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30
论著
变异型EBER2通过抑制PKR通路增强鼻咽癌细胞抗凋亡能力
贺荟静, 刘金成, 刘芡芡, 王云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33-338,34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1
摘要 ( 519 )   PDF (1703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变异型EB病毒编码小RNA 2(EBER2)基因EB-8m可能与鼻咽癌(NPC)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变异型EBER2是否通过增强对RNA激活蛋白激酶(PKR)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NPC细胞的抗凋亡能力。方法:以野生型和EB-8m变异型EBER2基因稳定转染的EB病毒阴性NPC细胞系HONE1和CNE1为研究对象,以未转染EBER2基因细胞为对照,分别用10 000 IU/mLα-干扰素(IFN-α)和2μg/mL顺铂诱导凋亡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FN-α诱导凋亡细胞中PKR及下游eIF2α和c-Jun的磷酸化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对EBER2基因转染细胞进行RNA和PKR蛋白免疫共沉淀,检测共沉淀产物中EBER2富集倍数。结果:EBER2基因转染细胞的凋亡率低于未转染EBER2基因细胞(P < 0.05或P < 0.01),且变异型的细胞凋亡率低于野生型(P < 0.05)。与未转染EBER2基因细胞比较,EBER2转染细胞中磷酸化PKR、eIF2α和c-Jun减少,Bcl-2表达升高,且磷酸化PKR在变异型转染HONE1和CNE1细胞中的水平低于野生型转染细胞,磷酸化eIF2α在变异型转染HONE1细胞中的水平亦低于野生型转染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EBER2基因转染细胞RNA和PKR免疫共沉淀产物中可检测到EBER2,且变异型的富集倍数高于野生型(P < 0.05)。结论:EB-8m变异型EBER2可能增强EBER2对PKR的结合作用,同时抑制eIF2α和c-Jun磷酸化并上调Bcl-2表达,进而增强NPC细胞抗凋亡能力。
转录因子KLF4与miR-106a的调控关系及其对人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朱萌, 翟华亮, 赵婉莹, 张宁, 和水祥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39-34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2
摘要 ( 561 )   PDF (2175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4(KLF4)与miR-106a表达的调控关系及其对人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基因组数据库UCSC预测miR-106a启动子,插入pGL3-Basic报告载体,构建野生型报告质粒pmiR-106a-WT-luc和点突变报告质粒pmiR-106a-MUT-luc。使用转录因子数据库JASPAR预测并筛选调控miR-106a的转录因子KLF4,克隆至pcDNA3.0载体,构建KLF4过表达质粒KLF4-pcDNA3.0。将KLF4+/--pcDNA3.0与pmiR-106a-WT/MUT-luc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荧光值。收集30对胃癌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iR-106a、KLF4 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iR-106a报告质粒及KLF4过表达质粒经双酶切、PCR扩增、测序及Blast比对提示构建正确。KLF4-pcDNA3.0显著抑制pmiR-106a-WT-luc荧光素酶活性(P=0.000),但对pmiR-106a-MUT-luc影响较小(P=0.553)。胃癌组织中KLF4 mRNA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716±0.624,miR-106a为3.367±2.165。KLF4-pcDNA3.0部分阻遏miR-106a对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P=0.038)。结论:转录因子KLF4与miR-106a启动子区存在直接结合位点,KLF4可能在上游转录水平负调控miR-106a成熟体表达,以此发挥部分阻遏miR-106a促胃癌细胞迁移的作用。
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Survivin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c-myc基因表达的机制
闫冬, 吴怡娴, 董娟娟, 李秀梅, 封敏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45-348,35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3
摘要 ( 482 )   PDF (1405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Survivin对c-myc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为Survivin shRNA干扰组、阴性质粒对照组(Control shRNA)和空白细胞株(未加任何处理的食管癌ECA109细胞),将2μg Survivin shRNA质粒、2μg Control shRNA质粒分别转染ECA109细胞,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Survivin、c-myc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c-myc蛋白及p-ERK蛋白的表达;采用ERK、p38、JNK、JAK/STA3、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别阻断ECA109细胞中关键激酶的表达,RT-PCR法检测c-myc mRNA的表达。结果:与阴性质粒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比较,Survivin shRNA组Survivin表达下调,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采用ERK、p38、JNK、JAK/STA3、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分别作用于食管癌ECA109细胞,PD98059(ERK信号通路阻断剂)组c-myc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 < 0.05);Survivin shRNA干扰沉默Survivin基因后ERK磷酸化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Survivin对c-myc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可能通过ERK信号传导通路调控c-myc的表达。
p53在调控DNA损伤所致MDAMB-231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姜朋涛, 胡志芳, 高兴春, 郭娜, 张典, 姜凤良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49-35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4
摘要 ( 479 )   PDF (1403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p53在调控DNA损伤所致乳腺癌MDA-MB-231细胞死亡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5 J/m2短波紫外线UVC体外照射MDA-MB-231细胞建立DNA损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H2AX以鉴定DNA损伤程度,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死亡相关蛋白p21、PARP、磷酸化p53和p53,以及核因子NF-90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 J/m2 UVC处理细胞0.5 h后即检测到明显的H2AX磷酸化(P < 0.05),表明成功建立了DNA损伤模型;同时,p21发生降解并持续保持低表达状态,p53开始发生磷酸化(p-p53增加,P < 0.05),处理8 h后观察到PARP的剪切增加(P < 0.05),而p53和NF-90蛋白表达未发现明显改变。结论:MDA-MB-231细胞通过p21-PARP途径发生死亡,而磷酸化p53的增加则可以促进细胞存活,从而抑制DNA损伤引起的细胞死亡。
