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9-30
论著
喹烯酮诱导HepG2 细胞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刘凤英,靳 溪,汤树生,陈 倩,张 婷,赵文霞,张朝明,张 燊,肖希龙*
. 2011, 23(5):  325-32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1
摘要 ( 2483 )   PDF (791KB) ( 1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喹烯酮能诱导HepG2细胞S期阻滞,引起DNA和染色体损伤。本研究旨在对喹烯酮致HepG2细胞S期阻滞机制进行筛选和分析。方法:本研究对喹烯酮染毒后HepG2细胞和未染毒HepG2细胞进行了Agilent全基因组的表达谱芯片检测,应用Genespring软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相关通路分析,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DNA复制相关表达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芯片点样的41 000个寡聚核苷酸片段中,喹烯酮染毒HepG2后,差异表达基因共1 750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44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1 304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细胞周期、MAPK通路、DNA复制及DNA修复等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经荧光定量PCR验证,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DNA复制相关基因的下降导致S期DNA复制的不完全性以及DNA损伤后引起的DNA修复,使得HepG2细胞在喹烯酮染毒后引起S期阻滞。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的结果为喹烯酮致HepG2细胞S期阻滞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人细胞周期素D1和B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HeLa细胞的转染
熊 伟,陈贵元,何 敏,马明星,余 敏,谭德勇,*
. 2011, 23(5):  330-3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2
摘要 ( 3102 )   PDF (752KB) ( 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人细胞周期素cyclin D1和cyclin B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瞬时转染到HeLa细胞株中。方法:以HeLa细胞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cyclin D1和cyclin B1基因编码的cDNA,并将扩增的cDNA片段插入p3XFLAG-CMVTM-14真核表达载体,分别构建p3XFLAG-cyclin D1和p3XFLAG-cyclin B1重组质粒,重组子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瞬时转染法,将重组正确的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人cyclin D1和cyclin B1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在瞬时转染的HeLa细胞中表达分子量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人cyclin D1和cyclin B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两种细胞周期素及其相关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骨节病核心家系12号染色体上8个STR位点与大骨节病的连锁分析
高晓云,康 磊,于 敏 ,周玉玲,郭 雄*
. 2011, 23(5):  335-33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3
摘要 ( 3295 )   PDF (499KB) ( 1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大骨节病核心家系12号染色体上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与大骨节病的连锁关系。方法:依据大骨节病临床诊断标准诊断先证者及23个核心家庭的90例成员并收集其血样。采用GeneScan扫描方法,对12号染色体上的D12S1613、D12S1725、D12S1663、D12S1697、D12S1675、D12S358、D12S1638 和D12S1682共8个ST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统计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并进行家系连锁分析。结果:12号染色体上的D12S1613、D12S1725、D12S1663、D12S1697、D12S1675、D12S358、D12S1638 和D12S1682在核心家系中分别检出11、10、5、5、10、8、7和11共8种等位基因,其中D12S1725 STR位点与大骨节病的对数优势分数(LOD)值为2.52。结论:大骨节病连锁位点可能位于D12S1725位点附近。
纳米氧化锌与常规氧化锌对A549细胞的毒性与DNA损伤的比较研究
洪丽玲,丁树娟,朱江波,朱玉平,张天宝*
. 2011, 23(5):  340-34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4
摘要 ( 4595 )   PDF (512KB) ( 9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纳米氧化锌 (Nano-ZnO)和常规氧化锌 (Micro-Z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 (25、50、100 μg/ml)的纳米ZnO (30 nm)和常规ZnO (≤1 μm)染毒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实验同时设对照组 (DMEM培养液)。分别于染毒后6、12、24、48 h,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采用MTT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彗星实验)检测细胞毒性及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纳米ZnO和常规ZnO对A549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 (IC50)分别为53.91和190.15 μg/ml;纳米ZnO在50 μg/ml剂量时对A549细胞就已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关系;而常规ZnO在100 μg/ml剂量时才出现细胞生长的抑制。纳米ZnO与常规ZnO的剂量-效应曲线和时间-效应曲线的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纳米ZnO能够导致A549细胞产生DNA损伤;常规ZnO在相同受试剂量下未观察到DNA损伤。结论:纳米ZnO与常规ZnO均对体外A549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但纳米ZnO产生毒性的剂量低、出现时间早,并产生了常规ZnO未观察到的遗传毒性。
三氯乙烯致敏豚鼠肝脏损害研究
朱启星,徐 辉,冷 静沈 彤
. 2011, 23(5):  344-34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5
