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5-30
论著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亚慢性染毒对大鼠睾丸Insl3 mRNA表达的影响
赵 清, 舒为群, 曹 佳, 张 亮, 付文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61-16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1
摘要 ( 2318 )   PDF (226KB) ( 2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亚慢性染毒对青春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功能标志物胰岛素样因子3(Insl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青春期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DBP 50 mg/kg 和 250 mg/kg 剂量的染毒组,每组24只。隔日染毒,等体积灌胃,连续染毒90 d。分别于染毒后30、60和90 d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处死。取睾丸、附睾、心、肝、脾、肾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放免法检测血清睾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睾丸Insl3 mRNA表达。 结果: DBP 250 mg/kg组染毒90 d肝脏系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50 mg/kg组染毒60 d大鼠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250 mg/kg组比50 mg/kg组显著下降(P<0.01);各染毒组大鼠睾丸Insl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 (P<0.01),染毒30 d、60 d 时DBP 250 mg/kg 剂量组较DBP 50 mg/kg组显著下调(P<0.05),各染毒组睾丸Insl3 mRNA表达水平均随处理时间延长先下调而后上调,60 d较30 d显著降低(P<0.05),90 d较60 d显著升高(P<0.01)。 结论: 青春期大鼠DBP亚慢性暴露可干扰血清睾酮及睾丸Insl3 mRNA表达水平,对肝脏可能有潜在毒性。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和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
邱志群, 舒为群, 陈济安, 罗教华, 杨 澜, 郑有科, 曹 佳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65-16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2
摘要 ( 2144 )   PDF (4214KB) ( 2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和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独或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和α-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以1、10、100 μg/ml DBP和0.1、1、10 μg/ml BaP单独或依次联合染毒12、24、48 h后,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中波形蛋白和α-微管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DMSO组比较,染毒24 h后,10 μg/ml DBP与1 μg/ml BaP均可诱导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100 μg/ml DBP组和10 μg/ml BaP组的波形蛋白下降更为显著(P<0.01),100 μg/ml DBP+10 μg/ml BaP联合染毒组波形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染毒48 h后,DBP和BaP单独染毒中、高剂量组波形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联合染毒各组的波形蛋白表达与DMSO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与DBP和BaP各对应剂量单独作用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染毒24 h后,10 μg/ml BaP组α-微管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48 h后,100 μg/ml DBP组α-微管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 BaP各组α-微管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结论: 一定剂量的DBP和/或BaP可诱导大鼠支持细胞内波形蛋白表达降低,微管蛋白表达增加,二者联合作用呈现拮抗效应。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宫内暴露对SD大鼠两代繁殖的影响
张勇燕, 舒为群, 曹 佳, 罗教华, 付文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69-17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3
摘要 ( 2217 )   PDF (1918KB) ( 2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宫内暴露对亲代和F1代孕鼠繁殖能力以及F1和F2代雄性仔鼠生长发育及生殖系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选择妊娠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玉米油)、DBP 50 mg/(kg•d)染毒组和DBP 250 mg/(kg•d)染毒组,于GD8至GD21每日经口灌胃染毒,连续繁殖两代,观察F0及F1代孕鼠体重、产仔数、产仔性别比等的改变,以及F1和F2代雄性仔鼠体重、肛殖距、精子数目及形态、睾丸及附睾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BP 50 mg/(kg•d)组F1代母鼠哺乳期体重的增重增加(P<0.05);F2代雌性仔鼠肛殖距缩短(P<0.05),但经自身体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DBP 250 mg/(kg•d)组F0代母鼠哺乳期体重增重减少(P<0.05);F1代雄性仔鼠肛殖距缩短,用自身体重校正后差异显著(P<0.05);F1代雄鼠精子数目明显减少(P<0.01);F1和F2代雄性仔鼠精子头部畸形率增加(P<0.05)。 结论: 亲代宫内暴露DBP可影响F0乃至F1代孕鼠的繁殖功能,引起F1代雄性仔鼠生殖系统损伤,可能会延续至F2代。
糖皮质激素联合IFN-γ对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鲁华山, 张书玮, 戴志强, 刘 瑞,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73-1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4