3种不同的HPV型别宫颈癌细胞株分泌蛋白非标记定量技术分析
郝轶, 袁建林, 肖悦, 李卉, 郭霞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54-358,36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5
摘要 ( 470 )   PDF (1805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3种不同HPV型别的宫颈癌细胞株Siha、Caski和C33的分泌蛋白表达及种类,寻找其共性分泌蛋白标志物,为临床早期发现及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种不同宫颈癌SiHa、Caski和C33细胞株的分泌蛋白,运用LC-MS/MS和Maxquant的非标记技术,筛选出宫颈癌分泌蛋白的种类及分类。结果:共鉴定肽段数21 609个,蛋白数2 895个。其中3种宫颈癌细胞株共性蛋白共729种,占29.2%;特异性蛋白Siha细胞株含128种,Caski细胞株含143种,C33细胞株含859种。对于结果中729种共性蛋白进行分析,有以下4类较为集中的类型:热休克蛋白类(HSPs)共14种;异质性核糖核蛋白类(HNRP)共8种;层黏连蛋白类(LN)共4种;阿尔多酮还原酶1类(AKR1)共2种。其中,溶酶体信号通路所占比例最大(39种)。结论:SiHa、Caski和C33细胞株的分泌蛋白中共有729种共性蛋白,其中4类集中的蛋白类型均先后在研究中证实对宫颈癌的进程和发展有影响,并且可能与溶酶体信号通路有关。可为筛选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提供依据。
SNP芯片联合质谱筛检胃癌相关基因3'UTR区SNPs的病例-对照研究
韩仁杰, 吴传城, 刘宝英, 郭赛熊, 陈昱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59-36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6
摘要 ( 581 )   PDF (1352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相关基因3'非翻译区(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为寻找有价值的胃癌分子标志物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SNP芯片对福建省胃癌高发区96例胃腺癌患者与96例健康对照人群基因组中消化道肿瘤相关基因3'UTR区SNPs位点进行检测,应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对芯片筛检出来的SNPs位点在622例胃癌患者和622例正常健康基因组中进行验证。结果:SNP芯片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EGFR rs884225、EGFR rs10277413、FAS rs1468063、MSH2 rs17502941和MSH2 rs11125144为候选基因位点。对622对病例-对照组样本的上述候选基因位点进行SNP分型,均未发现上述5个位点与胃癌易感性相关。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发现EGFR rs884225中含有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与贲门癌相关(OR=0.67,95% CI:0.46~0.99),而其他位点与贲门癌、非贲门癌的风险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EGFR基因3'非翻译区的rs884225多态性位点与福建省仙游县的贲门癌发生存在关联,T等位基因可能是贲门癌发生的一个遗传保护因素。
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的表达及意义
李慧, 胡成久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65-367,37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7
摘要 ( 465 )   PDF (4472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皮肤瘢痕癌、病理性瘢痕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3组标本的表达指标(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结果:在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在皮肤病理性瘢痕组中呈弱阳性或阳性,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皮肤瘢痕癌的发生可能与MDM2蛋白和mRNA的高表达有关。检测MDM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可能预测皮肤病理性瘢痕早期癌变。
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欣然, 宋永志, 单保恩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68-37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8
摘要 ( 458 )   PDF (2929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B7同系物4(B7-H4)在人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内镜切除的食管组织标本58例,其中正常组织1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19例。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食管组织病理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7-H4 mRNA在食管组织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B7-H4蛋白在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食管组织细胞因子IL-6、IL-10和IFN-γ的表达,并分析各细胞因子与B7-H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和HE染色结果提示,B7-H4表达与食管组织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 < 0.01)。qPCR结果提示,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癌前病变组织B7-H4 mRNA表达无显著改变(P > 0.05)。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癌前病变组织B7-H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5)。Westernblot和ELISA实验结果显示B7-H4表达与IL-6表达呈正相关(P < 0.01)。结论:随着食管癌前病变病理分级的提高,B7-H4蛋白的表达逐渐上调,B7-H4可能与IL-6相互作用促进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黄壮程, 王宏浩, 沈沛麟, 林明恩, 何学军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74-377,38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09
