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变·畸变·突变 ›› 2007, Vol. 19 ›› Issue (2): 93-098.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07.02.003
张 驰 林 辉 魏 巍 刘爱林 陈学敏 鲁文清
ZHANG Chi,LIN Hui, WEI Wei, LIU Ai_lin, CHEN Xue_min, LU Wen_qing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探讨多氯联苯126(PCB126)对苯并(a)芘[B(a)P]遗传毒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设PCB126三个剂量(0.01、0.10、1.00 nmol/L),B(a)P一个剂量(50 μmol/L)组,设三甲基胆蒽(3_MC)为阳性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以各PCB126浓度染毒HepG2细胞48 h后,再与B(a)P联合染毒24 h。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细胞CYP1A1酶活性(EROD);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实验(CBMNT)分析各组细胞的微核率(MN‰),并计算核分裂指数(NDI)。 结果: 与溶剂对照相比,PCB126各浓度组和 50 μmol/L的B(a)P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均可诱导CYP1A1酶活性显著增加,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微核率显著升高仅见于50 μmol/L的B(a)P单独作用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0、1.00 nmol/L的PCB126和 50 μmol/L的B(a)P联合作用时,与B(a)P单独作用相比,CYP1A1酶活性和微核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 结论: PCB126在本试验条件下未显示出遗传毒性作用,但对B(a)P的遗传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增强效应。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