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5-30
论著
结晶型硫化镍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16HBE细胞hMSH2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刘莉莉, 陈家堃, 安社娟, 吴中亮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29-13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1
摘要 ( 2735 )   PDF (647KB) ( 2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对结晶型硫化镍(Nickel sulfide,NiS)及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anti-7,8,-dihydrodiol-9,10-epoxide benzo[a] pyrene,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16HBE)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其mRNA表达进行研究,探讨镍及反式-BPDE的表遗传致癌机制。材料与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和RT-PCR法检测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其mRNA表达,与非转化的16HBE细胞进行比较;并用去甲基化因子5-Azac(5-Aza-2′-deoxycytidine)处理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 结果: 发现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CpG岛的高甲基化;与非转化16HBE细胞比较,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mRNA表达下降;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经去甲基化处理后甲基化消失。结论: 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使其mRNA表达下降,并可能导致hMSH2基因表达抑制,这可能是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诱导16HBE细胞转化和成瘤的一种表遗传致癌机制。甲基化的可逆性对今后研究其表型逆转以及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碳酸锂对抗AFB1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MDA、4-HNE的表达及意义
黄晓欣/张爱华, */洪 峰/陆 爽/岑笃才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33-13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2
摘要 ( 2829 )   PDF (609KB) ( 2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碳酸锂(Li2CO3)对抗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4-羟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的表达情况,探讨Li2CO3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 材料与方法: 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为阴性、阳性对照及Li2CO3同时给药和Li2CO3先期给药组。于实验第6、9、10周分批断头处死动物,取动物的肝脏进行肝组织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C、D两组动物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肝癌前病变程度明显减轻; MDA、4-HNE在诱癌早期(实验第6周)即有表达,第10周显著增高,并呈B组>C组>D组>A组的趋势。 结论: Li2CO3具有明显地对抗和抑制化学诱导肝癌过程中的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DA、4-HNE可敏感而特异的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程度,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及病变进展的动态观察。
甲基汞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大脑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转录活性的影响
张红宇 /孟祥玉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36-13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3
摘要 ( 2400 )   PDF (661KB) ( 2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氯化甲基汞(Methy1 mercury chloride,MMC)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鼠大脑部位神经细胞染色质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甲基汞对胎、幼脑发育损伤的分子机制。 材料与方法: 体内实验中,Wistar系妊娠大鼠于妊娠7~9 d连续灌胃,每日给予MMC 4 mg/kg。取生后3、7、14、21和30 d仔鼠大脑制备脑神经元细胞核。体外试验中,采用经DNase I、EcoR I两种核酸内切酶消解后的核缺口翻译,液闪计数3H-dAMP的掺入量以观察MMC对大鼠大脑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转录活性的影响;液闪计数3H-UMP的掺入量,观察MMC对神经元细胞核内三类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的影响。 结果: 生后3 d和7 d的实验组大鼠大脑神经元细胞核3H-dAMP的掺入量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神经元细胞核内三类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结论: MMC对大鼠大脑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转录活性及三类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从分子水平阐述了MMC对神经系统的蛋白质抑制学说。
IP-10基因过量表达对MA-10小鼠Leydig肿瘤细胞类固醇合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陈 粤, 苏文金, LIN T, NAGPAL ML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40-14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4
