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31
论著
差异表达miRNA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高杰, 张晓, 魏超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173-17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1
摘要 ( 700 )   PDF (15025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筛选与胰腺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方法:下载并整理基因芯片表达汇编数据库(GEO)中GSE32678和GSE71533芯片数据集原始数据,应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miRNA,结合GSE24279数据集,获得差异表达的miRNA并取交集。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交集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进而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miRNA-mRNA调控网络、miRNA-mRNA-pathway调控网络,结合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胰腺癌样本的miRNA表达及预后数据,筛选出胰腺癌预后相关标志物。结果:共筛选出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22个交集miRNA,其中hsa-miR-30a-5p、hsa-miR-551a、hsa-miR-375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hsa-miR-125b-5p、hsa-miR-221-3p、hsamiR-31-5p、hsa-miR-222-3p、hsa-miR-10a-5p是miRNA-mRNA调控网络中的核心miRNA。结论:通过对GEO和TCGA数据库胰腺癌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hsa-miR-30a-5p、hsa-miR-551a、hsa-miR-375显著影响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过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孙晓男, 苑青, 杨荔艳, 张钰, 蔡岩, 徐昕, 王明荣, 郝佳洁, 贾雪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180-185,1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2
摘要 ( 472 )   PDF (3459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FGFBP2)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判断价值,探讨其在食管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联合RNA原位杂交技术在190例食管癌组织和42例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检测FGFBP2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表达率,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利用CCK-8体外增殖实验和Westernblot法检测FGFBP2敲降(转染siRNA)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作用。结果:RNA原位杂交结果显示,FGFBP2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5.8%(49/19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GFBP2mRNA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2),FGFBP2 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GFBP2 mRNA阳性表达是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危险度为2.291,95%置信区间为1.271~4.129,P=0.006)。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敲降FGFBP2基因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和KYSE510的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降FGFBP2基因后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FGFBP2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FGFBP2高表达可能通过激活AKT通路而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
G6PD缺陷对1,4-苯醌致K562细胞DNA甲基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章梦莹, 王博深, 张虹, 浦跃朴, 尹立红, 张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186-1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3
摘要 ( 516 )   PDF (3076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G6PD缺陷对1,4-苯醌(1,4-BQ)致K562细胞DNA甲基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10和20 μmol/L的1,4-BQ溶液对G6PD缺陷K562细胞和正常表达细胞进行染毒,以未染毒组为对照,各组均设置12、24、48 h共3个染毒时间,另在20 μmol/L 1,4-BQ染毒组细胞中加入1.5 mmol/L谷胱甘肽(GSH)进行干预。采用比色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相对水平,qPCR法检测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DNMT3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和20 μmol/L 1,4-BQ染毒后的K562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除20 μmol/L 1,4-BQ染毒48 h组外,其他各染毒组的G6PD缺陷K562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高于正常细胞(P<0.05)。在1,4-BQ染毒后,G6PD缺陷细胞的DNMT1、DNMT3a、DNMT3b mRNA水平以及DNMT1、DNMT3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细胞(P<0.05)。加入GSH后,G6PD缺陷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相对水平、DNMT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的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6PD缺陷可能以抑制K562细胞GSH合成的方式增加氧化应激水平,最终导致细胞DNMTs生成的增多以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升高。
ROCK1基因敲除对乳腺癌细胞系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王晓杰, 滕宇, 顾勐, 王子宇, 赵晓婷, 岳文涛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193-197,20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4
