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9-30
论著
正常肝和肝癌细胞中DHRS4L2基因选择性剪接亚型的克隆及其表达调控研究
甘雪琼, 宋旭红, 李 蕊, 张巧霞, 杜牡丹, 黄东阳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29-33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1
摘要 ( 2221 )   PDF (582KB) ( 1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鉴定正常肝细胞HL_7702和肝癌细胞Hep_G2 中DHRS4L2基因的选择性剪接新亚型,并探讨其表达调控机制。 方法: 应用RT_PCR,3′RACE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并鉴定DHRS4L2基因的选择性剪接新亚型;去甲基化药物5_aza_dC处理HL_7702和Hep_G2细胞,通过RT_PCR和real_time PCR方法检测DHRS4L2的表达情况。 结果: 发现了2个新的DHRS4L2剪接亚型DHRS4L2A和DHRS4L2A3,2个新亚型均出现了新的第1个外显子,命名为Ea, 前者缺失外显子1,后者缺失外显子1和3;在正常肝细胞中去甲基化后含DHRS4L2外显子1的转录产物比处理前明显增加,在肝癌细胞中则比处理前减少。 结论: 获得2个新的DHRS4L2剪接亚型,并发现DHRS4L2的表达和甲基化调控相关,且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在正常肝与肝癌细胞之间存在差异,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γ射线照射引起氧化损伤促进衰老
梁 欣, 李文丽, 海春旭, 杨薛康, 张 伟, 柏 桦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35-33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2
摘要 ( 2073 )   PDF (596KB) ( 1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γ射线照射引起氧化损伤,观察氧化损伤与衰老的关系。 方法: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_半乳糖组、γ射线组和D_半乳糖+γ射线组,共4组,每组15只。D_半乳糖组于小鼠腹腔注射D_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γ射线组给予γ射线全身照射, D_半乳糖+γ射线组在小鼠腹腔注射D_半乳糖的同时给予射线照射,对照组给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按上述处理80 d后处死,取材,观察肝、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脂褐素含量,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和肝组织β_半乳糖苷酶染色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_半乳糖组小鼠肝、脑组织的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_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γ射线组小鼠肝、脑组织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_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血清AGEs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与D_半乳糖组相比, D_半乳糖+γ射线组小鼠肝、脑组织的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_半乳糖苷酶染色表达增强。 结论: γ射线全身照射后可加重氧化损伤,进而促进衰老的改变。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MT1及MBD1基因表达的变化
胡 洁, 王全凯, 董 琳, 孙金秀, 谢广云, 王 健,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39-34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3
摘要 ( 2635 )   PDF (511KB) ( 1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 , 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甲基化转移酶及甲基CpG结合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表观遗传机制。 方法: 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甲基化转移酶及甲基CpG结合蛋白家族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筛选所得差异基因DNMT1及MBD1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在转化第10代(前期)细胞中DNMT1及MBD1基因较同代龄对照细胞表达上调,实时定量PCR进一步确证DNMT1及MBD1基因表达分别上调80.60%、79.10%,与芯片结果一致。 结论: 甲基化可能是GMA致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一种机制,DNMT1及MBD1基因可能是多个甲基化相关基因转录表达下调的关键调控点,其在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 0201与正常肝细胞系L02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
刘 博, 肖雪媛, 何大澄, 黄志强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43-34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4
摘要 ( 2626 )   PDF (491KB) ( 1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 0201与正常肝细胞系L02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筛选肝门部胆管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肝门部胆管癌及正常肝细胞系的蛋白质谱。用PBSII_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采用Proteinchip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IMAC3、WCX2两种蛋白芯片共捕获 144 个蛋白峰,发现16个差异蛋白。与正常肝细胞系L02蛋白谱相比,4个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 0201中高表达,12个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 0201中低表达。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与正常肝细胞存在差异蛋白表达,这些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肝门部胆管癌标志物,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机制。
A549和MDCK细胞外源性表达人APOBEC_3F和APOBEC_3G对流感病毒复制和突变的影响
王革非/彭 程/曾祥兴/张 驰/李康生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46-3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5