摘要 ( 3164 )   PDF (650KB) ( 2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在体外培养的MA-10小鼠Leydig肿瘤细胞中,IP-10基因的过表达对细胞类固醇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 材料与方法:采用细胞转染实验,将含有IP-10基因cDNA的重组质粒转入MA-10小鼠Leydig肿瘤细胞中,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IP-10基因的过表达,用放免分析(Radioimmuno assay,RIA)方法检测IP-10基因过表达对MA-10细胞孕酮合成的影响,用3H-Thymidine掺入DNA合成实验研究IP-10基因过表达对MA-10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成功地在MA-10细胞中过量表达了IP-10蛋白; MA-10细胞内转染的IP-10基因的过量表达可显著抑制8-bromo-cAMP(0.2 mmol/L) 诱导的孕酮生成,加入1.0 μg IP-10重组质粒转染细胞时,可以使8-bromo-cAMP诱导的孕酮的合成水平由对照组的(38.5±1.7) ng/mL显著降低到(23.2±1.5) ng/ml (1.5 ×105cells/ml) ,且抑制作用随所用IP-10重组质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它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了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的表达而达到的。3H-Thymidine掺入实验结果还显示, IP-10基因在转染的MA-10细胞中过量表达能够显著抑制MA-10细胞的增殖。 结论: 过量表达的IP-10基因对MA-10小鼠Leydig肿瘤细胞的类固醇合成及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结果提示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转入IP-10基因的基因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 而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氟哌啶醇对小鼠卵母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黄继华, 杨芳炬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44-14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5
摘要 ( 2929 )   PDF (684KB) ( 2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Haloperidol,Hal)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对卵母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将40个12周龄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按0、 0.05、 0.50、 5.00 mg/(kg•d)腹腔注射Hal,连续注射8 d,通过超排收集卵母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 对照组、0.05、0.50、5.00 mg/(kg•d)组的实验参数分别为,①超单倍体率:3.8 %、 4.4 %、 7.3 %、18 %;②非整倍体率:7.5 %、8.8 %、14.5 %、36.0 %;③退化卵母细胞率:1.3 %、1.4 %、1.8 %、10.0 %;④染色体分离均数:0.013、0.014、0.018、0.100。0.05、0.50 mg/(kg•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参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5.00 mg/(kg•d)组各实验参数值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剂量Hal有可能诱发卵母细胞非整性增加并引起卵母细胞退化。
云南肺癌人群NAT1基因多态性研究
王晓燕,   颖, 梁子卿, 曹 能, 黄云超, 夏晓玲, 汪 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48-1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6
摘要 ( 3203 )   PDF (703KB) ( 3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为探索与外源化学物质代谢有关的N-乙酰转移酶基因(N-acetyltransferase gene,NAT1)的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等位基因-PCR(Allele specific-PCR,AS-PCR)技术,在云南籍肺癌和对照人群中研究NAT1的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NAT14/4和NAT110分布频率在肺癌患者群与正常人群比较,H-W吻合度测验,χ2=1.601,P>0.10,认为肺癌患者群与正常人群基因型分布相似。结论: NAT110与云南籍人群的肺癌易感性没有明显相关性。
CYP2D家族基因在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突变研究
宁 宗, 赵晓琴, 王乃平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52-15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7
摘要 ( 2767 )   PDF (661KB) ( 2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二甲氨基偶氮苯(Dimethylaminoazobenzene,DAB)诱导大鼠形成肝癌后细胞色素CYP2D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突变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与方法: 用DAB诱导大鼠形成肝癌,RT-PCR定量分析CYP2D1、CYP2D2和CYP2D4 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各PCR产物测序分析,观察是否有点突变。 结果: CYP2D2和CYP2D4 的mRNA表达水平在肝脏癌组织中及癌旁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在癌旁组织;CYP2D1在肝脏癌组织中及癌旁组织中的的表达水平虽低于正常组织,但之间无明显的差异性。CYP2D2在肝脏癌组织的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存在碱基插入突变。 结论: DAB可以不同程度降低CYP2D家族基因在肝脏的表达,并可以诱发CYP2D2基因点突变,CYP2D家族基因差异性与肝癌形成有密切关系。
α-生育酚琥珀酸酯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红卫, 苏  怡, 王玉燕, 吴 坤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56-15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8
摘要 ( 2194 )   PDF (651KB) ( 25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α-生育酚琥珀酸酯(α-Tocopheryl succinate, α-TOS)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建立小鼠克洛氏(S180)肉瘤动物模型,以α-TOS 40 mg/kg和80 mg/kg剂量肌肉注射连续5 d,同时设肿瘤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肿瘤抑制率和各组实验动物血像变化;以乳酸脱氢酶法检测α-TOS对实验动物NK(Nature killer,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动物T淋巴细胞亚群,计算CD4+/CD8+比值。 结果: α-TOS 40 mg/kg和80 mg/kg剂量组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2.38 %和38.92 %;血液白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NK细胞杀伤活性高于肿瘤模型对照组;与肿瘤模型对照组相比较,α-TOS 处理组CD3+百分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接近于阴性对照组。 结论: α-TOS能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无降低白细胞的副作用,并能缓解和改善S180荷瘤小鼠免疫力低下和免疫紊乱状态,提示α-TOS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化学治疗药物。