摘要 ( 2744 )   PDF (2278KB) ( 10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TCE)致敏豚鼠的肝脏功能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选用体质量250~300 g的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 (橄榄油)对照组,TCE处理组(包括TCE致敏24 h、72 h组和TCE未致敏24 h、72 h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 (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法进行处理,在终末激发后24 h和72 h心脏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谷丙转移酶(ALT)、谷草转移酶(AST)、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白球比值 (A/G)等肝功能指标,无菌条件下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TCE 处理组致敏率为65.38%。TCE致敏72 h组ALT和AST水平比TCE致敏24 h组和TCE未致敏72 h组均升高 (P均<0.05);TCE致敏72 h组ALB水平比溶剂对照组和TCE未致敏72 h组降低 (P<0.05)。病理检查显示TCE致敏72 h组中见到较多肝细胞水肿,并有胞核破裂消失。透射电镜 观察显示TCE未致敏组可见少数线粒体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减少;TCE致敏组肝脏细胞中线粒体空泡、变性、数量减少,粗面内质网断裂、扩张、糖原颗粒明显减少;且在末次激发后72 h组比24 h组的损害更严重。结论:TCE处理组豚鼠体内发生了肝脏功能障碍和超微结构的破坏,且损伤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三氯乙烯对肝细胞代谢酶基因与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徐新云,刘月峰,柯跃斌,毛吉炎,袁建辉,周 丽,杨淋清,杨细飞,黄海燕,洪文旭
. 2011, 23(5):  349-35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6
摘要 ( 2987 )   PDF (541KB) ( 9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TCE)对人L02肝细胞代谢酶基因CYP1A2、CYP3A4、CYP2E1和凋亡基因BAX、BAD、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1%二甲亚砜 (DMSO)为溶剂对照,用不同浓度TCE (0.25、0.5、1.0和2.0 mmol/L)染毒L02肝细胞24 h,另外用同一浓度 1.0 mmol/L TCE染毒细胞3~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L02肝细胞中CYP1A2、CYP3A4、CYP2E1和凋亡基因BAX、BAD、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TCE染毒后CYP1A2、CYP3A4、CYP2E1 mRNA表达明显上升,CYP1A2升高36%~726%,CYP3A4升高56%~525%,CYP2E1升高15%~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P<0.01);凋亡基因BAX、BAD、Bcl-2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用1.0 mmol/L TCE染毒3~24 h,同样发现肝代谢酶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TCE可诱导L02肝细胞中代谢酶基因及凋亡基因表达变化,肝代谢酶基因和凋亡基因可能在TCE对肝细胞毒性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CIK细胞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的研究
刘爱民,霍红旗,李 鹏*,张 灿,王海东
. 2011, 23(5):  353-35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7
摘要 ( 2997 )   PDF (486KB) ( 8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方法:收集8名健康献血者和8名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外周血,分别通过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应用相应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分化出CIK细胞,动态观察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和对HeLa细胞的杀伤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效应细胞,观察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对接种HeLa细胞的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设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和PBMC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源于健康人和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间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区别(P >0.05)。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CIK细胞中CD3+CD56+ 双阳性细胞均得到了大量扩增,宫颈癌患者CIK细胞中CD3+CD56+ 双阳性细胞在实验开始前约占0.13%,到实验后第28天上升到25.8%。体外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0.6%,高于LAK细胞的59.1%和PBMC细胞的38.3% (P<0.01)。CIK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比空白对照组缩小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宫颈癌细胞活性,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宫颈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PCB153对原代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OD活性、DNA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高 明,吴南翔*,宋 杨,金凌之,楼建林,陶 核
. 2011, 23(5):  357-36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8
摘要 ( 2667 )   PDF (1035KB) ( 1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2',4,4',5-五氯联苯 (2,2',4,4',5-hexachlorobiphenyl,PCB153)暴露对原代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 (Sertoli cells,SC)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DNA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 (N-acetyl-L-cysteine,NAC)的干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出生18~20 d雄性SD大鼠的睾丸支持细胞,设PCB153不同浓度的染毒组(加入10、20、30 μmol/L PCB153),NAC组(以300 μmol/L NAC预处理1 h后加入30 μmol/L PCB153),和对照组(加入与PCB153最大染毒量等体积的DMSO),各组细胞经上述处理后继续培养24 h,用SOD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SOD活性,彗星实验测定DNA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荧光标记观察凋亡形态。 结果:染毒24 h后,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OD活性随着PCB153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20、30 μmol/L染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NAC预处理可提升SOD活性 (P<0.05)。各PCB153处理组及NAC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DNA损伤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细胞凋亡率则均显著增加 (P<0.05),NAC预处理可降低PCB153所致的凋亡率 (P<0.05)。 结论:10~30 μmol/L PCB153染毒24 h可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SC 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但并未引起DNA损伤,NAC预处理具有保护作用。
食管癌中环氧化酶-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关系的Meta分析
蔡尔慧,蔡绍先,陈玮莹,高永鑫,徐小华,杜忠仁,陈梅兰,李 克*
. 2011, 23(5):  362-36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09