摘要 ( 2394 )   PDF (1439KB) ( 2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干扰素IFN-γ对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 材料与方法: 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NS)组、肺纤维化模型(博来霉素,BLM)组、地塞米松(DXM)治疗组、IFN-γ治疗组及DXM联合IFN-γ治疗组。后4组按3 mg/kg,气管内注入BLM建立肺纤维化模型,NS组采取相同手术方式,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后1 d起,DXM组和联合组按 20 mg/kg皮下注射DXM,其余各组以相同方式给予生理盐水。从术后15 d起,IFN-γ组和联合组按0.01 μg/g皮下注射IFN-γ,其余各组以相同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于术后22 d处死,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取各组实验鼠肺组织匀浆液分别采用酸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的表达,荧光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比值、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活性。 结果: DXM联合IFN-γ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评分与Hyp含量均低于BLM组及单独治疗组(P<0.05)。IFN-γ组小鼠肺组织的TNF-α表达最强,联合组的TNF-α表达介于DXM组和BLM组之间。联合组与BLM组及单独治疗组比较,GSH/GSSG升高,MDA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T-SOD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XM与IFN-γ联合应用治疗小鼠肺纤维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大鼠经光气染毒后肺组织不同时间点PPAR-γ表达的变化
程 琰, 苑继承, 刘 雅, 许凤琴, 陈宏莉,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77-18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5
摘要 ( 2726 )   PDF (5268KB) ( 2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大鼠经光气染毒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的表达变化,以探讨PPAR-γ在光气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光气染毒后5个不同时间点检测组,共6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大鼠给予38.08 mg/L剂量的光气,时间为1 min,于染毒后1、3、6、12、24 h观察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病理,并采用RT-PCR、ELISA和Western-blot分别测定肺组织中TNF-α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经光气染毒后随时间的增加,肺湿干比增加;病理显示肺组织呈急性肺损伤加重趋势。肺组织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PAR-γ mRNA表达水平在染毒后1 h明显降低,3 h降到最低,1、3、6 h和12 h时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染毒后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3 h降到最低,以后逐渐升高。 结论: 光气染毒后大鼠肺组织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光气诱导肺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有关。
香加皮杠柳苷对结肠癌细胞SW480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杜彦艳, 刘士斌, 刘 鑫, 单保恩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81-18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6
摘要 ( 2953 )   PDF (9194KB) ( 19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香加皮杠柳苷(periplocin extracted from cortex periplocae, CPP)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材料与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PP不同浓度(0.125、0.25、0.5、1.0、2.0 μg/ml)处理SW480细胞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于CPP (0.5 μg/ml)处理SW480细胞24 h 后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移植瘤抑制实验。以上各实验均设立对照组。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PP对SW48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CPP 处理SW480细胞后,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CPP可明显下调SW480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P<0.01);以30 mg/kg CPP对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进行治疗后,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和体积均被明显抑制,抑瘤率为61.41%(P<0.01)。CPP治疗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性变化。 结论: CPP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体内外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遗传学分析
曹 焱, 邹霜梅, 冯 林, 刘 宇, 温 , 韩 , 张开泰, 林冬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85-18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7
摘要 ( 3792 )   PDF (15523KB) ( 20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初步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点。 材料与方法: 提取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DNA,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检测瘤组织DNA拷贝数缺失和扩增片段。 结果: 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NA拷贝数改变有诸多类似之处,且均以多条染色体DNA小片段(小于10 Mb)扩增为主,很少有缺失区域;具体涉及的基因分别为150个和556个,共同改变的基因为77个。 结论: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可能主要以小片段DNA扩增为特点,该特点可以诠释此肿瘤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临床病理特征。
维生素E琥珀酸酯经由活性氧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
贾 莉, 张海金, 王 栋, 吴 坤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89-19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8
