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3-30
论著
组蛋白H3(Ser10)磷酸化在维持肿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
黎青叶, 柳晓玲, 吴小嫩, 郭萍, 陈雯, 陈丽萍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81-86,9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1
摘要 ( 820 )   PDF (1753KB) ( 9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组蛋白H3(Ser10)磷酸化在维持肿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2、SMMC-7721及人正常肝细胞L02株中H3(Ser10)的磷酸化水平,构建H3(Ser10)低磷酸化修饰突变型细胞株,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下调H3(Ser10)磷酸化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检测改变H3(Ser10)磷酸化水平对蛋白磷酸酶2A的调控基因IGBP1(α4)表达的影响,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IGBP1基因启动子区AP-1位点。在Bel7402和A549细胞株上构建稳定高表达AP-1和H3(Ser10)磷酸修饰位点突变型细胞株,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p-H3(Ser10)对α4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细胞株中H3(Ser10)磷酸化的表达水平增加2.61倍(P < 0.05),同时发现具有癌基因功能的α4蛋白表达也上调2.0~6.3倍(P < 0.05)。H3(Ser10)位点突变的Bel7402细胞(Bel-H3S10A)中H3(Ser10)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在软琼脂上形成的克隆数量减少30%。氯化镉明显诱导p-H3(Ser10)磷酸化和α4的表达(P < 0.05),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提示H3(Ser10)磷酸化可能调控α4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IGBP1启动子区存在多个AP-1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显示,A549-AP-1-H3S10A (S10A)细胞株中H3(Ser10)磷酸化水平降低,在氯化镉处理下,α4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47%(P < 0.05)。结论:组蛋白H3(Ser10)磷酸化在维持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中起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AP-1进而调控促癌因子α4的表达实现的。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的表达及其意义
李杨, 邢龙, MOHAMMED H, 马小龙, 谢富强, 冯正虎, 车银富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87-9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2
摘要 ( 471 )   PDF (3664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Tr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例舌鳞癌组织和10例癌旁上皮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Trx和TrxR1蛋白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Trx和Trx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上皮组织,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Trx IOD值分别为(2.84±0.34)×108和(3.91±3.00)×107P < 0.01),TrxR1 IOD分别为(1.88±0.29)×108和(0.69±0.32)×107P < 0.05);Trx和TrxR1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间表达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Trx和TrxR1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04,P < 0.05),且Trx和TrxR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硫氧还蛋白及其还原酶-1可能为舌鳞状细胞癌的药物治疗靶点和早期诊断、肿瘤筛查的重要临床指标。
DNA糖基化酶1对幽门螺杆菌致胃上皮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媛, 邓小飞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92-97,10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3
摘要 ( 467 )   PDF (3434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氧化性DNA损伤修复关键酶DNA糖基化酶1(OGG1)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胃上皮细胞(GES-1) 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HP感染组、OGG1干扰组、HP感染组+OGG1干扰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GES-1细胞OGG1表达,24 h后进行HP感染,于感染后24 h和48 h分别采用CCK-8试验和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坏死情况;感染48 h后分别采用彗星试验和γH2AX焦点形成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采用TUNEL试验和PARP表达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感染组和单纯OGG1干扰组的细胞活力、LDH水平、DNA损伤情况、γH2AX焦点形成、TUNEL阳性细胞数目及活性PARP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均 > 0.05)。而OGG1干扰+HP感染则引起胃上皮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DNA损伤加重、γH2AX焦点形成增多、TUNEL阳性细胞增多及活性PARP表达升高,与对照组及HP感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结论:OGG1在HP感染致胃上皮细胞氧化性DNA损伤中发挥了保护作用,为防护HP感染相关的胃部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
原花青素抑制脂多糖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机制
张妍, 张小强, 梁晓瑜, 王旭, 刘静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98-10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4
摘要 ( 516 )   PDF (1809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抑制脂多糖(LPS)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1.0 μg/mL LPS刺激神经小胶质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再用不同浓度(0.1、0.5、2.5、10.0 μg/mL)原花青素进行干预,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原花青素对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毒性,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p38、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μg/mL LPS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TLR4和p-p38蛋白表达亦显著增加(P < 0.05);给予不同浓度原花青素干预后,与1.0 μg/mL LPS组比较,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分泌水平均下降(P均 < 0.05),TLR4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均 < 0.05)。结论:原花青素可能通过TLR4/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
