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收录证书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科普园地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1-30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错配修复酶切割分析法检测基因点突变
董 燕综述 孙志贤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0-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1
摘要
(
2109
)
PDF
(60KB) (
30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略)
论著
阻遏诱变剂镉在海洋生物中传递的物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Ⅲ) 海参提取液
林光恒 刘明星 孙国琼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1-00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2
摘要
(
2057
)
PDF
(122KB) (
2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参是我国民间食疗的重要补品,具健体壮阳之功效。海参皂甙(Holothurin) 是海参水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本文报道了海参水提取物在中国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 体内具有阻遏诱变剂镉被对虾肌体吸收和积累的作用,经化学分析和遗传毒性分析均一致证明该提取物是诱变剂镉的有效阻遏剂或抑制剂,能有效地提高对虾机体抗毒性作用。
砷对大鼠胚胎神经系统发育和HSP70mRNA 表达的影响
李 勇 朱惠刚 张天宝 屈卫东 毛明珍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5-00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3
摘要
(
2806
)
PDF
(78KB) (
2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显微解剖、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扫描电镜等技术深入研究了三氧化二砷对大鼠胚胎的发育毒性和神经毒性及HSP70mRNA 表达与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映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头长,神经管未闭、体位异常和脑部形态异常发生率均与染砷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比关系( P < 0105)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大鼠胚胎脑部表皮细胞的微绒毛数量减少,回缩变短,细胞膜表面出现许多小的空洞性病理改变。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砷能激发大鼠胚胎产生应激反应,10mg/ kg 砷诱导的神经管未闭发生率(3517 %) 和HSP70mRNA原位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4mg/ kg 砷的作用,证明热休克反应具有双重作用,揭示了砷的发育毒性与其剂量和作用时间是否大于细胞内HSP70 合成量的自我调控水平有关,同时亦与损害时间发生于胚胎器官形成期的那一时段密切关联。
137 Cs 事故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随防观察
白玉书 曹家珍 黄绮龙 张秀霞 关树荣 柴 文 许绵文 李敬君 王 华 段汝萍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8-01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4
摘要
(
2645
)
PDF
(152KB) (
2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39 例在5 个月内多次受到137Csγ射线源照射(累积当量剂量为5~2105mSv) ,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随防观察。结果表明,照后1 年直接法微核率受照和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时,常规培养法微核率,受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接近显著(011 > P > 0105) ,并且微核率与剂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照后5 年,采用CB 法测试微核,结果受照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101) 。表明CB 法提高了微核测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环氧乙烷的遗传毒性研究 Ⅷ小鼠肝细胞DNA 定量分析研究
王金茂 张树人 陆静芬 钟 坤 张 龄 ②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11-01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5
摘要
(
1875
)
PDF
(156KB) (
2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应用IBA S 显微数字图象分析系统,对不同剂量环氧乙烷( ethylene oxide , EtO) 染毒小鼠的肝细胞核DNA 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染毒小鼠肝细胞核DNA 的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雄性染毒小鼠肝细胞核DNA 的含量明显高于雌性,其中雄性染毒组与对照组、雄性染毒组与雌性染毒组之间,肝细胞核DNA 含量的平均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经K —S 检验结果P < 0. 01。据此可以提示:环氧乙烷不但可以引起实验小鼠肝细胞DNA 的复制,诱发肝细胞抵近恶性变的倾向,而且雄性小鼠肝细胞对EtO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性。
亚硒酸钠和维甲酸对MNNG 诱导人全血白细胞非程序DNA合成的影响
曹 洁 李瑞珍 史永亮 吴端宗 龚书明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15-01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6
摘要
(
2554
)
PDF
(72KB) (
2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非程序DNA 合成(UDS) 试验,观察了亚硒酸钠(Na2SeO3) 和维甲酸(RA) 单独和联合作用对致癌物MNNG诱发的人全血白细胞DNA 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eO3 和RA 均具有抗诱变作用;当Na2SeO3 (0. 1μg/ ml) 和RA(0. 1μg/ ml) 联合作用时,也可明显降低MNNG诱发的UDS 值,其联合抑制作用大于Na2SeO3 的单独作用。实验结果还显示,Na2SeO3 作为抗癌剂,它在高剂量时又呈现遗传毒性。
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MNNG致小鼠肠粘膜细胞DNA 损伤的抑制作用
蓝景刚XX 胡 宏 康格非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18-02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7
摘要
(
2736
)
PDF
(130KB) (
