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30
论著
二甲双胍对镉诱导小鼠急性肝毒性的影响
谭明雪, 柳晓玲, 姜姝芸, 潘心红, 陈雯, 陈丽萍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1-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1
摘要 ( 221 )   PDF (4195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是否可以缓解镉所诱导的小鼠肝毒性。方法: 将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肝脏特异性敲除编码PP2AAα的PPP2R1A基因(HO)小鼠随机各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0.9%生理盐水)、镉染毒组(1.5 mg/kg CdCl2)、二甲双胍处理组(100 mg/kg二甲双胍)、镉和二甲双胍联用组(1.5 mg/kg CdCl2,100 mg/kg二甲双胍)。各组小鼠连续7 d 分别腹腔注射上述受试物,采用半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浓度;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组织中镉相关转运蛋白zip14、dmt1、mrp1、oct2、bsep和zip8的mRNA表达水平。L02人肝细胞分别用CdCl2染毒和/或二甲双胍处理后,CCK-8试剂盒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检测Fluo-4 AM的荧光强度评估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结果: 镉染毒时,WT小鼠血浆ALT和AST浓度分别升高了86.40%和3.19%,出现肝细胞损伤、肝脏脂质变性与沉积等病理改变,HO小鼠的肝脏损伤比WT小鼠更加明显。与镉染毒组相比,镉和二甲双胍联用组小鼠的血浆ALT与AST浓度分别降低了 61.14%和 44.02%,肝细胞坏死、脂质变性与沉积的程度亦有所减轻。未染毒时,HO 小鼠肝脏中的 zip14 和 dmt1mRNA表达水平较WT小鼠分别升高16.48%和53.61%;镉染毒后,zip14和dmt1 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47.32%和136.23%。镉染毒L02细胞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72倍,相应细胞活力降低45.99%。和单纯镉染毒细胞比,1和2 mmol/L二甲双胍处理导致细胞荧光强度分别降低了40.77%和54.17%,细胞活力则升高了59.28%和89.78%。结论: PP2A在CdCl2诱导小鼠肝毒性中起作用,可能通过调控镉转运蛋白的表达来影响镉的肝毒性。二甲双胍可缓解镉所诱导的肝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镉离子进入肝细胞。
SPON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胡学义, 沈丰, 武伦, 苏才武, 魏涧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9-1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2
摘要 ( 313 )   PDF (3252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脊椎蛋白2(SPON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PTC及其癌旁组织新鲜手术标本7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TC及其癌旁组织中SPON2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取2019—2020年间病理科存档PTC石蜡标本6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SPON2蛋白在PTC 中的表达情况;并使用Kaplan Meier-Plotter 数据库分析SPON2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使用GEPIA数据库分析SPON2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使用TIMER数据库分析SPON2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 qPCR结果显示,PTC组织SPON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5±0.72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929±0.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ON2蛋白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在PT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SPON2 mRNA表达差异与甲状腺癌临床分期相关(P=0.002)。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显示,在502例甲状腺癌病例中,SPON2mRNA高表达较低表达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P=0.026)。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SPON2 mRNA表达与甲状腺癌肿瘤纯度无明显相关(P=0.135),而与B细胞、CD8+ T细胞、CD4+ 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以及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CD163、CD206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SPON2在PTC组织中高表达,SPON2高表达甲状腺癌患者预后不良,SPON2可能通过M2巨噬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促进甲状腺癌进展。SPON2可能成为临床上新的甲状腺癌诊断标志物。
HLA-E基因表达沉默对人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吴振村, 周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15-2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3
摘要 ( 264 )   PDF (3145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LA-E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分析靶向HLA-E基因的小分子RNA干扰(siRNA)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HLA-E基因的特异性siRNA序列,转染至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脂质体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HLA-E 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乳腺癌细胞转染HLA-E siRNA后,HLA-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LA-E siRNA转染组乳腺癌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凋亡率增加(P<0.01);侵袭迁移能力降低(P<0.01)。结论: 靶向人乳腺癌细胞HLA-E基因的siRNA能有效抑制其基因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肺癌组织样本和血液样本EGFR基因检测对比研究
邓会岩, 刘畅, 贾迎, 李芳, 尹丹静, 檀紫瑞, 苏冰, 刘月平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21-2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4
