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30
论著
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对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
文海若, 郭雅娟, 黄芝瑛, 王雪, 淡墨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13-42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1
摘要 ( 578 )   PDF (4368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s)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染色体和DNA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比较相同粒径范围(约5 nm)的胺基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Amine-IONP)和聚乙二醇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PEG-IONP)对A549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高内涵法检测细胞经IONPs处理后的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内质网(ER)状态的变化;采用体外胞质分裂法微核试验和彗星电泳评价IONPs对染色体和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两种纳米氧化铁颗粒处理48 h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小于20%。相同浓度条件下,PEG-IONP主要表现为对A549细胞G0/G1期阻滞,自20 μg/mL起即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率(P < 0.01),320 μg/mL PEG-IONP处理24 h后可诱导p21与p5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给药48 h时,Amine-IONP作用后细胞ROS、MMP及ER水平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20和80 μg/mL,而PEG-IONP作用后产生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0、40和160 μg/mL。此外,与PEG-IONP比较,Amine-IONP可在较低浓度条件下诱导微核和彗星拖尾形成(Amine-IONP的起始浓度为20和80 μg/mL;而PEG-IONP则为40和160 μg/mL)。经氧自由基清除剂乙酰半胱氨酸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预处理后,两者导致的胞内ROS含量和尾部DNA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带正电荷的Amine-IONP更易于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及与之有关的DNA损伤;相比之下,PEG-IONP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较弱,但除氧化损伤外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干扰细胞增殖,作为肿瘤诊断试剂具有一定优势。
HPV联合MNNG对Het-1A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
马月, 郑雨虹, 赵超, 刘冉, 浦跃朴, 尹立红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22-429,4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2
摘要 ( 555 )   PDF (4246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全长基因转染与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染毒联合作用对食管正常上皮Het-1A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为食管癌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Het-1A细胞为靶细胞,设4组,包括空载体转染对照组、转染HPV-18组(HPV)、MNNG染毒组(MNNG)、HPV与MNNG联合作用组(HPV+MNNG),其中MNNG染毒剂量为2 μmol/L,每代染毒1次,每次24 h;选取第10代、20代及35代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学试验。采用CCK-8法检测各代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代细胞周期分布,用增殖指数表示细胞的增殖状况。并采用Annexin V-AP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侵袭迁移能力以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恶性转化表型,最后通过裸鼠成瘤试验观察恶性转化细胞在体内的增殖状况。结果:随着染毒代数增加,HPV+MNNG组与MNNG组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连接松散、细长、伴伪足。CCK-8检测结果与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一致,与对照组比较,HPV+MNNG组和MNNG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出现了先升高再下降最后升高的趋势(P均 < 0.05),且HPV+MNNG组细胞变化更明显。与MNNG单独作用组比较,HPV+MNNG联合作用组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强(P < 0.05)。侵袭和迁移试验结果显示HPV+MNNG组穿膜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MNNG组次之;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中,HPV+MNNG组细胞集落形成率[(30.8±0.2)%]高于MNNG组[(27.1±0.3)%](P < 0.05)。HPV+MNNG组与MNNG组裸鼠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HPV单独作用组与对照组裸鼠未成瘤。结论:HPV与MNNG联合作用可致食管正常上皮细胞Het-1A恶性转化,使细胞增殖能力、抗凋亡能力、侵袭迁移能力及非锚定独立生长能力均显著增强,参与并促进恶性转化进程。
氯喹通过激活P38MAPK通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
丁文评, 陆元元, 童文侠, 周蔼斌, 孔祥, 陈意红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30-4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3
摘要 ( 559 )   PDF (2295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氯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和40 μmol/L)氯喹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API染色观察氯喹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喹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氯喹对HepG2细胞中Caspase-3、Bcl-2、Bax、P-P53、P38MAPK和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上述3个时间点10、20、40 μmol/L氯喹(10 μmol/L氯喹作用24 h组除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 < 0.05);荧光显微镜下发现,10、20、40 μmol/L氯喹处理24 h后均可引起HepG2细胞不同程度的核浓集、固缩等典型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10、20、40 μmol/L氯喹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P均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和40 μmol/L氯喹作用HepG2细胞后,P-P53、P-P38MAPK、剪切后活化型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量增加(P均 < 0.05),Bcl-2表达下降,Caspase-3和P38MAPK表达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氯喹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38MAPK通路有关。