2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快速、敏感地检测单个哺乳动物细胞DNA 断裂的技术。本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对N - 甲 基- N - 硝基 N′- 亚硝基胍(MNNG) 致小鼠肠粘膜细胞DNA 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双歧杆菌活菌、死菌、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双歧杆菌培养乏液在小鼠胃肠反复作用一段时间后,均具有抑制DNA 损伤的作用,以活菌、死菌作用最强,活菌作用强于死菌,脂磷壁酸和肽聚糖作用次之,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培养乏液也有轻微作用。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这种抑制DNA 损伤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结合MNNG,并提高免疫监视功能清除MNNG结合物及DNA 损伤的细胞。
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MNNG诱导SOS 反应的抑制作用
蓝景刚 胡 宏 康格非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22-02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8
摘要
(
1993
)
PDF
(89KB) (
26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物质对细菌的基因毒作用与其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密切相关。为探讨双歧杆菌抗致癌作用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酯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和双歧杆菌培养乏液对已知致癌剂N - 甲基N′- 硝基- N - 亚硝基胍(MNNG) 诱导E1coli PQ37 菌株SOS 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全菌、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培养乏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MNNG的诱变性,其中以脂磷壁酸作用最强,细胞壁肽糖与全菌相当,培养乏液也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未培养过双歧杆菌的原培养液无抗诱变性。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这种体外抗诱变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与诱变剂发生结合作用掩盖了诱变剂的活性基团或使诱变剂降解,使之丧失活性。
氟化物对不同类型DNA 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高希宝 刘春生 孙建霞 张 宁 许 之 李 杰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28-03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09
摘要
(
3241
)
PDF
(122KB) (
29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氟化钠(NaF) 与不同类型DNA 的直接结合作用。结果表明,NaF (0. 15 -23. 6mmol/ L) 可使线状小牛胸腺DNA(2214mg/ L) 及Lamds DNA 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吸收波长的明显位移及吸收强度的显著降低;而10 —80mmol/ L NaF 未诱发环状PBR322质粒DNA 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发生改变。从而较好地解释了以往氟遗传毒性研究中,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损伤及基因突变试验多为阳性,而细菌基因回复突变试验呈阴性的结果。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与离体照射诱发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研究
傅宝华 吕玉民 刘金荣 陈玉浩 任春仙 赵凤玲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31-03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0
摘要
(
2696
)
PDF
(74KB) (
2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人精子染色体制备技术,分析了两名60Co 事故性全身受照者照后6 ,7 年的精子染色体畸变和用摸拟两受照者睾丸剂量离体照射后的健康人精子染色畸变。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点,离体照射组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高于全身受照组( P < 0101) ;两受照组均以断裂型畸变为主,但全身受照组重接型畸变的比例显著增高;全身受照组Y - 精子与X - 精子的比例显著增高(1160∶1) 。提示:生殖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遗传危害与对射线的敏感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子染色体重接型畸变的检测对评价电离辐射效应具有一定意义。两受照组Y - 精子与X - 精子之比的差异提示辐射引进X 连锁显性致死性突变的可能性。
茵陈蒿拮抗A FB1 诱发基因突变和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的实验研究
陈少华 洪振丰 罗仁夏 林 丽 刘凌冰 陈紫榕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35-03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1
摘要
(
2899
)
PDF
(77KB) (
2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茵陈蒿是常用的保肝中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御肿瘤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茵陈蒿可能具有抗突变作用,对强致癌剂A FB1 进行A mes 试验、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理学实验,以评价茵陈蒿的抗突变能力。结果表明11 茵陈蒿A mes 试验为阴性。在A FB1 (5μg 皿) 培养基中加入011 ml 浓度分别为01125、0125、015 、1 、2 g ml 的茵陈蒿煎剂, TA 98 和TA 100 的回变菌落抑制率达2219 - 54136 ,差异极其显著( P 0101) 。21 茵陈蒿煎剂对AFB1 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增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P 0. 01) ,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本结果提示茵陈蒿可能对癌症预防与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丹参对丝裂霉素C 诱发小鼠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赵景春 扬杰娜 孙轶梅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39-04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2
摘要
(
1914
)
PDF
(74KB) (
