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1-30
论著
反义翻译延伸因子TEF-1δ对氯化镉致癌性的逆转作用
雷毅雄, 陈学敏, 陈家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1-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01
摘要 ( 3303 )   PDF (696KB) ( 2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翻译延伸因子TEF-1δ(基因文库新添编号为AF304351)是一个新发现的镉应答原癌基因。本研究之目的在于探讨反义TEF-1δ能否逆转镉转化细胞的致癌性。材料与方法: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和G418细胞筛选技术,建立CdCl2转化BALB/c-3T3细胞反义TEF-1δ稳定表达系统,再用软琼脂检测和裸鼠致瘤试验对这些转基因细胞的致癌性逆转情况进行鉴定。结果:CdCl2转化BALB/c-3T3细胞中反义TEF-1δ表达可逆转这些细胞的转化表型,与非转染细胞和载体转染对照细胞比较,转染反义TEF-1δ的镉转化细胞在软琼脂上所形成的锚非依赖性生长集落减少29 %~44 %。转染反义TEF-1δ基因的镉转化细胞可延迟裸鼠出现肿瘤的时间,而且这些肿瘤的大小显著变小,肿瘤重量平均下降54 %~58 % 。结论: 反义TEF-1δ mRNA表达可逆转镉转化细胞的致癌性;应用反义TEF-1δ阻断TEF-1δ癌基因表达对镉诱发的肿瘤可能有治疗价值。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H2O2所致的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夏 俊, 阎 平, 陈俊霞, 赵 鹏, 崔秀云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4-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02
摘要 ( 2312 )   PDF (741KB) ( 2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根据RI分子组成富含巯基的特点,研究其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H2O2分别作用于B16细胞及转染有RI cDNA并且RI过表达的B16细胞,对比损伤前后两者的细胞存活率、LDH漏出量和细胞内MDA含量差别、以及细胞内抗氧化酶类GSHPx、SOD、CAT、XOD活性的差别。 结果: 与B16细胞相比,RI过表达的B16细胞在H2O2作用下存活率高,LDH漏出量、MDA含量明显减少,细胞内GSHPx、SOD、CAT活性下降幅度减小。 结论: RI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够减轻H2O2所致的细胞过氧化损伤。
彗星电泳法和K-SDS法检测甲醛和H2O2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DNA的损伤
刘延君, 林哲绚, 李 慧, 罗文鸿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8-1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03
摘要 ( 2763 )   PDF (640KB) ( 2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甲醛、H2O2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DNA的损伤。材料与方法: ①应用彗星电泳法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甲醛、H2O2、甲醛和H2O2不同浓度(0、5、10、25、50、100 μmol/L)作用20 min或25 μmol/L浓度作用不同时间(0、10、20、30 min)后的DNA损伤情况;②用K-SDS法检测甲醛、甲醛和H2O2不同浓度(0、10、50、100、500、1 000、 2 000 μmol/L)或50 μmol/L、100 μmol/L浓度不同时间(0、0.5、1、1.5、2、4 h)引起的DNA-蛋白质的交联效应。 结果: ①彗星电泳结果: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甲醛孵育20 min,5、10、25 μmol/L甲醛所致DNA损伤以断裂为主且与阴性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等摩尔H2O2共同孵育时,5、10、25 μmol/L浓度组均可使单独H2O2作用时的彗星尾距增加,50、100 μmol/L使单独H2O2作用时的彗星尾距减小;25 μmol/L甲醛作用不同时间,尾距随时间增加而增大(P<0.05)。②交联结果: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甲醛孵育1.5 h后,引起DNA-蛋白质交联(DPC)形成明显增高(P<0.05);与等摩尔H2O2共同孵育时除1 h组(P<0.05),其余各组与阴性对照无统计学差异;50 μmol/l的甲醛作用不同时间,2 h组与阴性对照有统计意义(P<0.05);100 μmol/L的甲醛、甲醛与H2O2作用不同时间,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①在体外条件下,低浓度甲醛(<25 μmol/L)对DNA的损伤以断裂为主,高浓度(>500 μmol/L)以交联为主,均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②H2O2引起内皮细胞DNA断裂损伤,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小鼠胚胎发育中期肠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谢永芳;舒坤贤;梁亦龙;袁 帅;张继承
. 2005, 17(1):  12-14.  doi:
摘要 ( 1777 )   PDF (504KB) ( 25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中期肠发育过程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基因P21、Ki-ras在肠发育中的表达意义。 材料与方法: 对胚胎中期的小鼠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小鼠肠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P21、Ki-ras在胚胎肠发育中期的表达。 结果: 肠组织在E12d有一个较大的增长,而到E13d、E14d的生长趋于稳定。P21、Ki-ras基因的表达主要在肠上皮细胞,随胎龄增长而表达颜色加深。 结论: 胚胎发育中期细胞增殖与凋亡相伴存在。P21、Ki-ras基因在胚胎肠发育中期有表达,说明这两个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在胚胎肠发育中期起一定的作用。
60Co-γ射线局部照射对荷瘤大鼠骨髓蛋白质的影响
李 箔;海春旭;秦绪军;何 伟;梁 欣;李文丽;张晓迪;赵康涛;陈宏莉;刘 瑞
. 2005, 17(1):  15-18.  doi:
摘要 ( 2652 )   PDF (508KB) ( 2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荷瘤大鼠60Co-γ射线局部照射后骨髓蛋白质和相关氧化指标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制备荷瘤大鼠动物模型,60Co-γ射线局部照射后分别提取非照射组和照射组大鼠骨髓检测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等指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荷瘤大鼠骨髓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 照射组MDA, GSSG含量与非照射组相比升高(P<0.01),GSH与非照射组相比降低(P<0.01),双向电泳图谱显示荷瘤大鼠经60Co-γ射线局部照射后骨髓有24个蛋白点表达发生变化,其中出现2个新蛋白点,4个蛋白点表达量下降,1个蛋白点表达量升高,17个蛋白点消失。结论: 60Co-γ射线局部照射可引起荷瘤大鼠骨髓蛋白质差异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遗传缺陷的研究