透骨草总生物碱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杜娟, 胡向阳, 刘丹, 胡卫, 陈涛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35-44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4
摘要 ( 736 )   PDF (3115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透骨草总生物碱(TTA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透骨草中所含生物碱,通过碘化铋钾或改良碘化铋钾与碘化汞钾试剂显色反应进行鉴定。将42只裸鼠分为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仅造模)、TTAT低浓度组(100 mg/kg TTAT腹腔注射)、TTAT高浓度组(500 mg/kg TTAT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DOX)组(5 mg/kg DOX腹腔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ZOL)组(0.4 mg/kg ZOL颈后皮下注射),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裸鼠右后肢胫骨内注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组造模1周成瘤后开始给药,隔日1次,连续给药6周。给药期间,每周定期测量各组裸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密切观察各组裸鼠生活状态。实验结束时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裸鼠,以右侧髋关节为界切除右后肢,采用影像学技术、HE染色法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评估TTAT对骨转移裸鼠的胫骨及肿瘤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核因子-κB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蛋白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500 g透骨草中提取得到3.28 g提取物,显色反应呈现阳性,表明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与模型组比较,100和500 mg/kg TTAT组瘤质量分别为(3.50±0.70)g和(2.63±0.59)g,较模型组瘤质量(5.01±1.03)g均明显下降(P < 0.01);影像学评分均升高(P < 0.01);HE染色结果显示100和500 mg/kg浓度组TTAT均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癌巢形成,使核分裂像减少,并对乳腺癌胫骨骨转移裸鼠病变骨质具有保护作用;TRAP染色结果显示此2个TTAT组中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TAT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RANKL/OPG比值(P < 0.05),同时下调p-ERK、p-JNK的表达(P < 0.05)。结论:透骨草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乳腺癌胫骨骨转移裸鼠肿瘤生长和骨质病变,其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作用可能是通过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实现的。
UPLC/Q-TOF MS/MS技术评价防腐剂硼酸和叠氮化钠对尿液代谢物的影响
肖瑶, 王美杰, 侯绍英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42-446,4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5
摘要 ( 558 )   PDF (1968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中,确定硼酸和叠氮化钠两种防腐剂是否适用于尿液样品的处理,并确定其适宜的浓度范围。方法:收集6名健康志愿者的晨尿,等量混匀后分装,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叠氮化钠组和硼酸组。对照组样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叠氮化钠组在尿液中分别添加终浓度为0.1、1和10 mmol/L的叠氮化钠,硼酸组在尿液中分别添加终浓度为2、20和200 mmol/L的硼酸。应用UPLC/Q-TOF MS/MS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代谢图谱。结果: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分图显示,3个浓度的叠氮化钠处理组以及2 mmol/L硼酸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分离趋势;200 mmol/L硼酸处理组与对照组分离趋势明显,两组尿液代谢物存在差异。结论:0.1~10 mmol/L叠氮化钠和2 mmol/L硼酸适用于基于UPLC/Q-TOF MS/MS技术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儿童原发性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与ACE基因多态性关系的meta分析
徐石张, 谢敏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47-4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6
摘要 ( 431 )   PDF (1720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系统性评价儿童原发性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Wiley Online Library和Google Scholar等在线数据库,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分析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的关系,以及不同亚组[不同种族、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中基因型DD、Ⅱ与儿童SSNS的关系。结果:此次研究纳入10篇文献,共包含1 617例研究对象,其中包含SSNS患儿524例,正常对照1 093例。在SSNS患儿中,ACE基因的等位基因D、基因型DD与基因型Ⅱ频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在亚洲组和HWE组两个亚组中,基因型Ⅱ频率SSNS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 < 0.01),且未发现异质性。结论: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ACE基因的缺失及基因型与激素疗效的相关性不确定。
中药木鳖子乙醇提取物对羟基桂皮醛对小鼠的毒性
马鸣, 白函瑜, 李晓亚, 王延海, 赵日旸, 戴素丽, 武一鹏, 张璁, 赵连梅, 单保恩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52-456,46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7