26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动物实验模型的设计,研究了中药丹参对丝裂霉素C(MMC) 诱发雄性小鼠过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防护效应。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 组,每组15 只,实验组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丹参和MMC ,观察动物的精子畸形率、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中药本身无诱变损伤作用,而对MMC 有拮抗抑制作用。提出中药丹参具有抗MMC 诱发小鼠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作用。
格兰西隆的致突变性研究
贺清玉 印木泉 陆 敦 陈耀富 毕 洁 刘 建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42-04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3
摘要
(
2576
)
PDF
(75KB) (
2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Ames 试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对格兰西隆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研究结果,格兰西隆的各剂量组对TA98 ,TA97 ,TA100 ,TA102 在加和不加S9mix 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加S9mix 条件下,15μg/ ml 和30μg/ ml 剂量对CHL 细胞诱发的畸变率分别为6 %和7 % ,为阳性。以418mg/ kg 剂量以上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有诱发微核作用。实验结果提示,格兰西隆具有潜在致突变性。
短篇报道
几味中药复方提取液对正常的和丝裂霉素C 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刘维兰 史天良 张继东 文锦华 郑启英 殷卫东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46-04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4
摘要
(
1886
)
PDF
(116KB) (
2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茜草、淫羊藿、人参组成复方,提取其水溶成分,观察其对正常的淋巴细胞和用丝裂霉素C(MMC)诱发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浓度的提取液,诱发正常淋巴细胞微核不同,随着浓度的增高,微核率有上升趋势。而对MMC 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不显著。P > 0105 。
茯苓对丝裂霉素C 诱发小鼠精子畸形的抑制作用
刘 冰 刘耀斌X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48-05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5
摘要
(
2054
)
PDF
(116KB) (
2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略)
明矾对紫露草微核的诱变效应
梁 坚 杨玉英 李裕生 何启君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50-05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6
摘要
(
2112
)
PDF
(70KB) (
26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紫露草微核监测明矾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明矾在1mg/ ml 浓度以下时,紫露草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当明矾浓度达到2mg/ ml 以上时,微核率明显高于蒸馏水对照组,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说明明矾对紫露草具有较强的诱变效应。
草本咖啡的毒性及致突变性测试
梁 坚 杨玉英 李裕生 黄超培 何启君 罗少英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52-05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7
摘要
(
2347
)
PDF
(66KB) (
30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草本咖啡进行了毒性及致突变性测试,结果表明:小鼠经口LD50测定属实际无毒范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 试验均为阴性,无诱变作用,说明草本咖啡食用安全。
口服胸腺因子D 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
陈少华 陈紫榕 刘小朋 黄国英 冯福英 郑宗富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55-05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8
摘要
(
2095
)
PDF
(66KB) (
2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略)
技术与方法
多核细胞检测法的方法学探讨
邬洪梁 朱 巍 郑斯英 高锦声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57-06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19
摘要
(
2163
)
PDF
(81KB) (
2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L9 (3) 4 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多核细胞检测法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6 -TG终浓度为2 ×10 - 5M , Cyt - B 终浓度为6mg/ l , 72 小时收获细胞的组合为最佳实验搭配方案。同时对其它影响因素也作了研究。
综述
砷的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续)
孟紫强
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 62-06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1998.01.020
摘要
(
2056
)
PDF
(76KB) (
2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略)
编辑部公告
关于不法分子冒充《癌变·畸变·突变》工作人员添加作者微信的声明
(2018-11-22)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
(2024-07-26)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
(2023-04-11)
《癌变·畸变·突变》第七届编委会第3次会议纪要
(2022-04-16)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11-23)
更多...
下载中心
《癌变·畸变·突变》投稿介绍信模板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格式模板
Adobe Reader XI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EndNote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癌变·畸变·突变》校稿说明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NoteExpress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订阅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