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1-30
论著
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对BSA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由淑萍, 赵军, 木克热木·吐地买提, 马龙, 张石蕾, 刘涛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09-414.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1
摘要 ( 2545 )   PDF (4127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CPhGs)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600 mg/kg),以及CPhGs高(500 mg/kg)、中(250 mg/kg)、低(125 mg/kg)剂量组。CPhGs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3只,其余每组各12只。采用皮下及尾静脉注射BSA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灌服相应剂量的受试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均按设定剂量灌胃给药;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血清、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肝功能酶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C)含量;ELISA测定血清TGF-β1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PhGs各剂量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B含量增加,中、高剂量组TB、DB含量降低,各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TGF-β1含量降低(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CPhGs各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剂量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受到抑制(P<0.05或P<0.01)。结论:CPhGs对BSA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毛蚶抗癌蛋白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
付莹, 赵晨, 常振战, 林华英,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15-42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2
摘要 ( 2041 )   PDF (3512KB) ( 7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从毛蚶软体部位中分离出具有一定抗癌活性的毛蚶蛋白组分,研究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新鲜毛蚶软体部分为原材料,分离获得毛蚶抗癌蛋白组分(命名为N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50、100、200、400μg/mL)NS组分对MCF-7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将200μg/mL NS组分作用MCF-7细胞不同时间(12、24、48 h)后,Giemsa染色观察癌细胞及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NS组分对MCF-7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NS组分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200μg/mL NS组分作用MCF-7细胞12 h后,部分细胞收缩变圆、脱落,24、48 h后细胞脱落现象更加明显;Giemsa染色发现,NS组分处理12 h后细胞出现有丝分裂相增加,继而出现多核或核碎裂等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NS组分主要引起细胞G2-M期阻滞;NS处理组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NS组分作用MCF-7细胞后p53及pro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上调。结论:毛蚶抗癌蛋白NS组分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主要通过引起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期间伴随p53及pro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
POLH mRNA作为辐射损伤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
李琳, 李孝鑫, 林仲武, 扈江伟, 张学清, 沈丽萍, 常诚, 陈英, 葛银林, 王治东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21-425,43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3
摘要 ( 1520 )   PDF (3791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受γ射线照射后人外周血中POLH mRNA的表达变化,为确立POLH mRNA作为新的辐射损伤分子生物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取3名健康成人的外周血,利用60Co γ放射源分别对其进行0.5、1、2、4、6、10 Gy照射,在照射后2、4、8、12和24 h收集各个剂量组受试者全血,提取总RNA,利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OLH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另收集30名不同年龄段(男女各占一半)的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本底组,检测POLH mRNA在不同个体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照射后2 h,仅10 Gy照射组POLH mRNA表达增加,其余各照射组无显著变化;照射后4、8、12和24 h,在0~2 Gy范围内,POLH mRNA表达量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大于2 Gy照射后增加趋势接近饱和。照射后4~12 h随时间的增加表达量也不断增加,于12 h达到峰值。在对健康人群本底表达水平的分析中发现,POLH mRNA表达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影响,在不同个体间相对均一,波动范围小。结论:POLH mRNA可由为辐射诱导表达,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且在不同个体之间本底表达水平相对均一,具备作为辐射损伤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玉麦须醇提物对L92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从文, 柏桦, 张晓迪, 刘瑞,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26-431.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4
摘要 ( 1781 )   PDF (2727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玉麦须醇提物(MSE)对照射所致L92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Co照射L929细胞后,即分别给予0、10、50、250μg/mL MSE处理,阴性对照组屏蔽照射,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抗氧化系统、炎症因子等相关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60Co照射能引起显著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MSE处理后能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含量,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GSH/GSSG比值,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同时,MSE能上调Nrf2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表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以中剂量组(50μg/mL)作用最为显著。结论:一定剂量的MSE可改善由照射引发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Nrf2和TGF-β可能为玉麦须有效的作用靶点。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不同时期METTL9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