摘要 ( 340 )   PDF (967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不同样本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异同,以更精准地反映患者体内EGFR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Ⅲ~Ⅳ期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患者175例,175例均有血浆样本,其中119例同时有活检组织样本,12例同时有胸水沉渣细胞样本。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收集到的活检组织样本、胸水沉渣细胞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类型样本间结果的差异,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联合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总阳性率较单纯血液样本阳性率提高了8.6%,较单纯组织样本提高了3.1%。EGFR突变在不同的性别(χ2=3.451,P=0.045)、肿瘤直径((χ2=8.911,P=0.002)、T分期((χ2=17.567,P=0.000)、淋巴结转移((χ2=18.511,P=0.000)、转移站数((χ2=3.341,P=0.047)和远处转移((χ2=10.874,P=0.001)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血液和组织两组样本EGFR突变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与生存时间的分析中,肿瘤直径[95%CI(0.151,0.725),P=0.006]、淋巴结转移[95%CI(0.180,0.865),P=0.020]、远处转移[95%CI(0.097,0.612),P=0.003]均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血液样本、活检组织样本、胸水沉渣细胞样本在EGFR检测过程中的联合应用能够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可为临床更多地筛选出适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人群。对于女性患者、肿瘤直径≥3 cm、T4期、淋巴结转移且超过3站、远处转移患者检测到血液EGFR基因突变的几率更高。其中肿瘤直径≥3 cm、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短。
夫精人工授精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清健, 宋革, 祝晓丽, 詹泽虎, 蔡晓林, 李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26-2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5
摘要 ( 257 )   PDF (931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夫精人工授精(AIH)活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1 232对夫妇,共计2 391个AIH周期,采用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40岁[OR=0.270,95% CI(0.084,0.874)]显著降低授精妇女的活产率;而月经第3天促黄体生成素>8.00 IU/L[OR=1.734,95% CI(1.167,2.576)]、促排周期[OR=1.472,95% CI(1.037,2.090)]、每周期排卵3个[OR=1.567,95% CI(1.007,2.437)]和精子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107个[OR=2.232,95% CI(1.295,3.847)]显著提高授精妇女的活产率。结论: 女性年龄、月经第3天促黄体生成素浓度、治疗方案、每周期排卵数以及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影响夫精人工授精妇女的活产率。
肿瘤防治
行根治术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许浩, 胡碧川, 邹伟, 段雅斌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30-3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6
摘要 ( 252 )   PDF (1362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行根治术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于2017年1月—2021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16例Ⅲ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比较患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促血管生成素-2(Ang-2)浓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血清指标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列线图模型分析各因素在胃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CRP、PD-L1、Ang-2浓度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分化程度组患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CRP浓度<19.53 mg/L、PD-L1浓度≥42.80 pg/mL、Ang-2浓度<305.16 μg/L时患者平均生存期较长、1年生存率较高(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RP、PD-L1、Ang-2浓度、肿瘤直径、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63,校准曲线检验表明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胃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RP浓度超过19.53 mg/L、术前血清PD-L1浓度低于42.80 pg/mL、术前血清Ang-2浓度超过305.16 μg/L、肿瘤直径超过5 cm、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浸润深度超过T3、淋巴结发生转移、低分化的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检测术前血清CRP、PD-L1、Ang-2浓度及肿瘤直径、脉管和神经侵犯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病理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远期预后。
食管癌生存随访调查及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
路大鹏, 赵卫林, 王玉强, 路洪超, 魏双平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37-4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7
摘要 ( 257 )   PDF (1736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邢台地区食管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7年8月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接诊的食管癌患者1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视患者病情选择电话、门诊或住院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根据患者首次确诊日期为生存率观察时间的起点,以末次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事件为终点,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以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186例食管癌患者中男性占87.10%(162/186),汉族占97.31%(181/186),病理类型中鳞状细胞癌占77.42%(144/186),临床分期Ⅲ~Ⅳ期占72.58%(135/186)。至末次随访,存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3.48±1.7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9%(130/186)、41.94%(78/186)、24.19%(45/18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T3~4期、N1期、M1期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接受手术治疗为保护性因素(P<0.05)。食管癌患者生存风险函数表达式为h(t)=h0(t)exp(1.038×吸烟史+0.419×T分期+1.062×N分期+0.772×M分期-1.100×手术史),该函数指数越大风险越大,一致性指数为0.772,标准误0.013,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结论: 邢台地区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该地区食管癌患者预后主要受吸烟史、T分期、N分期、M分期及手术情况的影响,以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
