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30
上一期   
论著
Camk2b低表达对1,4-苯醌致K562细胞线粒体毒性的影响
张虹, 王彤, 王坤, 王博深, 章梦莹, 周燕华, 浦跃朴, 张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261-26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1
摘要 ( 422 )   PDF (2927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β(Camk2b)低表达对1,4-苯醌(1,4-BQ)致K562细胞线粒体毒性的影响,初步揭示Camk2b对于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在1,4-BQ染毒后K562细胞Camk2b mRNA的表达,选择Camk2b抑制剂KN93的适宜浓度,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验证Camk2b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Camk2b低表达K562细胞。在0、10、20 μmol/L 1,4-BQ染毒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活性氧实验、ATP生成量实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钙离子检测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检测Camk2b低表达K562细胞和对照细胞的增殖、活性氧、ATP、线粒体膜电位、凋亡率的改变。结果:1,4-BQ染毒后K562细胞Camk2b mRNA的表达下降。与对照细胞相比,Camk2b低表达细胞ATP生成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钙离子浓度升高,凋亡率上升(P均 < 0.01)。1,4-BQ染毒后,与相同浓度1,4-BQ染毒对照细胞相比,Camk2b低表达细胞ROS水平升高,ATP生成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钙离子浓度升高,凋亡率上升(P均 < 0.05或0.01)。结论:1,4-BQ染毒后,K562细胞Camk2b mRNA的表达降低。与对照细胞相比,Camk2b低表达细胞在1,4-BQ染毒后出现更明显的线粒体损伤,Camk2b对于细胞的抗氧化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2-乙酰基-4-羟基-丁基咪唑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段骁骁, 肖倩倩, 魏雪涛, 郝卫东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268-27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2
摘要 ( 418 )   PDF (2925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连续暴露2-乙酰基-4-羟基-丁基咪唑(TH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雌鼠作为实验动物,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5、2.5、12.5 mg/kg)和30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2、0.5、2.5 mg/kg)。染毒结束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T细胞增殖功能实验和NK细胞活性实验;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脾中T细胞数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使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细胞趋化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2.5和1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P < 0.05),CD4+和CD8+T细胞数增多(P < 0.05),NK细胞活性降低(P < 0.05),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12.5 mg/kg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P < 0.05)。经口连续染毒THI 30 d,0.5和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NK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结论:THI可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引起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该效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RNR3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对化学诱变原的筛选
姚佳, 刘星, 卢光玉, 朱方渝, 吴倩倩, 李湘鸣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276-28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3
摘要 ( 361 )   PDF (1208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RNR3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用于快速筛选化学诱变原。方法:用PCR方法YIPlac204TC-NLS-DsRed-Express-2扩增DsRed-Express-2红色荧光蛋白,将其插入到pGPD载体,构建成GPD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酵母报告载体(pGPD-DsRed-Express2),用醋酸锂方法将其转化于RNR3启动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yEGFP)发光酵母细胞(W303-1A/RNR3-yEGFP),从而构建成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发光酵母细胞。红色荧光蛋白(DsRed-Express-2)信号可用于校正细胞数和状态不同对yEGFP发光的影响。用不同诱变原分别作用于该发光酵母细胞,于第0、4、8、12、16和20小时,用黑色96孔酶标板分别测红、绿荧光蛋白的发光强度,用相对荧光强度(yEGFP/DsRed-Express2)描述诱变原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与DNA发生结合的化合物中,放线菌素D和溴乙锭均呈阴性;在与DNA发生烷基化的化合物中,甲磺酸甲脂(MMS)和瘤可宁呈阳性结果,而丝裂霉素C呈阴性结果;在使DNA发生断裂的诱变原中,顺铂、博来霉素和福来霉素呈阴性,而4-硝基-N-氧化喹啉(4-NQO)呈阳性结果;在抑制DNA合成酶或拓扑异构酶的诱变原中,5-氟尿嘧啶呈阳性结果,而羟基脲、喜树碱和阿非迪霉素均呈阴性结果;非基因毒性化合物秋水仙碱、刀豆氨酸和四环素均呈阴性。结论:该重组发光酵母细胞(W303-1A/yEGFP/DsRed-Express2)可作为传统致突变评价方法的补充,具有快速、方便和高通量特点。
白藜芦醇对人结肠细胞NCM460和SW620增殖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
曹宇, 张乔晔, 花蕊, 马晓玲, 汪旭, 倪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283-28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4
摘要 ( 303 )   PDF (5078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人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和基因组不稳定性(GIN)的影响。方法:选用NCM460和SW620细胞为研究材料,以台盼兰拒染法检测不同浓度RSV(3.125、6.25、12.5、25、50、10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CBMN-Cyt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V(25、100 μmol/L)对GIN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25~100 μmol/L的RSV对SW620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 0.05),100 μmol/L的RSV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增加、GIN上升、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P < 0.05或0.01);同时,相同浓度的RSV可以降低NCM460细胞的GIN,促进细胞分裂并增强细胞集落形成能力(P均 < 0.05)。结论:RSV可维护正常细胞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的基因组稳定性,同时显著提高结肠癌细胞SW620的GIN发生率,可能是其在结肠癌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抗癌效应及正常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基础。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张石蕾, 由淑萍, 马晓婷, 马龙, 赵军, 刘涛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289-29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5
