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30
论著
α4在化学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张标,朱小年,马璐,陈雯,陈丽萍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1-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1
摘要 ( 1920 )   PDF (614KB) ( 10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α4在化学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化学致癌物诱导既往转化细胞模型和肝肿瘤细胞株中α4的表达水平,再利用病毒感染法在肝永生化细胞株L02R上构建α4高表达(L02R-α4)和低表达(L02R-SHα4)的细胞株,检测其细胞生长速度和转化能力。进一步选择已建立的细胞株、化学致癌物AFB1诱导转化的细胞(L02RT-AFB1)及肝肿瘤细胞株HepG2和SMMC等,在有或无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下,通过免疫印迹检测mTOR下游两个分子p70S6K1和4E-BP1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在化学致癌物诱导转化的细胞模型和肝肿瘤细胞株中发现α4的表达比对照细胞上调1.9~5.9倍。蛋白印迹结果证实L02R-α4和L02R-SHα4细胞株构建成功,α4表达上调能够促进L02R细胞增殖并发生转化(P<0.05)。在α4高表达的转化细胞L02R-α4中,p70S6K1和4E-BP1呈高磷酸化状态。当有雷帕霉素作用时,所有细胞中p70S6K1和4E-BP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在L02R-SHα4细胞中下降尤为显著。结论:α4具有癌基因功能,α4的异常上调激活mTOR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恶性转化。

TGF-β及EGF信号对溶血磷脂酸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周小琼,邓小玲,傅玉才,许铭炎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6-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2
摘要 ( 2446 )   PDF (536KB) ( 1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信号对溶血磷脂酸 (LPA)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口腔鳞癌SAS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以含不同浓度 (0、1、5和10 μmol/L)LPA的无血清DMEM分别处理细胞24和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检测10 μmol/L LPA分别处理细胞0、0.5、2和4 h后对TGF-β下游信号分子Smad2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 (10、20和50 μg/mL)的TGF-β阻断抗体1D11和100 nmol/L EGFR 阻断剂AG1478分别预孵育细胞2和4 h后,再加入LPA诱导,检测SAS细胞增殖情况。结果:LPA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诱导SAS细胞增殖,LPA浓度增加到10 μmol/L时SAS细胞数是对照组的近1.7倍 (P<0.01),细胞在LPA处理24 h后增殖速率较对照组增加22% (P<0.05)。LPA可活化TGF-β,但TGF-β阻断抗体1D11并不能阻断LPA诱导的SAS增殖;相反,EGFR阻断剂AG1478能够抑制LPA诱导的SAS增殖,抑制率达到近77%。结论:LPA诱导的口腔鳞癌SAS细胞的增殖与EGFR活化信号有关,而与LPA诱导的TGF-β活化无关。

环孢霉素A对葡萄糖氧化酶诱导的HepG2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于卫华,刘江正,王 钊,刘 颖,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10-1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3
摘要 ( 3191 )   PDF (1677KB) ( 1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葡萄糖氧化酶(GOX)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epG2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GOX和CsA处理,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所要选用的剂量和时间点。以10 μmol/L的CsA 预处理 2 h, 并给予25 U/L GOX 处理12 h作为CsA+GOX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GOX阳性对照组、CsA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GENMED活体细胞线粒体膜通道孔荧光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JC-1染色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水平;液相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耗氧量。结果:MTT 结果显示GOX能诱导HepG2细胞活力下降,且呈现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 U/L GOX作用12 h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同时伴有线粒体膜通道开放和膜电位下降,细胞内ATP水平和线粒体耗氧量下降(P均<0.05),而10 μmol/L的CsA预处理2 h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阻断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损伤,降低凋亡率,CsA+ GOX组与GOX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sA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杨 涛,陈雨萍,汪靖,任南,陈 华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16-1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4
摘要 ( 2072 )   PDF (534KB) ( 7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氧化损伤和致凋亡作用。方法:分别以10、20、30 μg/mL的MC-LR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染毒48 h,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培养液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MC-LR剂量升高,染毒组细胞内ROS升高(rs=0.925,P<0.01);细胞培养液中T-SOD活性降低(rs= -0.865,P<0.05);MDA含量升高(rs=0.811,P<0.01)。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随MC-LR剂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的表达量随MC-LR剂量的升高而升高(rs=0.972, P<0.01),但Bcl-2 mRNA的表达量随MC-LR剂量的升高而降低(rs= -0.972,P<0.01)。结论:MC-LR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具有氧化损伤作用,并能引起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 mRNA表达的改变。

