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3-30
上一期   
论著
心肌病相关基因剪接变异预测软件的评估与临床应用
王梓懿, 刘浩, 吴东洋, 赵春霞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85-9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1
摘要 ( 20 )   PDF (254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发生在非经典剪接区域的基因突变是遗传性心肌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多种软件来预测变异对可变剪接的影响。然而,这些预测软件在遗传性心肌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评估相关软件的预测性能,并探讨这些预测软件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 212名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从公开发表研究中收集引起HCM相关基因可变剪接的突变位点。基于剪接区域特异性的策略来评估剪接变异预测软件的性能,找到针对各个区域的最优预测软件来筛选候选剪接变异,最后在体外HEK293细胞中通过Minigene实验来验证这些变异的剪接结果。结果:性能评估表明,各个剪接区域的最佳预测软件分别是 Pangolin(深外显子、核心供体和扩展供体区)、MLCsplice(扩展供体、核心受体和扩展受体区)、MMSplice和 SpliceAI(扩展供体区)。本研究在 4.5%(54/1 212)的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例中预测得到43个“优先变异”,其中有23个变异经实验证实会导致异常剪接。结论:基于剪接区域特异性预测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剪接变异,从而提高遗传性心肌病基因检测的诊断率。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的影响
孙鑫, 李爽, 陆雪, 蔡恬静, 刘雅, 刘青杰, 张伟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94-9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2
摘要 ( 20 )   PDF (405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低剂量 137Cs γ射线照射后正常人淋巴细胞(AHH-1)是否产生氧化应激及 DNA损伤,并引发 DNA修复。方法:以剂量率为 8.32 mGy/min的 137Cs γ射线照射 AHH-1细胞,剂量分别为 0(未照射)、0.01、0.02、0.05、0.075、0.1和 0.2 Gy,照射后分别培养 1、24、48和 72 h。采用 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水平;免疫荧光方法分析γH2AX和53BP1焦点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CDKN1A、DDB2POLH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强(P<0.05);照射后48 h,MDA水平和SOD活性在0.2 Gy剂量组发生显著变化(P<0.05);0.02~0.075 Gy和0.2 Gy剂量组ROS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0~0.2 Gy γ射线照后1 h,γH2AX和53BP1焦点数量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 48 h,DDB2和 POL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人淋巴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并促进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改变。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宫颈鳞癌的关键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
高含, 张艺, 郑展越, 谭启涛, 杨敏丽, 孙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00-10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3
摘要 ( 26 )   PDF (188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数据库芯片信息探寻宫颈鳞癌致病的关键基因,并从免疫细胞浸润角度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获取基因芯片 GSE63514,运用 R 语言“limma”等相关拓展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 R 语言“clusterProfiler”等拓展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 String 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筛选出关键基因。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宫颈鳞癌基因表达谱验证hub基因。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疾病关键基因,然后基于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免疫细胞浸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262个,下调307个。GO分析显示,宫颈鳞癌主要与细胞周期、有丝分裂高度相关;KEGG分析显示,宫颈鳞癌主要与细胞周期过程、驱动蛋白高度相关。基于 hub 基因的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 TTK、CDK1、KIF23、KIF2C、NUSAP1 共 5 个关键基因。免疫浸润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幼稚 CD4+ T 细胞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显著上调。结论:TTK、CDK1、KIF23、KIF2C、NUSAP1基因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幼稚CD4+ T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SPP1、DEC1、C1QTNF6蛋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付勇青, 徐三会, 赵岩, 王丽丽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07-111,11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4
摘要 ( 21 )   PDF (312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SPP1)、软骨分化的表达基因1(DEC1)和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6(C1QTNF6)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8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SPP1、DEC1和C1QTNF6蛋白的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SPP1、DEC1和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 SPP1、DEC1 和C1QTNF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分别增加了 1.94、2.98和 2.35倍(P<0.05或P<0.