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收录证书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科普园地
联系我们
English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韵晓, 顾馨集, 朱梦梅, 于兵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37-24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1
摘要
(
657
)
PDF
(1163KB)(
270
)
可视化
收藏
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主要通过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依赖的组蛋白H3中27位的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PRC2依赖的非组蛋白甲基化、不依赖于PRC2的非组蛋白甲基化和不依赖于PRC2的转录激活4种途径调控基因表达。EZH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的增殖、转移、侵袭、肿瘤分级、肿瘤耐药、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多种EZH2抑制剂在恶性肿瘤生长方面表现出良好抑制效果,延缓了肿瘤的生长与转移,EZH2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对EZH2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开发靶向EZH2的肿瘤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巨噬细胞重编程在炎症性疾病调控中的双向作用
海天明, 曹猛, 姜晓旭, 吴昊, 张瑜娇, 刘瑞, 于卫华, 罗正学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48-25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3
摘要
(
529
)
PDF
(832KB)(
561
)
可视化
收藏
炎症既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反应,也是导致多数临床疾病的重要基础。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广泛存在的固有免疫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刺激下可以重编程为促炎M1型和抗炎M2型细胞,对于机体适应不同生理和病理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重编程在调控机体健康中发挥双向作用,不仅参与调控机体发育、健康稳态和宿主防御,还与诸多如肿瘤、脓毒症、糖尿病等感染和非感性炎症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巨噬细胞重编程恢复机体稳态被认为是治疗多数临床疾病的新希望。因此,本文旨在阐明巨噬细胞重编程的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分析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在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罗绣,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417-42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14
摘要
(
338
)
PDF
(1004KB)(
138
)
可视化
收藏
黄曲霉毒素(AFT)是来源于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AFT污染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通常需要检测AFT的样本包括粮食作物、食品以及生物样本等,其中生物样本包括细胞、肝脏、尿液等。本文就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分析各方法检测样本种类的异同及其优劣。黄曲霉毒素有较多种类,目前受到关注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M1(AFM1)。在食品领域AFB1的检测方法开发较多;在乳制品中AFM1的检测方法也较多;但生物样本中的AFB1检测方法较少,已开发的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样本的前处理方式复杂是限制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综述可为进一步开发和优化针对不同样本尤其是生物样本中的AFB1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衰老与恶性肿瘤——被忽视的免疫衰老
张开泰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1
摘要
(
315
)
PDF
(841KB)(
434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衰老是人体自然衰老的一部分,也是影响整体衰老进程的关键环节。恶性肿瘤作为老年性疾病,普遍存在严重的免疫衰老现象。除免疫系统的自然衰老外,肿瘤细胞可进一步加速免疫衰老,导致免疫系统年轻细胞减少,老化细胞增多,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阻断恶性肿瘤与免疫衰老的相互诱导,逆转免疫衰老对于控制肿瘤、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发生机制、治疗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孔德扬, 裴炜, 冯林, 张海增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320-32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13
摘要
(
310
)
PDF
(881KB)(
490
)
可视化
收藏
微卫星不稳定(MSI)型结直肠癌(CRC)是一种由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引起的肿瘤亚型,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5%。MSI CRC在临床和病理学上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包括更频繁地出现在近端结肠、分化程度低、肿瘤分期较早、高
BRAF
突变率和淋巴细胞浸润等。MSI CRC具有特殊的肿瘤微环境,特别是免疫及耗竭相关基因的高表达,为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ICB)提供了理想靶标,从而能够在免疫治疗中显著受益。虽然MSI通常与早期CRC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但在转移性疾病中可能指示了不良的预后。当前研究凸显了微卫星状态与
BRAF
突变状态结合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并表明
BRAF
突变可能减弱MSI相关的预后优势。MSI CRC显示出对包括5-氟尿嘧啶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等传统治疗药物的抵抗性,但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反应更为积极。随着对MSI CRC认识的加深,ICB治疗正在成为一二线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的重要策略,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替代传统方法的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MSI在CRC发生机制、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微环境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阐明了MSI在CRC治疗策略和疗效预测中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根据不同微卫星状态对CRC进行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CD73在肿瘤免疫逃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康文义, 汪献旺, 张为家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44-24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2
摘要
(
302
)
PDF
(1376KB)(
241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逃逸是造成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腺苷在免疫抑制途径中被广泛研究。分化簇73(CD73)作为一种胞外核酶可以将单磷酸腺苷(AMP)水解产生大量腺苷,蓄积的腺苷与免疫细胞上的腺苷受体结合抑制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微环境中,CD73通过阻断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调节性T细胞和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功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等,导致肿瘤的免疫逃逸,从而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对近年来CD73在肿瘤中的表达、CD73发挥肿瘤免疫抑制的机制及CD73抑制剂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靶向CD73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小细胞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莹, 褚洪迁, 刘艳霞, 张同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315-31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12
摘要
(
282
)
PDF
(887KB)(
286
)
可视化
收藏
小细胞肺癌(SCL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肺癌亚型,具有分化程度低、倍增时间短、侵袭性强、早期易出现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临床预后极差。获得性耐药和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SCLC转移机制有利于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受限于组织样本稀少及缺乏可靠的临床前模型,SCLC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液态活检技术的进步及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建立为SCLC研究开展提供了新的工具,相关细胞及分子层面的研究结果亦为转移机制提供了不同见解。本文就SCLC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从多个方面阻断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方法,为SCLC的治疗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S6K1调控的蛋白表达图谱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舒杏梅, 石小倩, 刘燕, 李丹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179-186,22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3
