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收录证书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科普园地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9-03-30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基因诱导表达系统
姚玉成 胡以平综述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0-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1
摘要
(
2241
)
PDF
(61KB) (
40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诱导的基因表达系统对于研究基因的功能活动及其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很有意义。它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功。本文介绍了最近出现的INF - Mx1 诱导表达系统、Teto 诱导表达系统、E - ECR 诱导表达系统和RU486 诱导表达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情况,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论著
中药蛇床子水溶性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抗诱变性研究
殷学军 向仁德 刘德祥 张新勇 许永华 韩 英 王 瑞 王河川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65-07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2
摘要
(
2254
)
PDF
(86KB) (
2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Ames、体内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蛇床子水溶性提取物中9 种化学成分(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欧芹属素乙、花椒毒酚、花椒毒素、甲基嘧啶、尿嘧啶和1 种待定化合物) 进行了抗诱变性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欧芹属素乙、花椒毒酚和花椒毒素在黄曲霉菌素B1 诱变性的抑制作用中具有较高活性。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和欧芹属素乙在环磷酰胺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抑制作用中也显示出较高活性。另外的3 种成分(甲基嘧啶、尿嘧啶和1 种待定化合物) 则无抗诱变性效应。
乙型肝炎病毒对精子染色体的影响
黄建民 黄天华 邱焕英 邱杰文 方小武 陈晓红 庄天罡 蔡树深 王永华 刘鸿禧 杨风霞 刘卫东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72-07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3
摘要
(
3223
)
PDF
(95KB) (
3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精子与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受精制备染色体,并以HBV 全长DNA 作探针对精子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和HBV 携带者的精子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2133 %(9/73) 、16118 %(11/ 68) 和15148 %(13/ 48) ,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精子畸变率(4. 35 % ,5/ 115) 。进一步FISH 显示,在1 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的精子染色体上有特异荧光信号。研究结果表明,HBV 能导致精子染色体不稳定性,并在患者精子染色体上整合,其整合特点是:整合位点是随机的,且大多为多位点整合。
姜黄油抗突变作用机理进一步试验研究
赵泽贞 温登瑰 魏丽珍 支惠英 邸海灵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75-07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4
摘要
(
2196
)
PDF
(117KB) (
30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讨姜黄油的抗突变作用机理,采用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法对其做了四种处理方式的试验:A1 姜黄油先与已知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MMC) 接触,再加入遇到致突变剂即发生突变的指示菌;B1 姜黄油先与上述指示菌接触,用生理盐水(NS) 洗菌,最后加MMC;C1MMC 先与指示菌接触,用NS 洗菌,最后加姜黄油;D1 姜黄油、MMC 和指示菌同时混合接触。以上四种方式在37 ℃下接触20min 后分别做试验。结果A1B1C1D 四种方式的试验结果均显示姜黄油有抗突变效应,提示其既能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又能促使已突变细胞的DNA 修复;既有细胞外直接灭活致突变剂的抗突变作用,又有细胞内的抗突变效应。
浙南地区人群ApoB、ApoE 等位基因频率的初步研究
谭应霞 俞 康 沈志坚 胡晓霞 王小同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78-08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5
摘要
(
2434
)
PDF
(75KB) (
26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ApoB、ApoE 等位基因在浙南地区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我们应用PCR2RFL Ps 检测了浙南地区60 例无脂代谢紊乱的健康人ApoB 的多态性位点Xba Ⅰ、EcoR Ⅰ, ApoE 的Hha Ⅰ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发现ApoB 的Xba Ⅰ、EcoR Ⅰ酶切位点以X- 和E+ 等位基因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 983 和0. 967 ,X+ 和E- 等位基因很少见。ApoE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 E2 =0. 02 ,E3 = 0. 86 ,E4 = 0. 12。
重氮乙酰丝氨酸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癌癌前病变及其K-ras 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
徐 峰 曹 伟 寿楠海 姜希宏 徐克森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80-08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6
摘要
(
2658
)
PDF
(230KB) (
2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了解该癌前病变及K2ras 基因突变的情况 雄性Wistar 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重氮乙酰丝氨酸30mg/ Kg 体重,4 个月后常规取胰腺组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并应用PCR2SSCP 法检测K2ras 基因突变情况 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癌癌前病变发生率100 % ,K2ras 基因突变率4211 %。重氮乙酰丝氨酸可成功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癌癌前病变,K2ras 基因突变在此过程中属早期事件。
高剂量硒诱发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及染色体畸变
陈贤均 赵红刚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85-08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7
摘要
(
2362
)
PDF
(118KB) (
3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阐明正常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物中加硒的遗传毒性剂量及其毒性特征,用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处理培养中的淋巴细胞72h ,观察其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 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培养体系中添加0. 05 - 0. 25mg/ L 剂量的亚硒酸钠不增加SCE 频率( P > 0. 5 - 0. 2) 和染色体畸变率( P > 15) , 添加0. 75 - 1. 50 mg/ L 剂量的亚硒酸钠显著增加SCE 频率( P < 0. 01) 及染色体畸变率( P < 0. 01 - 0. 001) ,表现出遗传毒性。较高剂量的亚硒酸钠(0. 75 - 1. 50 mg/ L ) 还可导致染色体形态不良和着丝粒早裂。
维生素E 对色拉油烟冷凝物致小鼠毒性作用的影响
周纯先 王帮霞 肖 棣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89-09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8
摘要
(
2398
)
PDF
(72KB) (
2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分析方法,观察维生素E 对色拉油烟冷凝物致小鼠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作用的影响,并作Poisson 分布资料的U 检验。结果显示色拉油烟冷凝物5ml/ kg 和10ml/ kg 体重给小鼠灌胃染毒后,其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明显地高于215ml/ kg 组和单纯色拉油对照组( P < 0. 01) ,而2. 5ml/ kg 组未显示致小鼠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升高作用( P > 0. 05) ;给小鼠补充维生素E 20mg/ kg 体重后,可显著地降低色拉油烟冷凝物致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升高的作用( P < 0.01) 。故认为色拉油烟冷凝物对小鼠具有明显地毒性作用,而补充维生素E 则可降低其作用。
乙烯利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赵 肃 段志文 金焕荣 张 越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91-09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09