摘要 ( 1985 )   PDF (763KB) ( 21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_3F(human apolipoprotein B mRNA_editing enzyme catalytic_polypeptide 3F,hA3F)和hA3G对流感病毒的复制和突变的影响。 方法: 外源性hA3F和hA3G通过脂质体转染至A549和MDCK细胞中,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后,用流感病毒进行感染,通过检测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50)和空斑实验确定病毒滴度;使用不同初始感染剂量,绘制动态的病毒生长曲线,以确认hA3F和hA3G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流感病毒感染后转染细胞表达外源性hA3F和hA3G的情况。病毒在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中连续传代,RT_PCR和测序分析其血凝素HA基因的突变频率。 结果: TCID50检测和空斑实验结果表明在hA3F和hA3G表达细胞中,流感病毒的滴度与对照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生长曲线表明,不同初始感染剂量、不同感染时相,转染hA3F和hA3G的细胞对人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细胞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感染后48 h仍能够在MDCK细胞中检测到hA3F和hA3G的重组蛋白。病毒HA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转染hA3F和hA3G的细胞对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致突变频率与对照细胞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表明hA3F和hA3G这两个重要的APOBEC成员,对人流感病毒的复制效率及突变频率无明显作用。
60Co γ射线诱导人淋巴细胞GDF1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王 卉, 李玉文, 封江彬, 陆 雪, 范 莉, 陈德清, 赵 骅, 刘青杰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52-35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6
摘要 ( 2131 )   PDF (465KB) ( 1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诱导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株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期为采用基因表达指标估算电离辐射吸收剂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60Co γ射线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株,采用不同剂量(0~15 Gy)照射,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72 h)收集细胞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GDF15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除照射后12 h外,其它各时间点淋巴细胞株中,照射后细胞GDF15 mRNA的表达水平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至某一剂量达高峰后开始下降;照射后12 h细胞GDF15基因表达水平在各照射剂量点均显著高于对照(0 Gy)组,拟合剂量效应曲线为y=1.046 9x+0.527 8(R2=0.945 7,P<0.05)。在不同时间点,各照射剂量组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不同。8 Gy照射后,GDF15表达总体上调,照射后12 h达最高。 结论: 电离辐射诱导的GDF15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辐照剂量和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巯基乙酸对爪蟾卵母细胞体外孤雌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任晓梅, 夏 蕾, 王 栋, 张 岭, 侯绍英, 赵 巍, 吴 坤, 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56-36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7
摘要 ( 2244 )   PDF (630KB) ( 1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巯基乙酸(thioglycolic acid, TGA)对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体外孤雌激活的影响,探讨孤雌激活的机制。 方法: 体外孕酮诱导爪蟾卵母细胞成熟后,选取MII期细胞用不同浓度TGA(0、5、25、125 μg/ml)处理2 h,再用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激活,在加入激活剂后不同时间(0、10、20、30、60 min)记录激活的卵母细胞数量,计算其激活率;加入激活剂后60 min收集卵母细胞,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原核形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B2、Mos、p_ERK1/ERK1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的TGA均降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后对照组卵母细胞在动物极中央形成一个圆形的受精斑,而TGA125 μg/ml处理后形成的受精斑形状不规则且周围毛糙不齐;荧光染色发现对照组细胞中有清晰的原核形成,而TGA处理组则未发现;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显示,经TGA处理可抑制CyclinB2、Mos、p_ERK1在孤雌激活时的降解。 结论: TGA可以抑制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体外孤雌激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成熟促进因子(MPF)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孤雌激活时的正常降解有关。
喹乙醇对HepG2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张婷, 陈倩, 汤树生, 靳溪, 邹家杰, 刘凤英, 张燊, 肖希龙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61-36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8