摘要
(
279
)
PDF
(5219KB)(
27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1(S6K1)所调控的蛋白表达图谱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方法
:通过cBioPortal和GEPIA数据库分析
S6K1
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扩增及表达,并评估其表达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利用小干扰RNA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敲降S6K1,通过质谱技术检测S6K1所调控的蛋白表达图谱;采用细胞成球实验探究S6K1表达水平改变对乳腺癌细胞干性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探究S6K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
S6K1
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频扩增现象,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扩增率高于非浸润性乳腺癌(
P
<0.05),且
S6K1
的高频扩增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P
<0.01);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
P
<0.01),而S6K1在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质谱检测表明敲降S6K1后,乳腺癌MCF7细胞中有251个蛋白表达上调,224个蛋白表达下调;GO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参与了细胞质翻译、蛋白质稳定、干细胞群体维持、细胞迁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成球实验和迁移实验表明敲降S6K1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干性表型和迁移能力(
P
<0.01)。
结论
:S6K1在乳腺癌细胞中调控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敲降S6K1明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干性和迁移能力,表明S6K1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基于公共数据库的胶质瘤预后相关基因筛选
张艺, 高含, 郑展越, 谭启涛, 杨敏丽, 孙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195-20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5
摘要
(
256
)
PDF
(2372KB)(
27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公共数据库筛选与胶质瘤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
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获取编号为GSE31095的基因芯片数据,利用R包“limma”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hub基因。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验证hub基因,基于CGGA数据集mRNAseq_325的临床数据对hub基因进行随机数森林分析、Kaplan-Meier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分析,以阐明这些hub基因的诊断和预后效果。
结果
:筛选出了2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205个,下调的9个。GO分析显示,胶质瘤与生物合成过程、翻译过程、核糖体高度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胶质瘤与免疫系统和抗原呈递关系密切。筛选出10个hub基因,与TCGA和CGGA队列验证的结果一致。基于随机森林算法、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分析和ggrisk分析结果取交集得到4个基因:
RPL7
、
RPL8
、
RPL12
、
RPS7
。构建的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在1年时为0.691,3年为0.687,5年为0.685。
结论
:
RPL7
、
RPL8
、
RPL12
、
RPS7
的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不良因素,可作为胶质瘤临床预后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人类面部形态发育关联基因与颜面畸形的研究进展
龚星星, 王雅楠, 陈雪玲, 陈海滨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31-23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10
摘要
(
253
)
PDF
(876KB)(
350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的面部形态极其复杂,各个组成部分及整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及其相关效应的调控,具有很高的遗传度。在正常变异范围内,基因决定了面部形态的多样性;而在正常变异范围之外,基因则与颜面发育畸形相关联。此外,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调控,也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共同作用于面部形态的发生过程。目前,有关人类面部形态发育关联基因研究的进行,主要依赖于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和各种面部成像技术。对于人类面部形态相关基因的研究,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面部形态及预防和治疗颜面发育畸形外,在进化、生物学、法医学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与人类面部正常形态和颜面发育畸形关联的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人大脑类器官模型及其在药物神经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刘哈晓雨, 卜迁, 田京伟, 岑小波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328-33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15
摘要
(
244
)
PDF
(1961KB)(
167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神经毒性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研发和临床使用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全面了解药物对人体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需要建立能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试验模型研究药物神经不良反应及其机制,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增加研发药物的安全性。由于人类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当前常用的2D神经细胞模型、动物神经行为模型等存在一定局限性。人胚胎干细胞或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人脑类器官,在结构功能与人脑更相似,保留了人脑遗传和分子表型。本文对人脑类器官模型在药物神经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人脑类器官模型应用于药物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时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体外肝脏/肝胆类器官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徐嘉琪,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6
): 497-501,50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6.012
摘要
(
242
)
PDF
(948KB)(
150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体外研究系统如细胞系、原代细胞、组织切片等在模拟体内环境方面存在局限。类器官技术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形成三维结构,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器官的复杂结构和微环境,为现代科研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平台。药物肝毒性研究在新药研发及药物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中非常重要,肝胆类器官能够更全面地模拟肝脏内多种细胞类型和微环境,为药物肝毒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尽管类器官技术面临扩增难度大、无法完全复制体内环境等挑战,但通过改进培养条件、结合生物材料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方法有望实现突破。本文对肝脏/肝胆类器官技术的发展,肝胆类器官的构建、培养方法、评价标准,以及将其应用在药物肝毒性评估中的研究实例等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M1对MPP
+
处理后MN9D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
杨敏丽, 张艺, 高含, 谭启涛, 郑展越, 孙天奥, 潘明炼, 马勇杰, 孙艳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 (
2
): 128-13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2.006
摘要
(
234
)
PDF
(1938KB)(
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骨髓特异性HOX基因转录本反义RNA 1(HOTAIRM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
)处理后的MN9D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不同浓度(0、0.25、0.5、1、1.25、2.5 mmol/L)的MPP
+
作用于MN9D细胞不同时间(0、24、48和72 h)后,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选择MPP