三氧化二砷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夏 俊, 陈俊霞, 于丽华, 崔秀云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60-16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09
摘要 ( 2409 )   PDF (626KB) ( 27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人膀胱癌EJ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材料与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MTT)法检测EJ细胞增殖活力;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结果: As2O3与EJ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有显著的浓度依赖关系,IC50为22.51 μmol/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As2O3作用后, EJ细胞出现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20 μmol/L的As2O3处理EJ细胞48 h后, 细胞周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3.37 %上升到19.07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20 μmol/L的As2O3处理EJ细胞48 h后,能够诱导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结论: As2O3能显著抑制EJ细胞增殖,诱导caspase-3 蛋白表达,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内皮素-1含量和微血管密度与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李剑敏, 陈国荣, 吴秀玲, 王群姬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63-16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0
摘要 ( 2346 )   PDF (606KB) ( 26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含量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其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近8年有随访资料的星形细胞瘤74例。应用细胞图像光度术(Image cytometry,ICM)测定74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的ET-1表达的阳性率和ET-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应用S-P 法(Immunohistochemistry Streptavidin-Peroxidase method)检测MVD、并将ET-1含量、MVD与肿瘤分级和生存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正常星形细胞ET-1阳性率和ET-1含量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Ⅳ级)与低级别(Ⅰ级、Ⅱ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级与Ⅱ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Ⅳ级)MVD与低级别(Ⅰ级、Ⅱ级)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级别间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相关分析:ET-1含量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MVD均呈正相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结论: ①ET-1参与并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②ET-1含量和MVD可为肿瘤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有用的参数。
散发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突变及甲基化研究
范 凯, 马坚妹, 王 彦, 吕 申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67-17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1
摘要 ( 2037 )   PDF (705KB) ( 27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散发性大肠癌hMLH1(human mutl homolog l gene,hMLH1)基因突变和启动子甲基化的状况。 材料与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CE-SSCP)结合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50例散发性大肠癌标本hMLH1基因第3、8、12、13、15和16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利用HapⅡ和MspⅠ酶切结合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hMLH1基因启动子区进行甲基化检测。 结果: ①50例标本有3例hMLH1基因第12号外显子检出突变,突变率为6 %。突变位点均是12号外显子的第1 151位碱基发生杂合型突变T→A,使该碱基所处的第384位密码子发生错义突变(GTT→GAT,Val384Asp),其他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②9例标本出现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占18 %。 结论: 散发性大肠癌hMLH1基因突变可能是偶发事件;hMLH1基因第12号外显子第384位密码子的错义突变可能增加罹患大肠癌的危险性;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体外遗传毒性
詹 立, 张立实, 王 莉, 张 浩, 朱 玲, 铃木孝昌, 本间正充, 吴德生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71-17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2