徐 岚, 郑燕銮, 史桂芝, 张新能, 黄天华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19-2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06
摘要 ( 2164 )   PDF (643KB) ( 2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遗传缺陷与精子生成障碍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采用G显带技术对205例无精子症和3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折,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的36例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上基因微缺失检测,30例正常已生育的男子设为对照组。结果: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74例,异常核型发生率为30.33 %(24.56 %~36.10 %),正常对照组只发现1 例异常核型,占3.33 %(0 %~17 %); 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发现Y染色体上基因微缺失3例, 缺失率为8.33 %(2 %~22 %), 正常对照组无1 例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 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均与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发生有关。同时采用这两种遗传学筛查方法可以更为准确、有效地评价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遗传缺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病因诊断,遗传咨询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冷冻人精子的染色体畸变分析
蔡 敏, 厉广坤, 李蜀婧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22-2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07
摘要 ( 2371 )   PDF (472KB) ( 24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人精液冷冻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环节。自国家批准设立人类精子库,冷冻精子在辅助生殖中大量应用,对冷冻保存后人精子染色体的畸变研究就更加重视。本文就冷冻保护剂(Cryoprotective mediem,CPM)对人精子染色体畸变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 分为4个冷冻保护剂组。Ⅰ组:甘油-卵黄柠檬酸型(G-Y-C);Ⅱ组:甘油-蜂蜜型(G-H);Ⅲ组:甘油-HEPES-HTY型(G-H-H);Ⅳ组:甘油-Tyrede型(G-T)。将加入CPM的人精子采用缓冻法处理,于冻后半年取出,以37 ℃水浴复温后作人精子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 4组CPM的精子染色体断裂率和畸变率均没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这4种CPM在临床上应用是可靠的。
乙酸镍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
陈传德, 吴中亮, 陈家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25-2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08
摘要 ( 1975 )   PDF (607KB) ( 2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检测乙酸镍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来对经乙酸镍在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的恶变细胞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实验所选用的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在1~6条之间。7条引物中第4、7两条引物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其余五条引物均有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它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结论: 乙酸镍能诱发16HBE细胞基因组不稳定。
卤代物对盐藻生长抑制实验的联合效应的观察
黄小娟, 沈洛夫, 姜建国, 赖凤英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27-2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09
摘要 ( 2660 )   PDF (572KB) ( 2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的国际标准方法,研究了卤代物对盐藻的毒性作用。 材料与方法: CCl4、CHCl3和CHBr3两两混合共3个浓度组、三者混合1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毒物浓度设置参照国家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盐藻进行培养,48 h后进行平板计数。 结果: 得到了各试验组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的48 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值,以及得到各混合物毒性相加和S与联合效应相加指数AI,由于AI值均在-0.1~0.1,表明混合物对盐藻的毒性具有相加作用。 结论: 盐藻作为受试生物在毒物的评价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断裂剂对精子DNA损伤
宋 博/蔡志明/郑履康/邓丽霞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30-3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0
摘要 ( 2564 )   PDF (524KB) ( 2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讨论精子SCGE方法的实用性,对检验指标进行比较。 材料与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的已知断裂剂(H2O2,MMS),对人精子进行体外染毒、小鼠进行体内染毒,采用SCGE检测精子DNA损伤,选择3种不同检测指标。 结果: 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A头部百分比与彗星尾长、尾矩间存在相关关系。以DNA头部百分比为指标,方差分析表明,染毒剂量存在统计学差异;q检验显示,剂量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检测指标与染毒剂量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改进的精子SCGE法可以用于化合物遗传毒性评价。检测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条件选择检验指标。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类DNA修复基因:ERCC2/XPDexon 6突变
郭 丽, 马业罡, 孙中芙, 祁 荣, 尹娇杨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33-3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1