PIV和AAPR对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靳爽, 李坤, 陈泓润, 张中冕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43-4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8
摘要 ( 448 )   PDF (1180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泛免疫-炎症指数(PIV)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对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初诊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治疗过程中头部放疗情况、基线实验室资料等,通过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计算出PIV、AAP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通过X-tile软件计算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预后的PIV和AAPR等的最佳截断值。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PIV、AAPR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变量和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因素,并通过R软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PIV、AAPR、SII、NLR、dNLR、PLR、LMR的截断值分别为221.9、0.6、1 039.4、5.2、4.0、223.7、4.5,根据截断值将PIV、AAPR等分为高(≥截断值)、低(<截断值)两组。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IV、AAPR、SII、NLR、dNLR、LMR高、低水平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的分析显示,PIV和AAPR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均为P<0.05)。结论: PIV和AAPR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高PIV(≥221.9)、低AAPR(<0.6)与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较差的临床结局相关,PIV和AAPR可能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科研价值。
炎症指标与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刘书娟, 崔静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49-5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09
摘要 ( 357 )   PDF (1075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炎症指标与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经病理诊断的结直肠腺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瘤变分级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GIN),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腺瘤位置、腺瘤数量、最大腺瘤直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癌胚抗原(CEA)等的临床病特征进行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截断值。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数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NLR、SII、M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4、0.653、0.656、0.59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5.01、1.87、465.71、0.26。单因素分析显示,PLR、NLR、SII、MLR、CEA、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腺瘤位置、最大腺瘤直径与结直肠腺瘤的上皮内瘤变分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0.978,95%CI(0.957,1.000)]、SII[(OR=1.006,95% CI(1.000,1.103)]和最大腺瘤直径[(OR=5.058,95% CI(2.929,8.733)]是结直肠腺瘤发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腺瘤患者外周血中炎症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越高,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能性越大,二者与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分级呈正相关。
监测研究
外科电刀操作产生的烟雾对手术室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吴孟勋, 张婷, 罗兰, 孔庆洋, 袁占鹏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54-5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10
摘要 ( 249 )   PDF (934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外科中电刀操作产生的烟雾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使用外科电刀操作的5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作为观察组,不需要使用外科电刀操作的50例行椎体成形术作为对照组,在相同层流手术间环境下收集空气样本,通过空气分析仪器分析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空气样本中PM2.5和PM10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科电刀操作手术烟雾对手术室空气环境产生污染,可能对医务工作者及患者产生健康危害。
Ames试验与HPRT试验两种方法对6种氧化型染发剂的检测
陈秀娟, 李培宁, 江漪, 吴剑辉, 黄晓辉, 杨云, 吴谦, 刘香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57-6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11