摘要 ( 2863 )   PDF (12023KB) ( 20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VES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及其可能机制。 材料与方法: 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VES不同浓度处理组和1 mmol/L甘露醇+20 μg/ml VES 处理组 (细胞先用1 mmol/L的甘露醇处理2 h后,加入20 μg/ml的VES处理),SGC-7901细胞经受试物处理24 h后,采用MTT、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VES诱导SGC-7901细胞的氧化损伤及凋亡的情况,用相应的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及谷胱甘肽的含量变化。 结果: 0、1.25、2.5、5、10、20 μg/ml的VES对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0 μg/ml VES组抑制作用最大,其生长抑制率达76.91%。研究结果还显示随VES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呈现增加的趋势。 彗星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随着VES浓度的增加,彗星尾长与彗星细胞率呈现增加的趋势。VES 10、20 μg/ml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SGC-7901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活性氧含量显著增加(P<0.05)。1 mmol/L甘露醇+20 μg/ml VES 处理组与VES 20 μg/ml处理组比较:SGC-7901细胞DNA损伤程度较轻,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VES 20 μg/ml处理组,其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减少,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消耗减少(P<0.05)。 结论: VES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且随VES剂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强。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谷胱甘肽耗竭所导致的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VES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乳腺癌组织中DNA甲基化转移酶与多药耐药基因ABCG2表达的关系
周建孟, 袁建辉, 姬娜娜, 刘建军, 庄志雄,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94-19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09
摘要 ( 2519 )   PDF (244KB) ( 2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与多药耐药基因ABCG2表达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ABCG2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材料与方法: 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22例乳腺癌及其匹配的癌旁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和ABCG2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DNMTs与ABCG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ABCG2、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且DNMT3B表达量显著高于DNMT1和DNMT3A(P<0.01),与ABCG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r=-0.664,P<0.01)。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DNMT3B可能参与了ABCG2基因的表达调控,这为寻找药物靶点并逆转其介导的药物耐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masp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关系的研究
方 芳, 李铁臣, 吴 佩,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197-20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0
摘要 ( 3338 )   PDF (10717KB) ( 2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乳腺癌与maspin基因失活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近旁组织和癌远旁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乳腺癌组织maspin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Masp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近旁组织(P<0.05)和癌远旁组织(P<0.01),乳腺癌组织masp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为98.72%。 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maspin基因失活关系密切,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是maspin基因在乳腺癌中失活的重要途径。
经皮染毒巯基乙酸对昆明小鼠排卵及体内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夏 蕾, 侯绍英, 张 岭, 赵 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01-20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1
摘要 ( 2160 )   PDF (10993KB) ( 2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巯基乙酸(thioglycolic acid, TGA)对昆明小鼠排卵以及卵母细胞体内成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选取昆明小鼠12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分别为对照组和TGA高(151.25 mg/kg)、中(75.625 mg/kg)、低(37.812 5 mg/kg)3个剂量组。给小鼠皮肤染毒TGA的同时腹腔注射10 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卵母细胞进行小鼠排卵计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成熟卵母细胞内纺锤体与皮质颗粒(cortical germinal, CG)的分布。 结果: TGA高、中剂量组排卵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P<0.01及P<0.05);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呈双极状,中、高剂量组纺锤体逐渐呈桶状,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且随着TGA剂量的增加,纺锤体的面积有增加趋势;TGA对CG的膜下分布以及无皮质颗粒区(cortical germinal free domain, CGFD)的形成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经皮肤给TGA能抑制小鼠排卵,并对卵母细胞成熟有一定影响。