摘要
(
2236
)
PDF
(73KB) (
29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mes 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乙烯利进行了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mes 试验各剂量组,加及不加S9 ,四个菌株均呈阴性;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高剂量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提示乙烯利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具有潜在诱变作用。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遗传毒性的研究
金焕荣 段志文 赵 肃 张 越 王任群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94-09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0
摘要
(
2550
)
PDF
(67KB) (
30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精子畸形试验、微核试验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进行了汉防己甲素对小鼠遗传毒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组的小鼠精子畸形率及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且与微核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小鼠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的改变不显著,表明该药对实验动物具有遗传毒性。
五种食用合成色素的遗传毒理学效应研究
林建城 林素霞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96-09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1
摘要
(
2759
)
PDF
(72KB) (
2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生物学检测技术,对五种国产食用合成色素的遗传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合成色素能明显诱发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 P < 0. 05 或P < 0. 1) ,并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F 检验还显示这五种不同色素的四分体微核率间差异极显著。同时,五种色素同样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提高,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比效,均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1) 。提示食用合成色素对植物性细胞和体细胞内的染色体都具有诱变效应,一定剂量下呈较强烈的遗传毒理学效应。
高放射性矿泉水对小鼠微核和精子的影响
吕文戈 巴 月 程学敏 扬建勋 付润芳 冯国清 王希林 郜金社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99-10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2
摘要
(
2163
)
PDF
(72KB) (
2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放射性水平不同的矿泉水喂养实验动物,分别在第50d、100d、150d 时采集相应标本进行微核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显示:饮用高放射性矿泉水组动物的微核率、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动率在有些时期同对照组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 P < 0. 05) ,提示当矿泉水中的放射性比活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可能会对小鼠产生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
短篇报道
印刷作业女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观察
吕玉民 韩 林 赵 燕 马良庆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101-10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3
摘要
(
2189
)
PDF
(72KB) (
2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某印刷厂装订车间40 名女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印刷作业女工的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 0. 01) ,而且随着作业工龄的延长,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有极显著意义的增高趋势( P < 0. 01) 。对印刷作业女工微核增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康宝褪黑素片致突变性和致畸性测试
贾继峰 陈俊文 郭 琳 席小平 常 洁 边林秀 李学敏 武 镪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103-10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4
摘要
(
2434
)
PDF
(67KB) (
3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康宝褪黑素片进行了致突变性及致畸性测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Ames 试验,30d 喂养和致畸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经口一次给予10g/ kg. bw 受试物,相当于人体实际摄入量的600 倍。最大无作用剂量达3g/ kg. bw(相当于实际摄入量的180 倍以上) ,无诱变和致畸作用,说明康宝褪黑素片食用安全。
香烟烟雾凝集物的紫露草微核检测
徐鑫成 江丕文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104-10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5
摘要
(
1451
)
PDF
(68KB) (
30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略)
海带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
王庭欣 秦淑贞 赵 文 蒋东升 马晓彤 边庆荣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106-10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6
摘要
(
2741
)
PDF
(67KB) (
29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MN F) 为指标初步探讨了海带多糖( L PS) 对环磷酰胺( CP) 诱发的小鼠染色体突变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阳性组环磷酰胺( CP 40 mg/ kg. bw ) 与海带多糖组( L PS500 mg/ kg. bw 、1000 mg/ kg. bw 、2000 mg/ kg. bw) 微核率分别为28 ‰、22 ‰、12 ‰、11 ‰,海带多糖组与阳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 < 0. 01) ,由此可见,海带多糖能明显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体细胞的遗传损伤。
综述
关于人胚胎干细胞的几个问题
王忠华 姚玉成综述 胡以平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107-10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7
摘要
(
1599
)
PDF
(73KB) (
3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0 年代初分离培养成功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基因功能的鉴定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等许多领域。最近又成功地分离培养了人胚胎干细胞,这种细胞同样具有高表达的端粒酶活性、正常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它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等全能细胞的基本特征。经过四至五个月的体外连续培养仍能保持其全能性,并能发育成滋养层和内中外三个胚层。人胚胎干细胞对于人类本身的生长发育、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和药物评价等方面可能有重要意义。
体外微核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吕晓华 综述 张立实 王瑞淑 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2): 109-11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9.02.018
摘要
(
2151
)
PDF
(80KB) (
3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略)
编辑部公告
关于不法分子冒充《癌变·畸变·突变》工作人员添加作者微信的声明
(2018-11-22)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
(2024-07-26)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
(2023-04-11)
《癌变·畸变·突变》第七届编委会第3次会议纪要
(2022-04-16)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11-23)
更多...
下载中心
《癌变·畸变·突变》投稿介绍信模板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格式模板
Adobe Reader XI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EndNote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癌变·畸变·突变》校稿说明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NoteExpress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订阅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