摘要 ( 463 )   PDF (2785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在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构建Rho相关蛋白激酶1(ROCK1)基因敲除模型,研究ROCK1敲除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ROCK1的向导RNA (sgRNA)寡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0 bp,构建到CRISPR单载体慢病毒上,感染并筛选稳定细胞株,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目的sgRNA寡核苷酸双链成功插入酶切后的GV392质粒载体中且测序正确;经Western blot鉴定ROCK1敲除的细胞株构建成功;ROCK1基因敲除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其蛋白表达缺失。划痕实验结果显示ROCK1敲除细胞株24 h划痕愈合度为(60.600±0.047)%,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度为(80.404±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ROCK1敲除细胞株在24 h的迁移细胞数为(271.3±5.0)个,对照组的迁移细胞数为(448.3±5.5)个;48 h的迁移细胞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2.9)个和(298.3±5.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ROCK1基因敲除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ROCK1基因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叉头盒蛋白FoxO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胡婕, 巢健茜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198-20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5
摘要 ( 473 )   PDF (10717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叉头盒蛋白FoxO1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PCa早期诊断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正常前列腺组织和PCa组织中FoxO1 mRNA表达谱及临床信息资料,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FoxO1mRNA表达与PCa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P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中的免疫组化结果分析FoxO1蛋白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FoxO1mRNA在PCa中表达降低(P<0.05),并且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P均<0.05)。进一步研究发现FoxO1 mRNA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FoxO1表达水平是P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PCa中FoxO1的蛋白表达量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FoxO1基因在PCa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氟达拉滨与TRAIL联用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王子依, 张露露, 孙震晓, 刘长振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03-20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6
摘要 ( 339 )   PDF (1601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氟达拉滨(Fludarabine)在低浓度下与TRAIL联合处理是否能够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设对照组、Fludarabine组、TRAIL组、Fludarabine和TRAIL联合组,CCK-8法检测Fludarabine与TRAIL联合处理时对A549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正常细胞作为对照)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Bcl-xl、caspase-8、caspase-3、JNK和p38的表达情况。结果:25、50 μmol/LFludarabine或50 ng/mL TRAIL单独处理时对A549及HUVEC细胞增殖活力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两者联合处理后对A549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率分别为30.9%和44.9%。Fludarabine或TRAIL单独使用时对A549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联合处理时可使A549细胞凋亡率达到89.3%。与对照组、Fludarabine组和TRAIL组相比,Fludarabine与TRAIL联合处理可使A549细胞中Survivin、Bcl-2、Bcl-xl表达降低(P均<0.05),促进caspase-8及caspase-3的激活,并能促进JNK和p38的磷酸化(P均>0.05)。结论:Fludarabine与TRAIL联合处理可促进A549细胞凋亡。
载脂蛋白C3转基因小鼠脾脏免疫细胞表型及其活性分析
徐聪, 蔺志杰, 龚卫娟, 贾筱琴, 李国利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08-215,22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7
摘要 ( 562 )   PDF (2108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C3(Apo C3)转基因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表型及活性。方法:以12只ICR背景Apo C3转基因小鼠为研究模型,选取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采集小鼠球后静脉丛血液,以酶反应显色比色法联合酶标仪测定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选取血浆甘油三酯含量≥ 1 000 mg/dL (11.3 mmol/L)的小鼠用于后续实验。取小鼠脾脏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细胞膜表面分子、胞内分子及核内分子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脾脏免疫细胞频率和表型。再将转基因小鼠或野生型小鼠脾脏细胞与结肠癌细胞MC38分别以1:1、1:3、3:1效靶比共培养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CD107a的表达。结果:Apo C3转基因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含量较野生型小鼠显著升高(P<0.01),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o C3转基因小鼠脾脏CD3+CD8+、CD3+CD8+NKG2D+细胞频率明显增多,髓系抑制性Gr-1+CD11B+细胞频率增加,脾脏NK1.1+NK、NK1.1+NKG2D+细胞的频率明显减少(P均>0.05);脾脏CD3+CD4+NKG2D+、CD3+CD4+IL-17+细胞频率以及调节性T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频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Apo C3转基因小鼠CD8+CD62L-CD44+、CD8+CD44+KLGR1+频率升高,以效应性T细胞为主,且CD8+ T细胞分泌IFN-γ活性增强;转基因小鼠中CD8+ T淋巴细胞CD107a的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po C3转基因小鼠呈现高水平血浆甘油三酯,其免疫细胞表型及活性具有显著变化,其中CD8+ T细胞频率及生物活性上调,髓系抑制性细胞频率升高,NK细胞频率降低;并且转基因小鼠中CD8+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增强。
miR-200b-3p和PAK2 mRNA在耐药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万树泉, 魏丽军, 王福花, 曾勇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16-22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8