摘要 ( 2822 )   PDF (621KB) ( 1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喹乙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喹乙醇诱导HepG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机制。 方法: 分别将0、200、400、800 μg/ml的喹乙醇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抗氧化酶/物的变化;另设800 μg/ml的喹乙醇作用于HepG2细胞3 h后,再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00 μg/ml)、过氧化氢酶(CAT)(100 μg/ml)及 SOD(100 μg/ml)+CAT(100 μg/ml)分别作用细胞3 h的各实验组,采用分子探针2’,7’_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_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 DCFDA)检测各组处理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不同浓度的喹乙醇作用HepG2细胞24 h后,细胞总ATPase、Na+K+-ATPase 及 Ca2+Mg2+-ATPase 和细胞内SOD、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_PX)活性随喹乙醇浓度的升高而下降(P<0.05或P<0.01),且具有一定的剂量_效应关系,细胞内CAT活性较对照组下降(P<0.01),但无剂量_效应关系,而细胞内丙二醛(MDA)水平随喹乙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_效应关系。经喹乙醇(800 μg/ml)处理细胞后,再分别用CAT、SOD 及 SOD+CAT处理的各组,其ROS含量与单纯喹乙醇(800 μg/ml)组相比分别减少80%(P<0.01)、40%及95%(P<0.01)。 结论: 喹乙醇可使体外培养HepG2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受到一定的破坏,且产生的ROS形式以H2O2为主。
喉鳞状细胞癌中PIN1基因扩增及表达异常
李 巍, 李海洲, 李福才,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66-36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09
摘要 ( 2745 )   PDF (546KB) ( 1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PIN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差异PCR、核型分析方法检测喉鳞癌及癌旁对照组织中PIN1基因扩增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同批组织中PIN1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N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癌旁对照组织相比,40例喉癌组织中有9例(9/40,22.5%)存在PIN1基因扩增,27例(27/40,67.5%)PIN1 mRNA过表达,26例(26/40,65%)PIN1蛋白过表达(P<0.05)。40例中17例原代培养成功,可制备中期染色体标本,其中3例(3/17,17.65%)存在19号染色体增加。 结论: 喉鳞状细胞中PIN1基因拷贝数增加,PIN1 mRNA和蛋白质过表达,可能与喉癌发生发展有关。
4-1BB基因在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宋振川, 王 磊, 郭宸君, 李 勇, 檀碧波, 范立侨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70-37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0
摘要 ( 2733 )   PDF (472KB) ( 1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共刺激因子4_1BB在人胃高分化腺癌细胞株MKN_28、人胃中分化腺癌细胞株SGC_7901、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BGC_823、人胃粘液腺癌细胞株MGC_803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 用RT_PCR法测定胃癌细胞株中4_1BB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胃癌细胞株中4_1BB蛋白表达;MTT法测定人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人淋巴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_2、IL_10、TNF_α的含量。 结果: RT_PCR结果示4_1BB mRNA表达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GC_803(77.30%)、BGC_823(71.68%)、SGC_7901(40.06%)、MKN_28(37.6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4_1BB着色程度由深到浅依次为:MGC_803、BGC_823、SGC_7901、MKN_28。MTT结果显示各时间段(24、48、72 h)不同效靶比(10∶1,20∶1,40,∶1)下,人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MKN_28、SGC_7901、BGC_823、MGC_803。ELISA结果显示在各效靶细胞比下,人淋巴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_2、 TNF_α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 MKN_28、SGC_7901、BGC_823、MGC_803。而IL_10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MGC_803、BGC_823、SGC_7901、 MKN_28。 结论: 人胃癌细胞株MKN_28、SGC_7901、BGC_823、MGC_803中4_1BB基因的mRNA 和蛋白均有表达,且胃癌细胞株的恶性程度越高其4_1BB表达水平越高;淋巴细胞对低表达4_1BB胃癌细胞的杀伤力较高;提示4_1BB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 TNF_α、IL_2和促进细胞因子IL_10的产生调节肿瘤免疫。
ERCC1和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金艺凤, 李铁臣, 王 莹, 刘东华, 孙珍贵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74-37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1
摘要 ( 3491 )   PDF (630KB) ( 1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_small_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对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73例,在实施化疗前采取静脉血,提取DNA,行DNA测序、用PCR_RFLP方法检测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含铂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统计临床获益率,分析NSCLC患者ERCC1和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结果: ERCC1 C118T C/C、C/T 和 T/T 基因型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4.9%、71.4%和83.8%。基因型C/C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C/T、T/T(P<0.05)。