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收录证书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科普园地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液滴式数字PCR检测尿路上皮癌患者尿cfDNA中
FGFR3
基因S249C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祖丽胡马尔·艾孜木阿吉, 赵焕, 马晟, 高苒, 王雅茹, 肖汀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165-17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1
摘要
(
338
)
PDF
(1493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非侵入性方式提取尿路上皮癌(UC)患者尿游离DNA(cfDNA),使用液滴数字PCR(ddPCR)检测尿cfDNA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
)基因S249C位点突变,辅助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提高UC的诊断效能。
方法:
收集27例UC患者尿液并提取尿cfDNA,采用ddPCR检测尿cfDNA中
FGFR3
S249C突变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尿cfDNA中
FGFR3
S249C突变对于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不明确UC患者的诊断效能。
结果:
UC患者尿cfDNA中
FGFR3
S249C突变的检出率为25.9%(7/27)。按尿液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TPS)分类,
FGFR3
S249C突变在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UC)中检出率为18.8%(3/16),可疑高级别尿路上皮癌(SHGUC)中为50%(4/8),未见高级别尿路上皮癌(NHGUC)中为0(0/3)。
FGFR3
S249C在非浸润性UC中的突变率为25.0%(1/4),在浸润性UC中为31.6%(6/19)。在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为SHGUC的样本中使用ddPCR检测出的
FGFR3
S249C突变对于UC有50%(4/8)的检出率,且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95% CI(0.407,1.000),在UC诊断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结论:
使用ddPCR检测尿cfDNA中
FGFR3
S249C突变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可以辅助提高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不明确样本的诊断效能。
结直肠癌样本免疫细胞浸润及肿瘤突变负荷分析
王娜, 王平, 何仪佳, 曾晶, 韩聪玲, 王思睿, 轩小燕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172-17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2
摘要
(
312
)
PDF
(7951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直肠癌(CRC)样本免疫细胞浸润以及肿瘤突变负荷。
方法:
用CIBERSORT和ESTIMATE算法计算CRC样本中各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用Spearman检验分析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基于CRC样本免疫细胞浸润比例的相似性,用ConsensusClusterPlus将样本分为免疫细胞聚类A和免疫细胞聚类B两群,Kaplan-Meier分析群间样本总生存期差异。构建CRC样本免疫细胞评分模型,依据样本免疫细胞评分,将CRC样本分为免疫细胞评分高、低两组,Kaplan-Meier分析组间样本总生存期差异,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研究免疫细胞评分高、低两组的基因集富集通路。整理突变数据,计算肿瘤突变负荷,依据肿瘤突变负荷将样本分为肿瘤突变负荷高、低两组。用maftool绘制突变瀑布图,用Kaplan-Meier分析肿瘤突变负荷高、低两组样本总生存期差异。
结果:
免疫细胞聚类A、B两群样本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免疫细胞评分高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免疫细胞评分低组患者长(
P
=0.005)。与肠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通路在免疫细胞评分高组样本中富集,与肿瘤形成、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的通路在免疫细胞评分低组样本中富集。肿瘤突变负荷在免疫细胞评分高、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PC
、
TP53
和
KRAS
基因突变频率在免疫细胞评分高、低两组样本中均较高,肿瘤突变负荷低组CRC患者总生存期长于肿瘤突变负荷高组患者(
P
=0.035)。
结论:
免疫细胞评分高组CRC患者总生存期长于免疫细胞评分低组患者,肿瘤突变负荷低组CRC患者总生存期长于肿瘤突变负荷高组患者。
肺腺癌胸腔积液DNA倍体异常与
EGFR
突变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刘颖, 王蕊, 郭晓, 董律吏, 张艳, 赵银环, 杜芸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178-182,18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3
摘要
(
312
)
PDF
(994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转移性肺腺癌胸腔积液细胞的DNA倍体异常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其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2019年439例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计算机辅助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胸腔积液中肺腺癌细胞DNA含量,计算大于5c细胞的百分比、大于9c细胞的数目、最大DNA指数(DI)值、大于5c细胞的平均DI值及非整倍体细胞峰。比较DNA倍体异常、
EGFR
基因突变各组间的差异,并检验DNA倍体异常与
EGFR
突变的相关性,分析DNA倍体异常及
EGFR
基因突变在肺腺癌预后中的价值。
结果:
439例肺腺癌患者中,共有244例(55.58%)检测出
EGFR
基因突变。与对照组比较,男性、有吸烟史、大于5c细胞的百分比<14%、大于9c细胞的数目<8、最大DI值<6、大于5c细胞的平均DI值<5的患者,其
EGFR
基因突变率降低(
P
<0.05)。不同非整倍体细胞峰的
EGFR
基因突变率不同,双峰和单峰比无峰的
EGFR
突变率高(
P
<0.05),而多峰与其他组的
EGFR
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
EGFR
野生型患者相比,
EGFR
突变型患者的大于5c细胞的百分比、大于9c细胞的数目、最大DI值、大于5c细胞的平均DI值及非整倍体细胞峰的平均秩次更高(
P
<0.05),且上述5项指标均与
EGFR
突变均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0.153、0.110、0.156、0.148,均为
P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大于5c细胞的百分比≥14%、大于9c细胞的数目≥8、
EGFR
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患者长(
P
<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EGFR
基因突变是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中
EGFR
基因突变与DNA倍体异常存在关联,DNA倍体异常可能是预测
EGFR
基因突变的潜在指标。DNA倍体异常不是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
EGFR
基因突变患者预后优于野生型患者。
双酚S对秀丽隐杆线虫精子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唐娇, 谭剑斌, 茅莉娜, 张紫虹, 李文立, 胡帅尔, 赵敏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183-18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4
摘要
(
317
)
PDF