+
最适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进行后续试验。选用siRNA进行转染,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MPP
+
处理组(1 mmol/L MPP
+
处理24 h)、siRNA对照组(siRNA阴性对照序列转染1 h后用 1 mmol/L MPP
+
处理24 h),和siR-HOTAIRM1干扰组(siR-HOTAIRM1转染1 h后用1 mmol/L MPP
+
处理24 h)。分别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ncRNA HOTAIRM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MPP
+
处理24 h,细胞活力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P
<0.05),而lncRNA HOTAIRM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P
<0.05);1 mmol/L MPP
+
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
P
<0.05),lncRNA HOTAIRM1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
P
<0.05),故选择1 mmol/L MPP
+
处理24 h进行后续试验。与转染siRNA阴性对照序列组相比,siR-HOTAIRM1干扰之后,lncRNA HOTAIRM1表达显著降低(
P
<0.01),但显著增强MPP
+
处理后的MN9D细胞的活力(
P
<0.01);明显抑制MPP
+
处理后的MN9D细胞的凋亡(
P
<0.01),从而保护MN9D细胞。
结论
:干扰lncRNA HOTAIRM1的表达可增强MPP
+
处理后的MN9D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凋亡。lncRNA HOTAIRM1敲低对MPP
+
处理后的MN9D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KW-2478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肖雪, 卢晓童, 陈思琦, 姜玉娟, 郝佳洁, 蔡岩, 王明荣, 张钰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02-20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6
摘要
(
232
)
PDF
(2365KB)(
24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SP90α抑制剂KW-2478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以溶剂DMSO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HSP90α小分子抑制剂KW-2478处理结直肠癌RKO细胞和DLD1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率;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增殖和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0.8 μmol/L KW-2478处理后的RKO细胞与40 μmol/L KW-2478处理后的DLD1细胞增殖率均降低50%以上;KW-2478对RKO细胞和DLD1细胞的IC
50
分别为(0.5±1.2) μmol/L和(40.0±3.1) μmol/L。KW-2478处理后,RKO细胞和DLD1细胞的集落形成率降低40%以上(均为
P
<0.01)。同时,KW-2478可显著诱导RKO细胞和DLD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均为
P
<0.01)。与DMSO溶剂对照组相比,KW-2478处理的RKO和DLD1细胞中HSP90α客户蛋白EGFR和AKT、S6,以及p-AKT、p-ERK和p-S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同时,相较于对照组,KW-2478处理组细胞中G2/M期分子标志p-Histone H3以及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
:KW-2478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系RKO和DLD1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GFR相关信号通路活性及上调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HER-2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中的占比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杨怡晖, 张文夏, 龚芷宁, 岑雪雪, 秦琪敏, 汤红平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6
): 457-462.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6.006
摘要
(
226
)
PDF
(3482KB)(
11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HER-2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中的占比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此外对其他临床病理资料如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HER-2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中的占比及其与HER-2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结果:
982例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567例(57.74%),HER-2阴性194例(19.76%),HER-2阳性221例(22.50%)。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Ki-67增殖指数均低于HER-2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均为
P
<0.01);淋巴结转移率高于HER-2阴性乳腺癌,但低于HER-2阳性乳腺癌(均为
P
<0.01);激素受体阳性率高于HER-2阳性乳腺癌(
P
<0.01),与HER-2阴性乳腺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与HER-2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HER-2低表达乳腺癌在整体乳腺癌中占比高,且具有组织学分级低、Ki-67增殖指数低、激素受体阳性率高等特点,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骨架蛋白MYH9和Palladin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联合作用和临床价值
柳诗雅, 陈梦, 申改改, 曹渊婷, 孙立新, 冉宇靓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333-341.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01
摘要
(
225
)
PDF
(3239KB)(
12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骨架蛋白MYH9和Palladin对肺癌患者预后和恶性表型的联合作用及临床价值。
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肺癌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关临床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YH9和Palladin对肺癌患者预后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两者对肺癌预后的联合作用。同时构建双分子敲降和单分子敲降的NCI-H460细胞,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双分子敲降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耐药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双分子联合敲降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甲基纤维素成球实验检测双分子敲降对肺癌细胞自我更新的作用。最后通过组织芯片进一步验证MYH9和Palladin联合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YH9和Palladin在肺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相比于低表达组患者,MYH9和Palladin高表达组患者的预后以及临床分期更差,其中双分子均高表达组肺癌患者的预后最差(
P
<0.01)。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双分子敲降组肺癌细胞增殖、耐药性、迁移、侵袭及自我更新能力均明显低于单分子敲降组和对照组细胞(
P
<0.01)。组织芯片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相比于癌旁组织,MYH9和Palladin在肺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与低表达组相比,MYH9和Palladin高表达组的肺癌患者预后更差(
P
<0.01),且双分子均高表达组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最差。
结论:
MYH9和Palladin的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干性相关特征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单独作用,MYH9和Palladin双分子联合对肺癌的临床预后作用更显著,这表明MYH9和Palladin有可能成为靶向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靶标分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硅凝胶乳房植入物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郭采妮, 刘璟, 张玉龙, 丁黎, 付步芳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412-41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13
摘要
(
221
)
PDF
(1604KB)(
87
)
可视化
收藏
乳房假体植入相关疾病一直受到社会密切关注,经系统分析发现硅凝胶乳房植入产品的表面形貌、渗透性均可能成为这类并发症的诱因。毛面乳房植入物能够抑制炎症和异物反应,却增加了乳腺植入物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的发生率。未破裂的硅凝胶植入物有凝胶渗漏现象,渗出的硅胶碎片迁移到周围组织,介导不同免疫细胞反应,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本文综述了现阶段硅凝胶乳房植入物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硅凝胶乳房植入物表面形貌、凝胶渗漏和硅酮毒性对炎症、包膜挛缩和BIA-ALCL三种疾病的影响,以期为探索硅凝胶乳房植入产品所导致的乳房植入物相关疾病产生的原因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对进一步完善乳房植入物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与脑肠肽关联性分析