摘要 ( 355 )   PDF (1748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脂质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HSCs分为空白对照组和CPhGs脂质体低、中、高浓度(分别为7.36、14.72、29.45 μg/mL)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CPhGs脂质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状况,PI染色法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p27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3个剂量的CPhGs脂质体作用于HSCs后,均可抑制细胞的增殖(P < 0.05);3个剂量的CPhGs脂质体均可促使大鼠肝星状细胞发生凋亡,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上调caspase-3及p27蛋白的表达(P < 0.05)。结论:CPhGs脂质体对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PhGs脂质体上调caspase-3和p27蛋白表达有关。
白细胞介素-17过表达胃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效应研究
张智萍, 单保恩, 宋静静, 王浩, 刘英姿, 陈伟, 高立平, 李巧霞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295-29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6
摘要 ( 254 )   PDF (2513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小鼠荷瘤模型,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过表达的胃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效应。方法:分别以MFC、MFC/pcDNA3.1和MFC/IL-17细胞接种615小鼠,细胞浓度为5×106个/mL,按每只200 μL注射于小鼠背部皮下。每组10只,观察小鼠皮下肿瘤生长情况。3周后处死小鼠,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内IL-17、VEGF、Podoplanin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MFC/IL-17组小鼠于接种后5~7 d开始形成肿瘤结节,且生长迅速,肿瘤质量为(5.384±0.391)g,大于MFC组[(1.726±0.445)g]和MFC/pcDNA3.1组[(2.064±0.397)g](P < 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FC和MFC/pcDNA3.1组相比,MFC/IL-17组小鼠肿瘤组织内IL-17、VEGF、Podoplan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MFC和MFC/pcDNA3.1组相比,MFC/IL-17组小鼠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 < 0.05)。结论:IL-17可能通过上调VEGF、Podoplanin和CD31的表达促进血管和淋巴管形成,加速肿瘤生长。
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曾蕾, 徐雪莲, 罗曼曼, 张凡, 韩志坚, 李玉民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00-30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7
摘要 ( 375 )   PDF (4215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寻找有价值的胃癌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5个胃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35809、GSE54129、GSE79973、GSE66229和GSE51105。合并5个数据集中的样本,去除数据集间的批次效应,对合并后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标准化,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监测数据标准化情况。利用R语言中的limma包筛选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分析差异基因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可视化。结果:总共筛选出1 205个差异基因,包括480个上调基因,725个下调基因。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细胞信号传导、炎症反应的调节、细胞粘附、细胞凋亡和离子的跨膜转运。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了CENPEKIF15MELKKIF2CCENPFKIF11NUSAP1UBE2CTTKAURKBDLGAP5TOP2A等29个Hub基因。结论:通过合并不同数据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候选标志物。
胃癌相关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秀琼, 孟凡桥, 熊华, 王雅丽, 周洋媚, 唐雯华, 邹燕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08-31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8
摘要 ( 415 )   PDF (2400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胃癌相关的核心基因及其与胃癌诊断、预后的关系,为胃癌分子诊断、靶向治疗、预后评判提供研究方向。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胃癌相关的m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的Limma包分别筛选出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在基因功能注释数据库(DAVID)中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交互基因检索工具(STRING)及Cytoscape软件的网络分析插件CytoHubba用于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利用生存分析工具(KM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量化具有预后意义的核心基因的诊断价值,利用GraphPad软件将其可视化。最后用皮尔逊(Pearson)法检验核心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GEO数据库得到的3个基因芯片表达谱中,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有1 839个,上调基因851个,下调基因988个,三者取交集后,在3个表达谱芯片中均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6个,上调基因24个,下调基因42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外泌体、消化、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纤维组织;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胃酸分泌、氮代谢、ECM-受体相互作用、矿物质吸收等;PPI网络中,Cytoscape可视化分析发现10个核心基因的差异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KM数据库检索发现,FN1COL1A1低表达组患者预后更佳,高表达组更差。FN1COL1A1的AUC分别为0.93、0.90,提示两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0.59(P < 0.05),提示COL1A1FN1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生物信息分析筛选的核心基因FN1COL1A1可能成为提示胃癌患者预后、早期诊断、研发胃癌靶向药物的候选标志物或靶点。