(901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双酚S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精子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根据双酚S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确定本研究剂量为0、3、30、300 μmol/L,对同步化至L4期的线虫进行24 h暴露,测定其子代数目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
akt
-1、
swm
-1、
try
-5、
spe
-4、
spe
-6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秀丽隐杆线虫于双酚S中暴露24 h后,其半数致死浓度(LC
50
)为 2 773.672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暴露后的L4期秀丽隐杆线虫在双酚S剂量为3、30、300 μmol/L时子代数目均显著降低(
P
<0.05或
P
<0.01);akt-1 mRNA在3 μmol/L时的表达水平升高(
P
<0.05);swm-1、try-5、spe-4、spe-6 mRNA在30和300 μmol/L时表达水平均升高(
P
<0.05或
P
<0.01)。
结论:
双酚S对秀丽隐杆线虫精子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有影响。
ICG-001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史建红, 陈丁雄, 卢晓童, 郝佳洁, 蔡岩, 王明荣, 张钰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187-191,19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5
摘要
(
292
)
PDF
(2111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小分子抑制剂ICG-001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使用50和100 μmol/L的小分子抑制剂ICG-001处理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410和KYSE450,以溶剂DMSO处理细胞作为对照,进行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能力、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检测;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CG-001处理细胞中相关分子(SKP2、Survivin和TCF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G-001处理可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410和KYSE450的增殖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可显著诱导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
P
<0.01);SKP2、Survivin和TCF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ICG-001处理组均显著降低(
P
<0.01)。
结论:
ICG-001可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可诱导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β-catenin/TCF4的转录活性及其下游分子Survivin和SKP2的表达有关。
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及肿瘤标志物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李燕, 冯军花, 赵红峥, 张金艳, 满宏伟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192-19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6
摘要
(
326
)
PDF
(1008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9-9(CA19-9)、可溶性细胞角蛋白组分(CYFRA21-1)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治疗的23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9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以及同时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上述3组人群血清CST4、SCC、CA19-9和CYFRA21-1表达水平,制作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ST4、SCC、CYFRA21-1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ST4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ST4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AUC=0.954,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78.45%,截断值为74.68 ng/mL),且CST4、SCC和CYFRA21-1三者联合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效能更高。
结论:
血清CST4、SCC和CYFRA21-1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均高表达,与单独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相比,三者联合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推荐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骨肉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193a和miR-21-5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王平, 王华勇, 王浩, 雷大军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197-20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7
摘要
(
284
)
PDF
(166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外泌体中miR-193a和miR-21-5p在骨肉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另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血5 mL,制备血清并分离提纯血清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193a和miR-21-5p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193a和miR-21-5p在骨肉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骨肉瘤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93a和miR-21-5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01)。miR-193a和miR-21-5p对骨肉瘤诊断效能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和0.880,灵敏度分别为89.2%和90.2%,特异度分别为75.0%和84.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1,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效能,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6.5%。骨肉瘤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93a和miR-21-5p表达升高与TNM分期、远处转移和更差的预后相关(均
P
<0.05)。
结论:
miR-193a和miR-21-5p表达水平在骨肉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显著升高,且提示更差的预后。血清外泌体miR-193a和miR-21-5p有望成为骨肉瘤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miR-495通过抑制RNF113A的表达调控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