摘要 ( 488 )   PDF (2726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腺性膀胱炎(CG)及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CG标本26例,BUC标本50例,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5例,低级别15例;选取正常膀胱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CG组织、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的分布与表达,分析在CG与BUC中Notch1和Hes1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Notch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存在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0%(30/50)和25%(4/16);Hes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6%(38/50)和18.75%(3/13)。CG及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均较正常膀胱组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并且Notch1和Hes1的表达强度随BUC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强(P < 0.05)。结论:Notch1和Hes1与CG的发生及BUC的发展相关,Notch通路蛋白有可能作为判断CG诊治指标之一,并作为BUC侵袭力、复发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miR-34a及其下游基因在铁超载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曹玥, 孙梦云, 蔡静明, 张立加, 赵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78-38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0
摘要 ( 422 )   PDF (1600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miR-34a及其下游基因在铁超载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高铁组(含1% FeSO4的基础饲料)、高脂组(脂肪供能比为35%的高脂饲料)和高脂高铁组(含1% FeSO4的高脂饲料)。干预12周后,称取大鼠体质量;肝脏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脏中脂质堆积程度;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大鼠肝脏中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和PPAR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和高脂高铁组大鼠体质量、血清ALT及miR-34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 < 0.05),SIRT1及其下游PPA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 < 0.05),肝脏脂质堆积程度加重;与高脂组比较,高脂高铁组SIRT1和PPA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 0.05)。结论:高脂高铁联合作用,可进一步激活miR-34a的表达,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加重NAFLD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
宫内暴露氟他胺对子鼠子宫和卵巢发育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周小青, 文可欣, 尹洪萍, 杨谨如, 朱勇飞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84-388,39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1
摘要 ( 380 )   PDF (2467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氟他胺染毒孕鼠对子代雌鼠子宫、卵巢发育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8周龄自然受孕ICR雌性小鼠40只,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孕12~18 d连续7 d进行300 mg/(kg·d)氟他胺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大豆油灌胃。于子鼠出生7周后观察雌鼠外形,称体质量,取子宫、卵巢并称子宫、卵巢的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小鼠子宫、卵巢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并对各级卵泡计数。而后每组随机检测12只子鼠子宫、卵巢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子宫和卵巢中氧化应激基因Noxo1、Sod1Gpx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雌性子鼠与对照组相比外观无明显差异,但体质量降低(P < 0.05),子宫与卵巢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卵泡计数结果显示,实验组原始卵泡数量和成熟卵泡数量比对照组少(P < 0.05)。实验组雌性子鼠子宫中SOD活性、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P < 0.05),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卵巢中SOD活性和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P < 0.05),MDA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子宫中Noxo1mRNA表达水平升高,Sod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Gpx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卵巢中Noxo1 mRNA表达水平升高、Gpx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5),Sod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氟他胺染毒孕鼠可致子代雌鼠子宫和卵巢发育异常,并抑制其子宫和卵巢的抗氧化应激能力。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苟练, 张梦云, 刘科亮, 庞定国, 刘丽达, 徐培渝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89-39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2
摘要 ( 466 )   PDF (3601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和18.125、36.25、72.5 mg/kg 3个染毒组,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动物一般行为,体质量变化及阴道开口时间等指标。染毒结束后,取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和胆固醇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大鼠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至染毒28 d结束时,36.25 mg/kg染毒组雄鼠、72.5 mg/kg组雄鼠和雌鼠体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36.25 mg/kg 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提前,72.5 mg/kg 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延迟且阴道开口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2.5 mg/kg染毒组血清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2.5 mg/kg组雌性SD大鼠胆固醇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6.25 mg/kg组雌性大鼠血清中E2含量明显增加,而72.5 mg/kg组中E2含量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光镜下,雄鼠附睾组织曲系精管内(层数)生精细胞较少,72.5 mg/kg 2,4-D染毒组大鼠子宫腔较大,子宫壁较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干扰大鼠生殖器官的发育,雌性大鼠较雄性明显,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睾酮从而抑制性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绝经状态影响饮茶与乳腺癌患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肖红梅, 潘天齐, 董淑楠, 付凌萌, 王少康, 孙桂菊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395-39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3