王全凯, 谢广云, 刘红梅,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32-43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5
摘要 ( 2456 )   PDF (2441KB) ( 6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不同时期甲基转移酶样基因METTL9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获GMA染毒第10代(早期)、20代(中期)、30代(后期)的16HBE细胞,应用甲基化芯片检测METTL9基因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不同时期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该基因在恶性转化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并与同期DMSO溶剂对照组细胞比较。结果:甲基化芯片结果显示,对照组第10代和第20代细胞未发生甲基化,第30代细胞发生甲基化;GMA染毒组16HBE细胞在第10代和第20代METTL9基因均发生甲基化(PeakScore>2),而第30代细胞未见甲基化。qPCR结果显示,与同期溶剂对照组相比,GMA染毒组16HBE细胞在第10代和第20代METTL9基因表达量上调(P<0.05);经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后,该基因与同代龄GMA组细胞相比,第10代和第30代METTL9基因的表达量水平均上升(P<0.05),第20代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METTL9基因可作为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前、中期的一个特异分子标志。
肺癌患者MPDZ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封杰, 刘文斌, 陈洪强, 黄永胜, 韩飞, 曹佳, 刘晋祎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37-440.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6
摘要 ( 1482 )   PDF (2011KB) ( 6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以及相应的外周血浆和痰液中MPDZ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情况,以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49例肺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以及相应的外周血浆和痰液中MPDZ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结果:49例肺癌组织中MPDZ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67%(33/49),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PDZ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0(0/20)(P=0.00)。MPDZ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临床分期相关(P=0.039),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类无显著相关(P>0.05)。33例癌组织MPDZ基因发生了甲基化的肺癌患者相应血浆的DNA标本中有25例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检出率为76%(25/33);痰液标本中有18例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检出率为55%(18/33)。16例癌组织MPDZ基因未甲基化的肺癌患者其对应的血浆和痰液标本未检出该基因甲基化。提示痰液和血浆标本中MPDZ基因甲基化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结论:MPDZ基因在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血浆中及痰液中均有较高比例甲基化检出率,提示MPDZ基因甲基化可能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VEGF介导微囊藻毒素-LR促进结直肠癌细胞DLD-1侵袭迁移的研究
任岩, 秦伟, 朱强强, 周丽华, 王婷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41-445.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7
摘要 ( 1773 )   PDF (2703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是否调节结直肠癌细胞VEGF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方法:结直肠癌细胞DLD-1经过不用浓度微囊藻毒素-LR处理后,Transwell实验分析其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blot以及ELISA实验检测DLD-1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微囊藻毒素-LR处理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提高,当微囊藻毒素-LR的浓度达到12.5 nmol/L时,侵袭、迁移能力分别提高了2.1和2.0倍;q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微囊藻毒素-LR上调了结直肠癌细胞DLD-1中VEGF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当微囊藻毒素-LR的浓度达到12.5和25 nmol/L时,DLD-1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达到最大值,上升了1.7和2.8倍;同时ELISA实验也检测到在细胞培养液中DLD-1细胞分泌的VEGF提高了1.5倍。结论:微囊藻毒素-LR可以显著上调DLD-1细胞中VEGF的表达,进而介导肿瘤细胞发生侵袭与迁移。
某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iRNAs的表达
刘春旭, 李小亮, 潘艳, 阮健磊, 高刚, 田梅, 刘建香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46-44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8
摘要 ( 1400 )   PDF (2009KB) ( 5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河北省某地氡温泉对周围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iR-16、miR-106b、miR-449a、miR-34a和let-7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氡温泉周边居民43人;同时随机抽取生活习惯相似,但未长期接触过氡温泉的居民44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淋巴细胞中miRNAs的表达水平。用t检验比较miRNA在氡温泉组和对照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iRNA的差异性表达和居民氡暴露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氡温泉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iR-106b、miR-449a和let-7g表达水平显著上调(t值分别为4.180、2.422、2.794,P均<0.05)。控制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miR-106b、miR-449a和let-7g的差异性表达和居民氡暴露因素呈正相关(t值分别为4.091、2.716、2.440,P均<0.05)。但是miR-16和miR-34a的表达改变与氡暴露无显著相关(t值分别为0.990、0.147,P均>0.05)。结论:miR-106b、miR-449a和let-7g具有作为氡致辐射损伤早期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二溴乙腈对L5178Y细胞的遗传毒性及促凋亡作用
洪丽玲, 王婷, 范宾, 周庆云, 黄永焯, 王峰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50-453,45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09