吲哚-3-甲醇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朱 伟, 魏 青, 杨光宇, 杨杏芬,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06-20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2
摘要 ( 2493 )   PDF (10209KB) ( 2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了解吲哚-3-甲醇在体外对人鼻咽癌CNE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CNE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材料与方法: 采用WST-1法检测吲哚-3-甲醇在体外对人鼻咽癌CN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及TUNEL法观察吲哚-3-甲醇诱导CNE细胞的凋亡;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相关信号分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 结果: 吲哚-3-甲醇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人鼻咽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且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半胱天冬酶家族成员caspase-9和caspase-3 活化片段表达阳性。 结论: 吲哚-3-甲醇在体外可抑制人鼻咽癌CNE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且凋亡的发生可能与caspase-9、caspase-3活化有关。
活化蛋白-1在硒拮抗砷致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
王艺陪, 李晓暖, 来瑞平, 余日安, 鲁文清, 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10-21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3
摘要 ( 3068 )   PDF (700KB) ( 2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 AP-1)在硒拮抗砷致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以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为靶细胞,分别用亚硒酸钠(2.5 μmol/L)和不同浓度的亚砷酸(3.125、6.25和12.5 μmol/L)单独及联合染毒JB6-CI41细胞,并用AP-1特异化学抑制剂姜黄素(20 μmol/L)与亚砷酸(12.5 μmol/L)联合染毒细胞,实验同时设生理盐水溶剂对照。上述各组染毒 2 h后收获细胞,用凝胶阻滞电泳技术(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细胞AP-1的DNA结合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观察砷诱导细胞周期改变与AP-1的DNA结合活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与溶剂对照相比,各浓度的亚砷酸均可引起JB6-CI41细胞AP-1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加(P<0.01)和G1期比率显著性减少(P<0.01),较高浓度的亚砷酸(6.25和12.5 μmol/L)引起G2期比率增多(P<0.05,P<0.01),2.5 μmol/L亚硒酸钠对AP-1的DNA结合活性和细胞周期均无显著影响(P均>0.05)。亚硒酸钠与亚砷酸联合作用时,与对应浓度的亚砷酸单独作用相比,JB6-CI41细胞的AP-1的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P<0.01),G1比率明显增多(P<0.01),G2期比率显著减少(P<0.05)。AP-1抑制剂姜黄素与亚砷酸联合染毒与对应的亚砷酸单独染毒组相比,AP-1的DNA结合活性明显降(P<0.01),G1期比率增高(P<0.01)而G2期比率降低(P<0.01)。 结论: 砷通过激活AP-1通路影响细胞周期的变化;硒在一定浓度下能够通过拮抗砷对AP-1的活化而抑制砷引起的细胞周期变化,这可能是硒拮抗砷致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紫杉醇作用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后CYP1B1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朱壮彦, 富晓敏, 穆雅琴, 李拴明, 赵富玺, 糜若然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14-21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4
摘要 ( 2954 )   PDF (936KB) ( 2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用紫杉醇(paclitaxel,PTX)对卵巢癌细胞系HO-8910进行体外化疗后,观察CYP1B1表达的变化,以期探讨CYP1B1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以不同浓度PTX(分别为30、15、 7.5、 3.75、1.88、0.94、0.47 μg/ml)处理HO-8910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TX对HO-8910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同时设只加培养液的对照组。以5 μg/ml PTX分别处理HO-8910细胞24 h、48 h、72 h和50 μg/ml PTX处理细胞24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存活的卵巢癌细胞中CYP1B1 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YP1B1蛋白表达。 结果: PTX能抑制HO-8910细胞生长,7种不同浓度的PTX作用72 h后,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89.10%、76.82%、67.39%、57.27%、46.21%、37.02%、17.56%,随着药物浓度的下降,其抑制率明显降低,各浓度组细胞抑制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TX处理后存活的HO-8910细胞中CYP1B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增加,高于对照组;5 μg/ml PTX处理HO-8910细胞48 h、72 h和50 μg/ml的PTX处理24 h组,CYP1B1蛋白的表达量高于 5 μg/ml PTX 处理24 h组(P<0.05)。 结论: CYP1B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 CYP1B1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体外PTX化疗中起抑制作用。
抗肿瘤化合物MC004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研究
骆永伟, 施 畅, 吴纯启, 胡中慧, 杨保华, 王全军, 张玉杰, 廖明阳, 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18-22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5