摘要 ( 496 )   PDF (6049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中药木鳖子乙醇提取物对羟基桂皮醛(CMSP)的毒性,为其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60只昆明小鼠(4~6周龄,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CMSP 200 mg/kg和400 mg/kg染毒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染毒,每周3次,每次100 μL,连续28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28 d后,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等生化指标,并计数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同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重要脏器组织的病理改变。观察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结果:观察期内无小鼠死亡,各组小鼠血常规指标、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剂量CMSP组小鼠外周血ALT和AST较对照组高(P < 0.05),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无明显差异(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内脏组织均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亦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CMSP具有相对较小的毒性作用,因此可考虑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中,但在后续研究中需充分关注其可能具有的肝功能损伤作用。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酰肽受体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董强, 解琪琪, 胡建宏, 王茂林, 袁国强, 潘亚文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57-46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8
摘要 ( 538 )   PDF (2836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胶质瘤与正常组织表达差异的基因,筛选和胶质瘤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下载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GSE15824原始数据,利用R语言分析正常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DAVID、String、Cytoscape、oncomine和GEPIA)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及筛选胶质瘤的预后标志物。结果:共筛选出648个差异表达的mRNAs。差异表达mRNAs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T细胞的激活,调节白细胞的黏附和细胞的迁移。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MAPK和钙离子信号通路。FPR1在胶质瘤中明显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预后呈负相关(Log-rank P < 0.01)。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数据库的分析,FPR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为进一步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泛素结合酶E2 A在顺铂诱导的HeLa细胞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王玉强, 李红娟, 蒋天靓, 曹亦菲, 杨军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63-46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09
摘要 ( 347 )   PDF (1995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 A(UBE2A)基因在顺铂(cisplatin)诱导的HeLa细胞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RT-PCR检测顺铂作用后UBE2A mRNA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针对UBE2A的特异性siRNA转染细胞后,采用qPCR检测UBE2A mRNA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顺铂作用下的存活率。结果:UBE2A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两种转录本:U-1和U-2,U-2相比U-1缺少了外显子4的部分序列,并且顺铂作用后二者表达水平均升高。针对UBE2A的特异性siRNA可分别降低其对应转录本的表达水平,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3%、15.85%。UBE2A表达受到抑制的HeLa细胞在顺铂作用后细胞存活率降低,相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4.46%和19.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UBE2A可能参与了顺铂诱导的细胞应激反应,抑制其表达可以明显提高HeLa细胞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敏感性。
基于TCGA数据挖掘筛选肺鳞癌预后相关lncRNA分子标签
刘颖, 王可, 何杨婷, 肖金荣, 王唤卓, 李旸凯, 魏晟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68-472,47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10
摘要 ( 577 )   PDF (2148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筛选与肺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方法:提取TCGA数据库中肺鳞癌患者临床数据以及肺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lncRNA表达数据,采用LASSO Cox回归筛选肺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并构建lncRNA分子标签。采用Cox模型研究该分子标签的表达水平对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首先筛选出322个在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经LASSO Cox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6个与肺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分别为KTN1-AS1、FAM83A-AS1、AF131217.1、RP11-108M12.3、CTD-2555C10.3和AC068831.16。根据这6个lncRNA构建的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中位数-0.09将肺鳞癌病人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高表达组病人死亡风险是低表达组的2.14倍(HR=2.14,95%CI:1.50~3.04,P < 0.01)。预测模型的Harrell's C统计量为0.69(95%CI:0.64~0.75)。结论: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发现KTN1-AS1、FAM83A-AS1、AF131217.1、RP11-108M12.3、CTD-2555C10.3和AC068831.16对肺鳞癌的预后有影响,且构建的lncRNA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与肺鳞癌病人的预后有显著性关联。
毛蕊花糖苷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处理后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由淑萍, 张石蕾, 赵军, 马龙, 刘涛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73-47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11