摘要 ( 382 )   PDF (2265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化疗耐药和化疗敏感患者卵巢癌组织中miR-200b-3p和PAK2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初步预测miR-200b-3p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靶基因为PAK2,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2018年的25例卵巢癌化疗耐药患者组织样本(耐药组)和25例卵巢癌化疗敏感患者组织样本(敏感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miR-200b-3p和PAK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miR-200b-3p和PAK2 mRN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miR-200b-3p、PAK2 mRNA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耐药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miR-200b-3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卵巢癌患者,是敏感组的15.78倍;耐药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PAK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敏感组卵巢癌患者,是敏感组的0.03。miR-200b-3p和PAK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60,P<0.01)。结论:miR-200b-3p在化疗耐药性卵巢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是通过靶向调控PAK2 mRNA参与调节化疗耐药和促进卵巢癌转移。
miR-146a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应伟, 王兴远, 江波, 周伟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22-22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09
摘要 ( 376 )   PDF (2770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miR-146a rs2910164 G/C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技术对1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218例对照组人群进行rs2910164基因型的检测,并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DNA测序,进行遗传平衡检测。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结果:rs2910164被酶切成GG、GC、CC基因型,GG、GC、CC分型在对照组分别为103例(47.25%)、85例(38.99%)、30例(13.76%);在病例组分别为31例(15.66%)、99例(50.00%)、68例(34.34%)。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DNA测序,其结果与PCRRFLP分型结果一致,基因分型频率满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与对照组相比,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C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明显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风险[显性模型OR=5.04,95%CI为(4.72,5.39),P<0.01;隐性模型OR=2.75,95%CI为(2.57,2.94),P<0.01];而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级、分期、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吸烟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携带miR-146a rs2910164 C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IL-24及IL-6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马鸣, 焦文静, 王延海, 颜晰, 张超, 张金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27-23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10
摘要 ( 475 )   PDF (995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清IL-24及IL-6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3例DLBCL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血清,ELISA法检测IL-24及IL-6的浓度,分析血清IL-24及IL-6浓度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计算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IL-24浓度为(58.32±11.81)μg/mL,IL-6为(24.63±7.73)μg/mL]相比,DLBCL患者血清IL-24浓度[(42.18±8.48)μg/mL]明显降低(P<0.01),而IL-6浓度[(45.29±12.71)μg/mL]明显升高(P<0.01),且二者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414,P<0.05);同时血清IL-24及IL-6浓度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细胞侵犯骨髓状态及IPI均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发生骨髓转移组患者血清中IL-24较正常对照组和未转移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IL-6浓度明显升高(P<0.01);同时随着骨髓转移程度的增加,该趋势更为明显。IPI指数>2的患者,外周血IL-24浓度较IPI指数<2的患者明显降低,而IL-6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DLBCL患者血清IL-24浓度较低及IL-6浓度较高可能是患者临床症状较重,预后较差的预测指标。血清IL-24及IL-6浓度测定可作为DLBCL的辅助诊断及监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JAK2基因突变与慢性髓系白血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杨谨如, 秦露露, 朱勇飞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31-23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11
摘要 ( 420 )   PDF (1774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JAK2基因突变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CBM数据库中关于JAK2突变与CML关系的文章。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9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1.0、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章,包含总病例数1 684例,JAK2基因突变104例(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12和第14号外显子编码序列的第1 849位碱基G被T取代)。Meta分析结果显示CML患者的JAK2基因突变率为0.08[95% CI (0.05,0.11)],亚组分析显示费城染色体(Ph)和JAK2是否突变、不同地区的突变分布、外显子的突变位点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JAK2基因外显子12和14突变、突变体JAKV617F的存在可能促使CML的发生。