XPD Lys751Gln 基因型 Lys/Lys、Lys/Gln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3%和75.0%。基因型Lys/Lys与Lys/Gln临床获益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未检测到XPD Gln/Gln基因型。ERCC1 C118T 、XPD Lys751Gln 多态之间在对含铂方案的化疗敏感性方面无协同作用(P=0.134和P=0.236)。 结论: 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含铂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有关,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三氯乙烯对豚鼠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刘月峰, 徐新云, 李学余, 周 丽, 袁建辉, 杨细飞, 杨淋清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79-38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2
摘要 ( 2741 )   PDF (446KB) ( 1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TCE)对豚鼠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基因Bcl_2、BAX、BAD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豚鼠最大值法(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 GPMT)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TCE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共3组,每组6只。实验采用皮内注射的方式致敏,TCE实验组注射5% TCE(TCE∶橄榄油=5∶95),阳性对照组注射0.125% 2,4_二硝基氯苯(2,4_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和福氏完全佐剂(Freund's adjuvant complete, FCA)等量混合物,阴性对照组注射橄榄油。各组于第1天皮内注射受试物致敏,第8天用受试物涂皮诱导,第15天涂皮激发。于第15天激发后24 h,抽取豚鼠外周血,并处死豚鼠摘取脾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基因Bcl_2、BAX和BAD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动物均出现明显皮肤损害,TCE致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动物模型建立成功。TCE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豚鼠脾淋巴细胞Bcl_2、BAX和BAD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TCE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Bcl_2、BAX和BAD的mRNA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氯乙烯可诱导豚鼠产生明显的皮肤变态反应,对豚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影响。
检测研究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分析
刘 琨, 张学红, 任育宏, 赵丽辉, 石 馨, 薛石龙, 马晓玲, 贾学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83-38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3
摘要 ( 2600 )   PDF (323KB) ( 17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技术对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种植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的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携带者染色体异常种类,分别选择相应的亚端粒探针和着丝粒探针或性染色体探针,进行1次或者2次杂交,对7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了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 结果: 7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了7个周期的PGD,获卵131枚,活检77枚胚胎,检出卵裂球87枚,移植20枚胚胎,4例临床妊娠,其中2例已分娩健康婴儿。 结论: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的胚胎进行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是一种有效方法。
EGFR、VEGFR1/Flt_1在未放疗和放疗后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李启凤, 吴名耀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86-39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4
摘要 ( 2158 )   PDF (792KB) ( 1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_1 )的表达与术前辅助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未接受放疗和40例接受放疗后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以及20例切除组织的上切缘正常组织中EGFR、VEGFR1/Flt_1的表达。 结果: EGFR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未接受放疗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77.5%,在接受放疗后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70%,EGFR在放疗后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未放疗食鳞癌的表达相比,经卡方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1/Flt_1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在未接受放疗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62.5%,在接受放疗后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80%,VEGFR1/Flt_1在放疗后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未放疗食管鳞癌的表达相比较,经卡方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检测EGFR、VEGFR1/Flt_1有助于预测食管鳞癌术前放疗的疗效。
百草枯对金鱼血清过氧化物酶和酯酶表达的影响
张晓红, 张虎芳, 王 青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91-39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5