摘要 ( 3352 )   PDF (219KB) ( 20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新型抗肿瘤化合物MC004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 材料与方法: 健康成熟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隔日尾静脉注射给予0.25、0.50、0.75 mg/kg的MC004,共28 d。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24 h剖杀动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数量和活力,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形态。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C004 0.75 mg/kg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各给药组大鼠睾丸、附睾的绝对重量及脏器系数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精子数量显著降低(P<0.01),0.50 mg/kg和0.75 mg/kg剂量组的精子运动速度降低明显(P<0.01);各实验组大鼠均出现大量畸形精子(P<0.01)。 结论: MC004隔日按0.25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28 d后即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产生明显毒性
硫酸铍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王光俊, 刘志宏, 安晓丹, 张晓宇, 张 勇, 刘贺荣, 朱玲勤, 马小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22-22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6
摘要 ( 2735 )   PDF (5780KB) ( 2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硫酸铍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I)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材料与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铍(0.2、2.0、20.0、100.0、200.0 μmol/L)作用HEL-I细胞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情况,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实验测定硫酸铍对HEL-I细胞遗传损伤的情况。结果: 随着硫酸铍浓度的增加,HEL-I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硫酸铍浓度为100.0 μmol/L和200.0 μmol/L时,存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2.0~100.0 μmol/L浓度范围内,硫酸铍均可诱发HEL-I细胞出现DNA损伤和微核率升高(P<0.05)。 结论: 硫酸铍对HEL-I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JC病毒大T抗原在人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pRb表达的关系
孟轶婷, 万义增, 赵丽娟, 杨京京, 何丽馥, 李敬岩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26-22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7
摘要 ( 2192 )   PDF (1122KB) ( 2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JC病毒(JCV)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1arge tumor antigen,T-Ag)的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53、pRb的关系及在人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步法检测77例结直肠腺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肠粘膜中JCV T-Ag、P53、pRb的表达情况。 结果: 77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JCV T-Ag、P53和pR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4%、61.0%和55.8%,与腺瘤组织和正常肠粘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JCV T-Ag在结直肠腺癌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pRb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JCV T-Ag与P53、pRb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272,r=0.237,P均<0.05)。 结论: JCV与人类结直肠腺癌发生密切相关,其编码产物大T抗原在致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XY-001单次给药和反复给药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靳洪涛, 王国成, 李万芳, 李 慧, 李 晋, 王永锋, 顾景凯, 王爱平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30-23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8
摘要 ( 2471 )   PDF (1940KB) ( 2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通过CXY-001药物在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单次给药及反复给药的药物毒性反应与药物暴露量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分别对Beagle犬经口单次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及反复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EC-MS-MS)方法检测犬血清中药物浓度,及观察犬的毒性反应。单次给药试验:给药剂量为227、511、767、1150 mg/kg,每个剂量用1只Beagle犬试验,分别于给药后0.5、1、2、3、4、5、6、8、24 h采血。反复给药试验:给药剂量分别为120、30、 7 mg/kg,连续给药9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首次给药后分别于0.5、1、2、3、4、5、6、8、24 h采血;给药中期(第45 d)采血点为药后0.5、5、24 h;末次给药(第90 d)后采血点分别为药后0.5、5、24、48、72和96 h,每组采血动物数为3只。 结果: 单次给药后Beagle犬主要反应为呕吐,227、511、767、1 150 mg/kg 4个剂量组单次给药AUC0-24依次为150 249、263 905、232 640和19 848 ng•h/ml;犬血清中AUCO-∞分别为151 054、 298 069、246 083和117 793 ng•h/ml;Cmax分别为13 400、19 500、29 100和6 910 ng/ml。反复给药120、30、7 mg/kg 3个剂量组首次给药后AUC0-24分别为(123 023±75 308)、(19 246±14 654)和(2 991±996) ng•h/ml,AUC0-∞分别为(200 189±106 688)、(25 145±22 443)和(4 650±1 855) ng•h/ml,Cmax分别为(10 440±5 891)、(3 653±1 776)和 (376±116) ng/ml,第45 d、第90 d相同时间点各组的血药浓度值有一定的波动,药后48 h动物体内血药浓度已低于检测线。仅30 mg/kg剂量组未见毒性作用。 结论: Beagle犬经口给予CXY-001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约<600 mg)犬血清中Cmax、AUC0-24和AUC0-∞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复给药于停药后药物清除较快,提示该药连续给药后可能无蓄积作用。
