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9-30
论著
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的DNA修复基因表达谱研究
隋建丽;范保星;孙敬芬;周平坤
. 2004, 16(5):  257-259.  doi:
摘要 ( 2140 )   PDF (635KB) ( 25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DNA修复系统在细胞基因组完整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α粒子辐射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的DNA修复基因表达谱变化。材料与方法:采用Cy5和Cy3分别标记的癌变细胞BERP35T4和亲本细胞BEP2D的cDNA探针与DNA修复基因cDNA微矩阵杂交、ScanArray3000扫描仪扫描和ImaGene3.0软件分析比较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比较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前(BEP2D) 和后(BERP35T4)126个DNA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发现细胞癌变后有10个修复基因的表达降低,这些基因分别参与DNA链断裂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碱基切除修复反应,3个基因(DNA_PKcs、SMUG和RAD18)表达上调。结论:细胞DNA修复表达改变是辐射诱发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应用32P后标记法检测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DNA加合物
唐 非,谷康定,运珞珈,张水兵,汪亚州
. 2004, 16(5):  260-262.  doi:
摘要 ( 2541 )   PDF (510KB) ( 2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Non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NOCs)与生物样品DNA形成DNA加合物的水平,尝试从分子水平来进一步验证水中NOCs的致突变作用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应用XAD-2树脂吸附浓缩水中有机物的技术,结合32P后标记法,对武汉东湖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与体内外生物样品的DNA形成的DNA加合物进行了检测。结果: 自来水中的NOCs可直接与小牛胸腺DNA反应形成DNA加合物;小鼠经口染毒NOCs后,在其肝脏细胞可检出多个NOCs的DNA加合物。结论:东湖自来水中的NOCs有直接损伤生物体内外DNA、形成DNA加合物的作用。
相关效应性生物标志物TOSC和GSH对百草枯灌胃染毒的反应
邢鸣鸾,翁登坡,郑一凡,徐 进,徐立红
. 2004, 16(5):  263-266.  doi:
摘要 ( 2773 )   PDF (620KB) ( 2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通过与抗氧化检测单指标GSH的比较,探讨抗氧化能力相关效应性生物标志物TOSC的特点及适用性。材料与方法: 用0 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6.25、 12.5、 25和50 mg/kg 百草枯(Paraquat,PQ)对随机分组的NIH小鼠灌胃染毒, 24、 48、 72 h后分别测定其肝、脑、心、肾、肺的TOSC值,以及肝的GSH水平。 结果: 小鼠各脏器于PQ染毒24、 48、 72 h后,TOSC/mg蛋白值与对照相比下降不显著;肝GSH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 TOSC是综合反映机体实际抗氧化能力即时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在体现氧化剂对机体的早期效应时却不如GSH灵敏。
Dynein抑制剂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cyclinB1 mRNA水平的影响
王晓梅,黄天华,谢庆东,张清健,阮 烨
. 2004, 16(5):  267-271.  doi:
摘要 ( 2865 )   PDF (791KB) ( 2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胞浆Dynein(动力蛋白)做为微管负极方向的马达蛋白在细胞增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原钒酸钠特异抑制Dynein生物活性后,观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和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探讨Dynein功能异常对卵母细胞成熟分裂进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材料与方法:应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技术、半定量RT-PCR和单细胞RT-PCR方法,分别检测加入Dynein抑制剂前后卵母细胞成熟率和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12 h量效实验结果证实,不同浓度原钒酸钠作用后,5 μmol/L原钒酸钠即可明显降低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率,0~400 μmol/L卵母细胞成熟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同时检测发现,50~500 μmol/L原钒酸钠组卵母细胞cyclinB1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时程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与400 μmol/L原钒酸钠作用1 h 以上,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减少;体外分别培养4 h或8 h后再放入含有原钒酸钠培养基中培养至12 h,仍可明显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放。400 μmol/L原钒酸钠作用后,卵母细胞内cyclinB1 mRNA时程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呈明显反向变化。结论:Dynein抑制剂诱导体外培养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成熟促进因子(MPF)活性改变可能是Dynein功能丧失后引起减数分裂停滞的一个机制。