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 SPP1、DEC1和 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分别上调了 8.61、6.20和 4.03倍(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PP1、DEC1和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发生多灶嗜神经侵犯、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较高的 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SPP1、DEC1和 C1QTNF6蛋白高表达水平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率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灶嗜神经侵犯、肿瘤高浸润度、淋巴结转移和高的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 SPP1、DEC1和 C1QTNF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发生多灶嗜神经侵犯、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较高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KRT17蛋白表达水平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
张晓峰, 宋芳, 朱林忠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12-11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5
摘要 ( 17 )   PDF (115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 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KRT17蛋白的浓度,根据其中位数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盆腔无进展生存期(P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的差异,以评价KRT17蛋白在采用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LACC患者血清KRT17蛋白浓度中位数为0.65 μg/L,所有患者的KRT17蛋白浓度范围为0.49~1.26 μg/L。34例患者为低表达组,36例患者为高表达组。血清KRT17蛋白浓度用于预测LACC患者的NACT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16,0.9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81.6%。血清KRT1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中位 PFS分别为 57.23和 48.75个月;中位 OS分别为 58.1和 55.5个月;中位 PPFS分别为 56.9和 49.9个月;中位 DMFS分别为57.1和50.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KRT17表达水平升高与LACC患者PFS、OS、PPFS、DMFS缩短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KRT17蛋白在LACC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可作为NACT治疗LAC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刘师卜, 郑济凡, 张励, 马利波, 朵慧, 刘梦琪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18-12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6
摘要 ( 16 )   PDF (455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靶标和作用通路,为葛根用于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平台(TCMIP)、中药综合资源数据库(TCMID)、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等公共数据库和KEGG通路分析等网络药理学基本方法预测葛根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葛根主要活性成分靶点与肝损伤靶点具有交集,功能分析、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发现,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与雌激素受体 1(ESR1),香豆雌酚、3′-甲氧基大豆黄素与PPARG与之间对接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中刺芒柄花素与ESR1之间作用力最强(-8.04 kcal/mol)。推断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机制与 ESR1和 PPARG介导的路径相关。结论:葛根治疗肝损伤可能通过 ESR信号通路、PPAR-γ激活和调节靶基因转录等发挥调节肝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生理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性肝损伤和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miR-54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童晶, 王丹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24-128,13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7
摘要 ( 18 )   PDF (2337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微小RNA-544a(miR-544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住院并接受手术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癌组织中miR-544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Ki67、CD4、CD8表达情况。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癌组织中miR-544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 法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miR-544a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miR-544a相对表达水平为 1.85±0.1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6±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544a表达水平与周围神经侵犯率、T分期、N分期有关(均为P<0.01),miR-544a高表达组神经侵犯率高,T、N分期较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iR-544a高表达组Ki67评分为120.2±33.7,低表达组Ki67评分为112.4±4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544a高表达组患者CD4、CD8评分分别为15.5±5.3和 24.8±7.6,均低于 miR-544a低表达组(分别为 21.3±7.2和 29.6±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单因素、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N、M分期及miR-544a表达水平与CRC患者根治术后DFS、OS显著相关(均为 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iR-544a表达水平上调,miR-544a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较晚的N、M分期以及不良预后有关,且miR-544a可能是反映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标志物。