摘要 ( 366 )   PDF (2072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迁移、胶原沉积、纤维化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ERK1/2、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HSC细胞分为毛蕊花糖苷(1.5、3.0、6.0 mg/L)组[重组大鼠PDGF-BB(rrPDGF-BB)预处理24 h后,不同浓度的毛蕊花糖苷干预],PDGF-BB组(rrPDGF-BB预处理24 h,无毛蕊花糖苷干预),对照组(无rrPDGF-BB预处理,无毛蕊花糖苷干预);分别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Col-I)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HSC活化标志物α-SMA蛋白、凋亡效应分子caspase-3,及ERK1/2、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BB组能促进HSC的迁移(P < 0.01),毛蕊花糖苷(1.5、3.0、6.0 mg/L)组能明显抑制HSC的迁移(P < 0.01),且毛蕊花糖苷抑制HSC的迁移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0.894,P=0.038);随着受试物浓度的增加,Col-I分泌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毛蕊花糖苷6 mg/L组抑制胶原产生的作用效果最明显(P < 0.01);毛蕊花糖苷(1.5,3.0,6.0 mg/L)组能够抑制α-SMA蛋白的表达、激活caspase-3的活性,使ERK1/2、P-ERK1/2、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测定蛋白的表达在毛蕊花糖苷各剂量组间也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0.826 < r < 0.997,P < 0.01)。结论:毛蕊花糖苷可抑制rrPDGF-BB诱导的HSC的活化、迁移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毛蕊花糖苷激活caspase-3,阻断ERK1/2、Akt信号通路,抑制HSC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及胶原形成有关。
检测研究
硒对邻苯二甲酸酯亚慢性暴露雄性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宁俊康, 曹乾, 杨梅, 任雪丹, 王民生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79-48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12
摘要 ( 311 )   PDF (1677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DEHP)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及硒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7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DEHP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300、600和900 mg/kg)、3个硒干预组(在相应剂量的染毒组中加入1 mg/kg酵母硒)。染毒8周,染毒期末,大鼠空腹16 h后称量大鼠体质量、采血进行生化检测以及称量肝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各DEHP染毒组、硒干预组的肝脏平均质量、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 < 0.01)。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较相应的染毒组增加(P < 0.05)。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浓度明显升高(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ST浓度明显升高(P < 0.01);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TP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G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AST、TP、GLB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染毒组(P < 0.01或P < 0.05)。结论:DEHP的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的体质量与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肝脏肿胀,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硒的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DEH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综述
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睾酮合成的研究进展
侯晓鸿, 郝卫东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83-48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13
摘要 ( 388 )   PDF (1917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睾酮是一种重要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维持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增强肌肉强度与质量,维持骨密度等。睾丸间质细胞生成睾酮主要受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调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神经元受到来自神经系统单胺类递质等神经肽信号,经特定转录因子、辅酶因子等物质的刺激,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经门脉循环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合成与分泌。其中LH作用于睾丸Leydig细胞,经过多种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作用,最终将游离的胆固醇转化为睾酮。本文对HPGA中主要调节因素特别是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血睾屏障中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陈楸蕗, 刘明, 陈德宇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86-489,49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14
摘要 ( 441 )   PDF (1916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子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牵涉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不同分子及通路的调节。血睾屏障中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对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的移行成熟至关重要。因此,揭示血睾屏障中紧密连接的动力学过程及其在重建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有利于理清精子发生的机制。本文对血睾屏障中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胃癌干细胞在胃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崔宏伟, 苏秀兰
癌变·畸变·突变. 2018, 30(6):  490-49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8.06.015
摘要 ( 362 )   PDF (1665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癌干细胞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治疗耐药性的进程。随着识别、分离和验证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初步阐明了胃癌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和相关信号通路,这可能为基于根除胃癌干细胞为目标的胃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胃癌干细胞的来源及分离、鉴定特性,针对胃癌干细胞表面标记、自我更新相关信号通路及端粒酶活性的靶向治疗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