摘要 ( 467 )   PDF (1285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绝经状态是否影响饮茶与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以茶、茶多酚和乳腺癌为主题词联合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1996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使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效应值的合并和异质性检验,用NOS(New Castle Ottawa Scale)量表对每篇研究进行评分,通过Begg秩相关检验,Egger线性回归及剪补法计算发表偏倚。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通过比较茶饮品最高摄入量组和最低摄入量组乳腺癌的患病风险,结果初步表明饮茶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 CI:0.86~1.18),且绝经前(OR=0.92,95% CI:0.82~1.04)和绝经后(OR=1.11,95% CI:0.93~1.33)饮茶与乳腺癌患病的关联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在亚组分析中也未发现绝经状态会影响饮茶人群的乳腺癌患病风险。结论:饮茶与乳腺癌患病风险无关,且绝经状态不会影响饮茶人群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但目前研究证据还比较有限。故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检测研究
啤酒抗冷混浊硅基吸附剂对SD大鼠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
赵康涛, 王清洪, 林健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400-402,40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4
摘要 ( 391 )   PDF (1265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啤酒抗冷混浊硅基吸附剂对大鼠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毒性。方法:按0.83、1.67、3.33 g/kg灌胃给予孕期第7~16天的SD大鼠啤酒抗冷混浊硅基吸附剂水溶液,每天1次连续给予10 d后检查受试物对孕鼠体质量,胚胎发育,胎仔身长、尾长、外观畸形、内脏畸形和骨骼畸形的影响。同时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啤酒抗冷混浊硅基吸附剂各剂量组孕鼠及胎鼠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啤酒抗冷混浊硅基吸附剂对SD大鼠无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增加阿尔兹海默症患病风险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夏练, 郭锡汉, 马晓玲,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403-40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5
摘要 ( 405 )   PDF (1329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甲硫氨酸代谢中产生的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其在相关代谢酶及叶酸、维生素B6、B12等辅酶的作用下维持体内正常水平。编码Hcy代谢相关酶的基因缺陷及其辅酶缺乏可导致血浆Hcy浓度升高,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风险因素。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年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A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Hcy可通过诱发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磷酸化、DNA损伤、氧化应激和自噬异常等诱发神经细胞损伤,增加AD风险。本文就高Hcy对AD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禹白附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贾豫东, 宋巍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407-40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6
摘要 ( 530 )   PDF (1220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禹白附为中医道地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炮制工艺历史悠久,具有美白、镇静止痛、抗肿瘤、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学作用。本文对禹白附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抗肿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禹白附生物学效应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草甘膦对斑马鱼生殖发育的毒性研究进展
杜太峰, 郑树楷, 黄苑妮, 包冕, 吴库生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5):  410-41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5.017
摘要 ( 464 )   PDF (1223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草甘膦作为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是目前应用最广、销售量最大的一类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效性与广谱性,主要针对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随着应用的广泛性,草甘膦对环境及生物存在潜在的危害作用,产生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斑马鱼以其体积小、发育迅速、胚胎透明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毒理学研究。本文综述了草甘膦对斑马鱼性腺、大脑及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毒性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研究草甘膦对其他高等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