精子相关抗原9联合PSAD、fPSA/tPSA比值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沈红梅, 刘培龙, 顾屏, 贲亮亮, 徐珍玉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29-132,16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8
摘要 ( 14 )   PDF (109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尿液中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含量联合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PSA(tPSA)比值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血清PSA水平处于灰区(4~10 ng/mL)的3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前列腺穿刺术的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58例和前列腺良性组 251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留取尿液并检测 SPAG9含量,测定血清 PSAD、fPSA、tPSA,计算 fPSA/tPSA比值,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间患者的体质量、tPSA、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酸、前列腺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年龄、尿液SPAG9含量、血清 fPSA/tPSA比值、PSA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液 SPAG9含量、血清fPSA/tPSA比值、PSAD是前列腺癌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尿液SPAG9含量、血清fPSA/tPSA比值、PSAD单独及联合均能诊断前列腺癌,3项指标联合的诊断效能理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0.00%和 80.88%。结论:尿液 SPAG9可作为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尿液SPAG9与血清fPSA/tPSA比值、PSAD联合检测对PSA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检测研究
青钱柳苦荞膳食补充剂对大鼠的28天经口毒性试验
周庆红, 何宁, 张书婧, 刘洪波, 魏婕敏, 钱智勇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33-13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09
摘要 ( 19 )   PDF (109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青钱柳苦荞膳食补充剂对大鼠亚急性毒性。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 组,即青钱柳苦荞膳食补充剂 3个剂量组(1.67、3.33、6.67 g/kg)和 1个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分别喂饲相应饲料 28 d,自由进食饮水,观察大鼠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指标,大鼠麻醉后解剖进行大体观察、计算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正常,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其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鼠解剖时大体观察未发现明显异常。个别实验组大鼠心、肾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青钱柳苦荞膳食补充剂引起的典型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特异性损伤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青钱柳苦荞膳食补充剂经大鼠28天经口毒性试验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血清胸腺因子的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研究
杨玉, 李荣光, 王丹, 黄雅理, 单纯, 刘师卜, 林飞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38-14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10
摘要 ( 12 )   PDF (97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交配后的雌性SD大鼠,每组20只,从妊娠第15天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按0.88、1.75和3.50 mg/kg连续皮下注射给予血清胸腺因子,同时设 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对照组,定期称取 F0代雌鼠体质量、摄食量;F1代仔鼠确定出生存活率、哺乳期存活率,生理发育、新生反射达标天龄,训练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出生第12周后的仔鼠交配后的生殖行为,测定胚胎毒性各项指标。结果:注射血清胸腺因子后,溶剂对照组和受试药物各剂量组F0代妊娠鼠和哺乳鼠各周的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正常,仔鼠总量、性别比和出生存活率(96.3%~97.9%)和哺乳期存活率(97.7%~98.9%)基本一致;F1代仔鼠的哺乳期和离乳后仔鼠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基本正常。溶剂对照组仔鼠的生理发育和新生反射时间点检查项目均为正常达标天龄,游泳适应时间(28.5±15.8) s,空间定位建立时间(134.9±44.1) s,暗室电击反射建立时间(4.9±3.1) s,建立记忆电击次数1.7±0.9;F1代性成熟大鼠溶剂对照组的同笼交配率100%,妊娠率90%,平均着床数10.6±2.1,平均活胎数10.2±1.9,死胎数3,畸形胎数1;以上指标受试药物各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变化,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溶剂对照组与血清胸腺因子3个剂量组的大鼠妊娠后期个体及F1代胚胎及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神经行为以及生殖能力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未见围产期毒性反应。
余甘子水提物对黑腹果蝇寿命及攀爬能力的保护作用
李玲芝, 胡雪琴, 黄娅楠, 贾祎祯, 汪旭, 郭锡汉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43-14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11