摘要 ( 269 )   PDF (1004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HPRT试验)两种方法检测氧化型染发剂,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两种方法在检测氧化型染发剂致突变性中的应用。方法: Ames试验采用一组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检测6种氧化型染发剂。各受试物分别设4个可供分析的剂量组,剂量范围从312~10 000 μg/皿,通过计算受试物回复突变菌落数,判定受试物的致突变性。HPRT试验采用体外培养的V79细胞,各受试物分别设4个可供分析的剂量组,剂量范围从4.88~5 000 μg/mL,研究6种氧化型染发剂致细胞HPRT位点突变的频率,通过计算受试物引起的V79细胞的突变频率,判定其致突变性。结果: 在Ames试验中,无论加与不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受试物在2 500~10 000 μg/皿剂量范围均存在回变菌落数超过溶剂对照组两倍的情况,并有剂量-反应关系,表明Ames试验检测6种氧化型染发剂均为阳性结果。而在HPRT试验中,无论加与不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各受试物在>2 500 μg/mL时具有明显毒性作用,在9.75~2 500 μg/mL剂量范围细胞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HPRT试验检测6种氧化型染发剂均为阴性结果。结论: 由于氧化型染发剂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导致HPRT试验无法设计更高的剂量,从而无法反映受试物致突变性的真实水平。而Ames试验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可作为检测氧化型染发剂致突变性的首选方法。
综述
肿瘤干细胞培养与分选鉴定的研究进展
郭德志, 张建鹏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63-66,7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12
摘要 ( 230 )   PDF (930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干细胞(CSCs)是肿瘤细胞中一群拥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并且被认为是肿瘤异质性的根本原因。此外,CSCs被认为是肿瘤转移性传播和治疗耐药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深入研究CSCs的表面标志物、信号转导途径、微环境、代谢模式等,有利于靶向CSCs治疗策略的研发和临床肿瘤治疗。因而,本文简述了CSCs的一些常用培养和分选鉴定方法及其原理,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对比。
植物对放射性核素钴-60吸附与富集的研究进展
李斌, 闫冬, 姜晓燕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67-7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13
摘要 ( 184 )   PDF (86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射性核素钴-60(60Co)由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排放而进入生态环境后,可以被植物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某些植物对放射性核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可利用这一特点寻找超富集植物,用其修复钴污染土壤。此外,60Co释放的γ射线照射植物能够改变其生长生理特性,由此分析不同植物对60Co γ射线的敏感性,以期获得敏感指标,为核事故发生进行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调研,归纳和总结有关植物对60Co吸附与富集能力方面的研究,以及植物受到60Co γ射线照射后生理特性变化方面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植物对60Co的富集能力以及用植物修复60Co污染土壤的可行方法,为进一步植物修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肿瘤化疗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付岩松, 董博南, 耿淑慧, 孟祥宁, 朱静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71-7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14
摘要 ( 183 )   PDF (1352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的化疗药物耐药是指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使药物的疗效下降甚至无效的现象,是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外泌体是一类细胞外囊泡,由肿瘤微环境中的癌细胞和多种基质细胞分泌。外泌体可通过将它们的内含物(包括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转移到癌细胞中增加化疗药物抗性;同时外泌体的损耗也会逆转某些不利于肿瘤代谢的影响因素,并恢复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非编码RNA(ncRNA)为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组转录产物,在基因转录、转录后及翻译水平发挥调控作用。研究较多的ncRNA包括微小RNA(micro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非编码RNA在细胞间通信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肿瘤微环境以及耐药性。对肿瘤耐药相关的外泌体ncRNA进行研究,已经揭示了外泌体ncRNA在耐药与肿瘤发展中的一些分子机制、靶点通路以及功能。本文对microRNA、lncRNA和circRNA等外泌体ncRNA在肿瘤耐药中的相关功能和作用机制展开综述,希望对研究肿瘤耐药的液体活检分子标志物,理解肿瘤耐药的新机制,肿瘤耐药性的逆转和新化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消化系统肿瘤中miRNA对免疫检查点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志琴, 杨啸, 李世航, 哈尔斯·达吾肯, 刘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23, 35(1):  78-8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3.01.015
摘要 ( 142 )   PDF (845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每年影响数百万人,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免疫反应对恶性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沉默,免疫监视功能的缺陷使得肿瘤发生发展。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IC)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使肿瘤发生逃逸或免疫耐受。因此,靶向IC分子被发现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新方向。微小RNA(miRNA)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重要转折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miRNA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且可以起到促进和抑制肿瘤的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miRNA在一些肿瘤中的表达特异性升高,对肿瘤的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因此,miRNA可作为肿瘤中调节IC的理想分子。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在消化系统肿瘤中miRNA对IC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