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左然, 任晓虎, 吴德生, 李萍, 吴雯, 谢妮, 袁建辉, 让蔚清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03-10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5
摘要 ( 467 )   PDF (3314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基因表达谱和microRNA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关键分子事件。方法:收集并整理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基因表达谱和microRNA测序数据,通过线性模型和经验贝叶斯方法结合传统t检验筛选乳腺癌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和microRNA,利用R语言包microRNA-mRNA预测microRNA潜在靶向调控的基因。另外通过基因集富集算法(GAGE)分析预测microRNA及其潜在靶基因在乳腺癌中参与的异常信号调控通路;Cox回归风险模型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分子事件。结果:共发现17 533个基因中有344个基因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同时鉴定了135个异常表达的microRNA;通过预测分析发现8个microRNA及31个潜在调控的靶基因参与了139条乳腺癌中异常变化的分子信号通路;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显示SFRP1表达升高提示预后良好(HR=0.9,P=0.015),has-miR-342-5p单独作用对乳腺癌预后无明显影响(HR=0.99,P=0.144),然而,交互作用研究显示,has-miR-342-5p抑制SFRP1表达时提示乳腺癌病人预后不良(HR=1.88,P=0.016)。结论:通过对TCGA乳腺癌基因表达谱和microRNA测序数据深入挖掘发现了乳腺癌中表达异常的microRNA及其靶基因,进一步分析了它们所参与的关键信号通路,并揭示has-miR-342-5p抑制SFRP1表达的分子事件发生时,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
碳离子全身辐照致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刘芳, 王转子, 魏巍, 李文建, 党秉荣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09-113,11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6
摘要 ( 553 )   PDF (1835KB)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碳离子全身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及其恢复情况。方法:分别用0、0.5、1、4、6 Gy碳离子束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辐照,在辐照后第1、3、8天用碱性彗星电泳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骨髓单核细胞DNA损伤与细胞周期分布,并检测外周血细胞含量及脾脏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碳离子全身辐照导致小鼠骨髓单核细胞DNA损伤,其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r均≤0.96,P均 < 0.01),且在辐照后第3天损伤最为严重,在辐照后第8天,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显著(P均 < 0.01)。碳离子全身辐照引起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周期产生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以及外周血有核细胞数急剧下降和脾脏指数降低(P均 < 0.05),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趋于严重。在辐照后第8天,小鼠骨髓单核细胞S期阻滞基本解除(P > 0.05),但有核细胞数和脾脏指数并未明显回升(P均 < 0.05)。结论:不同剂量碳离子全身辐照均使小鼠造血系统严重受损。在0.5~6 Gy碳离子束照后第8天,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仍较严重,造血功能未明显恢复。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源性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吴健彬, 江妹, 王玥, 许晶, 岳文涛, 王子彤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14-11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7
摘要 ( 869 )   PDF (3063KB)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人非小细胞肺癌的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探讨移植瘤成瘤性与小鼠品系间的关系,为后续建立优良的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取手术切除获得的2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 h内移植于NOD/SCID小鼠或BALB/c裸鼠皮下,观察移植瘤成瘤情况,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图,计算成瘤率、成瘤潜伏时间和成瘤时间,分析并比较移植成瘤组和未成瘤组所对应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并取移植成瘤组和所对应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55.6%),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前者的成瘤潜伏时间和成瘤时间均短于后者(P < 0.05)。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中鳞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移植瘤成瘤建模无明显相关(P=0.109、0.153、0.077),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均能保持病人肺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结论:成功构建了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NOD/SCID小鼠更适宜用于肺癌病人源性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PRKAα1基因多态性与东亚人群胃癌易感性研究的meta分析
杨美娟, 张东, 樊文静, 张敏, 尤崇革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20-125,15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8
