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31
上一期   
论著
两个双硫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贾艺悦, 牟感恩, 孟鑫, 沈秀, 周则卫, 龙伟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1-7,1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1
摘要 ( 521 )   PDF (3949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双硫仑(DSF)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两步法路线合成了2个双硫仑衍生物(DSF-1和DSF-2),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及质谱(MS)确证其结构。采用CCK-8实验比较DSF及其衍生物在含与不含FBS的两种情况下对MCF-7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检测NAC对DSF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DSF及2个衍生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它们对MCF-7和A549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波谱解析结果表明2个衍生物的结构与预期完全相符。CCK-8实验结果表明有FBS存在时,2个衍生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DSF,IC5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SF衍生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在加入NAC后明显减弱(与不含NAC时比较,P <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DSF相比,DSF-1和DSF-2作用后的MCF-7和A549细胞凋亡比例均增加(P < 0.05或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个DSF衍生物可使MCF-7和A549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增加,PARP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本研究合成的2个DSF衍生物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在FBS存在的情况下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DSF。DSF衍生物体外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相关。
ECE-1基因去甲基化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左室肥厚大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樊琼玲, 王家威, 俞金秀, 马正文, 张石蕾, 蒋红, 由淑萍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8-1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2
摘要 ( 355 )   PDF (379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内皮素转换酶1(ECE-1)基因去甲基化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左室肥厚大鼠中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假手术组分离腹主动脉但不结扎。6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后壁厚度(LVPWT)、射血分数(EF)、短轴收缩率(FS),称重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WI),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面积(AMC),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心肌ECE-1基因去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房利钠肽(ANP)、ECE-1 mRNA表达变化,ELISA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I3K、PI3K、p-PKB、PK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LVPWT、LVED、EF、FS、HWI、AMC、ANP和ECE-1 mRNA、ECE-1基因去甲基化水平以及p-PI3K、p-PK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PWT、HWI、AMC增大,心肌组织ECE-1基因去甲基化水平升高,ECE-1和ANP mRNA表达上调,血浆ET-1水平上升(P < 0.01),LVED、EF、FS减小,心肌组织p-PI3K、p-PKB蛋白表达下调(P < 0.01或P < 0.05)。结论:ECE-1基因去甲基化可能参与了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形成过程,该过程可能与PI3K/PKB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多溴联苯醚BDE-3、BDE-47和BDE-209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
曹易懿, 刘维映, 尤馨悦, 奚晶, 陈瑞雪, 张新宇, 栾洋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15-20,2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3
摘要 ( 376 )   PDF (1309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3种代表性多溴联苯醚(PBDEs)BDE-3、BDE-47和BDE-209进行体外遗传毒性评价。方法:采用TK6人淋巴母细胞进行彗星试验、微核试验和TK基因突变试验,同时检测DNA损伤、染色体改变和基因突变3个遗传学终点。每种PBDEs均设定5个剂量组:BDE-3为60、90、120、180和240 μmol/L;BDE-47为60、120、180、200和240 μmol/L;BDE-209为24、40、120、180和240 μmol/L;同时设定溶媒DMSO为阴性对照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3种PBDEs在各个剂量下均未能引起TK6细胞彗星的尾长、尾部DNA百分数和尾矩的增加(P > 0.05),也均未引起TK6细胞微核率升高(P > 0.05)。TK基因突变试验显示,3种PBDEs均能引起TK基因突变频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趋势(相关系数[RBDE-32]=0.85,[RBDE-472]=0.85,[RBDE-2092]=0.90;P < 0.05),但致突变作用BDE-47强于BDE-3和BDE-209。结论:多溴联苯醚BDE-3、BDE-47和BDE-209对TK6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
降脂酮对棕榈酸诱导BRL-3A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
金磊, 周珈右, 韩家诚, 管浩军, 王帅, 彭洁, 王欣, 海春旭, 李文丽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21-2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4
摘要 ( 542 )   PDF (4100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研究降脂酮(JZT)对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探讨降脂酮对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BRL-3A大鼠肝细胞系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及降脂酮组。对照组加入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PA组100 μmol/L PA培养12 h;JZT组用JZT预处理后,换用100 μmol/L PA培养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试剂盒检测TG、TC、HDL-C、LDL-C水平;GOD-POD法检测基础葡萄糖消耗和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消耗变化;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ROS水平,试剂盒检测CAT活性、T-AOC、MDA及GSH含量。结果:25 mg/mL降脂酮降低BRL-3A细胞的生存率(P < 0.05);降脂酮可以提高IR模型细胞基础葡萄糖摄取量和HDL-C水平,降低TG、TC、LDL-C水平(P < 0.05);降脂酮可以减少IR模型细胞ROS水平,降低MDA含量,增加CAT活性及T-AOC(P < 0.05)。结论:降脂酮对IR模型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降脂酮降低IR模型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并改善糖脂代谢有关。
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iR-143、miR-145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封敏, 艾比拜·莫合塔尔, 石静怡, 祖可来·艾力江, 李永祥, 闫长顺, 李秀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29-3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5