Cortact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张彤彤,梁建伟,王 征,张钰,刘一臻,商利,杨海,蔡岩,徐昕,王明荣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20-2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5
摘要 ( 2304 )   PDF (1197KB) ( 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ortactin (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TT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TTN蛋白的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 (P<0.01)。CTTN蛋白(P<0.05)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T分期(浸润深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 (P>0.05)。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CTTN阳性患者的预后差于CTTN阴性患者(P = 0.014)。结论: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增加,并与结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甲醛对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DNA氧化和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柯跃斌,黄 娟,朱 舟,吴 双,陶功华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25-2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6
摘要 ( 2254 )   PDF (1440KB) ( 1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甲醛染毒对体外培养的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内8-羟基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G)水平、DNA 5-甲基胞嘧啶(5-mC)含量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探讨甲醛所致的细胞DNA氧化与DNA甲基化的关联性。方法:用5~20μmol/L甲醛作用于A549细胞,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技术分析细胞DNA 8-oxo-dG水平,用免疫荧光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细胞全基因组DNA 5-mC含量改变。 结果:甲醛染毒提高了细胞8-oxo-dG水平,但是降低了细胞的DNA 5-mC含量。甲醛致细胞DNA氧化与DNA甲基化呈现不同特点,A549细胞暴露于20 μmol/L 甲醛后,DNA氧化水平在1周甚至更早时间就已显著增高,而相同条件下DNA 甲基化水平的改变需要6周以上的时间,DNA 甲基化的改变滞后于DNA氧化。 A549细胞经5~20 μmol/L甲醛染毒8周后,DNA氧化水平与甲醛剂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同样条件下DNA甲基化水平与甲醛剂量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甲醛染毒可提高DNA氧化水平,降低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在甲醛的毒作用效应中,细胞DNA氧化损伤可能是早于其DNA甲基化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

玻连蛋白促进肝癌细胞株增殖及迁移的初步研究
梁晓芸,李文学,陈建玲,李军涛,吴锦银,杨光宇,朱伟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30-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7
摘要 ( 2156 )   PDF (2170KB) ( 9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玻连蛋白(VTN)对肝肿瘤细胞株SMMC 772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VTN包被培养皿后接种、培养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VTN包被后细胞骨架成分微管蛋白形态的变化,用细胞增殖试剂分析VTN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及分析VTN对凋亡诱导剂抑制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VTN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显示VTN包被有助于促进细胞贴壁及细胞骨架蛋白形态结构的维持;VTN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效应,并可减弱凋亡诱导剂对细胞增殖的抑制;Transwell 侵袭实验结果显示VTN包被可促进细胞迁移。结论:体外实验条件下,VTN有助于肝癌细胞株SMMC 7721的增殖及迁移,提示VTN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生物学作用。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ALDH1L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黄思语,尹东,邓彦超,陈 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35-3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8
摘要 ( 2602 )   PDF (882KB) ( 10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ALDH1L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联合亚硫酸氢钠限制性内切酶分析(COBRA)法检测2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ALDH1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ALDH1L1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8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ALDH1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1.43% 和3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ALDH1L1基因甲基化水平是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组织ALDH1L1基因无甲基化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于完全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癌组织ALDH1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及预后有关。

AHNAK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荟娟,商利,郝佳洁,蒋焱熠,石峰,王春丽,张 钰,徐昕,蔡岩,黄大可,贾雪梅,王明荣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36-4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09
摘要 ( 4645 )   PDF (2143KB) ( 1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HNAK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TMA-IHC)研究12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AHNAK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HNAK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23),不表达、弱表达、中度表达和强表达的肿瘤比例分别为24.8% (32/129)、28.7%(37/129)、17.0%(22/129)和29.5%(38/129),且随着分化程度的升高,该蛋白的表达率也随之增高(P = 0.00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HNAK2蛋白表达阴性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短于表达阳性的患者(P = 0.027)。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HNAK2蛋白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P = 0.018,HR = 0.461,95% CI:0.243~0.877)。结论:AHNAK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表达上调,且与分化程度相关,有可能作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原癌基因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陆平,李云鹏,高岩,刘景波,赵文杰,刘言,邢春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45-4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0
摘要 ( 2355 )   PDF (1421KB) ( 8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im-3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胰腺组织和49例胰腺癌组织中Pim-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并计算PCNA增殖指数。结果:Pim-3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表达率为73.47% (36/49),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P<0.01)。胰腺癌组织中PCNA的增殖指数 (32.54%±14.69%)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6.25%±2.59%) (P<0.01)。且随胰腺癌细胞中Pim-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应增加,Pim-3蛋白表达与PCNA增殖指数呈正相关 (r=0.726,P<0.01)。结论: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im-3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紫杉醇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H460裸鼠的抑瘤作用
王春燕,郑辉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49-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1
摘要 ( 1977 )   PDF (337KB) ( 9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微球注射液(PL)对荷人肺癌H460瘤株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BALB/c-nu裸鼠35只,移植人肺癌H460瘤株制作荷瘤裸鼠模型。实验分为PL 6.0、3.0、1.5 mg/kg组,阳性对照组(紫杉醇注射液,3.0 mg/kg)和阴性对照组(空白脂质化注射液)。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给药,各给药组均为每周注射2次,连续3周。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体积(VT)、肿瘤相对体积(VRT)、肿瘤增殖率T/C、肿瘤质量和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L各剂量组均具有抑制荷人肺癌H460裸鼠肿瘤生长作用。PL 6.0 mg/kg组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PL 3.0 mg/kg组抑瘤生长作用与阳性药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H460瘤株裸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乙醇诱导小鼠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中NF-κB的表达
何宁,张静姝,张 静,姜淑卿,刘英华,管 彤,李新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52-5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2
摘要 ( 2192 )   PDF (1653KB) ( 1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核因子NF-κB在乙醇诱导小鼠急性肝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乙醇 (250、500、1 000 mmol/kg)染毒组,每组10只。一次性灌胃染毒,16 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的活力;染毒24 h后采用HE及油红O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肝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3个乙醇染毒组小鼠血清中的转氨酶AST和ALT活力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HE染色发现小鼠肝组织中出现肝细胞内空泡变性。油红O染色显示损伤的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500和1 000 mmol/kg乙醇染毒组小鼠肝细胞胞质及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成功复制了急性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NF-κB升高是小鼠急性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