朱博, 于智颖, 杨洁, 李思远, 贺江华, 孙艺璇, 亓云鹏, 罗闽, 董玲, 徐文娟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24-230,236.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9
摘要
(
218
)
PDF
(2961KB)(
19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表达,及其与血清脑肠肽指标间的相关性。
方法
:将16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常温常湿组和高温高湿组,每组8只。常温常湿组放置于温度(25±2) ℃、湿度(50±5)%的恒温恒湿箱中,高温高湿组放置于温度(40±2) ℃、湿度(70±5)%的恒温恒湿箱中,饲养7 d,期间正常喂食饮水。实验收集两组SD大鼠粪便样品于1.5 mL离心管,并通过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样本。采用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法对2组大鼠粪便样品进行分析,明确高温高湿环境对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菌群与脑肠肽间的相关性。
结果
:动物行为学观察表明高温高湿组大鼠躁动不安,随着时间延长出现大鼠前爪挠面部且精神差的情况,大鼠活动也逐渐减弱。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与常温常湿组相比,高温高湿环境能够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引起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升高。物种差异分析获得核心差异菌群,其中上调菌群为棒状杆菌、另枝菌属,下调菌群为普雷沃氏菌、考拉杆菌、毛螺旋菌、瘤胃球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主要影响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卟啉代谢、视黄醇代谢等新陈代谢过程及生物合成,还涉及糖酵解/糖新生、ABC转运蛋白、核糖体等。ELISA测定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组SD大鼠血清CCK含量较常温常湿组显著降低,并与核心差异菌群呈现相关性。
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可引起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通过核心差异菌群影响CCK水平变化,影响大鼠情绪的调控。功能富集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肠道差异菌与大鼠情绪变化具有相关性,提示与神经性疾病有重要的关系。该研究丰富了环境对肠道菌群影响的认识,同时对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马晟, 王希君, 刘振荣, 王雅茹, 胡楠, 荣维淇, 肖汀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187-19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4
摘要
(
217
)
PDF
(10240KB)(
20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424例肝细胞癌和50例癌旁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关临床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平台,在泛癌组织中比较MFSD2A的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探索MFSD2A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MFSD2A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GEPIA2数据库检索相关基因,进一步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MFSD2A的分子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MFSD2A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TCGA数据分析显示,
MFSD2A
基因在不同肿瘤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普遍存在差异,与癌旁组织相比,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
P
<0.01)。MFSD2A在>60岁组(
P
=0.014)、病理分级G1组(
P
<0.01)、血液中AFP含量≤400 ng/mL组(
P
<0.01)表达量升高。MFSD2A高表达组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
P
=0.008)、无进展生存期(
P
=0.008)和无复发生存期(
P
=0.016)均显著延长。MFSD2A及其相互作用蛋白主要涉及脂质代谢相关的PPAR信号通路。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显示,相对于MFSD2A低表达组患者,MFSD2A高表达组患者预后更好(
P
=0.016),且随着患者MFSD2A评分升高,血清AFP水平下降。
结论
:MFSD2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MFSD2A可能通过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抑制肝细胞癌的进展,提示其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仿制药和原研药的血药浓度及安全性评估
陈欣然, 刘明峰, 郭腾, 杜丽英, 侯娟, 霍丽曼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256-26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02
摘要
(
216
)
PDF
(1113KB)(
12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门诊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分为原研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组,仿制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组,以及仿制药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患者用药后的伊马替尼及其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血液稳态谷浓度。收集患者用药后的所有不良反应,并根据常见不良反应评估标准5.0版(CTCAE 5.0)确定不良反应等级。分析3组患者血药浓度和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
:原研药组和两个仿制药组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N-去甲基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以及伊马替尼和N-去甲基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之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原研药和两个仿制药组不良反应等级也无显著差异(
P
均>0.05)。
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原研药和两个仿制药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1.
E2F转录因子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杨莉, 苟巧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6
): 506-50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6.014
摘要
(
216
)
PDF
(1173KB)(
72
)
可视化
收藏
E2F转录因子4(E2F4)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过去普遍认为E2F4是肿瘤抑制因子,但近年来研究表明,E2F4可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主要对E2F4的结构、功能和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探讨E2F4在肿瘤细胞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为肿瘤诊治和预后判断中靶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2.
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孙小宁, 苏德奇, 杨浩峰, 田亚绒, 刘慧, 黄小溪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19-22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8
摘要
(
214
)
PDF
(3721KB)(
21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臭氧急性暴露模型,探究不同浓度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每组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2.0和4.0 ppm组。各组大鼠每天暴露于臭氧环境中4 h,连续暴露7 d,染毒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并取肺组织。计算大鼠肺系数变化,检测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变化,另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与空气对照组相比,4.0 ppm臭氧暴露组雄鼠肺系数升高(
P
<0.05)。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大鼠肺组织MDA浓度逐渐上升,4.0 ppm组雌鼠、2.0 ppm和4.0 ppm组雄鼠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雌鼠肺组织在2.0和4.0 ppm组SOD浓度上升(
P
<0.01),雄鼠肺组织中SOD浓度先上升,在2.0 ppm时最高(
P
<0.01),再下降,在4.0 ppm时仍高于对照组(
P
<0.05);4.0 ppm组雌鼠和各剂量组雄鼠肺组织GSH-Px浓度均升高(
P
<0.01);且雌鼠血清中TNF-α浓度升高(
P
<0.05),雄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均升高(
P
<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和4.0 ppm组大鼠肺泡间隔均明显增厚,并出现大面积实变,且雌性大鼠肺实变程度更严重。
结论
:臭氧会对大鼠肺组织造成病理损伤,导致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且臭氧对肺组织的毒效应具有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3.