摘要 ( 357 )   PDF (1063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iR-143、miR-145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43、miR-145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iR-143、miR-145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降低(P均 < 0.01);Survivin 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升高(P=0.000);miR-14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18、0.004、0.022);miR-145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7、0.039);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42、0.034)。miR-143的表达与miR-145呈正相关(r=0.662,P=0.000),与Survivin mRNA呈负相关(r=-0.313,P=0.002);结论: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miR-143、miR-145低表达、Survivin mRNA高表达,miR-143/145基因簇、Survivin mRNA可能共同参与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
PM2.5对HBE细胞致癌致突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冰玉, 蔡颖, 郑凯, 谢红卫, 徐新云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33-38,4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6
摘要 ( 453 )   PDF (2011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PM2.5染毒后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与未染毒细胞比较的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为进一步研究PM2.5对HBE细胞致癌致突变作用的相关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50 μg/mL的PM2.5水溶液处理HBE细胞,染毒24 h,用未染毒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设立3组平行样品。提取RNA,荧光标记与纯化后进行芯片杂交,用Rosetta Resolver-System(Rosetta Biosoftware)进行数据前处理与统计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将数据经过Cluster Profiler软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Pathway及GO(Gene Ontolog)分析,初步探讨PM2.5染毒前后HBE细胞中基因的差异表达;通过String蛋白互作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关系,筛选出节点数最多的核心蛋白。结果:根据预设的筛选条件,筛选出245个PM2.5染毒前后HBE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218个,经过进一步分析,筛选出PHACTR2、SFRP1、WFDC1等排名前10的上调和下调的核心基因。排名前10的核心差异基因通过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跨膜受体活性、受体活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子传导等分子功能。同时富集于离子跨膜转运、细胞对脂多糖无机离子跨膜转运、细胞营养转运等生物过程;排名前10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涉及肿瘤细胞迁移、胆汁代谢相关、神经活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的7个核心通路;蛋白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SST、BDNF、NCAM1、SSTR1和Bcl2L11等5个核心蛋白。结论:PM2.5可引起HBE细胞致癌致突变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为进一步研究PM2.5的致癌致突变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乙烯利对青春期前SD雌性大鼠性早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徐莹, 苟练, 敬明武, 葛宇龙, 刘科亮, 徐培渝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39-4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7
摘要 ( 320 )   PDF (1251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乙烯利促进青春期前SD雌性大鼠性早熟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先后两批SD雌性孕鼠自行产子后由亲鼠自养,雌仔鼠在出生15日龄(PND15)时,根据体质量,按窝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和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34、269、538 mg/kg)乙烯利染毒组。各组动物均经口灌胃,每天1次,连续5 d。第1批动物用于观察阴道开口时间;第2批动物处死后取血液,下丘脑和垂体组织,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血清FSH()促卵泡生成素和LH(黄体生成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相关基因KISS-1、GPR54、GnRH、GnRH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乙烯利中剂量组阴道开口时间提前(P < 0.05);高剂量组阴道开口时间明显延长(P < 0.05)。在qPCR检测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乙烯利中剂量组HPGA轴相关基因表达增加,高剂量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清中LH、FSH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剂量时乙烯利具有促进青春期前SD大鼠性早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HPGA轴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人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蛋白的真核表达
徐晓园, 李文丽, 徐岚, 李蕊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43-46,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8
摘要 ( 302 )   PDF (2004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VP1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相应真核表达质粒在体外进行重组表达,检测其细胞内定位,为EV71及CA16的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取EV71及CA16的VP1编码序列,插入pcFlag载体,分别构建EV71及CA16 VP1与FLAG标签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及横纹肌肉瘤RD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内定位情况。结果:测序表明两种来源VP1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正确;分别转染两种不同的细胞后,均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相应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两种毒株的VP1均表达在细胞质中。结论:外源融合表达EV71或CA16 VP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所构建质粒分别转染细胞后,均可在细胞质内检测到VP1融合蛋白的表达。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长期暴露对成年雄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婉莹, 吴昊宇, 董新文, 苗新秀楠, 冀俊昌, 王占举, 那晓琳, 张云波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47-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09
摘要 ( 334 )   PDF (1085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长期暴露对成年雄性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150、300、600 mg/kg DEHP暴露组。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和饮水,暴露组大鼠连续灌胃给予DEHP 3个月。处死大鼠前称取大鼠体质量并计算各组织脏体比,检测尿碘含量,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及血清TTR、TRH、TSAb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DEHP暴露,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甲状腺湿重和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150、300、600 mg/kg剂量组大鼠肝脏脏体比增加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 < 0.05)。600 mg/kg剂量组大鼠尿碘水平显著降低(P < 0.05)。600 mg/kg剂量组血清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降低(P < 0.05)。结论:DEHP 3个月的暴露期对大鼠体质量未产生明显影响,对甲状腺、肝脏脏器系统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DEHP的暴露可抑制大鼠体内TSH的合成、分泌及转运,扰乱甲状腺激素水平。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miRNA的筛查及验证