摘要 ( 1606 )   PDF (3716KB) ( 8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遗传毒性及促凋亡作用。方法:以L5178Y细胞为靶细胞,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组学法(CBMN-cyt)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1、1、5和10μmol/L)二溴乙腈对L5178Y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1和5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P<0.05);1和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质桥率显著升高(P<0.05);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芽率升高(P<0.05);5和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分裂指数率显著下降(P<0.05)。二溴乙腈各剂量组L5178Y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二溴乙腈可致L5178Y细胞遗传毒性并诱导其凋亡。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外周血MDSCs的变化及意义
熊术道, 王会平, 蒲连芳, 胡林辉, 张翠, 杨冬冬, 翟志敏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54-458.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0
摘要 ( 1775 )   PDF (2138KB) ( 7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缓解期患者外周血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2例儿童B-ALL行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VDLP)方案化疗后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CD33+HLA-DR-/CD33+细胞比例、以及CD14+CD33+HLA-DR-和CD15+CD33+HLA-DR-两群MDSCs细胞比例的变化,统计分析B-ALL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MDSCs的差异。结果:儿童B-ALL缓解期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所占CD33+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单核细胞来源的CD14+CD33+HLA-DRMDSCs的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粒细胞来源的CD15+CD33+HLA-DR- MDSCs比例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4)。结论:儿童B-ALL患者行VDL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期患者外周血MDSCs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低水平的MDSCs可能与化疗后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正常建立相关。
纳豆脂肽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机制研究
刘瑞雪, 安秀峰, 冯莉, 李勇超, 张波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59-46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1
摘要 ( 1481 )   PDF (2508KB)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初步探讨纳豆脂肽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实验设4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2、4μg/mL)的纳豆脂肽,于37℃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2 h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纳豆脂肽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纳豆脂肽对MCF-7细胞DNA损伤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纳豆脂肽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豆脂肽处理组均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P均<0.05);Olive尾矩和尾部DN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4μg/mL纳豆脂肽组尾长亦明显增加(P<0.01)。纳豆脂肽浓度为4μg/mL时,ER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ERβ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纳豆脂肽可能是通过影响MCF-7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和引起DNA损伤来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
菠菜和小白菜对核素锶的吸附与富集作用
姜晓燕, 刘淑娟, 何映雪, 闫冬, 高玲, 李奕奉, 丁库克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63-46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2
摘要 ( 2132 )   PDF (1923KB) ( 7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菠菜和小白菜对核素锶(Sr)的吸附与富集作用,探索核素锶从土壤到植物中的转移过程和特征,寻找核素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方法:选用稳定性核素88Sr代替放射性核素90Sr进行室内盆栽种植菠菜和小白菜。试验共分6个组即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样。试验组分别为盆栽土壤中锶元素本底浓度的1.5、2.0、2.5、3.0和3.5倍,其含量分别为318.67、478.00、637.33、796.67、956.00 mg/kg。对照组土壤在避光通风处自然风干,捣碎过30目筛后直接应用。试验期间定期浇灌去离子水。在种植的第30天取样,分别剪取植株地上(茎、叶)部分和地下根部,烘干、粉碎、消化后定容至1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两种蔬菜和土壤中核素锶、钙和铁的含量,并计算两种蔬菜中锶与钙、铁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锶的富集率(CR)。结果:经不同浓度核素锶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蔬菜中核素锶的含量除了低浓度组(318.67 mg/kg)外,其他各组均显著升高,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高浓度组(796.67和956.00 mg/kg)中菠菜锶含量显著高于小白菜(P<0.05);小白菜茎叶部分锶含量与钙元素含量呈负相关(r=-0.198),菠菜根部锶含量与铁亦呈负相关(r=-0.271),其余均为正相关关系;两种蔬菜对核素锶的富集率,除了菠菜低浓度组(318.67 mg/kg)和小白菜低浓度组(318.67和478.00 mg/kg)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蔬菜之间富集率相比,在高浓度组(796.67和956.00 mg/kg)中菠菜对锶的富集率显著高于小白菜(P<0.05)。结论:菠菜和小白菜对稳定性核素锶均有较强的富集和吸附作用,且高浓度组的菠菜对锶的富集率显著高于小白菜。
检测研究
纳米SiO2颗粒对斑马鱼行为变化的影响
李旭玲, 吴德生, 洪文旭, 刘建军, 柯跃斌, 袁建辉, 黎双飞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67-471,4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3
摘要 ( 2264 )   PDF (4889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纳米SiO2颗粒(SiO2-NPs)暴露下斑马鱼行为学的变化,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对突发的SiO2-NPs污染实现早期的预警。方法:利用生物在线监测仪,以正常水质中斑马鱼的行为变化为基础,比较300、600、1200 mg/L SiO2-NPs暴露下斑马鱼的个体行为(包括游动速度、游动高度、转弯次数和加速度)和群体行为(包括平均距离和分散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正常水质比较,600和1200 mg/L SiO2-NPs暴露下,斑马鱼的游动行为发生改变,游动速度在6 h时的降幅达到30%~50%,与暴露前相比差异显著(P均<0.01);游动高度的改变稍滞后于游动速度,在19 h时迅速下降,24 h时降幅达到90%以上(P<0.01);斑马鱼原有群体行为也发生改变,平均距离和分散度在24 h时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SiO2-NPs暴露下,斑马鱼的行为短时间内变化明显,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变化越明显,基本符合环境压力模型。