P2RX1对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及其在免疫浸润机制中的作用
宋珍明, 于运亮, 杨金梅, 刘坤, 盖婵婵, 马春宇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208-21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7
摘要
(
213
)
PDF
(6470KB)(
26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嘌呤能受体X1(P2RX1)与浆液性卵巢癌(OV)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为OV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方法
:以OV患者的血清和卵巢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健康成年人和非癌症患者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OV中P2RX1的表达模式。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P2RX1 mRNA的表达水平与OV患者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差异基因,分析OV中P2RX1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P2RX1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肿瘤免疫相关基因、免疫检查点等的相关性。
结果
:IHC检测结果显示,P2RX1主要表达于正常卵巢上皮中;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非癌组织相比,P2RX1 mRNA在OV中低表达(
P
<0.05);ELIS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血清相比,P2RX1蛋白在OV患者血清中低表达(
P
<0.05)。检索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高表达P2RX1的OV患者总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
P
<0.05)。P2RX1与OV患者的肿瘤纯度和年龄有关(
P
<0.05)。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P2RX1表达水平的OV患者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等生物学进程。P2RX1与OV中TGFB1、SLAMF7、CD27等多个免疫检查点有关。P2RX1与B细胞标记包括CD79A、CD79B、CD19明显正相关(均为
r
>0.4,
P
<0.05)。
结论
:在OV中P2RX1的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2RX1可能参与OV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分化等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4.
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吴孟勋, 袁占鹏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373-37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06
摘要
(
208
)
PDF
(4584KB)(
17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并总结其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学者和医务工作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提供有用的参考。
方法: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以及相关词汇为检索主题,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13—2023年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对关键词、突现词和时间趋势图谱等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1 065篇来自CNKI的文献和602篇来自WOS的文献。通过可视化分析后于CNKI可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等10个聚类结果,在WOS中可得危险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等9个聚类结果。
结论:
CNKI中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腰椎功能、复发率、经椎板孔入路、临床疗效、疼痛、并发症等关键词,而在WOS中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并发症、复发率、治疗结果、经椎间孔入路、疼痛、学习曲线等关键词。近两年在CNKI中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疼痛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等关键词,而在WOS中主要集中在并发症和复发率等关键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既有重叠也有不同的关注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5.
基于多倍体肿瘤巨细胞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李子烜,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325-327,33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14
摘要
(
207
)
PDF
(917KB)(
212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揭示了肿瘤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表明,当肿瘤细胞受到放疗、化疗或缺氧等刺激后,可以形成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GCC)以抵抗外界生存胁迫,PGCC在一段时期的休眠后,可重新恢复增殖。相较于正常二倍体肿瘤细胞,PGCC具有更强的成瘤能力、侵袭转移能力和耐药性,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驱动肿瘤复发,是肿瘤获得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是一种十分恶性的肿瘤细胞亚群。近年来基于对PGCC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有研究者提出一些具有潜力的抗肿瘤治疗方案。本文就PGCC的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其对微环境的高耐受性、对肿瘤发展的影响,以及针对PGCC的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不同粒径和来源大气颗粒物暴露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研究
李梦瑶, 邹晓璇, 徐洪兵, 赵银珠, 何兴侯, 杨海珊, 张彬, 王硕, 单旭阳, 刘海燕, 宋晓明, 杨英, 黄薇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3
): 172-17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3.002
摘要
(
203
)
PDF
(1599KB)(
10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粒径和来源的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从北京市某城区妇幼保健院收集2014—2018年的产前检查记录;监测同期气象数据和空气动力学直径5~560 nm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PNC),并应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进行颗粒物的来源解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气颗粒物暴露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效应。
结果
: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暴露于空气动力学直径5~200 nm的颗粒物与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孕前3个月的25~100 nm、100~200 nm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暴露水平每增加四分位间距(
IQR
)浓度,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6%[比值比(
OR
)=1.36,95%
CI
(1.04,1.76)]和40%[
OR
=1.40,95%
CI
(1.12,1.76)];孕早期5~25 nm和100~200 nm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暴露水平每增加
IQR
浓度,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6%[
OR
=1.46,95%
CI
(1.15,1.83)]和40%[
OR
=1.40,95%
CI
(1.08,1.82)]。子痫前期发生风险与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的大气核模态颗粒和汽油车排放颗粒暴露存在显著关联。
结论
: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交通来源的细小粒径颗粒物暴露可增加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
Ames试验阳性结果原因及后续试验方法选择的研究进展
吴辉, 耿兴超, 李晓瑜, 文海若
癌变·畸变·突变 2025, 37 (
1
): 85-8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5.01.015
摘要
(
195
)
PDF
(945KB)(
108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药物早期致癌性风险评价。近年来,新靶点和创新药效结构的药物大量涌现,遗传毒性或致癌性结果呈阳性的创新药物数量大幅增加。然而,有研究显示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结果为阳性的化合物中约1/3为非致癌物。本文回顾了致突变性与致癌性风险间的关联,Ames试验阳性结果的原因及当前国际上对Ames试验阳性结果的药物的监管要求,总结了可供选择的后续体内试验方法,并提出当药物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时的评价思路和机制研究策略,为药物研发及评价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α1-抗胰蛋白酶的功能及其与肺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何改花, 范珊红, 李文丽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6
): 502-505.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6.013
摘要
(
186
)
PDF
(893KB)(
163
)
可视化
收藏
α1-抗胰蛋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具有抑制弹性蛋白酶、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等功能。肺损伤的常见原因,可由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因素诱发,病理机制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引起的肺泡通透性升高,主要表现为肺水肿所致的肺换气功能障碍。最新研究发现α1-抗胰蛋白酶在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从α1-抗胰蛋白酶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9.