技术与方法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许 川, 舒为群, 张 亮, 曹 佳, 周 新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34-23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19
摘要 ( 3032 )   PDF (6788KB) ( 2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大鼠卵巢高纯度颗粒细胞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细胞模型。 材料与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21~25 d),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8 h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剖取双侧卵巢,采用机械分离方法释放卵巢颗粒细胞,0.25%胰蛋白酶消化结合低速离心分离细胞,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置于37 ℃,5% CO2培养箱培养。以HE染色和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免疫组化染色对所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细胞培养液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分泌量。 结果: 分离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90%,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对数生长期为48~96 h;颗粒细胞具有正常的分泌雌激素功能,在培养24 h细胞培养液中E2和P的分泌量分别为(10.36±15.89) pg/ml和(77.91± 17.24) pg/ml。 结论: 采用机械分离法结合胰蛋白酶消化及低速离心法分离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纯度高、活性好,用FSHR表达染色鉴定颗粒细胞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B16黑色素瘤皮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牛青霞, 周艳春, 许燕璇, 谢燕飞, 陈少英, 郑晓璇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38-24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20
摘要 ( 4516 )   PDF (1561KB) ( 27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建立B16黑色素瘤细胞(简称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 材料与方法: 制备商品源B16细胞悬液,按每只C57BL鼠接种0.1 ml (3×105个)B16细胞于后肢外侧皮内;分离、培养移植瘤源B16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 移植瘤出现时间为(9.6±1.2)d,致瘤率为100%;皮内注射B16细胞18 d内,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移植瘤源原代B16细胞多为圆形、类圆形或短梭形,商品源B16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HE染色表明移植瘤内有大量B16细胞。 结论: 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易于对肿瘤生长的观察和测量,是早、中期肿瘤研究的合适模型之一。
检测研究
胡椒碱的致突变作用
陆景坤, 陈朝军, 王玉华, 肖云峰, 李文妍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41-24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21
摘要 ( 3425 )   PDF (162KB) ( 20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胡椒碱的致突变性。 材料与方法: 用昆明种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小鼠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精子畸变试验研究胡椒碱的致突变性。 结果: 胡椒碱574 mg/kg、287 mg/kg剂量组的小鼠骨髓微核率及小鼠次级精母细胞畸变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1);胡椒碱各剂量组精子畸变率较阴性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均<0.01)。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胡椒碱有致突变的作用。
综述
跨损伤DNA合成通路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张舒羽, 王慧博, (综述), 卢大儒(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43-24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22
摘要 ( 2031 )   PDF (156KB) ( 30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跨损伤DNA合成 (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 TLS)属于一种复制后修复过程,主要包括DNA聚合酶κ、η、ι、ζ。跨损伤DNA合成途径是生物体的一种应急机制,能够在DNA损伤未被修复的状态下进行复制延伸,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引起DNA突变。跨损伤DNA合成通路基因的上调或下调,均是促进肿瘤发生的潜在因素。此外,跨损伤DNA合成途径在修复铂类化疗药物引起的DNA损伤中发挥了主要作用。采用反义RNA或RNA干扰抑制DNA 聚合酶ζ、η等表达后,肿瘤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受都明显下降,这为铂类药物的化疗增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白引苗(综述), 艾 军(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21(3):  24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9.03.023
摘要 ( 2865 )   PDF (158KB) ( 2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其杀伤肿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并且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可以发挥强大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肿瘤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DC-CIK细胞共培养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