摘要 ( 3022 )   PDF (558KB) ( 2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血样DNA来源困难及DNA产量低的情况下,获得理想的可供突变分析的PCR产物的方法。材料与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RFLP)技术检测了人类微量DNA样品的DNA修复基因: ERCC2/XPD exon 6的单核甘酸多态(SNP)。 结果: 该位点群体基因分型结果显示:自身平衡检验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 结论: 巢式PCR技术在扩增微量DNA、分析突变的实验中较一般单次扩增PCR技术更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宫颈癌年轻化及其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
李从铸, 翟玉霞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36-3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2
摘要 ( 2670 )   PDF (540KB) ( 2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和年轻宫颈癌的治疗方法。 材料与方法: 对1995-07~2004-06我院收治的345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年龄构成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 我院收治的345例宫颈癌病人中,40岁以下患者占40.28 %,45岁以下高达57.10 %,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P=0.000);对Ia2~IIb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采用术中保留双侧或单侧卵巢的移位术和双侧髂内动脉注射顺铂进行区域性化疗方法可保护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卵巢功能、减少术后盆腔复发。 结论: 宫颈癌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趋势,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局部复发,提高疗效。
蜂胶乙醇提取物基因抗突变作用的研究
王菊香, 裴士庚, 门金娥, 田 珂, 郑海萍, 王延臣, 段晓辉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39-4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3
摘要 ( 2723 )   PDF (538KB) ( 27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探讨蜂胶乙醇提取物对噻替哌等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的抑制作用。材料与方法: 用Ames试验检测蜂胶乙醇提取物的诱变性及对噻替哌、阿霉素、吖啶橙诱发的TA98和TA100菌株回复突变后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10~1 000 μg/皿蜂胶乙醇提取物对TA98和TA100菌株未出现回变菌落数的增高。10~250 μg/皿蜂胶浓度出现中等强度或以下强度抑制(抑制率< 75 %);1 000 μg/皿蜂胶浓度出现高强度回变菌落数抑制,且对试验所设3种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的抑制作用均有剂量_效应关系。结论: 蜂胶对噻替哌等诱变剂所诱发的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氯化镉对人全血细胞程序外DNA合成的影响
俞 萍, 唐玲芳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41-4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4
摘要 ( 2989 )   PDF (695KB) ( 2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进一步明确镉对人类细胞DNA 的损伤效应以及对损伤修复的干扰作用。材料与方法: 利用简化人全血细胞检测法研究了 CdCl2诱导人全血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参与反应)程序外 DNA 合成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的能力及其对该细胞经 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或紫外线(UV)处理后DNA 修复合成的影响。结果: 0.1~10 μmol/L的CdCl2单独作用,细胞DNA 修复合成前体物3H-TdR的掺入量与镉浓度量呈高度正相关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10 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CdCl2在对人全血细胞UDS无明显诱导的剂量水平下即可使MNNG作用后DNA的修复合成受抑;与之相反, 1 μmol/L CdCl2与UV共同作用对人全血细胞UDS的诱导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 结论: 较高浓度的镉对DNA 具有损伤作用;而在较低浓度下,镉干扰DNA修复过程的作用较明显。上述直接和间接的遗传毒作用可能是镉致癌的机制之一。
乳腺癌细胞对八种抗癌药物的化疗敏感性
喻卫红, 蔡玉娥, 孟凡娟, 李艳萍, 逯晓波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45-47.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5
摘要 ( 3632 )   PDF (644KB) ( 26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个体乳腺癌细胞对八种抗癌药物的化疗敏感性。材料与方法: 根据临床血浆高峰浓度(1 PPC),41例乳腺癌细胞受8种抗癌药物分别作用48 h,采用MTT法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分析了化疗敏感性。 结果: 在临床血浆高峰浓度(1 PPC)和细胞数为1×105/孔的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平均抑制率(%)为表柔芘星(EADM)44.30±13.40和米托蒽醌(MTZ)44.14±13.46,其化疗敏感性比其它药物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8种抗癌药物在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时的化疗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41例乳腺癌细胞对8种抗癌药物有不同的化疗敏感性。体外MTT法对不同个体乳腺癌进行化疗敏感性预测是必要的。
三羟异黄酮对BALB/c-3T3细胞的转化作用
王李伟, 仲伟鉴, 应贤平, 周永贵, 周祥凤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48-5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6
摘要 ( 2241 )   PDF (650KB) ( 2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Genistein)在体外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用改进的BALB/c-3T3细胞转化方法观察GEN组、B[a]P(10 μmol/L)+GEN组以及MCA(3-甲基胆蒽,0.2 μg/ml)+TPA(豆蔻酸乙酸大戟二萜酯,0.1 μg/ml)+GEN组中细胞转化的情况,同时测定突变型P53蛋白及PTK(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每个组别GEN设4个剂量,分别是10、30、90、270 μmol/L。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EN≥30 μmol/L剂量组细胞转化率升高,GEN(30 μmol/L)+ B[a]P(10 μmol/L)细胞转化率高于B[a]P组,发生转化的细胞中突变型P53值升高。然而,在MCA+TPA模式下,30 μmol/L以上GEN抑制MCA+TPA诱导的细胞转化,PTK值 随GEN升高而下降。结论:在不同模式下GEN的效应不同。GEN有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抑制细胞恶性转化。