桑芪胶囊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闫九明, 岳茜岚, 贾贞超, 李岩, 张立实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72-47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4
摘要 ( 2668 )   PDF (1976KB) ( 6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桑芪胶囊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评价桑芪胶囊的一般毒性,采用3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桑芪胶囊的致突变性,试验方法均按国家标准进行。结果:桑芪胶囊对雌、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 g/kg;3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最高剂量8.33 g/kg)无异常发现。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桑芪胶囊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性结果均为阴性,可进一步开展桑芪胶囊降血糖等功能学研究。
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栓药效的影响
葛鹏新, 李鹏飞, 杜丽, 韩春光, 原美茹, 李慧, 马艳丽, 刘永学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77-479.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5
摘要 ( 1505 )   PDF (1959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栓作用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吡格雷组(10 mg/kg)、联合给药组(奥美拉唑40或80 mg/kg+氯吡格雷10 mg/kg)。各组均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甲基纤维素(1 mL)。给药4 h后,通过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大鼠动静脉型血栓质量,评价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栓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确定了诱导剂ADP浓度为50μmol/L,阳性对照药氯吡格雷给药剂量为10 mg/kg;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氯吡格雷组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减少血栓形成;奥美拉唑80 mg/kg+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43.7%)与氯吡格雷组(23.3%)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栓质量亦显著增加(两组分别为41.45和21.31 mg,P<0.01)。结论:80 mg/kg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栓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技术与方法
含有机锡聚氯乙烯膜作为细胞毒性试验阳性对照材料的研究
付步芳, 林红赛, 王春仁, 冯晓明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80-483.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6
摘要 ( 1690 )   PDF (2345KB) ( 8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以医用聚氯乙烯作为基质加入马来酸二丁基锡制备细胞毒性阳性对照材料。方法:对原材料进行鉴别和杂质检查后,采用溶剂流延法来制备含有机锡聚氯乙烯膜。制备样品浸提液,并用其处理L929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MTT试验选择适合的有机锡浓度。并对有机锡聚氯乙烯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溶剂流延法制备的含0.005%有机锡聚氯乙烯膜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与浸提液的浓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具有毒性梯度。均匀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浸提液中锡元素统计量F值=1.07,小于F临界值3.22。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50℃老化条件下,不同老化时间样品浸提出的锡元素含量与老化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0.005%有机锡聚氯乙烯膜浸提液呈现稳定的细胞毒性反应,含有机锡聚氯乙烯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适宜作为细胞毒性阳性对照材料。
综述
去泛素化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张敬洋, 陈晓煜, 胡涛, 马扬程, 高纯志, 张奕琳, 杨胜利, 李沛, 陈平, 董子明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84-486.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7
摘要 ( 1312 )   PDF (1890KB) ( 1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蛋白质降解调节系统。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的动态平衡,影响或者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神经病变或者肿瘤等许多细胞生理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证实,细胞内广泛存在多种去泛素化酶,通过选择性地降解或稳定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其他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底物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去泛素化酶的分类、结构、作用机制、活性调节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拟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有助于我们开发以及应用针对去泛素化酶的分子靶向药物。
活性氧调控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师腾瑞, 于卫华, 海春旭, 秦绪军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87-489,4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8
摘要 ( 1976 )   PDF (3403KB) ( 10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而异常细胞增殖是肿瘤等增殖相关疾病的发病基础。细胞增殖取决于细胞周期,低剂量的活性氧(ROS)具有信号转导和促进细胞增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s)、泛素蛋白酶体等机制实现的。ROS通过抑制CKIs活性和泛素化作用,升高cyclinCDK活性,加速细胞通过周期检测点。最终细胞周期时间缩短,表现为ROS的促细胞增殖效应。
氮氧自由基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许文黎, 岳娟, 袁慧, 黄立群, 王新钢, 王永丽, 闻建华
癌变·畸变·突变. 2015, 27(6):  490-492.  doi:10.3969/j.issn.1004-616x.2015.06.019
摘要 ( 1222 )   PDF (1890KB) ( 7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能够引起机体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如何保护人体免受来自电离辐射的损伤,减轻机体的辐射生物学效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辐射防护剂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方向。氮氧自由基作为一种能够消除有害自由基的新型辐射防护剂而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从氮氧自由基的分子结构、抗氧化作用机制及其在抗辐射领域的生物学效应3个方面介绍氮氧自由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