改进型生物慢滤池对饮用水中氟及相关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徐海明, 金林, 张凡, 史新琛, 邢娜, 汪岭, 张鹏举, 德小明, 张银凤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38-241,24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12
摘要 ( 373 )   PDF (891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用活性氧化铝或活性炭作为除氟剂的改进型生物慢滤池对饮用水中氟及相关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方法:分别用活性氧化铝和活性炭作为除氟剂制备2种慢滤池,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酸性高锰酸钾法、纳氏试剂比色法、铂-钴标准比色法和玻璃电极法分别测定改进型生物慢滤池进水和出水中的氟含量、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色度及pH值,分析评价改进型生物慢滤池对高氟水中氟化物及相关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以活性氧化铝/活性炭为除氟剂的改进型生物慢滤池对水中氟离子的平均瞬时去除率、处理24 h后氟离子去除率、CODMn去除率、NH4+-N去除率、pH值达标率以及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3.17%/6.14%、87.57%/18.33%、41.77%/18.28%、37.66%/21.17%、100%/85.71%和65.71%/22.14%。结论:以活性氧化铝为除氟剂的改进型生物慢滤池对饮用水中氟及相关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与方法
基于TK6细胞的体外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若婉, 周长慧, 黄鹏程, 常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42-24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13
摘要 ( 366 )   PDF (2815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基于人成淋巴TK6细胞的体外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与苯并芘(B[a]P)诱导TK6细胞PIG-A基因突变的能力,并探讨该方法用于药物开发初期遗传毒性筛选和评价的前景。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离清除TK6细胞株中预先存在的GPI (-)细胞(即PIG-A基因突变细胞),然后连续40 d测定正常传代培养TK6细胞PIG-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设不添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长时处理组(24 h-S9)和添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4 h+S9),并分别采用3个不同浓度50、75、100 μmol/L的EMS和4、8、16 μmol/L的B[a]P处理TK6细胞10 d,在第11天收获细胞。使用CD19、CD55、CD59抗体和核酸染料7-AAD对细胞进行标记,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19阳性细胞中,CD55和CD59表达阴性的细胞频率。结果:经过免疫磁珠分离,TK6细胞中预先存在的PIG-A基因突变细胞频率降低至2.5×10-5。连续测定40 d TK6细胞的PIG-A基因自发突变率,计算得到其自发突变率为5.04×10-7个/d。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EMS和B[a]P诱导产生的PIG-A基因突变细胞比例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超过阴性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TK6细胞的体外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该方法成本较低,简便、快速,具有应用于药物早期遗传毒性筛选和遗传毒性评价的潜力。
综述
多功能非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肖月, 李格非, 刘丹, 陈婷, 林桂淼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49-252,25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14
摘要 ( 307 )   PDF (804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也是攻克肿瘤最具挑战的研究领域。然而,基因治疗的实现仍然面临着缺乏安全有效转运载体的问题。常用的载体主要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高,但近年来因存在安全性问题,其临床使用受到了制约。非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安全性高、易于制备且基因容量大等优势,目前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多功能非病毒载体,将多种功能整合于同一个非病毒载体中,使之能同时实现靶向、成像、示踪、光热疗、载药或可控释药等,从而达到了更加有效的治疗肿瘤的目的。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影像导向、光热驱动、联合药物3种多功能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阐述其优点及临床应用前景,了解其发展方向。
端粒蛋白复合物shelterin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王晗, 倪娟, 薛京伦,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53-25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15
摘要 ( 944 )   PDF (993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端粒是稳固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保护遗传信息完整的必要组分,端粒酶、端粒蛋白复合物(shelterin)等与端粒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均参与端粒结构和功能的维持。其中,shelterin复合物可通过特异结合到端粒区,帮助端粒成帽,在调控端粒长度、维护端粒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helterin复合物6种核心蛋白组分的结构及其端粒维护功能的研究,对端粒生物学、端粒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各组分表达异常或结构改变与端粒功能失调、细胞衰老加速相关,将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以及疾病发生。本文对shelterin复合物的结构和各组分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乳腺癌易感基因1调控氧化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梁辰, 靳翠红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3):  257-26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3.016
摘要 ( 294 )   PDF (884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DNA修复缺陷等,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及多种肿瘤密切相关。研究发现BRCA1可减少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水平,降低DNA氧化损伤。目前研究显示,氧化损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由于高水平的氧化代谢及抗氧化酶的相对缺乏,大脑对氧化应激特别敏感。神经元DNA氧化损伤与认知缺陷密切相关,且在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改变的早期发生,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BRCA1调控氧化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