摘要 ( 1886 )   PDF (751KB) ( 1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除草剂百草枯(paraquat)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血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酯酶(esterase,EST)表达的影响。 方法: 依据百草枯的24 h半数致死剂量设置0.5、1.0、1.5、2.0 ml/L共4个浓度组,每个浓度组按0.1 ml/g剂量金鱼腹腔注射给药,染毒后断尾取血,采用聚丙烯酰胺方法检测金鱼血清POD和EST的表达,对照组金鱼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4个浓度组对金鱼血清POD和EST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在低于半数致死浓度(0.5、1.0 ml/L)时POD酶活性增强,EST酶活性被抑制,表现为应急性;高于半数致死浓度(1.5、2.0 ml/L)时POD酶活性先减弱后增强,EST酶活性先增强后减弱,酶活性与染毒浓度存在剂量_效应关系。 结论: 百草枯对金鱼POD和EST均有影响,且对EST的毒性大于POD。
长期摄入酒精对大鼠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解丽君, 赵 松, 郝 娜, 李立萍, 李国风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94-39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6
摘要 ( 2639 )   PDF (374KB) ( 1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长期摄入酒精对大鼠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探讨酒精致生精功能障碍的机制。 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酒精剂量的实验组(2.7、4.5、7.5 g/kg)和1个对照组(蒸馏水),共4组。各组每日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连续13周,末次给予受试物24 h后处死大鼠。在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和计数各级生精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睾丸中Caspase_3以及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 结果: 光镜观察显示酒精组,尤其是7.5 g/kg剂量组动物睾丸出现生精细胞核固缩、变性等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曲细精管腔中脱落细胞增多,且随酒精剂量的增加生精细胞的损伤加重。酒精4.5、7.5 g/kg剂量组生精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FCM检测单倍体和四倍体细胞群计数下降(P<0.05或P<0.01),PCNA表达降低(P<0.05), Caspase_3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 结论: 长期摄入酒精可以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和PCNA表达减弱,这可能是酒精致生精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烯啶虫胺的致突变性试验
汪希兰, 杨光红, 潘雪莉, 李 军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397-40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7
摘要 ( 2986 )   PDF (333KB) ( 1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烯啶虫胺的致突变性,为其安全生产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中国地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 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烯啶虫胺的致突变性。 结果: 烯啶虫胺未引起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异常增高(P>0.05);在直接作用或代谢活化条件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各剂量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烯啶虫胺各剂量组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发现烯啶虫胺有致突变性。
综述
光气急性中毒机制的深入研究
海春旭, 陈宏莉(综述), 邹伯英(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401-40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8
摘要 ( 1756 )   PDF (373KB) ( 1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气是一种经典的化学战剂,也是化学恐怖袭击的重点选择对象。同时光气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农药、医药、香料和染料等领域,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光气泄漏,极大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使得光气一直是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光气中毒主要引起难治性肺水肿,死亡率极高,目前世界上没有有效的救治方法和药物,主要是由于对其中毒机制不清楚。我们实验室多年来一直从事窒息性毒剂肺损伤机制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发现性的成果,提出了光气的酸烧伤理论,同时就氧化损伤_呼吸爆发等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将就光气部分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饮用水消毒碘代副产物的毒理学研究及其形成过程
魏源源(综述), 刘 燕, 刘东银, 代瑞华, 刘 翔(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10, 22(5):  40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0.05.019
摘要 ( 1601 )   PDF (369KB) ( 2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受海水入侵影响严重的沿海地区,其饮用水源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碘离子。研究表明,当原水中含有碘离子时,经氯、臭氧、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后均会产生碘代消毒副产物,其副产物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因此,对碘代副产物的研究更具实际意义,而目前国内对于消毒形成的碘代副产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针对碘代副产物的健康风险,从其产生的原因、机制、影响因素及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等方面对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