摘要 ( 457 )   PDF (1771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综合评价PRKAα1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3361707C > T、rs10074991G > A、rs154268T > C、rs3805486T > C、rs6882903C > A多态性与东亚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关于PRKAα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研究的文献。利用STATA 12.0软件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检测。结果:rs13361707C > T位点纳入9项研究,该位点多态性与东亚人群胃癌的易感性无统计学相关性。亚组分析显示,显性模型的合并OR=0.687,95% CI (0.614~0.769),P=0.000;隐性模型的合并OR=0.662,95% CI (0.594~0.737),P=0.000;加性模型的合并OR=0.553,95% CI (0.484~0.632),P=0.000;共显性模型的合并OR=0.766,95% CI (0.682~0.859),P=0.000;该结果提示在4种模型下韩国人群患胃癌风险降低。rs10074991G > A位点纳入3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性模型的合并OR=0.590,95% CI (0.490~0.700),P=0.000;隐性模型的合并OR=0.637,95% CI (0.535~0.759),P=0.000;加性模型的合并OR=0.478,95% CI (0.385~0.593),P=0.000;共显性模型的合并OR=0.651,95% CI (0.541~0.784),P=0.000;该结果提示在4种模型下东亚人群患胃癌风险降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模型下韩国人群患胃癌风险降低。除隐性模型外,在其余3种模型下中国人群患胃癌风险降低。rs154268T > C、rs3805486T > C、rs6882903C > A这3个位点分别纳入2项研究,除隐性模型外,rs154268T > C位点在3种模型下韩国人群患胃癌风险增加,rs3805486T > C位点在4种模型下韩国人群患胃癌风险降低,rs6882903C > A位点在显性和加性模型下韩国人群患胃癌风险增加。Begg’s检测未发现发表偏倚(P > 0.05),敏感性分析说明上述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PRKAα1基因rs10074991G > A、rs154268T > C、rs3805486T > C、rs6882903C > A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有关。
StAR基因高表达对DEHP致MCF-7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彭鹏, 王潮岗, 徐新云, 夏俊杰, 黄海燕, 王利, 黄奕钦, 杨晨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26-13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09
摘要 ( 543 )   PDF (2623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高表达载体,建立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研究StAR基因高表达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StAR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StAR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构建StAR基因高表达MCF-7细胞,通过基因测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细胞。用不同剂量DEHP染毒MCF-7细胞和StAR基因高表达MCF-7细胞24 h,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Caspase-8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证明构建的StAR基因高表达载体序列正确,荧光定量PCR检测StAR基因转染细胞比正常MCF-7细胞StAR mRNA表达水平升高591.9倍(P < 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tAR基因转染细胞比正常MCF-7细胞StA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90%(P < 0.01)。不同剂量DEHP染毒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中Bax、Caspase-3和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0 mmol/L DEHP)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中Bax、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DEHP处理后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MCF-7细胞升高,提示StAR基因具有促进DEHP致细胞凋亡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侵袭组织中血清蛋白的分布
白玉勤, 吴宝, 张龙, 刘晓辉, 其木格, 刘帅莹, 韦学磊, 王徽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32-135,13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0
摘要 ( 453 )   PDF (3343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局部侵袭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肺癌侵袭组织中血清蛋白的分布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关系。方法: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SCLC) A549细胞注射裸鼠背部皮下的异种移植模型,利用活体冷冻技术(IVCT)制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Albumin、IgG、IgM、VEGF、EGFR蛋白分布。结果:观察到NSCLC侵袭组织周围结缔组织、血管、间质及细胞外基质有Albumin和IgG1、IgM主要在侵袭组织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内,癌细胞外基质未观察到IgM。肺癌细胞浆内VEGF蛋白呈细颗粒状,但是癌细胞浆和膜未观察到EGFR蛋白分布。结论:利用IVCT技术能清晰观察到侵袭组织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和细胞外基质中不同分子量血清蛋白分布,NSCLC侵袭组织细胞外基质Albumin、IgG1和Ig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布主要依据其分子量,与VEGF和EGFR蛋白分布无关。
检测研究
农药哌虫啶的遗传毒性试验
夏莹, 付少华, 张寅静, 王薇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36-13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1
摘要 ( 631 )   PDF (1679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体外CHO-K1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析农药哌虫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在培养的CHO-K1细胞中,分别加入含阳性物和不同浓度(625.0、312.5、156.3、78.1 μg/mL)哌虫啶的培养液进行染毒(+S9/-S9),并设阴性对照组。染毒后将细胞按低密度分种,进行突变体的选择及集落形成率的测定,同时计算细胞存活率。按每皿2×105个细胞接种,加入6-TG,同时另按每皿200个细胞接种,7 d后计算集落数、存活率和突变频率。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别设置高(2 500 mg/kg)、中(1 500 mg/kg)、低(625 mg/kg)3个哌虫啶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取股骨做骨髓涂片,观察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出现微核的细胞数,计数200个嗜多染红细胞数(PCE),同时计数成熟红细胞数(NCE),并计算PCE占红细胞总数(PCE+NCE)的百分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哌虫啶625.0 μg/mL可明显降低CHO-K1细胞相对存活率,哌虫啶各剂量组细胞基因突变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对照组细胞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加(P < 0.01);哌虫啶各组未成熟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比例均不少于阴性对照组的2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雌雄小鼠微核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哌虫啶各剂量组雌雄小鼠微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哌虫啶的遗传毒性。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亚慢性暴露对SD大鼠血细胞的影响
任雪丹, 李诺, 吕中明, 王民生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40-143,14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2
