6.67 μg/ml)的芦荟大黄素可致微核细胞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芦荟提取物未见此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芦荟大黄素 (0.22~6 μg/ml)和芦荟提取物 (20~180 μg/ml) 对甲磺酸甲酯 (MMS)所致微核细胞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具有一定的诱变作用,而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的芦荟提取物未见遗传毒性。两种受试物在一定范围内均能较好地拮抗MMS所致的染色体损伤。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
张丹妍,马明福,张丹媚,朱一剑,吕 静,赵乐天,万 凌,侯志伟,李练兵
. 2012, 24(1):  71-7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7
摘要 ( 2522 )   PDF (724KB) ( 10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针对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座D21S1409、D21S1422、D21S1435 和GATA163G03设计引物,PCR扩增唐氏综合征患儿样本和正常样本,DHPLC仪检测;同步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以核型分析为金标准,评价PCR-DHPLC技术的准确性。结果:柱温50 ℃时,唐氏综合征患儿样本DHPLC检测结果呈现特异唐氏综合征峰。结论:PCR-DHPLC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唐氏综合征的高通量快速筛查。
综述
Prohibitin与乳腺癌
彭 琳,黄裔腾,许镒洧,方裕森,霍 霞
. 2012, 24(1):  75-7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2.01.018
摘要 ( 2444 )   PDF (366KB) ( 10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rohibitin (PHB/PHB1)基因具有增殖抑制作用,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PHB参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乳腺癌的关系甚为密切。本文主要阐述PHB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抑制机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同时对PHB作为乳腺癌诊疗新靶标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