摘要 ( 17 )   PDF (112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余甘子(PE)是一种富含多种酚类物质和有机酸等化合物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本研究拟探讨PE水提物对正常生理条件和镉(Cd)胁迫条件下果蝇寿命及攀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6、8、16 mg/mL PE水提物分别作用于野生型雌雄红黑腹果蝇,寻找有效提高其寿命及攀爬能力的最佳 PE水提物浓度和最佳处理时间,并检测最佳浓度 PE水提物处理后对雌雄果蝇体内SOD、CAT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用 5、10、20、40 mg/L CdCl2单独作用于雌雄果蝇,摸索有效降低果蝇寿命的最适 CdCl2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1.6、8、16 mg/mL PE水提物联合最适浓度CdCl2处理雌雄果蝇,探讨PE水提物对Cd胁迫下雌雄果蝇寿命及攀爬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6 mg/mL PE水提物有助于延长正常生理条件下雌雄果蝇寿命(P<0.05);在最佳浓度(雌性1.6 mg/mL、雄性8 mg/mL)PE水提物处理下,有效提高雌雄果蝇攀爬能力的最佳处理时间呈现出性别差异,雌果蝇的最佳处理时间为22 d,雄果蝇为10 d,但最佳浓度PE水提物分别处理雌雄果蝇10、22、33、45 d均不能提高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40 mg/L CdCl2作用下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降低最多(P<0.01),后续以 40 mg/L作为最适 Cd胁迫浓度。与对照组比较,8和 16 mg/mL PE 水提物有助于延长 40 mg/L CdCl2胁迫下雄果蝇的寿命但处理 18 d后其攀爬能力显著降低(P<0.05),1.6、8和16 mg/mL PE水提物处理对雌果蝇的寿命和攀爬能力则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E水提物有助于延长正常生理条件下雌雄果蝇的寿命和攀爬能力,延长Cd胁迫下雄果蝇的寿命但降低其攀爬能力,表明PE对果蝇的保护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天冬对大鼠的亚慢性和致畸毒性研究
夏祺悦, 蒋勇, 王东霞, 李彬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50-154,15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12
摘要 ( 9 )   PDF (397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天冬对大鼠经口重复给药的亚慢性毒性和致畸毒性。方法:90天经口毒性试验采用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65.4~94.0 g,拌饲法设2 000、4 000、8 000 mg/kg共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连续给予受试物90天,观察动物一般状况,记录动物体质量、摄食量,计算食物利用率,并进行血液学、血生化及病理学检测,从而评价其亚慢性毒性。传统致畸试验采用雌性 SD孕鼠,剂量为 1 000、2 000、4 000 mg/kg共 3个剂量组,另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每组 22只,经口灌胃给药,于孕第20天处死母体,检查受孕情况和胎仔发育,观察胎仔外观,检查骨骼及内脏,以评估致畸毒性。结果:90天经口毒性试验中大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及死亡,试验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毒性损伤作用。致畸试验中低、中剂量组胎仔胸骨发育不全发生率分别为21.49%和26.32%,与对照组(6.25%)相比显著升高(P<0.01),未见其他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90天经口毒性试验中天冬对大鼠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 8 000 mg/kg;在致畸试验中,未观察到与染毒剂量相关的效应,天冬对SD大鼠无致畸性。
综述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冠彤, 袁永轩, 高阳, 苏中静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55-15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13
摘要 ( 9 )   PDF (85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雌激素在人体内主要与核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特异性结合,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发挥基因组效应。此外,雌激素还可与膜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结合,介导快速非基因组效应并对转录因子磷酸化修饰来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ER受体和GPER1受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雌激素结合相应的雌激素受体后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本文旨在总结分析不同的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对胃癌组织细胞的作用及调控机制,这些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Wnt/β-catenin、核因子(NF)-κB等,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及其受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肿瘤的防治提供可能的线索和靶点。
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富集技术及其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霍迟未, 合思甜, 丁丽华, 吴拥军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59-16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14
摘要 ( 13 )   PDF (88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癌症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肺癌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由于肺癌患者随着病程进展生存率降低,因此肺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液体活检具有微创、便捷、可重复的优点,是肺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的有力手段,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重要的液体活检标志物。CTCs作为转移病灶的“种子”,在癌症的早期诊断、转移监测、预后评价以及患者的个体比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 CTCs在血液中含量稀少,需要将其从血细胞中分离富集出来,再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对目前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富集技术,以及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芍药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璨, 林鹏, 杨玉, 杨光远, 刘明远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2):  164-16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15
摘要 ( 8 )   PDF (9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芍药苷是中药赤芍、白芍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芍药的抗肿瘤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芍药苷尚未以单体形式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机制包括促进凋亡、抗炎、调节线粒体功能、调节自噬、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调节免疫等。芍药苷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抗癌作用,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前景广阔。本文对芍药苷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