RFP标记的YCD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毒性
何志颖,江千里, 姚玉成,温丽敏,李建秀, 王新民, 胡以平,王健民
. 2004, 16(5):  272-275.  doi:
摘要 ( 2758 )   PDF (869KB) ( 2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探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酿酒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YCD)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材料与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RFP、YCD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YCD,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并筛选荧光阳性细胞,命名为HeLa-Y。以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处理HeLa-Y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蛋白在HeLa-Y细胞中表达,流式细胞术成功筛选出HeLa-Y细胞。前药5-FC能明显杀伤HeLa-Y细胞,5-FC浓度与HeLa-Y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结论: RFP可作为报告基因快速筛选YCD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YCD/5-FC自杀基因系统可以进一步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
三氧化二砷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陈治文,王 丽,夏 俊,马 佳
. 2004, 16(5):  276-278.  doi:
摘要 ( 2758 )   PDF (484KB) ( 2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探讨砷及其化合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为砷及其化合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用TRAP-ELISA和TRAP-PAGE银染法测定A375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As2O3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As2O3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Bcl-2在溴氰菊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
李 涛,石 年,吴又桐,周 丽,董 洁,王素青,陈 亮
. 2004, 16(5):  279-281.  doi:
摘要 ( 2659 )   PDF (686KB) ( 2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对大鼠脑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染毒组(5 h、24 h、48 h和5 d组),染毒组腹腔注射12.5 mg/kg DM, 以FACS420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皮层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神经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 DM染毒24 h、48 h、5 d组大鼠海马、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海马:8.45±1.02、9.44±1.14、7.58±0.75;皮层:7.90±0.49、8.01±0.87、7.97±0.41)均高于对照组(海马:2.97±0.36;皮层:3.50±0.48),而5 h组未见变化;5 h、24 h、48 h组海马Bcl-2表达(5.27±0.33、4.72±0.13、5.80±0.86)降低(对照:7.16±0.61),皮层仅24 h组表达降低(对照:6.99±0.66,皮层:4.27±0.48);5 h、24 h、48 h组皮层与海马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海马:33.1±5.26、25.4±4.39、25.6±4.71;皮层:20.7±2.58、25.1±3.12、21.7±2.14)均低于对照组(海马:38.9±7.45;皮层:29.9±5.41),而5 d染毒组海马与皮层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未见变化;免疫印迹结果与FCM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DM可影响大鼠脑海马、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和Bcl-2蛋白表达。
角蛋白AE1/AE3表达在食管鳞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鉴别及临床意义
许慕明;陈于平;杨捷生;吴名耀
. 2004, 16(5):  282-285.  doi:
摘要 ( 3073 )   PDF (806KB) ( 2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为了研究免疫组化法对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检测了100名行食管切除、PN0的病人,共955个淋巴结。全部淋巴结经抗角蛋白单克隆抗_AE1/AE3抗体和抗_EMA抗体标记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1个病人的25个淋巴结检测到微转移。免疫组化法和常规方法对微转移的检测差异有显著性。两种抗体对微转移的检测没有差别,但是抗_AE1/AE3的检测效果比抗_EMA好。微转移广泛分布,且和肿瘤浸润程度、分化及性别没有关系,但和肿瘤部位有关,下段食管癌的淋巴结最常受侵。 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淋巴播散的指标。抗_AE1/AE3可以作为微转移的检测指标。下段食管癌发生淋巴结微转移比中上段高。
中药提取物在肝微粒体和相关自由基模型中反应性的筛选
海春旭;王文亮
. 2004, 16(5):  286-289.  doi:
摘要 ( 1743 )   PDF (639KB) ( 2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检验“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指导筛选的复合抗氧化剂在大鼠肝微粒体自由基反应模型中的反应性。材料与方法:微粒体模型和动物模型和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活化体系包括:CCl4、Vc/Fe++、CHP、耗氧量等模型以及相关自由基反应模型包括羟胺竞争法发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抗坏血酸/铜产生羟自由基等模型,筛选和测定了中药的水和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经过筛选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自由基的综合抑制效应。结果:当归、人参、枸杞、黄芪、党参的水提取液在微粒体CCl4、VC/Fe++、CHP激发模型及自由基模型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但是,人参水提取液除了对VC/Fe++激发模型的抑制作用较弱外,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枸杞、党参、黄芪水提取液除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模型和枸杞乙醇提取液对CHP模型呈现较强的过氧化刺激作用外,各种乙醇提取液对CCl4、VC/Fe++、CHP和摄氧量激发模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合抗氧化剂-安体欣对所选模型均呈现较强的自由基生成抑制作用。结论:中药当归、人参、枸杞、黄芪、党参的水或乙醇单独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存在局限性,在不同模型系统中呈现不同的反应性-即抑制或刺激作用。经过按“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筛选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安体欣对所选各种过氧化和自由基模型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褪黑素对苯妥英致畸效应的拮抗作用
吴纯启,王爱平,廖明阳,王治乔
. 2004, 16(5):  290-292.  doi:
摘要 ( 2157 )   PDF (454KB) ( 2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摘要】 背景与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苯妥英(DPH)诱发小鼠的致畸效应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于母鼠妊娠GD6-15每日灌胃染毒1次不同剂量的MT、DPH,或两者合并给药;GD18解剖检查,观察各项指标。结果:各实验组在平均活胎数、死胎率、平均着床数、窝平均黄体数及吸收胎数等指标上未见明显差异。高、低剂量DPH组畸胎率分别为18.20 %和45.03 %;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MT与低剂量DPH共处理可明显降低DPH的致畸效应(5 %~12.24 %)。此外,MT对低剂量DPH诱发的胎仔体重和身长降低也具有拮抗作用。结论:MT对DPH诱发的动物发育毒性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中药北豆根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
单保恩,梁文杰,任凤芝,朱京童
. 2004, 16(5):  293-295.  doi:
摘要 ( 2467 )   PDF (558KB) ( 2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探讨中药北豆根(Rhizoma menispermi)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并分离其活性物质。材料与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北豆根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用三步法初步分离、纯化了北豆根提取物的抗肿瘤有效部位。结果: 北豆根提取物对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量效关系良好,并且对原代培养肿瘤组织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 IC50多在9 μg/ml以下,最低可达0.7 μg/ml。并找到了其有效部位。结论:北豆根水提物和北豆根醇提物体外均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醇提物的作用高于水提物; PE2是北豆根醇提物抗肿瘤的有效部位; PE2不仅对各肿瘤细胞株有广泛的杀伤作用,而且对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也有杀伤作用; 北豆根作为抗肿瘤药物有待进一步开发。
P73基因表达与乳癌细胞凋亡、激素受体的关系
杨开颜
. 2004, 16(5):  296-297.  doi:
摘要 ( 1786 )   PDF (515KB) ( 2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P73基因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应用TUNEL、RT-PCR等技术检测乳癌组织P7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45例乳癌组织P73基因表达阳性者32例,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淋巴结转移阳性者P73基因表达高于阴性者;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P73基因表达无相关性;P73基因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亦无相关性。结论:P73基因表达增多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检测研究
重组葡激酶致突变检测试验
刘永学,王 琼,高沛永
. 2004, 16(5):  298-300.  doi:
摘要 ( 1578 )   PDF (484KB) ( 2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观察重组葡激酶有否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分别经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昆明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其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在5个给药剂量(40、20、5.7、3.5、0.7 mg/皿)和±S9 mix的情况下,重组葡激酶对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7、TA98、TA100和TA102均无诱发回变作用; CHL细胞经重组葡激酶3个剂量(5、2.5和1.25 mg/ml)作用一定时间,无论在有否活化剂的情况下亦未检测到明显的细胞染色体畸变;昆明种雄性成熟小鼠经3个剂量(500、250、125 mg/kg)的重组葡激酶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股骨骨髓微核检查结果为阴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重组葡激酶没有致突变作用。
超微生物钙颗粒剂毒理学实验
田 辉,樊柏林,龚晨睿,宋 毅
. 2004, 16(5):  301-304.  doi:
摘要 ( 1743 )   PDF (566KB) ( 2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检测超微生物钙颗粒剂作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小鼠经口急性毒性、二项致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以及30 d喂养实验。结果:超微生物钙颗粒剂对两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经口毒性,一次灌胃量达10 g/kg,两周内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规定,该受试物属实际无毒级。二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 该受试物对雌性大鼠低、中、高剂量为1.71、3.35、6.82 g/kg剂量(分别相当于人群推荐量的26、50、102倍),对雄性大鼠低、中、高剂量为1.82、3.48、6.99 g/kg(分别相当于人群推荐量的27、52、105倍)对Wistar大鼠的临床检查、血液学、生化学、脏器重量和系数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发现该受试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超微生物钙颗粒剂作为保健食品是安全的。
市售含对二氯苯防蛀剂诱导植物细胞的微核效应
寇 宇,袁振华,查 捷,项 华,章晓玲
. 2004, 16(5):  305-306.  doi:
摘要 ( 2085 )   PDF (534KB) ( 2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市售含对二氯苯防蛀剂诱导蚕豆叶尖细胞的微核效应。材料与方法:应用蚕豆叶尖细胞微核技术。结果:在一定浓度作用下,随作用时间延长,植物细胞微核率逐渐增加,有一定的时间反应关系。在一定时间作用下,随染毒浓度增加,微核效应增加,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比较,经统计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市售防蛀剂(含对二氯苯)对植物细胞有遗传毒性。
技术与方法
彗星试验中全血法与分离淋巴细胞法的比较
段 链,杨静玉,于 海,吴春福
. 2004, 16(5):  307-309.  doi:
摘要 ( 2031 )   PDF (499KB) ( 2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比较在彗星试验中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的结果差异,为简化彗星试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 重铬酸钾和乙醇腹腔注射给药,取全血或分离淋巴细胞,应用彗星实验法比较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在全血和分离淋巴细胞条件下均能检测到两种损伤剂所导致的细胞DNA损伤,且作用趋势相同。 结论: 采用全血进行彗星试验更为简便,有利于大规模筛选和检测工作。
综述
Alu序列介导肿瘤中反复发生的染色体畸变
汤瑞宝,陆海瑛 综述 刘厚奇 审校
. 2004, 16(5):  310-314.  doi:
摘要 ( 1582 )   PDF (648KB) ( 2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人类肿瘤中,重复DNA序列参与了反复发生的染色体重排。高度重复序列,如Alu序列,在染色体易位断点区域的高密度分布提示该类序列为同源重组提供热点并可能参与染色体易位过程,增加其他各种染色体畸变的机会。据认为,和X序列(X序列能够促发Escherichia coli中recBCD介入的重组)有同源性的Alu核心序列本身就可以促进DNA链的交换和基因重组。借助于不等同源重组以及接下来的序列缺失和/或扩增,Alu重复序列还参与了减数分裂细胞中许多结构基因的突变。研究表明在肿瘤中有类似的序列缺失事件发生,因为在几种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重排中,在紧邻易位断点区域频繁发生序列缺失。而且该类缺失事件更倾向于在高密度分布Alu序列的染色体重排区域发生。
锰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
樊卫萍 综述 龚建福,黄贤仪 审校
. 2004, 16(5):  315-317.  doi:
摘要 ( 2156 )   PDF (676KB) ( 26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是机体中重要酶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但长期接触过量锰及其化合物会对机体造成损害。锰及其化合物除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以外,近来还出现了许多锰的新的化合物,例如:杀虫剂MANEB、汽油防爆剂MMT、核磁断层扫描中的对照剂MnDPDP,因而人们对锰的毒性也日益关注。
羟基脲的非临床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
马华智,吴纯启,廖明阳 综述
. 2004, 16(5):  318-320.  doi:
摘要 ( 1670 )   PDF (543KB) ( 2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羟基脲(Hydroxyurea,Hu)是迄今唯一用于临床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并可诱发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近年研究发现,HU的睾丸毒性和发育毒性的发生均与细胞凋亡异常有关,并与自由基的氧化性损伤效应密切相关;其遗传毒性的发生则是由于产生H2O2等活性氧和DNA合成抑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