水培生菜中锶的迁移富集及其生理影响
闫冬, 李斌, 梁宸卿, 何映雪, 范莉, 姜晓燕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309-314,319.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11
摘要
(
181
)
PDF
(3105KB)(
18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锶(Sr)在生菜中的迁移富集情况,以及Sr对生菜吸收其他主要营养元素、生菜鲜质量和叶绿素的影响,定量分析Sr在生菜组织中的分布。
方法
:采用水培方式培养生菜,设置1个对照组(不添加Sr)和5个Sr处理组(0.1、0.5、1、5和10 mmol/L)。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生菜茎叶和根组织中Ca、Fe、K、Mg、Na、P、S和Sr元素的含量,采用叶绿素测定仪检测生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分析生菜叶片和根部组织细胞中Sr的分布。
结果
:生菜茎叶中的Ca、S、Sr和根中S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浓度Sr处理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5和10 mmol/L Sr处理下,S的迁移系数(TF)低于对照组(
P
<0.05);随Sr处理浓度的增加,Sr的TF值降低。5和10 mmol/L Sr处理下,水培液中S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5和10 mmol/L Sr处理下生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生菜组织中Sr的质量百分比分布大致为:叶表保卫细胞>表皮,叶横切面叶肉≈表皮,根横切面表皮>中柱鞘>韧皮部。
结论
:Sr在生菜根部的质量分数大于茎叶部分;Sr处理浓度的增加,使得从生菜根部向叶片迁移的Sr占比降低,并且生菜根部S的质量百分比增加,叶片的SPAD值增加;生菜根部吸收的Sr主要固定在根部的表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0.
二氧化硅暴露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吴梦宇, 德小明, 单婧, 李洁, 张映驰, 徐海明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268-274,28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04
摘要
(
176
)
PDF
(2661KB)(
17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人原代支气管上皮NHBE细胞暴露于SiO
2
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硅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数据集GSE62769,采用R语言3.6.3对基因表达数据矩阵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同时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MCODE插件筛选关键基因。最后以0、50、100、200 μg/mL SiO2暴露于A549细胞24 h,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对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生信分析结果进行了扩展性验证。
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出48个DEGs。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脂多糖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11个关键基因为
CXCL8
、
CXCL10
、
TLR2
、
JUN
、
ICAM1
、
CXCL1
、
MMP1
、
TNFAIP3
、
CCL20
、
CXCL2
和
CXCL3
。RT-qPCR实验结果显示,在200 μg/mL SiO
2
混悬液干预下A549细胞中
CXCL8
、
JUN
、
ICAM1
、
CXCL1
、
MMP1
、
TNFAIP3
、
CCL20
和
CXCL3
基因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中暴露于SiO2的NHBE细胞的基因表达趋势一致。
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体外实验验证,筛选得到了呼吸系统上皮细胞中11个与SiO
2
暴露相关的异常表达基因,可为硅肺病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同时为硅肺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靶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1.
解密前列腺癌——从容和科学面对
寿建忠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253-255,26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01
摘要
(
174
)
PDF
(904KB)(
178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生发展受年龄、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开展前列腺癌的健康普教和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筛查的主要手段,磁共振是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方法,而前列腺穿刺活检为确诊的金标准。对患者基于前列腺癌分期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施策,实现规范化和精准化治疗,是提高前列腺癌疗效的关键。早期前列腺癌大多通过根治性手术、放疗获得治愈,晚期前列腺癌通过雄激素剥夺治疗联合新颖内分泌药物、化疗、靶向和核素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ALKBH5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王淑君, 张慧霞, 温思妮, 张磊, 王鑫, 武安琪, 朱小年, 张小英, 谭盛葵, 韩菲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349-358.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03
摘要
(
170
)
PDF
(18177KB)(
13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
6
-甲基腺苷(m
6
A)去甲基化酶ALKB同系物5(ALKBH5)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ALKBH5敲低质粒转染到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和甲状腺未分化癌8505C细胞后,采用m
6
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分析甲状腺癌细胞中m
6
A甲基化修饰水平;分别采用平板集落形成试验、CCK-8试剂盒、平板划痕试验、Transwell实验分析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未敲低ALKBH5的细胞系相比,ALKBH5敲低后甲状腺癌TPC-1细胞和8505C细胞的m
6
A甲基化修饰水平升高,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数目均下降,细胞周期G
2
/M期阻滞(
P
<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ALKBH5低表达时,甲状腺癌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85、AKT、P-AKT和FA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下游Cyclin通路中CDK4、CDK6、Cyclin B1、Cyclin D1、Cyclin E1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而下游P53通路中,P5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
<0.05)。
结论:
在甲状腺癌细胞中,ALKBH5敲低后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并通过PI3K/AKT/P53与PI3K/AKT/Cyclin轴抑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3.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液基细胞学宫颈腺上皮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刘颖, 纪晓坤, 吴娟, 张艳, 赵银环, 吴家宁, 王蕊, 郭晓, 杜芸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391-39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09
摘要
(
170
)
PDF
(1163KB)(
10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在宫颈腺上皮病变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诊断为非典型腺细胞(AGC)的液基细胞学薄层宫颈涂片143例,阴性涂片631例,所有涂片均进行AI辅助阅片和中级医师阅片,以主任医师复核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特异性、敏感性等指标。
结果:
宫颈涂片腺上皮细胞病变的检测中,AI辅助阅片系统的阳性率为15.7%、特异性为99.8%,而中级医师阅片的阳性率为18.3%、特异性为99.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I辅助系统的准确率为97.0%,敏感性为84.6%,中级医师阅片的准确率为99.2%,敏感性为99.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I辅助阅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低于中级医师阅片的0.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AI辅助阅片与中级医师阅片的诊断一致率达到99%,相应的Kappa值为0.888,表明两种阅片方法基本一致。
结论:
AI辅助系统在宫颈腺上皮病变的诊断中展现出较高的特异性,然而其敏感性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漏诊可能性。尽管AI辅助阅片的准确率尚未达到中级医师的水平,但其仍展现出重要的诊断潜力。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应着重于提升AI辅助阅片系统的敏感性,并通过临床验证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4.