摘要 ( 1992 )   PDF (719KB) ( 2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应用人类淋巴母细胞TK6研究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LR,MCLR)的体外遗传毒性。 材料与方法: MCLR体外染毒TK6细胞4 h或24 h后检测细胞毒性、微核及tk位点突变频率。 结果: 4 h染毒未引发明显细胞毒性,24 h MCLR染毒导致TK6细胞相对存活率下降,细胞微核率及TK基因突变频率明显上升,并有剂量-反应关系。最高浓度组(80 μg/ml)的细胞微核率及TK基因突变频率分别是对照组的4.8及5.1倍。MCLR诱发tk位点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细胞集落,即正常生长集落及缓慢生长集落,并以后者为主。 结论: 24 h染毒MCLR可以诱发TK6细胞微核及基因突变,揭示MCLR可能是一种断裂剂。
专题研究
精子携带的HBV DNA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复制与表达
熊小芳, 黄天华, 谢庆东, 王晓梅, 陈桂兰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75-17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3
摘要 ( 2453 )   PDF (702KB) ( 2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DNA在早期胚胎中能否复制与表达,探讨HBV经雄性生殖细胞垂直传递的可能性。 材料与方法: 成熟雄鼠麻醉后双侧睾丸注射经脂质体DOSPER包裹的HBV质粒,手术后雄鼠与超排雌鼠合笼交配,用荧光原位杂变(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别检测单细胞胚和二细胞胚间期核中HBV DNA的存在与复制,用逆转录聚含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BV基因在二细胞胚胎中的表达。 结果: 在单细胞胚和二细胞胚间期核内发现HBV DNA阳性杂交信号,RT-PCR可以扩增出HBx基因的特异条带,免疫荧光也可见到HBsAg阳性信号。 结论: HBV DNA进入雄性生殖细胞后,可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通过自然受精随精子进入卵母细胞,并在早期胚胎中复制与表达。提示HBV有可能通过雄性生殖细胞进行垂直传递。
卵母细胞带的HBV NA在小鼠期胚胎中的制与表达
陈桂兰, 黄天华, 谢庆东, 王晓梅, 熊小芳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79-18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4
摘要 ( 2973 )   PDF (731KB) ( 27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卵母细胞携带的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DNA能否在小鼠早期胚胎中复制与表达,为HBV经卵垂直传播提供科学证据。 材料与方法: 手术暴露昆明小鼠卵巢,将pBR322-HBV重组质粒 DNA注射到昆明小鼠卵巢内,1个动情周期(4 d)后进行超排卵并与正常雄性小鼠合笼,收集二细胞胚,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HBV在早期胚胎内的整合和复制;用逆转录聚含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HBV 基因在早期胚胎的表达。 结果: FISH在小鼠二细胞胚细胞核上检测到HBV DNA阳性杂交信号,RT-PCR和免疫荧光试验在二细胞胚内检测到HBx mRNA和HBsAg。 结论: HBV DNA进入雌性生殖细胞后,可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通过自然受精随卵母细胞进入胚胎,并能在胚胎中复制与表达。提示HBV有可能通过雌性生殖细胞进行垂直传递。
检测研究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的致畸毒性
于 燕, 林 飞, 张瑞娟, 张振军, 李安静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83-18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5
摘要 ( 2748 )   PDF (568KB) ( 3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通过在胚胎器官形成期连续给药,观察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recombinant human Glucagon_Like Peptide,rhGLP)对大鼠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材料与方法: 试验采用SD种大鼠,每组妊娠鼠>16只。试验共分3个剂量组(260、130和65 μg/kg),1个阳性对照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在大鼠胚胎器官形成期连续给药10 d(受孕的第6~15 d),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给予受试药物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1.0 ml/kg,阳性对照乙酰水杨酸(Aspirin,ASP)每天以10.0 ml/kg灌胃给予。在妊娠的第20 d,颈椎脱臼处死妊娠鼠。计数黄体数、胚胎的着床数、活胎数、早期死胎数(包括吸收胎)和晚期死胎数。观察胎仔性别、外观并称取体重后,将每窝1/2的活胎仔乙醇固定,2 %氢氧化钾软化,茜素红染色,甘油透明后在大视场工作仪上检查骨骼发育情况。另1/2活胎仔经Bouins液固定后,在大视场工作仪上检查内脏发育情况。 结果: 受试药物各剂量组均未显示出明显的胎仔生长发育障碍及骨骼和内脏畸形。结论: 在<260 μg/kg剂量下,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对大鼠无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
山萸肉醇提液的致突变性
张慧珍, 宋春花, 杨继要, 呼世斌, 吴逸明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87-18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6
摘要 ( 1787 )   PDF (518KB) ( 2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从遗传学角度评价山茱萸果肉醇提物的潜在危害性,为山茱萸开发为保健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采用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实验方法。 结果: 山萸肉醇提物诱发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诱发小鼠精子畸形实验以及微核实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山萸肉醇提液对实验动物均没有染色体与细胞水平上的损伤作用,结合其它毒理学资料可以考虑作为新食品资源利用。
综述
tk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刘 波/综述, 邓中平/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3):  190-1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3.017
摘要 ( 1890 )   PDF (500KB) ( 2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 tk)基因突变试验是对外源性化学物质进行遗传毒性检测的短期试验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出染色体tk位点的点突变、基因缺失以及染色体畸变等多种类型的遗传损伤。遗传毒性物质作用于tk位点产生大、小两种突变体,对应着不同的突变机制。杂合子丢失的产生机制和P53基因的作用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