马莉莉, 张树丽, 李琴, 许彭, 封敏, 李秀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52-5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10
摘要 ( 325 )   PDF (1302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查并验证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初步探讨这些miRNAs在食管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iRNA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系统筛查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远端正常食管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验证差异显著mi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iRNAs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与远端正常组织相比较,miR-21、miR-132、miR-130b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 < 0.05),miR-141、miR-143、miR-133b、miR-195表达下调(P < 0.05);miR-140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iR-21、miR-132、miR-143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有关,miR-21、miR-132、miR-143、miR-133b与淋巴结转移有关,miR-21、miR-141、miR-143、miR-133b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 < 0.05)。结论: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筛查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与远端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miRNA表达的变化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IER5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熊强, 姜晓燕, 丁立新, 刘晓丹, 周平坤, 丁库克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57-61,6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11
摘要 ( 321 )   PDF (2233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早期快速反应基因5(IER5)蛋白,为后续蛋白质结晶及探索蛋白质三级结构提供线索。方法:以HeLa细胞cDNA为模板扩增出IER5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1-IER5;重组转移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10Bac,以获得重组的穿梭质粒rBacmid-IER5;将重组穿梭质粒感染Sf9细胞,待细胞出现明显病变时收集重组杆状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及Western blot以及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1-IER5经双酶切后得到与预期相同的2条条带;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IER5经PCR鉴定在3 300 bp左右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提示IER5蛋白在Sf9细胞中得到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 k,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与IER5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人IER5蛋白,获得了体外表达重组IER5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溶解性等物理化学特性。
技术方法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周谡, 李睿, 朱鸿雁, 张志超, 方静, 唐黎明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62-6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12
摘要 ( 394 )   PDF (1396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菌液浓度和吸光度值[Dλ)值,λ为波长数值]的关系,开发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方法:选取Ames试验中常用的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2作为试验菌株,严格控制菌液扩增条件,对比分析540和600 nm波长下菌液的吸光度值的高低以确定最佳测定波长,对比分析菌株扩增0、2、4、6、8、10、12、14 h后的菌液浓度以确定最佳扩增时间。在最佳测定波长和最佳扩增时间下,测定菌液吸光度值,并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液浓度,获得菌液浓度和吸光度值的回归方程。结果:菌株TA102的最佳测定波长为540 nm,最佳培养条件为37℃、100 r/min、10 h,菌液浓度和D(540)值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4×109x[方程中xD(540)值;y为菌液浓度,单位为个/mL]。结论:应用上述菌液浓度和D(540)值的直线回归方程,可通过测定D(540)值实时控制菌液达到要求浓度,从而确保试验菌液的质量。
综述
转移性结直肠癌抗EGFR治疗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陈秀琼, 孟凡桥, 熊华, 周洋媚, 唐雯华, 邹燕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67-7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13
摘要 ( 255 )   PDF (890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为特异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联合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携带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方法,两者的运用显著改善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是结直肠癌治疗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然而,大多患者会对抗EGFR治疗产生耐药而致病情进展。因此,对耐药机制的充分认识及探索尤为重要,将有助于为耐药后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方向。随着对EGFR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和途径均与抗EGFR治疗的耐药有关。本文将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抗EGFR耐药机制作出概述。
伪足、有氧糖酵解与肿瘤细胞迁移的研究进展
黄蕾, 滕春莹, 雷鹏, 单毓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72-7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14
摘要 ( 374 )   PDF (2281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转移是其预后差的一个首要原因。就像脚作为人类运动必不可少的支撑载体一样,伪足也是肿瘤细胞运动的主要执行者,它决定了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强弱。细胞伪足的延伸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由ATP-肌动蛋白复合物牢固结合到伪足的前端,随后ATP水解肌动蛋白脱落,如此周而复始。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ATP参与,而在多种转移性肿瘤中也发现糖代谢过度活跃等异于正常细胞的能量代谢重排现象。因此,代谢产能对肿瘤细胞运动迁移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将从能量代谢重排角度探讨代谢产能对伪足形成及肿瘤细胞运动的影响。
移植细胞实现肝脏有效再殖的机制研究
阎琛, 刘清桂, 陈佳佳, 孙宇, 杨桃, 朱海英, 陈费, 王敏君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32(1):  76-8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20.01.015
摘要 ( 214 )   PDF (869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移植是目前代替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最具可行性的方法。然而由于细胞来源、移植细胞植入受体肝脏效率低、增殖缓慢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细胞移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通过人为修饰改变移植细胞和宿主肝脏微环境和肝细胞的特性,使得移植细胞再殖肝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已经成功实现肝脏再殖的研究成果,并探讨移植细胞在不同动物模型中再殖肝脏的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