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黄小燕, 伍方财, 柳灿烔, 黄佳涛, 许镒洧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305-308,324.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10
摘要
(
169
)
PDF
(1221KB)(
6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
结果
:血清MMP1含量和P53自身抗体滴度在ESCC组分别为(8.076±5.912) ng/mL和0.291±0.49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652±3.346) ng/mL和0.055±0.037,ESCC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
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MP1诊断ES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 (95%
CI
为0.624~0.776),当取最佳诊断截断值7.248 ng/mL时,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52.7%。P53自身抗体诊断ESCC的AUC为0.713(95%
CI
为0.638~0.788),诊断截断值为0.080,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49.5%。两者联合检测诊断ESCC的AUC为0.787(95%
CI
为0.720~0.854),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优于单独使用MMP1或P53自身抗体。在早期ESCC中,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亦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760,95%
CI
为0.663~0.857,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
结论
:ESCC患者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水平均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可作为ESCC的诊断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5.
雾化吸入NaClO致小鼠肺损伤模型的构建及机制研究
李佳威, 郭晓洁, 师敏婕, 李文丽, 刘江正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281-287,29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06
摘要
(
168
)
PDF
(2777KB)(
14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次氯酸钠(NaClO)消毒剂诱导小鼠肺损伤模型,探讨其吸入毒性机制。
方法
:将0、75、150、300 μg/L的NaClO溶液雾化成细微液滴给小鼠静态吸入染毒5 min,染毒后24 h使用肺功能仪检测小鼠肺功能,眼眶取血,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形态,TUNNEL染色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BCA法测BALF蛋白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抗氧化酶、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炎症相关蛋白含量,qPCR检测肺组织匀浆炎症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SOD酶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5 μg/L NaClO染毒组小鼠肺BALF中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150和300 μg/L NaClO染毒组BALF中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且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均为
P
<0.05),故后续选择150 μg/L NaClO作为研究浓度。与对照组相比,150 μg/L NaClO染毒组肺功能损伤明显(
P
<0.05),肺组织匀浆中抗氧化酶SOD2和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
<0.05),SOD2、Nrf2、CAT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
P
<0.05),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在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的浓度均升高(
P
<0.05),肺组织匀浆中IL-1β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
P
<0.05),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
<0.05);且肺组织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有自噬溶酶体出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
<0.05),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
<0.01)。
结论
:成功建立了NaClO诱导小鼠肺损伤模型,并发现NaClO可诱导小鼠肺组织发生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和自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6.
BAF5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康晓培, 郭振江, 刘防震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379-383.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07
摘要
(
166
)
PDF
(1116KB)(
14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Brahma相关基因1相关因子57(BAF57)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BAF57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CRC癌组织中BAF5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F57表达水平诊断CRC的价值,以癌组织中BAF57表达水平均值为基准,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进行BAF57高、低表达水平组间的生存分析。
结果:
CRC癌组织中BAF5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
<0.05),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NM分期均呈正相关(
r
分别为0.913和0.925,均为
P
<0.0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r
分别为-0.781和-0.888,均为
P
<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
r
分别为0.744和0.743,均为
P
<0.01)。ROC分析显示,BAF57 mRNA和蛋白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和0.915。生存分析表明,BAF57 mRNA和蛋白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
结论:
BAF57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BAF57有望成为CR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7.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崔旭芳, 王全凯, 金惠萍, 李昕苇, 顾轶婷, 乌瀚宝栎尔, 康同影,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4
): 261-267.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4.003
摘要
(
164
)
PDF
(4439KB)(
12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是否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究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
:8 μg/mL的GMA重复染毒16HBE细胞为GMA处理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细胞作为溶剂对照组,处理后的细胞传代培养。收获第40代恶性转化16HBE细胞,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确证细胞的恶性转化程度;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用于验证MMP14蛋白在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MMP14和ERK通路关键信号分子ERK1、ERK2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GMA处理组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集落数显著多于DMSO对照组(
P
<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的整体和个体迁移能力均显著大于DMSO对照组细胞(
P
<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MMP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ERK1/2蛋白和ERK1 mRNA的表达水平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ERK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GMA诱导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可能与ERK/MMP14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本研究结果为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致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8.