摘要 ( 2500 )   PDF (978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有关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disc(1978~2011)、CNKI(1979~2010)、重庆维普数据库(1989~2010)、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1998~2010),并辅以文献追溯及人工检索的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按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食管癌424例,正常食管对照1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OX-2在食管癌组和正常食管组表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31.44,95%CI(10.47,94.38),P<0.01]。COX-2在食管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表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3.60,95%CI(1.63,7.99)]。而COX-2在性别、年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的OR值分别为1.56(0.61,3.98)、 0.59(0.27,1.30)、1.21(0.49,2.98)、1.47(0.38,5.64),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现有的国内研究证据提示,COX-2高表达与食管癌及其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宝藿苷-I联合5-FU 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刘晓霞,郝玉拴,李菊梅,刘冬青,陈剑华,姚艳冰
. 2011, 23(5):  367-36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0
摘要 ( 3082 )   PDF (532KB) ( 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宝霍苷-Ⅰ与5-FU联合应用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联合用药组 (12.5 mg/L宝霍苷-Ⅰ+12.5 mg/L 5-FU)、阴性对照组 (0.1% DMSO)、25 mg/L宝藿苷-I组和12.5 mg/L 5-FU组,共4组,每组均设3个复孔,每孔100 μl (含Eca-109细胞数为1×104个)。作用24、48、72 h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分别检测各组Eca-109细胞的增殖;并在作用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a-109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宝霍苷-Ⅰ、5-FU单用及其联合应用在24、48和72 h时均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联合应用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单独应用 (P <0.05)。宝霍苷-Ⅰ、5-FU单独及其联合作用48 h后,均可诱导Eca-109细胞凋亡,均可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作用明显 (P <0.05)。结论:宝霍苷-Ⅰ与5-FU联合应用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有协同作用,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慢性酒精中毒及酒精戒断后小鼠肝细胞IL-28和mac-3的表达
常晓兰,黄东阳,冯广友,*
. 2011, 23(5):  370-37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1
摘要 ( 2365 )   PDF (1437KB) ( 10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慢性酒精中毒及酒精戒断后小鼠肝细胞IL-28和mac-3的表达。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酒精灌胃不同时间 (4、8、12周)的3个实验组,每组16只,同时设对照组 (8只)。各实验组小鼠每天用40%医用酒精按8 mg/g剂量灌胃,对照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分别于第4、 8、12周末取半数处死,剖取肝脏,其余半数小鼠延时24 h处死,在延时期间不再酒精灌胃。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中IL-28和mac-3的表达。结果:灌胃4、8、12周实验组小鼠肝组织均出现脂肪变性、炎性改变及肝纤维化等慢性酒精性肝病的表现,且随灌胃时间的延长病变加重,而对照组则未出现此种改变。各实验组肝细胞IL-28和mac-3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均<0.05),但在酒精戒断后的表达增强,与各组戒断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精中毒造成肝枯否细胞损伤,酒精戒断后在肝内可能发生一过性炎症反应。
肿瘤防治
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HT-29的抑瘤作用
李湛军,林 飞,范慧红,徐康森
. 2011, 23(5):  374-3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2
摘要 ( 3103 )   PDF (432KB) ( 10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HT-2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皮下接种人结肠癌HT-29细胞,瘤块生长至体积约100 mm3后,分为血清胸腺因子9肽高、中、低剂量组 (分别为1.25、0.625、0.312 mg/kg)、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 (30 mg/kg)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血清胸腺因子9肽各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裸鼠每天皮下给受试物1次,连续28 d。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周2次,连续4周。每周称量体质量、测量瘤块长径和短径2次。于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动物,称取体质量、测量瘤块长径和短径,计算体积后,剥离肿瘤称瘤质量,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和抑瘤率。实验重复3次。结果:血清胸腺因子9肽高、中、低剂量组相对肿瘤体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小 (P<0.01或P<0.05),其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0%±20%、62%±20%和 77%±35%;血清胸腺因子9肽高、中、低剂量组瘤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轻 (P均<0.01),抑瘤率分别为45%±3%、35%±1%、27%±3%;给药前后血清胸腺因子9肽各剂量组裸鼠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显著 (P>0.05)。结论: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HT-29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
杨海波,陈兰英*,孙 婕,谢朝晖
. 2011, 23(5):  377-37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3
摘要 ( 2577 )   PDF (609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食管癌变与核基质蛋白的关系。方法:人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维甲酸诱导分化处理48 h后,进行核基质蛋白提取,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检测维甲酸处理前后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维甲酸处理前后的EC9706细胞中多种核基质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其中处理后表达下调的有4个核基质蛋白,表达上调的11个,新出现的有3个蛋白质点。结论:维甲酸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核基质蛋白的表达种类及水平有显著影响,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与食管的癌变有关。