摘要 ( 499 )   PDF (1438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4个DEHP染毒组(分别为5、50、500和2 500 mg/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饲喂染毒90 d。染毒结束后,取大鼠全血测定各类血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参数中,2 500 mg/kg组雄性大鼠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P < 0.01),雌性大鼠白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 < 0.05);500和2 500 mg/kg组雌性大鼠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 < 0.05)。红细胞参数中,2 500 mg/kg组雄性大鼠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下降(P < 0.01);雌性大鼠500和2 500 mg/kg组血红蛋白(HGB)显著下降(P < 0.05);500和2 500 mg/kg组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2 500 mg/kg组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直接测定的血红蛋白浓度(CHCM)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未发现DEHP对雌雄大鼠血小板各指标产生影响。结论:一定剂量条件下,DEHP可对大鼠白细胞和红细胞相关指标产生影响。
技术与方法
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模型的建立
陈强, 靳广毅, 林桂淼, 刘好, 许改霞, 王晓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44-14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3
摘要 ( 519 )   PDF (2753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一种稳定的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体系,为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研究提供生物模型。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式进行精子与HeLa细胞等多种肿瘤细胞的融合实验;采用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成像的方法对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现象进行确证;采用嵌套式培养体系作为融合实验的对照研究;采用自主合成的精子与肿瘤细胞共培养基(STCM)对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模型进行优化。结果:精子与肿瘤细胞在体外可以发生融合,融合事件多发生于共培养后的1.5~2 h,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的嵌合型肿瘤细胞呈明显的球形改变,其贴附能力明显下降,通常漂浮于培养中。与RPMI 1640培养基相比较,STCM能够在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精子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率(P < 0.05),并且能够加速精子与肿瘤细胞地融合。结论: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法,我们建立了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的生物模型。
筛选化学过敏原的直接肽反应试验的建立
胡培丽, 刘师卜, 张会亮, 李波, 王钢力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50-15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4
摘要 ( 420 )   PDF (1839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筛选化学过敏原的体外替代法——直接肽反应试验。方法:赖氨酸/半胱氨酸肽与受试化学物反应24 h,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肽损耗评价受试化学物的致敏性及其肽反应活性。结果:12种不同致敏级别化学物肽损耗率均值大于6.38%,为致敏阳性,反应活性不同;6种非致敏物肽损耗率均值小于6.38%,为致敏阴性,与LLNA致敏分类一致;致敏性未知的氯仿和苯肽损耗率均小于6.38%,为致敏阴性。结论:直接肽反应试验可较好地评价化学物的皮肤致敏性及致敏能力,该法简单、快速,适宜高通量筛选化学物致敏性,可推广应用于化学物安全性评价。
综述
实验动物胚胎发育异常图像数据库的国际化合作建设
胡晶莹, 阚海东, 田芳, 夏敏杰, 王玉柱, 项翠琴, 丁训城, 李卫华, 周志俊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55-15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5
摘要 ( 387 )   PDF (1850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动物胚胎发育异常图像数据库(DevTox数据库)是面向全球的、非盈利性的、开放共享的发育毒理学资源库,配有数千张发育异常的图片、说明、术语和统一分类,极大地促进了发育毒理学研究中形态异常描述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DevTox数据库集合了欧洲、美洲、亚洲发育毒理学界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国际化合作建设项目,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最为全面的发育毒理学图像资源库。DevTox数据库中文版已于2016年底正式上线,期待中国科学家为DevTox数据库的更新完善做出贡献。
外界刺激下肿瘤细胞中早反应基因5相关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赵现哲, 丁立新, 刘晓丹, 周平坤, 姜晓燕, 丁库克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58-16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6
摘要 ( 310 )   PDF (1589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反应基因5(IER5)属于早期反应基因,因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发挥着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受到外界刺激(热压力、血清、电离辐射等)时,肿瘤细胞内的IER5会过表达从而使细胞作出一系列应激性反应如G2期周期阻滞和凋亡等。在临床放化疗中IER5的表达量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放化疗后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标记物,并和肿瘤组织大小相关,对今后放化疗方案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楼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鸿飞, 梅其炳, 张峰, 刘新利, 孟瑾, 孙阳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2):  161-16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2.017
摘要 ( 452 )   PDF (1711KB) ( 5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层析柱新填料的发现以及中药分离提纯技术水平的提高,重楼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目前认为,重楼皂苷是重楼的主要化学成分,而且已经发现重楼皂苷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药理作用。其抗肿瘤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长、逆转肿瘤耐药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重楼皂苷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为明确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