健康成人自发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的本底状况再分析
张学清,陈 英,王治东,王远,周平坤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56-5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3
摘要 ( 2427 )   PDF (404KB) ( 7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环境因素对人类遗传物质的影响,以便正确评估放射从业人员以及低剂量辐射的健康效应。方法:选自北京市87名接受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每人用肝素钠抗凝管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提前加秋水仙素和松胞素B法分别制备染色体与微核标本,Metafer自动分析系统结合人工分析染色体畸变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按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分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87名受检者的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平均为0.70%,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20%,其中双着丝粒体+环为0.13%,单纯无着丝粒体为0.06%。微核与微核细胞率分别为25.30‰和21.56‰。除单体型畸变外,染色体型畸变率与微核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P<0.0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成人染色体型畸变 (双着丝粒体+环)率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未超过国内外报道的本底范围,但较国内以往报道的本底值有增高趋势。

检测研究
冠心II号含药血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样损伤的保护作用
马月香,高燕鲁,李晓,左广民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59-6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4
摘要 ( 2011 )   PDF (459KB) ( 8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II号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样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样损伤,实验分为含10%空白血清的空白对照组、10%冠心II号血清的实验组和10%合心爽血清的阳性对照组,检测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磷酸肌酸激酶 (CK)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冠心II号组和阳性对照组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明显降低 (P<0.05); CK的活性也显著下降 (P<0.01), MDA含量明显减少 (P<0.05);而心肌细胞中SOD活性显著增强 (P<0.01)。结论:中药复方冠心II号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样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短时受精失败后补行ICSI的实验室指标和新生儿情况分析
孟祥黔,曾咏梅,黄军,黄继华,李莹星,周健明,雷 平,黄渝鸿,毛如荣,钟影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63-6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5
摘要 ( 2309 )   PDF (473KB) ( 1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实验室指标和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在成都锦江妇幼保健院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203例(对照组)和IVF失败后补行ICSI的患者117例(实验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数据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多精受精率(3.00%)显著高于对照组(1.39%)(P<0.05)。对照组中有1例引产,1例早产儿在产后10 d夭折。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冷冻周期率、移植周期率、胚胎着床率、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胎分娩率以及胎儿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情况对比发现,两组间婴儿性别比、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胎妊娠新生儿中,实验组孕周、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后,及时补行ICSI能显著提高受精率和优胚率,进而改善临床结局。

2,4-二氯苯氧乙酸的致突变性研究
薄存香,刘永霞,戈 扬,张振玲,谢琳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68-7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6
摘要 ( 3112 )   PDF (351KB) ( 10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否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方法:利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2,4-D原药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D原药各剂量组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均无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的作用(P>0.05),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亦无明显影响(P>0.05),也未引起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2,4-D原药的致突变性。

综述
氯仿毒性的研究进展及法规管理现状
陈志蓉,裴新荣,张凤兰,邢书霞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71-7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7
摘要 ( 1514 )   PDF (577KB) ( 1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氯仿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强挥发性试剂,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为人类可疑致癌物质。本文从理化性质、分布代谢、毒性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皮肤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临床表现、法规管理、应急处理等6个方面综合介绍了氯仿毒性的研究现状,为氯仿的风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
吴卓超,宋 英,宋必卫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75-7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8
摘要 ( 1625 )   PDF (540KB) ( 25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往往伴随着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中许多重要环节的发生均与细胞内源性凋亡通路线粒体途径密切相关,由各种上游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凋亡机制是多年研究的热点。诸多信号通路中,其中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在神经细胞的增殖、转化、凋亡和死亡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促凋亡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NF-κB通路与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开辟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新途径。本文就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作一综述。

血清DKK1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彭裕辉,许镒洧,谢剑君
癌变·畸变·突变. 2014, 26(1):  7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4.01.019
摘要 ( 2135 )   PDF (309KB) ( 1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KK1作为Wnt信号传导通路的拮抗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KK1作为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在多种肿瘤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能在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本文就血清DKK1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