生命早期双酚A暴露联合断乳后高脂饮食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
陈福彬, 黄海燕, 张慧红, 刘建军, 朱伟, 谢易容, 李洪娅, 皮姝荣, 钟婧怡, 丁树仁, 张珂, 吴帆, 张波,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6
): 421-43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6.001
摘要
(
164
)
PDF
(2709KB)(
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双酚A(BPA)暴露联合断乳后高脂饮食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
在母鼠受孕第6天至子代小鼠断乳前按0.5 mg/(kg·d)对母鼠进行双酚A饮水染毒,分成未染毒组和BPA组,每组10只孕鼠。子代小鼠断乳后终止BPA染毒,并进行高脂饮食干预,分成普通饮食未染毒组、普通饮食BPA组、高脂饮食未染毒组和高脂饮食BPA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在子代小鼠出生后第21天(PND21)和第91天(PND91)时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液和胰腺组织样本,PND91小鼠在处死前进行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对小鼠胰腺进行非靶向脂质组学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小鼠胰腺神经酰胺合成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浆胰岛素和胰腺神经酰胺合成酶(Cers)活性,试剂盒检测小鼠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
PND21时,与未染毒组相比,BPA暴露组子代雄性和雌性小鼠均出现体质量增长加快。PND91时,与高脂饮食未染毒组相比,高脂饮食BPA组雄性小鼠体质量增加(
P
<0.05)。PND91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结果显示,与高脂饮食未染毒组相比,高脂饮食BPA组雄性和雌性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增加(
P
<0.05)。计算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发现,与高脂饮食未染毒组相比,PND91高脂饮食BPA组雄性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
P
<0.05)。胰腺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检测结果表明,PND21小鼠中,与未染毒组相比,BPA组雄性和雌性小鼠神经酰胺(Cer)丰度显著升高(
P
<0.05);PND91小鼠中,与高脂饮食未染毒组相比,高脂饮食BPA组雄性小鼠神经酰胺(Cer)丰度显著升高(
P
<0.05)。胰腺qPCR检测结果发现,PND21小鼠中,与未染毒组相比,BPA组雄性小鼠Cers4和Cers6 mRNA的表达上调,雌性小鼠Cers4 mRNA的表达上调(
P
<0.05);PND91小鼠中,与高脂饮食未染毒组相比,高脂饮食BPA组雄性小鼠Cers2、Cers4和Cers6 mRNA的表达上调(
P
<0.05)。胰腺神经酰胺合成酶活力检测结果显示,PND21小鼠中,与未染毒组相比,BPA组雄性小鼠Cers2、Cers4和Cers6活力显著增强(
P
<0.05);PND91小鼠中,与高脂饮食未染毒组相比,高脂饮食BPA组雄性小鼠Cers2和Cers4活力显著增强(
P
<0.05)。氧化和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PND91小鼠中,与高脂饮食未染毒组相比,高脂饮食BPA组雄性小鼠胰腺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力显著降低(
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ND91雄性小鼠胰腺神经酰胺丰度与胰腺氧化和抗氧化比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05)。
结论:
生命早期BPA暴露联合断乳后高脂饮食损害了子代小鼠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并以性别特异性方式增加子代雄性小鼠胰腺神经酰胺从头合成,后者与雄性小鼠胰腺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9.
甘草干姜汤对人肾癌细胞及人尿源性干细胞的作用
黄吉, 张忆雪,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359-364,39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04
摘要
(
158
)
PDF
(2486KB)(
10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甘草干姜汤(LDGD)对体外培养的人肾癌769-P细胞和人尿源性干细胞(hUSCs)活力和凋亡的作用。
方法:
常温离心法从人的新鲜尿液中分离培养hUSCs,观察hUSCs的生长状态并采用MTT法测定其活力;流式细胞术鉴定hUSCs表面标志物的表达。MTT法检测2.5~40 mg/mL LDGD作用769-P细胞和hUSCs 24~72 h后的活力,观察其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10 mg/mL LDGD诱导769-P细胞和hUSCs凋亡的情况,计算其凋亡率。
结果:
通过常温离心法获得细胞形态良好、生长活性较高的hUSCs,hU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和CD90,不表达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和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5~10 mg/mL LDGD作用24~72 h可抑制769-P细胞活力并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而对hUSCs活力有促进作用。10 mg/mL LDGD作用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769-P细胞发生明显皱缩,体积缩小,细胞折光率下降,而hUSCs形态无明显变化。10 mg/mL LDGD作用769-P细胞48 h后的凋亡率为(11.93±0.51)%,相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而作用hUSCs后的凋亡率为(0.01±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LDGD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肾癌细胞活力,诱导其凋亡;可促进hUSCs的细胞活力,且无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作用。LDGD对两种细胞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0.
CDK4/6抑制剂阿贝西利联合顺铂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邸荣炜, 付鑫雅, 马秀梅, 李超, 海玲
癌变·畸变·突变 2024, 36 (
5
): 384-390. 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5.008
摘要
(
157
)
PDF
(3130KB)(
13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DK4和CDK6(
CDK4/6
)抑制剂阿贝西利与顺铂联合作用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UALCAN在线分析TCGA数据库,获取人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CDK4/6基因表达情况;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DK4/6蛋白的表达。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顺铂和阿贝西利单独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然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5 μg/mL顺铂组、10 μmol/L阿贝西利组、10 μmol/L阿贝西利和0.5 μg/mL顺铂联合组,分别作用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中SGC-7901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
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DK4/6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CDK4/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最接近
IC
50
值的顺铂浓度为0.5 μg/mL,阿贝西利浓度为10 μmol/L,故后续选择此浓度进行试验。与空白对照组、顺铂组、阿贝西利单独组相比,阿贝西利联合顺铂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强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r
=0.949,
P
<0.01),细胞凋亡率亦显著升高(
P
<0.01),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减弱(
P
<0.01)。
结论:
CDK4/6在人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CDK4/6抑制剂阿贝西利联合顺铂显示出协同作用,可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编辑部公告
关于不法分子冒充《癌变·畸变·突变》工作人员添加作者微信的声明
(2018-11-22)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
(2024-07-26)
《癌变·畸变·突变》召开第八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
(2023-04-11)
《癌变·畸变·突变》第七届编委会第3次会议纪要
(2022-04-16)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11-23)
更多...
下载中心
《癌变·畸变·突变》投稿介绍信模板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格式模板
Adobe Reader XI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EndNote
《癌变·畸变·突变》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癌变·畸变·突变》校稿说明
《癌变·畸变·突变》参考文献格式文件-NoteExpress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订阅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