付静, 刘清, 于海叶, 王磊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02-208,21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8
摘要
(
258
)
PDF
(7493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小RNA-495(miR-495)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在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转染miR-495模拟物、miR-495抑制剂及相应的随机对照序列,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495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情况,并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下游靶基因
RNF113A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495模拟物组Eca109细胞中miR-495 mRNA水平显著升高(
P
<0.05),转染miR-495抑制剂组Eca109细胞中miR-495 mRNA水平显著降低(
P
<0.05);各组间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变化(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495模拟物组细胞凋亡增多(
P
<0.01),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
P
<0.01),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
P
<0.01);转染miR-495抑制剂组细胞凋亡减少(
P
<0.01),迁移和侵袭能力升高(
P
<0.01),进入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显著增多(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495模拟物组Eca109细胞中RNF113A蛋白水平表达下调(
P
<0.05),转染miR-495抑制剂组RNF113A蛋白水平表达上调(
P
<0.05),而RNF113A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
P
>0.05)。
结论:
miR-495可促进Eca109细胞凋亡,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调控细胞周期分布,miR-495可能通过调控RNF113A蛋白表达介导食管鳞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变化。
剪接因子SF2/AS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孟琳, 杨华宇, 马秀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09-21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09
摘要
(
233
)
PDF
(2034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剪接因子2/选择性剪接因子(SF2/ASF)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53(突变型)、增殖标志物Ki67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350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
SRSF1
基因(SF2/ASF的编码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
SRSF1
与
TP53
和
MKi67
(Ki67的编码基因)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F2/ASF、突变型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SF2/ASF与突变型P53和Ki67的相关性,以及SF2/AFS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
SRSF1
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
<0.01),
SRSF1
与
TP53
和
MKi67
的表达水平均相关(
r
分别为0.28和0.32,均为
P
<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SF2/ASF蛋白、突变型P53和Ki67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胰腺癌组织中,SF2/ASF蛋白表达水平与突变型P53蛋白及Ki67增殖指数有关(
r
分别为-0.386和0.275,均为
P
<0.0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SF2/AS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远端脏器转移有关(均为
P
<0.01),与胰腺癌发生部位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
P
>0.05)。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F2/ASF高表达和患者年龄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
P
<0.01)。
结论:
SF2/ASF、突变型P53和Ki67蛋白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且SF2/ASF的表达与突变型P53和Ki67具有相关性,提示SF2/ASF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治的新靶点。
检测研究
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差异分析
张忠新, 张睿凤, 刘晓明, 孟倩倩, 党旭红, 张景云, 翟红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15-21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10
摘要
(
261
)
PDF
(896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解工种、性别、在岗时间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影响,及染色体畸变分析法与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评判尺度的一致性。
方法:
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某医疗机构128名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按照工种、性别、在岗时间3个变量进行分析,并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与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相比,核医学工作者的染色体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性别与在岗时间对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异常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染色体畸变分析的异常率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率(以超过1 mSv为异常)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明显大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及介入工作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两种手段(个人剂量监测与染色体畸变分析)的评判标准不一致。
真菌纤溶化合物1的遗传毒性评价
侍雯婧, 田逸君, 董雅春, 吴文惠, 张添, 张惠姝, 朱玉平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19-22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11
摘要
(
258
)
PDF
(937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已建立的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平台,对真菌纤溶化合物1(FGFC1)进行系统的遗传毒性评估。
方法:
采用经典遗传毒性检测组合(Ames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检测FGFC1的遗传毒性。
结果:
Ames试验结果提示,FGFC1在每皿0.5、5、50、500、1 000 mg 5个剂量下,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无致突变性。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提示,在终浓度62.5、125.0和250.0 mg/mL 3个剂量组,在加和不加S9时,于作用24 h和48 h的条件下培养的CHO细胞,均未诱发染色体畸变。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在62.5、125.0和250.0 mg/kg 3个剂量下对骨髓细胞的微核诱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FGFC1的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综述
动物源医疗器械可沥滤物的研究进展
刘璟, 刘子琪, 丁黎, 付步芳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24-22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12
摘要
(
159
)
PDF
(831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源医疗器械作为应用广泛的医疗器械产品,应不断完善其评价技术和方法,提升质量评价标准,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临床使用过程中,动物源医疗器械产品产生的可沥滤物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总结概括动物源医疗器械可沥滤物的研究进展,对于动物源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动物源医疗器械可沥滤物的监管现状,对不同来源的可沥滤物进行了分类分析,并总结概括了相关浸提液的制备方法、可沥滤物的检测方法、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确定方法。最后,对动物源医疗器械领域的研究和质量评价现状进行了概括和展望。
食管癌干细胞特性及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闫俊涛, 李洪霖, 朱亚辉, 常思思, 高付彦, 马纯政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28-23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13
摘要
(
191
)
PDF
(821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干细胞学说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新学说,该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有极少量的肿瘤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及无限增殖的能力,在促进肿瘤发生和维持肿瘤发展及治疗抵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管癌的复发、转移与耐药被认为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特定位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因此全面了解影响食管癌干细胞的相关机制,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能会杀灭食管癌干细胞,提高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食管癌干细胞特性及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谷氨酰胺代谢在机体免疫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彭洁, 曹猛, 孙慕涵, 李宏伟, 张渤旭, 王钰越, 马加骏, 孔德钦, 刘江正, 于卫华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31-235,23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14
摘要
(
434
)
PDF
(1327KB) (
7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谷氨酰胺(Gln)是机体内含量最丰富和用途最广泛的氨基酸,对于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Gln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特性的非必须氨基酸,可作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重要燃料”,参与调控此类细胞的增殖、吞噬与炎症过程。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饮食对Gln进行补充,而严重疾病和过度运动时体内Gln过度分解,因含量无法满足需求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本文主要综述了Gln的生物学功能、代谢与机体免疫调控,以及在感染、脓毒症、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BANCR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和作用的研究进展
任红臻, 张洁, 郭艳英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36-23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15
摘要
(
172
)
PDF
(862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分子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甲状腺癌的关系逐渐被人们发现和重视。近年来lncRNA成为癌症发展机制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由
BRAF
基因激活的lncRNA BANCR被认为是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lncRNA BANCR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机制,指出lncRNA BANCR对于甲状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影响,也可能是治疗甲状腺癌一个新的潜在靶点,其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害结局路径在毒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苑晓燕, 殷健, 范瑞祺, 张婉君, 彭双清, 赵君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3): 240-24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3.03.016
摘要
(
257
)
PDF
(849KB)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害结局路径(AOP)作为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工作框架,可从生物不同结构水平分析分子起始事件或关键事件与有害结局的关系,并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将AOP用于毒性测试和风险评估,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整理、汇总了近几年AOP在毒性评价与风险评估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广大学者提供解决毒理学问题的新思路。
编辑部公告
关于不法分子冒充《癌变·畸变·突变》工作人员添加作者微信的声明
(2018-11-22)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
(2024-07-26)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
(2023-04-11)
《癌变·畸变·突变》第七届编委会第3次会议纪要
(2022-04-16)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11-23)
更多...
下载中心
《癌变·畸变·突变》投稿介绍信模板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格式模板
Adobe Reader XI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EndNote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癌变·畸变·突变》校稿说明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NoteExpress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订阅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