检测研究
透明质酸钠对SD大鼠致畸敏感期的毒性试验
彭 亮,傅伟忠,王彦武,覃辉艳,姚思宇,梁慧莉,何 励
. 2011, 23(5):  380-38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4
摘要 ( 3363 )   PDF (1776KB) ( 1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对SD大鼠致畸敏感期的毒性。方法:将妊娠期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3个透明质酸钠不同剂量试验组 (1 333、667和333 mg/kg)、阴性对照组 (去离子水)和阳性对照组 (250 mg/kg阿司匹林),每组不少于12只。在大鼠致畸敏感期 (妊娠第7~16天),连续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10 d,每天1次。妊娠第20天处死孕鼠,取出胎鼠,检测胚胎和胎仔发育指标,并检查外观、内脏和骨骼有无畸形。结果:透明质酸钠各剂量组孕鼠体质量、子宫连胎质量、活胎率、死胎率,胎鼠体质量、身长和尾长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未见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结论:透明质酸钠在本试验剂量下,对SD大鼠无母体毒性和致畸毒性。
重组人乳铁蛋白的遗传毒性研究
刘 珊/冯晓莲/李晨汐/耿桂英/刘海波/支 媛/徐海滨*
. 2011, 23(5):  384-38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5
摘要 ( 3050 )   PDF (494KB) ( 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重组人乳铁蛋白的遗传毒性。方法:以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受试物,按每皿62、185、556、1 667、5 000 μg 5个剂量进行Ames试验,按1.88、3.75和7.50 g/kg进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并设立对照组。结果:重组人乳铁蛋白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各剂量组PCE百分比均未少于阴性对照组的20%,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重组人乳铁蛋白未见遗传毒性。
含铜宫内节育器的致畸作用评价
叶向锋,刘芷含,张淑敏,王灵芝,王爱平,魏金锋*
. 2011, 23(5):  388-39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6
摘要 ( 2836 )   PDF (493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含铜宫内节育器对SD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试验设4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给药组含铜宫内节育器浸提液,浸提比例分别为0.1、0.3和0.9 g/ml),每组24只孕鼠。各组于妊娠期第6~15天静脉注射给予受试物,于孕第20天时处死孕鼠,观察孕鼠一般状况、体质量、活胎数、胎鼠外观、骨骼及内脏等。结果:受试组孕鼠孕期的体质量增长、窝质量、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胎鼠的身长、尾长等指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0.9 g/ml组的吸收胎率(7.3%)较对照组(3.4%)明显升高(P<0.05)。胎鼠外观、内脏及骨骼检查均未见畸形。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SD大鼠静脉注射含铜宫内节育器样品浸提液(0.1~0.9 g/ml),仅0.9 g/ml时有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各浓度均未见母体毒性与致畸性。
尼可胺的致突变性研究
刘晓秋,韩 英,沈 秀,周则卫
. 2011, 23(5):  392-39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7
摘要 ( 2969 )   PDF (335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尼可胺的致突变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mes 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及中国仓鼠肺细胞 (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尼可胺的致突变性。结果:Ames试验中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尼可胺各剂量组 (每皿8、40、200、1 000、5 000 μg) 4种实验菌株的平均回变菌落数均在相应菌株自发回变数的2倍以内,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尼可胺各剂量组 (400、200、100 m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及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尼可胺无致突变作用。
综述
精子RNA的研究进展
闻 柳(综述),黄天华,陈德宇*(审校)
. 2011, 23(5):  395-39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8
摘要 ( 2067 )   PDF (399KB) ( 20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子RNA是否存在曾一度受到质疑,而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精子中存在RNA,精子RNA在精子的运动、获能、受精和胚胎发育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子RNA可以作为衡量精子质量、预测精子受精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男性不育的研究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甲状腺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杨 曦1(综述),夏米西努尔·伊力克(审校)
. 2011, 23(5):  398-40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19
摘要 ( 2623 )   PDF (418KB) ( 10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状腺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甲状腺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较少。基于其对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两个最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作为切入点,就甲状腺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蛋白磷酸酶2A调节亚基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梁 婧,黄 朴(综述),徐立红*(审校)
. 2011, 23(5):  401-40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1.05.020
摘要 ( 1953 )   PDF (354KB) ( 18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 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Ser/ Thr 蛋白磷酸酶,在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2A全酶由3个亚基组成,第3个亚基为调节亚基,分属于4个家族。调节亚基对PP2A的分布、底物专一性及功能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就含有不同调节亚基的PP2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进而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