绿源春健身酒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张振军, 于 燕, 陈 庆, 孙晓英, 吴荷花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52-5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7
摘要 ( 2298 )   PDF (398KB) ( 2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观察绿源春健身酒对机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低、中、高剂量组。经90 d喂养后,取血、肝、脑、肾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 结果: 3个剂量组小鼠血、肝、肾组织中的SOD、 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则低于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绿源春健身酒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检测研究
龙葵果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
赖亚辉, 马忠春, 闫慧毅, 毛焕新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54-5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8
摘要 ( 2651 )   PDF (522KB) ( 2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地:研究龙葵果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龙葵果汁作为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的利用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采用《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要求进行。 结果: 龙葵果汁急性分组属于无毒级别。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未见小鼠口服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
仙人掌原液毒性的初步研究
程 东, 韩晓英, 冯 宁, 张天亮, 李 慧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56-5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19
摘要 ( 2477 )   PDF (539KB) ( 2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综述
端粒酶与癌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张 敏, 奚耕思, 戴 璐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59-6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20
摘要 ( 1827 )   PDF (611KB) ( 2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端粒酶是一种能以自身的RNA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逆转录酶,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衰老、永生化和癌变密切相关。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具有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的活化是以上各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端粒酶已被视为广谱的恶性肿瘤标记物之一,端粒酶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前景。
端粒酶与P53在细胞癌变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邢 岩/综述, 田庆伟/审校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7(1):  62-6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21
摘要 ( 2260 )   PDF (527KB) ( 2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能以其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的DNA重复序列,在细胞衰老、永生化和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监视着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端粒酶和P53均与细胞癌变有着密切联系,二者均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但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是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论文
刺五加在小鼠实验性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
张敬一/许顺江/杨惠敏/张乃哲
癌变·畸变·突变. 2005, 1(1):  217-21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05.01.022
摘要 ( 19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景与目的: 探讨刺五加对小鼠Lewis肺癌侵袭转移干预作用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Lewis肺癌C57/BL雌性小鼠分成刺五加+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组、刺五加组和肿瘤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瘤重和抑瘤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_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瘤和肺组织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_Ⅰ,PAI_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le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活性观察刺五加对Lewis肺癌的干预作用。 结果: 刺五加较肿瘤组瘤重、血浆和瘤,肺组织PAI_1、uPA活性明显降低。 结论: 刺五加有抑制肿瘤生长、减少瘤、肺组织和血浆中uPA、PAI_1活性,对实验性小鼠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干预作用。刺五加适于被开发为常规抗癌辅助药物。刺五加+环磷酰胺组的效果比单独一组药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