白介素17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李欣欣, 廖伟南, 庄少惠, 陈焕杰, 陈君填, 章斐然, 李威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15-31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09
摘要 ( 382 )   PDF (1121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探讨左右半结肠癌中IL-17和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3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L-17和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IL-17、Vim mRNA表达水平升高,E-cad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肠癌中IL-17与EMT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 > 0.05)。结肠癌组织中IL-17 mRNA和EMT标志物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17 mRNA表达水平在左半结肠癌中较右半结肠癌高(P < 0.05),而EMT标志物的表达在左右半结肠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和EMT可能对结肠癌起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也与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IL-17 mRNA在左半结肠癌表达高于右半结肠,有望成为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癌)监测和治疗靶点之一。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小鼠睾丸损伤及p-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
薄存香, 张玉, 白金, 韩茹, 陈尚雅, 赛林霖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19-322,33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10
摘要 ( 306 )   PDF (9761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睾丸损伤及睾丸组织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ICR初断乳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和DEHP染毒组(250、500、1 000 mg/kg),经口灌胃,1次/天,6天/周,连续8周,于末次染毒24 h后处死动物,称取睾丸、附睾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精子计数,检测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睾丸组织p-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0、500和1 000 mg/kg DEHP染毒组小鼠附睾脏器系数及精子计数均明显降低(P < 0.05),1 000 mg/kg组小鼠睾丸系数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DEHP染毒组小鼠睾丸曲细精管上皮细胞出现层次减少、排列疏松、紊乱等改变;随着染毒剂量升高,睾丸组织中p-CREB蛋白表达下降,DEHP 500和1 000 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DEHP可致小鼠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细胞损伤、精子数下降、p-CREB蛋白表达减少。
检测研究
麻痹性贝类毒素体外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于志强, 孙运, 陈小青, 刘汉伟, 马中春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23-32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11
摘要 ( 325 )   PDF (1336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麻痹性贝类毒素体外生物毒性检测方法。方法:小鼠神经干细胞(NSC)培养于96孔培养板中,至对数生长期,每孔加入170 μL培养液和10 μL石房蛤毒素(STX)标准品(分别为0.2、0.4、0.6、0.8、1.0、1.2、1.4 ng),再加入10 mmol/L的乌本苷10 μL及1 mmol/L的藜芦碱10 μL。同时设置乌本苷及藜芦碱对照孔,以及空白对照孔。CCK-8溶液孵育后用酶标仪测定各孔D(450)值,根据石房蛤毒素标准液含量与D(450)值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标准曲线。结果:培养的正常NSC第1天为单细胞悬液,第2~3天聚集成为小神经球,第4天为大神经球;加入乌本苷及藜芦碱后较多细胞出现肿胀破裂,加入STX后可见肿胀或破裂死亡的细胞,但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并于0.2~1.0 ng范围内建立了麻痹性贝类毒素体外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并建立了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1.252+0.495xr=0.998 0,P < 0.01)。结论:成功建立了麻痹性贝类毒素体外生物毒性检测方法,该研究为神经性贝类毒素的体外检测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综述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和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陈昕涛, 王敏君, 严文韬, 孙宇, 杨桃, 朱海英, 胡以平, 陈费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27-33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12
摘要 ( 241 )   PDF (848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介导的胰腺β细胞遭受破坏而导致的慢性疾病。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是胰岛素注射或者胰岛移植,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受到费用昂贵、药物依赖以及移植供体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干细胞移植是目前1型糖尿病最具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1型糖尿病常用动物模型,及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miRNA调控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相关基因GSK-3 β表达的研究进展
沈杰, 郭锡汉, 徐伟江, 杨国防,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31-33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13
摘要 ( 222 )   PDF (956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主要负责微管相关蛋白tau的丝氨酸/苏氨酸的磷酸化。在AD患者脑中GSK-3β的活性增加,使tau过度磷酸化,生成高度磷酸化tau。microRNA是一类长约22 nt、具有重要转录后调控功能的非编码短链RNA。证据表明在AD病理条件下,许多miRNAs参与调节GSK-3β的表达。本文综述了在不同模型中,miRNAs对GSK-3β的转录后调控及后续对AD发生的影响与可能机制。
水消毒副产物卤代苯醌的化学特征、环境暴露和毒性评估现状
方道奎, 周国宏, 余淑苑
癌变·畸变·突变. 2019, 31(4):  334-33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9.04.014
摘要 ( 211 )   PDF (1145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卤代苯醌(HBQ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的未受监管的消毒副产物,广泛存在于经过处理的饮用水和游泳池水中。定量结构毒性关系分析预测HBQs是潜在的膀胱致癌物,因此近年来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卤代苯醌的化学特征、环境暴露和毒性评估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毒理学机制、人群暴露水平,以及充分了解由HBQ暴露引起的潜在不良健康影响和癌症风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